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最大的需求市场在中国,低端芯片中国就能制造,但是高端芯片就需要从外国进口了,中国的芯片技术暂时还达不到世界的标准。
先进国家已经在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设备和材料划好势力范围。芯片设计的EDA软件基本由Synopsys、Cadence、Mentor等美国公司垄断;荷兰的ASML独家垄断了高精度光刻机;PVD、CVD和刻蚀机等配套设备则主要被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和科林研发公司所垄断;光刻胶、氢氟酸等半导体材料则基本上是日本企业的天下。
而中国的芯片技术还处于“较基础”的阶段,以华为为例,国内工艺最好的中芯国际是麒麟芯片的代工厂之一。但中芯国际目前只能生产麒麟710A这类14nm制程芯片,工艺远未能达到旗舰产品所需的要求,只能为中低端产品提供芯片。
因此,中国的芯片大量需要依赖进口。2019年中国芯片进口额为3040亿美元,原油为1662亿美元,铁矿砂为929亿美元,粮食为425亿美元,也就是说芯片进口额差不多是原油、铁矿砂、粮食的总和。中国芯片消耗量占世界的1/3,80%的芯片需要进口。
随着5G、AI和互联网等迅速崛起,芯片已经成为这个信息时代的主场,中国的市场能够融入许多高级芯片的注入,所以现在国家将芯片这一领域看得非常重要,中国在半导体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能够攻克以前的硅半导体,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研发的碳基半导体已经领先于世界,在世界汉语头绪中,超过他们,这一技术有望我们在芯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因为全球半导体的实际需求大部分是在上一代技术领域。
半导体短缺导致世界各地的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商悲鸣的是因为技术上10纳米以上的通用品买不到。
作为中国设备投资的结果,也许在三、四年后,全球市场将充满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上一代技术的半导体。制造业最需要的是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控制电机的模拟元件。线宽只有28、40和65纳米。这不会因为电动车(EV)的普及和数据中心的林立而改变。
相关信息:
如果是半导体上一代技术,不会受安全保障上的制约,在美国的监管框架之外,中国制造商几乎可以自由出口到世界各地。“纳米竞争”看似很简单,以至于忽略了来自中国的价格破坏能力。
这让人想起之前的钢铁行业。日本和世界的一些大型钢铁企业,被中国压倒性的生产力量打败而被淘汰。虽然在技术上赢了,但在市场上输了。有必要关注这样的历史会不会在半导体行业重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