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r diode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激光器件。除了具有激光器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1) 体积小,重量轻;
(2) 驱动功率和电流较低;
(3) 效率高、工作寿命长;
(4) 可直接电调制;
(5) 易于与各种光电子器件实现光电子集成;
(6) 与半导体制造技术兼容;可大批量生产。由于这些特点,半导体激光器自问世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最早走出实验室实现商用化且产值最大的一类激光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已经从最初的低温77K、脉冲运转发展到室温连续工作、工作波长从最开始的红外、红光扩展到蓝紫光;阈值电流由105 A/cm2量级降至102 A/cm2量级;工作电流最小到亚mA量级;输出功率从几mW到阵列器件输出功率达数kW;结构从同质结发展到单异质结、双异质结、量子阱、量子阱阵列、分布反馈型、DFB、分布布拉格反射型、DBR等270多种形式。制作方法从扩散法发展到液相外延、LPE、气相外延、VPE、金属有机化合物淀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化学束外延、CBE等多种制备工艺。
科学家使用光子来控制被困在二维半导体中的电荷的“基态”特性
研究人员发现,激光形式的光可以在正常的非磁性材料中触发某种形式的磁性。该实验由华盛顿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科学家领导,于 4 月 20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据共同资深作者、华盛顿大学物理系和该系波音特聘教授徐晓东说,通过在这种细节和精度水平上控制和对齐电子自旋,该平台可以在量子模拟领域得到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基本上可以使用光子来控制被困在半导体材料中的电荷的‘基态’特性——例如磁性,”Xu 说,他也是华盛顿大学清洁能源研究所和分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工程与科学研究所。 “这是为量子计算和其他应用开发某些类型的量子比特或‘量子比特’的必要控制水平。”
徐的研究团队带头进行了实验,他与共同资深作者、香港大学物理学教授王耀领导了这项研究,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支持结果的理论。参与这项研究的其他威斯康星大学教职员工是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同时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担任联合任命)的共同作者 Di Xiao 和威斯康星大学化学教授兼主任 Daniel Gamelin分子工程材料中心。
该团队使用了二维化合物半导体 WSe2 和 WS2 的超薄薄片。研究人员将这两张纸叠起来形成了“莫尔超晶格”,这是一种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堆叠结构。
像这样的堆叠薄片是量子物理学和材料研究的强大平台,因为超晶格结构可以将激子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激子是成对的“受激”电子及其相关的正电荷,科学家可以测量它们在不同超晶格配置中的性质和行为如何变化。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材料内的激子特性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光触发了正常非磁性材料内的关键磁性。激光提供的光子在激光束路径内“激发”了激子,这些激子在其他电子之间引发了一种长程相关性,它们的自旋都指向同一方向。
“就好像超晶格内的激子开始与空间分离的电子‘对话’,”徐说。 “然后,通过激子,电子建立了交换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具有对齐自旋的‘有序状态’。”
研究人员在超晶格中目睹的自旋排列是铁磁性的特征,铁磁性是铁等材料固有的磁性形式。它通常不存在于 WSe2 和 WS2 中。徐说,莫尔超晶格中的每个重复单元本质上就像一个量子点来“捕获”电子自旋。可以相互“交谈”的被困电子自旋被认为是一种量子比特的基础,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可以利用量子力学的独特特性进行计算。
在 2021 年 11 月 25 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另一篇论文中,Xu 和他的合作者在由超薄 CrI3 片形成的莫尔超晶格中发现了新的磁性,与 WSe2 和 WS2 不同,CrI3 具有固有的磁性,即使是单个原子片。堆叠的 CrI3 层形成交替的磁畴:一个是铁磁性的——自旋都在相同的方向上排列——另一个是“反铁磁性的”,其中自旋在超晶格的相邻层之间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基本上“相互抵消, ”据徐说。这一发现还阐明了材料结构与其磁性之间的关系,这可能会推动计算、数据存储和其他领域的未来发展。
“它向你展示了隐藏在二维量子材料形成的莫尔超晶格中的磁性‘惊喜’,”徐说。 “除非你仔细观察,否则你永远无法确定你会找到什么。”
上图显示了光致铁磁性。以黄色显示的激光激发激子 - 电子(蓝色)及其相关正电荷的束缚对,也称为空穴(红色)。这种活动在莫尔超晶格内的其他空穴之间引起长程交换相互作用,使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同。
尽管激光市场受到、贸易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整体产业仍保持欣欣向荣的气象。多家企业仍在建制新厂、扩建或改建、优化工艺线等,这也对激光测试及老化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制作商为了提高输出功率需要使用偏振合束的技术方案,对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偏振度测试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目前市面上激光器研制单位针对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偏振测试基本依靠简单搭建的独立仪器组合来完成,功能单一,使用 *** 作复杂,测试准确度和重复度差,测试效率低下,以致对偏振度测试成为了众多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和模组生产企业的产能瓶颈。为了解决行业测试痛点问题,日前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的专业测试设备团队,在RB-CT1003X COS综合性能测试机的基础上,开发了带自动偏振测试功能的RB-CT1004X激光器测试设备系列,该型设备集成了LIV、光谱、远程发散角、偏振度自动测试功能,是目前市面上功能最全的半导体激光器测试设备,可广泛应用于激光器芯片、泵源研究院所、大学和生产制造企业,目前该RB-CT1004X系列设备刚一上市就已经获得国内多家半导体激光器制造商的订单,显示出业界对新型测试设备的强力认可和迫切需求。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半导体激光器制作行业提供全面的、性价比高的测试解决方案,针对半导体激光器制作过程的关键环节,瑞波光电开发了成系列、自动化程度高的性能测试、老化设备。多年来基于用户角度深耕于半导体激光器测试、老化技术,瑞波光电的性能测试、老化设备广泛应用于海内外的光电企业,目前累计对外销售120台。其中RB-CT1003X系列的COS综合性能测试机,集成了LIV、光谱、远程发散角测试,因其功能齐全, *** 作简单广发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器件研制单位和生产企业,该系列设备装机量超过50台。1、新款RB-CT1004X系列设备主要功能和特点- 对贴片好的COS、C-mount、TO等封装器件做全面表征测试- 在特殊设计的脉冲电流或者CW模式下测试LIV特性、光谱特性、远场特性、偏振态特性- 可测试器件的COD特性- 电流范围宽:标准电流范围0-25A(可配置到0-0.5A,0-5A,0-40A)- 电流波形选择宽:50微秒脉冲宽度到连续电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