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建的介绍

李新建的介绍,第1张

李新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12月30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99年3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物性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郑州大学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获得者。

极其优秀。

周治平,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光 子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助理、国际交流与合作部筹备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外兼职博导,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国际商务教育及研究中心顾问。

1982及1984年分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器件工艺、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激光、集成传感器、纳米技术、超快速光通信、集成光电子学、矢量衍射分析、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2010年2月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fellow)。

周治平博士研究的领域包括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工艺、半导体传感器、集成电路传感器、生物/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CMOS技术、MEMS技术、光存储技术、半导体激光、超高速光通信、集成光电子学、计算机模拟、次波长特征矢量的高精度光学衍射分析、纳米技术、及微/纳米量级光电系统集成。

周治平博士是SPIE和OSA的会员、IEEE的资深会员,以及中华光电学会(PSC)的终身会员。中国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技术顾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国际商务教育及研究中心顾问,《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上学的时候梦想成为自己学校的老师,因为那时他们觉得老师是学校的“主人”,管理着这么多的学生,更有尊严,更有气势。当我们长大了,才知道留在学校教书不是像我这样的学生应该有的想法。一个学生能够留在大学教书,然后成为校长的经历是相当罕见的,但也不是没有。我国顶级大学北大就有这样的情况。是的,有些人可能已经猜到小小罗今天要介绍的是北大现任副校长黄如。

1969年11月。黄如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为泉州南安。1987年7月。黄如以优异的成绩参加了高考,并被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1991年7月。黄如从东南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东南大学攻读研究生。1994年7月。黄如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并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师从中国微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王阳元院士。1997年7月。黄如成功毕业于北大,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学位,并留在学校任教。他先后担任副教授和教授。2001年,他被破例提升为博士生导师。

2008年黄如被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他担任北大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2015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从2019年开始,他担任北大的副校长。回顾黄如的简历,可以称之为现代职场最鼓舞人心的奋斗史。从东南大学的普通本科生到北大大学的副校长,只有她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学习,努力了多少次。

此外,你必须承认,她确实有实力坐这个位子。黄如女士在纳米新半导体器件、工艺技术及相关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她出版过5本著作、250余篇学术论文、被邀请做国际会议大会和特邀报告40余次、多次担任国际科研大会主席。这位出生在60年代尾巴的“准70后”,身上随便一个标签都让人敬佩,但在网上很少能看到关于她的消息,“隐身做科研”可能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共同点,他们的心思都用在了攻关科研难题上。

对于科研创新,黄如认为:“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只要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所谓的创新的东西就能在工作中发现。”科研创新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每个人都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最基本的事情,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勤奋踏实的基础上,选题、思路到位,取得科研成果是水到渠成的。

像黄如这样低调的人才是真正的女神,在世界科学研究舞台上,她展现了东方知识女性的风采。她聪明、自信、受过良好教育、谦虚。小小罗觉得,不要对娱乐圈女明星张口闭口就冠以“女神”称号,黄如这样的科研人才是年轻人真正的偶像,真正的女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5919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