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突破3nm工艺,但工厂一年耗电70亿度,缺电将成最大难题!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今我们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这也让很多芯片巨头企业都赚得是盆满钵满;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加工企业,在半导体芯片领域里,台积电无疑拥有着很高的话语权,经过这么多年时间的发展,现在苹果、高通、英特尔等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企业都是台积电的客户,不得不说台积电的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据悉,目前全球55%以上的芯片代工订单几乎都由台积电所完成,而台积电能拿到这么多的芯片代工订单,主要是因为台积电拥有着全球领先的芯片生产工艺;如今台积电的芯片工艺节点已经进入到了5nm阶段,并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了5nm的苹果A14芯片和华为海思麒麟9000芯片;除了在5nm工艺上已经完成量产工作以外,台积电还一直在向更加先进的3nm,乃至是2nm工艺的芯片技术进行突破!
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太接地已经完成了3nm工艺技术的突破,3nm芯片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始量产,而台积电的3nm工艺比5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高70%,性能提高15%,功耗降低30%。台积电在芯片工艺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还在一直不断的扩建自己的芯片生产工厂,以加大自己的产能;但问题也就随着而来,因为生产芯片所需的EUV光刻机实在是太耗电了!
台积电所生产的每一颗芯片都需要经过数千道的工序才能完工,而这其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半导体设备,并一直维持恒温、高压等各种复杂环境,所以台积电的生产工作需要大量的电力资源来进行维持,而且芯片的制程越先进,用的电就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台积电接下来的芯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据悉,台积电先进制程的EUV光刻机数量一直在逐年增加,这也导致台积电对电能的消耗将进一步快速增长,这也将会对我国台湾地区的供电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台积电一年的耗电量高达143.3亿度。要知道拥有1300万人口的中国深圳市一年的居民用电量也才只有146亿度左右,对比之下,不得不说台积电的用电量真的很惊人,而这主要是因为EUV光刻机对电力的消费太大,此前SK海力士就曾表示:“EUV光刻机的能源转换效率只有 0.02% 左右,一台250W的光刻机一天就要消耗3万度电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台积电的一家工厂一年耗电量就要达到70亿度,而且随着台积电工厂数量的不断增多,那么未来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将快速的增长!
如今摆在台积电面前的困难很多,但随着台积电产能的不断扩张,缺电已经成为了一项最直接的困难,并还已经开始威胁到台积电的产能扩充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台积电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其中就包括自建电厂和承包风力发电厂电量,但这些都还远远不够;想要解决能源危机,未来台积电也不得不向外扩张!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
因为台湾地区的电力供应本身就不稳定,台湾也经常发生因为人员疏忽而导致的停电事故,不过这次的事故没有这么严重罢了。
对于台湾地区来说,因为台湾地区的很多电力设备比较老旧,所以电力供应市场会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台湾地区的很多工厂已经做好了应急措施,在发生停电事故的时候,很多工厂会使用临时电源。对于居民来说,居民的生活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之下,有些居民甚至连电子设备都不能用。
一、台湾发生了大范围的停电事故。
因为人员疏忽的问题,台湾地区发生了一起大范围的停电事故,近乎500万户居民受到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因为这个停电事故没有任何预警,所以停电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达到上百亿元,相关产业的工厂订单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
二、台湾发生停电事故的原因是电力供应不稳定。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台湾的电力设备老旧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所以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临时停电事故。之前的事故都是一些小的事故,同时也没有产生大范围的恶劣影响。在这一次事故当中,因为电力中断所影响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所以往往我们才会如此关注这个事件。
三、我觉得台湾地区需要及时维护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是能够保证正常供电的基础设备,虽然电力设备的使用年限比较久,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力设备不需要频繁更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台湾地区需要对这些电力设备进行频繁检修,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电力供应在平时只不过是一个小问题,但如果发生了重大停电事故,停电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可能难以估量!
“让我们的企业搬离上海和内地,我们怎么会同意呢?”台湾省广达(中国)制造董事长黄建堂听后连忙摆手。
去年,网络上总有些“台企撤离内地”的传言,做出这种“不实”定论的人,到底有多蠢?
咱也不拿内地和台湾省作对比,就看人口体量和台湾省差不多的上海市,管中窥豹一探事实的真相。
1988年,一个名叫林百里的台大高级知识分子遇上了资金危机,一直搞科研的他手里没钱了。那一年蒋经国刚刚去世,十大建设方兴未艾,整个台湾省都充满了经济活力。
看着蒸蒸日上的岛内经济,林百里寻思着,我开一家代工厂,怎么着也能赚些钱吧?说干就干,于同一年,他在台北市士林区开了一家计算机代工工厂,取名“广达电脑”。
当时的台湾省还奉行着蒋经国留下的制造业政策,鼓励人们办工厂,做实业。一路突飞猛进的经济给了台湾省人十足的信心,甭管三七二十一听蒋经国就完事儿了。
然而蒋经国死后没几年,问题却来了:台湾省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
眼瞅着工厂赚的钱连工人工资都快发不起,于是林百里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工厂从台北搬到上海。
2000年,广达集团的电脑制造商落户上海松江,在内地建立起了第一家台湾省代工厂。
2001年,台湾省经济发生震荡,先有股市大跌到3400点,后有银行坏账率突破15%,该年GDP增长掉到了负1.69%,创下台湾省五十年经济之最。
一句话,岛上的大小企业日子都非常难过。
然而有一家企业却是风景这般独好——没错,就是把代工厂搬到上海市的广达集团。
2001年,广达集团的年营收额为一千一百二十三亿新台币,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全球IT企业第二大厂和台湾省第四大民营制造企业。
一边是压力巨大的岛内企业,一边是逆风向上的民营制造,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广达集团,打算去取经学习学习。
其实说实话,广达集团的成功也就靠三字——去内地。
内地很大,把企业搬到哪儿很有讲究。
林百里的选择给了台湾省企业很大一部分参考价值:一要劳动力廉价,二要市场广阔,三要交通便捷,四最好还能有点政策扶持。
在当时,符合这些条件的中国城市一只手数得过来,而上海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咱们一个个说。
第一肯定是劳动力相对廉价:那时上海市每月最低工资只有445元,而台湾省为16000新台币,相当于3700块人民币。
第二是广阔的市场前景:21世纪初台湾省总人口两千二百万,可出口额却达到1229亿美元,占总GDP比重的42%,很显然狭小的岛内市场局限了台企的发展上限。
同一时期上海市常住人口虽为1668万人,但背靠7000万人口的江苏和4600万人口的浙江两个相对富裕省份,消费潜力不可谓不大。
第三是便捷的海陆运输。台湾省产品要卖出去大多走海运,上海市比台湾省的有着天然的航程优势。
比方说台湾省当时最大的海外市场日本,台北离东京两千公里,而上海市只有一千六百公里,这一来一回节省的运输成本就是天文数字。
截止到2018年,上海市累计共有三千余家台资企业在这里经营生产,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食品,电子,服装,机械,零售,化工,甚至房地产行业。
一方面上海市自身积累了资本原始资金,另一方面台湾省企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就比方说广达集团,现在世界上每三台笔记本就有一台是广达集团代工生产,其年营收额已超过一万亿新台币,并且超越富士康成为世界第一。
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进入上海市,甚至美日韩都看中了上海这个香饽饽,于是在包括自贸区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上海市集天时、地利、人和为一身,顺理成章地被打造成了中国的制造业中心。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你台湾省的制造业都转移到了内地,岛上的经济靠啥发展?
“制造业是不可能丢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丢的,人工费又太贵,就是发展点高端制造,才能维持生活”。
台湾省的制造业很大部分转移到了内地这不假,但是他们还留有压箱底的绝活——以台积电为首的高端制造,是今天台湾省经济发展的最大底牌。
台积电有多强悍呢?咱们用数据说话:
2019年全台湾省的GDP为39000亿人民币,而台积电该年的营收总额为2242亿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企业占了全岛5%的gdp。
而除了台积电外,台湾省的联发科,日月光,联华电子等企业支撑着台湾省的高端制造,咱们平心而论,内地的半导体行业还普遍存在受制于台企的现象。
然而凡事就怕一个但是,台湾省半导体经济托起了台湾省经济下限,却也焊死了它的经济发展上限。
从2017年起,台湾省就面临着严重的缺电危机,原因在于半导体制造所用的光刻机,实在太耗电了。
一台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一天耗电量为3万度,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十年的用电量。
这样的机子台积电有三十台,还不算其他老式的光刻机,而全台一年的发电量总共还不到3000亿度,现在几家大型半导体工厂一瓜分,不剩多少给百姓使用。
所以今天台湾省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它过于依赖半导体制造,但偏偏狭小的岛内生态卡住了这一行业进一步上升的通道,除了和内地合作之外,这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推而广之地看,咱们也就不难理解今天台湾省资本的矛盾之处:
一边是岛内环境逼着他们选边站,另一边是资本增值的压力不得不使他们依靠内地,在深度捆绑之中往往就干出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诡异事情。
现在再说回上海市,前面我们说了上海市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然而近两年由于各种定位原因,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到25%。
可这并不代表上海市的制造业衰落,因为该状况只是上海市从中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的阵痛表现。
去年八月,新华网发了一篇文章:《总投资额逾50亿元的24个重点项目落户上海高端制造业基地》。
低端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高端产业引入新的产业园区,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转型时间,要不然岂不成了贾跃亭的经济计划——全靠一张嘴了?
对了,想起来去年十一月份上海中芯国际的梁孟松公开表示:目前的14纳米芯片良率已经达到业界量产水平。
尽管整体上和台积电仍旧有不少差距,但这个差距我们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追赶。
说起来上海市现在最大的底气,其实不是有多么多么好的区位条件,也不是那得天独厚的扶持力度,而是它背靠十四亿中国人,由全体国民为其做的背书:
三峡的电力星夜兼程,江浙的市场任尔随行,鄂豫皖的劳动者不计寒暑,鲁西南的农产品一天直达,还有北京的政策,新疆的燃气,山西的煤铁......
总而言之,今天的上海市拥有着一切台湾省梦寐以求却无从得到的优势条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和台湾省的差距只会变得越来越小——
2020年前三季度,台湾省GDP为33816亿人民币,上海市则为27301亿人民币,虽然深受疫情的影响,但近年来上海市GDP增幅几乎都要高出台湾省3到4个百分点。
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多两三年内,上海市的总量与人均GDP就将超越台湾省,成为真正意义上大中华区域第一城。
届时,无论台湾省怎么想,都要好好打量打量自身存在的定位问题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