“苏大强”又要更强了

“苏大强”又要更强了,第1张

4月13日,江苏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擘画‘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2月19日,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提出的愿景目标让每一位江苏人热血沸腾!2025年,江苏人均GDP将超15万元;2025年,江苏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左右;2035年,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 社会 主义现代化。

“苏大强”又要更强了!

作为江苏人,“十四五”你有哪些期待?《纲要》究竟如何擘画江苏发展蓝图?从经济、环境,到交通、教育、养老,《纲要》中有何具体规划?美好蓝图又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呢?

围绕“擘画‘十四五’开启新征程”,《黄金时间》邀请到:徐宁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蒋洪、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良宝、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江苏省卫生 健康 委员会副主任朱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连线嘉宾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以及特约评论员沈和、李晓愚共同进行解读。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江苏经济更强 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着力助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规划《纲要》设计了“三大抓手”,也就是“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

所谓“一中心”就是深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 科技 创新中心;“一基地”就是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我们提出了“一枢纽”,也就是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深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产业 科技 创新中心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蒋洪:围绕加快建设产业 科技 创新中心,实施“三项改革”,推进“四大任务”。

“三项改革”就是深化 科技 体制改革;健全 科技 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人才实现价值。

“四大任务”是构筑区域创新高地;实施重点产业技术攻坚行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 科技 合作。

我们将围绕 科技 自立自强进行部署,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高端装备、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等瓶颈制约。二是加强战略 科技 力量培育。大力支持紫金山、姑苏、太湖三大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创建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特种合金、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先进制造业基地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化的产业链。江苏要大力地培育“531”产业链,全省重点培育50个重点产业链,其中要加快打造30个优势产业链,能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0条卓越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打造,来推动江苏在全国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 双向开放枢纽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打造“一枢纽”我认为关键点在于推动高水平开放,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大力推进重大载体平台建设,比如说江苏自贸试验区、通州湾新出海口,包括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等重大开放平台;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省级层面的统筹;

三是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尽快启动规划中列出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九项工程。

【美丽江苏展现新面貌】

“十四五”太湖全流域系统治理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良宝:“十四五”期间,针对太湖全流域系统治理。

首先外源要减量,针对氮磷污染比较重的问题,要开展周边涉磷企业专项整治。二是内源要减负,主要是开展清淤固淤工作。三是生态扩容,提升湖体自净能力,对主要入湖河流开展生态化改造。最后还要精准防控,要实现两个确保,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同时还要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十四五”沿大运河打造“美丽中轴”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这个“美丽中轴”首先是高品味的文化“美丽中轴”,沿大运河将建成一批标志性的大运河文化展示项目。比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淮安中国水工 科技 馆等。同时沿大运河也有一批传统的大运河节点,比如苏州的盘门、无锡的清明桥、宿迁的龙王庙将呈现出新风貌。

其次要建成高水平的 旅游 “美丽中轴”,大运河两岸将建成一批运河文化 旅游 度假区,比如说无锡古运河度假区、扬州运河度假区、还有宿迁骆马湖度假区等。也要建成一批特色 旅游 项目,比如说是苏州的“运河十景”和淮安的里运河文化长廊,通过这些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成为运河 旅游 的品牌和首选的目的地。

最后是要建成高质量的城乡“美丽中轴”,在大运河两岸建成有大运河独特风貌的城市和美丽乡村,使大运河两岸有着充满希望的生产生活,也有着深厚的 情感 寄托。

“十四五”城乡品质生活不再有明显落差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在我们“十四五”《纲要》中专门设置了一篇来讲乡村振兴,有不少新的亮点。比如在产业生态上,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 旅游 。在乡村建设行动上,针对农村的物流、燃气、公共服务这些薄弱环节提出补短板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着重建立体制机制创新,让城乡品质生活不再有明显的落差。

闲置宅基地被盘活!南京闲置农房变民宿村民每年获分红

在南京高淳小茅山脚村,原有14.5亩预留宅基地,其中就包括很多闲置农房。17年,通过与 社会 资本合作,把闲置农房改成精品民宿。农房转手后的收入,由镇上成立的投资公司统一投资,每年获得5%以上的收益,用来给村民分红,每人每年可以分2000多块钱。

【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果 十四五出行更便利】

这些铁路要来了!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续建南沿江铁路和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北沿江、通苏嘉甬等国家干线及盐泰锡常宜、宁宣、扬镇宁马等区域城际铁路,推动形成“六纵六横一核三极”高铁网。

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

“十四五”住房更有保障 钱包更有分量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在规划的《纲要》中间,加强了住房保障供给,确保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困难户能够实现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在保障渠道上,拓展租赁住房供给,实现租购同权。在城镇棚户区改造上我们积极推进帮助90万居民“出棚入楼”。

在《纲要》中提出来,开展中等收入人群壮大计划,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全民创业创新计划,实实在在地增强我们老百姓的获得感。

就近入学 普职融通 你关注的教育话题规划里都有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在“十四五”的规划《纲要》中,我们聚焦省情实际和百姓需求,着力推进教育公平:重点是扩大普惠型学前教育的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就近就地入学,减轻学业的负担;在高中阶段重点是提升大家的选择空间,打通普高和职高的融通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着力是扩大高水平高校的招生规模,让大家接受更好的优质的高等教育。

普惠托育 医养结合 “一老一小”有保障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将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全省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人占比要在10%以上。我们将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速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2021年占比要达到64%以上。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为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提供短期养老照料服务。

将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对重病重残儿童按照散居孤儿标准的50%以上来发放生活费。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今年将建设100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对留守、困难儿童提供全方位关爱保护。

江苏省卫生 健康 委员会副主任 朱岷:我们要在每一个设区市建立一所以上的三级老年医院。在50万人口的县市和涉农区建立一所以上的二级老年医院,每个县市区要建成一所护理院,另外有80%以上的综合医院要建设达标的老年医学科,来满足老年朋友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 健康 需求。

在对“一小”的服务方面,我们要健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我们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托育服务,也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或增加托班的规模,另外我们还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质的托育服务。

【“十四五”江苏人文化生活 更丰富】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首先是要抓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特别是鼓励创作家们深入生活,要讲好当代的江苏的故事。我们将加强对文艺人才的培育和扶持,形成梯次完备、人才完整的文艺苏军“金字塔”:塔尖是引领型江苏文艺名家,中间是骨干的江苏文艺英才,基座部分是面广量大的优秀的文艺青年。

第二方面就是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要加强文化惠民在基层的广泛覆盖性和有效到达率,让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社区都能够有人民群众自己的文艺活动团队,得到文艺老师指导。

第三个方面就是还是要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推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计划,开展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企业,新型文化业态,催生新型文化消费,让人民群众能够得到更多、更丰富、更满意的消费文化产品。

积极投身江苏建设 让美好蓝图成为现实

特约评论员 李晓愚:如果我们把“苏大强”想象成一个人,那“十四五”纲就是要为“苏大强”努力步骤都部署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蓝图。当然“苏大强”的强离不开政府,离不开每一个企业,离不开每一个江苏人。我自己是江苏人,我和所有江苏人都一样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但究竟什么是真爱呢?我想真爱不仅仅是享受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美好,还在于我们能够积极地投身到这份美好的建设当中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这份爱才更加的深沉,更加的持久。

聚力“十四五”为实现“中国梦” 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特约评论员 沈和:把“十四五”规划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关键是要发挥好政府的推动力,市场的拉动力以及 社会 的行动力。

就政府而言关键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驱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数字化赋能,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的实现高效能治理。

就市场而言,关键是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集聚性、创造性,真正推动高质量发展。

就 社会 而言关键是要鼓励 社会 公众广泛参与,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共建共享,真正的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江苏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特别支持:中国铁塔江苏公司

我们班也要,你先看看能用吧

1912年辛亥革命后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后,城乡分别设常州市和武进县,隶属于苏南行政区常州专区。

1953年,常州市升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迁来常州,改称常州专区,辖常州、镇江2市和武进、金坛、溧阳、丹阳、扬中、句容、宜兴、溧水、高淳9县,隶属江苏省。

1983年1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3月起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

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常州市建特大城市,撤县级武进市,设武进区,郊区更名为新北区;常州市辖金坛、溧阳二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区。

地理概况-----------------------------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平原,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东濒太湖,与上海、苏州、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安徽交界,北襟长江。

常州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市政建设概况-----------------------------

解放初期,常州市区面积才12平方公里,城市布局零乱分散,市政和公用设施残缺不全,极少有4层以上建筑,道路也是以土路、条石路、碎石路为主,桥梁更是破旧狭窄,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1949年4月28日常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着手对老城区进行全面的改造,1957年前建起第一百货公司营业楼、红星剧院等公共建筑,1964~1965年又建成副食品大楼、常州饭店、新华书店、邮电大楼等临街建筑,同期还改造、拓宽东大街、小营前地段。常州市真正地大规模改造旧城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常州大酒店、金融大厦、常信大厦、邮电大楼、五交化大厦等一批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完成运河市区段沿河改造以及延陵西路、东西横街、博爱路西段、广化街北段等临街改建,先后建成同济桥、政成桥、朝阳桥、戚墅堰大桥、五星桥、怀德桥、广化桥等大型桥梁;扩建文化宫广场,为常州市区又添一景。

2000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重点工程建设11项。其中,延陵东路道路改建、采菱路、永宁路交叉口改造、荆川公园二期已建成竣工投运;城中北路、铁路平交改立交、清潭污水处理厂扩建、龙游河支流和关河整治、公交凌家塘停车保养场等工程目标年内也将全部完成;路网维修改造完成北直街、常新桥、采菱桥、五角场东路、清潭路、和平路等一批项目。其中,延陵东路改造按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委托专家对道路及两侧地块开发、东市河等进行了城市景观总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和旅游、商贸的结合,在道路改建工程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按照高品位的要求正加快东市河景观整治,年内将基本完成,北侧地块开发也已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市城市改造的质量和品位正在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此外,建设了一批环境项目,市河整治有序展开。红东横塘浜支流、清潭蒋家浜、花园后塘河等新村内河塘逐步得到治理;完成县北新村、工人新村等18项城市防汛工程建设,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建成新区中心公园、中华恐龙园等绿化工程和5块3000平方米绿地,市区新增绿地61.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7.2公顷;完成局前街灯光工程和延陵西路、怀德中北路、万福路等路灯改造;完成18只旱厕改造,在市区主要路段添置500套新果壳箱,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2001年,将按照延陵东路城市设计总体要求,继续抓好太平广场、朝阳广场建设和道路两侧建筑、景点的综合开发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形成体现城市形象的旅游风光带。高标准抓好城中北路、桃园路滨河绿地等工程的整体景观设计和建设以及步行街等工程的前期准备,力争每年创几个精品工程。对重点标志性设施、形象工程实施设计招投标,择优选用,提高设计的艺术质量和文化品位。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城市品位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形象有进一步改善。

继续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力度。结合我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在硬件建设上,2001年要完成一批旱厕改造,提高水冲式公厕的档次,更新和新添洒水车、密闭运输车7-8辆,新建改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3座,更新一批果壳箱;高质量、高档次地完成新建重点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小河沿、广化街、江南商场顶部的亮化,完善和发展城中路、怀德桥周边灯光设施,对临街和高层的灯光设施进行清理和改造。加强灯光的设计制作,做到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具有现代气息。

旅游概况-----------------------------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穿城而过,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傍城而行,常州机场有民航班机直达北京、广州、厦门等十余城市。这里物华天宝,气候温和,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现辖武进、金坛、溧阳三市,全市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4万。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万吨级码头可接靠外轮,并具备集装箱中转功能。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常州有着2500余年的历史,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在历史上就是游览胜地。近几年来,常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构筑并初具规模的六大景区是:常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常州新区现代旅游区;武进春秋淹城遗址和滆湖旅游区;武进横山风景区;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

经济概况---------------------------------------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4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7.31万人。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常州是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长江三角洲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曾荣获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0.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269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协议利用外资突破25亿美元,国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全市呈现出各业兴旺、城乡繁荣、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常州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中国驰名商标、56只江苏名牌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quot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高扬发展主题,突出调整主线,开放开发构筑更高平台,体制机制创造更强活力,城建城管展示更新面貌,农村农业实现更快提升。强力推进三级开发园区建设,实现利用外资、民资再上大台阶;强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任务;强力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县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夺取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

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狠抓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合力。市政府提出,要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化工、环保产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形成更为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关联集中的企业集群。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提升外资在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份额。完善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区局联手招商,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落户常州,努力实现重大引资项目的新突破。注重签约项目的实际缴资率和开工、竣工的考核,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主动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积极参?quot世博经济",加强与兄弟城市及国内大集团的横向联合和协作配套。

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我市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常州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化目标,先后建立了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200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2亿美元,其中出口26.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42.3%。现有新批自营出口企业205家,全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4家,其中,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有6家,新科电子、晨风集团、黑牡丹集团和星球电子分列全省自营出口企业的第一、第四、第六、第九位。2002年常州成功举办了世界中小企业大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全年新签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3个,实际利用外资9.8亿元,全年批准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2个,其中包括联新半导体、旺达纸业、鑫海钢铁等3个超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

目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22家先后来常投资兴办了24个项目,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亚什兰、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德国F&G公司、卡尔迈耶公司、曼内斯曼力士乐公司、法国法力诺公司、英国海浦沃尔斯公司、日本东芝、小松、普利司通、富士通、丸红、三井、韩国现代、意大利雷迪斯、台湾光阳等50多家跨国公司已在常投资落户,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海内外投资者能够着眼新世纪,前来一起分享常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分享投资在这块沃土上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常州将为广大海内外投资者的到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51.6万人。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民航常州沪宁高速常州段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常州在“十五”期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园林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200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2.2亿元,按现行价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这标志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平台。财政总收入实现220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27.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农业增加值56.5亿元;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3%。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高新技术产品156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32.3%。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增加值达到450.4亿元,增1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亿元,增长16.3%。

常州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中国驰名商标、56只江苏名牌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

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总目标,推进全面创新,加快有效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全面小康,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我市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

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狠抓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合力。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化工、环保产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形成更为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关联集中的企业集群。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提升外资在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份额。完善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区局联手招商,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落户常州,努力实现重大引资项目的新突破。注重签约项目的实际缴资率和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我市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2005年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8.5亿美元,增长3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外贸外经稳步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80亿美元以上,增长20%,其中出口超过60亿美元,增长30%左右;实现外经营业额1.9亿美元。

目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个,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亚什兰、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德国F&G公司、卡尔迈耶公司、曼内斯曼力士乐公司、法国法力诺公司、英国海浦沃尔斯公司、日本东芝、小松、普利司通、富士通、丸红、三井、韩国现代、意大利雷迪斯、台湾光阳等50多家跨国公司已在常投资落户,美国德州仪器、查特深冷设备、法国圣戈班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龙头项目也落户高新区。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59094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