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拆分上市提速,比亚迪拿出新“杀手锏”

半导体拆分上市提速,比亚迪拿出新“杀手锏”,第1张

比亚迪半导体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刚曾表示,IGBT 并不是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成功赋予了比亚迪在传统汽车向新四化转型的话语权,因此当比亚迪在为发展半导体业务聚拢资金时,投资机构“砸钱”就显得十分乐意,“马太效应”也在半导体这片蓝海开始显现。

42天两轮融资,估值百亿

日前,比亚迪官方宣布,继A轮19亿融资后,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7.99亿元,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比亚迪还表示,本次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比亚迪半导体注册资本将增加至人民币4.1亿元,公司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股权,比亚迪半导体仍为比亚迪控股子公司,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在首轮融资中,投资方均为国内外知名知名投资机构,领投为红杉资本、中金资本以及国投创新,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机构参与认购。

也正因为半导体增资扩股项目吸引了众多财务及产业投资人的青睐,又考虑到未来拟实施的各项业务资源整合及合作事项,比亚迪进行了第二轮引入。

在第二轮战略投资中,投资方包括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联想集团、中芯聚源、北汽产投、上汽产投、深圳华强、蓝海华腾、英威腾,以及招银国际、中信产业基金、厚安基金等众多A+轮战投入股或通过基金入股。

据比亚迪披露的信息,比亚迪在完成融资之后将加快推进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工作。

直面技术竞争

比亚迪半导体公司核心业务主要是车规 IGBT 和工业 IGBT 两个领域。从2005年组建团队开始,比亚迪的IGBT研发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比亚迪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实现车规级 IGBT 大规模量产以及唯一一家拥有 IGBT 完整产业链的车企。

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中文名称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许在半导体制造的人看来,IGBT只是一个分立器件,但这个小小的器件如今已成为电子器件里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并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的Power MOSFET,被称为电力电子装置的“CPU”,作用相当于人体的大脑。

作为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IGBT芯片与动力电池电芯被称为电动车“双芯”。它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应用十分广泛,应用领域包括电动控制系统、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充电桩等;从成本占比来看,IGBT模块占电动汽车成本将近10%,占充电桩成本约20%。

此外,在智能电网方面,无论是输电端还是变电端,亦或是用电端,均离不开IGBT的应用。

目前来看,全球IGBT市场竞争格局由英飞凌、富士、三菱等国际主流生产厂家主导,国际厂商起步早,研发投入力度大,因此拥有较高的专利壁垒,国内IGBT也十分依赖国外,90%需要进口,再加上IGBT适配特点,工艺设备的购买、配套都十分困难。

我国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般采取“设计+代工”模式,即设计公司提供芯片设计方案,国内一些集成电路公司代工生产。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IGBT供需缺口的问题将越发明显,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供应商的进阶路

从与长安汽车合资设立动力电池公司开始,比亚迪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供应商之路可以说是真正开启了,而后与奥迪、捷豹路虎签订的协议也让其供应商的身份得到进一步巩固。按照计划,比亚迪将于 2022 年前后把整个电池业务分拆出去独立上市。

显然,比亚迪半导体准备走同样的一条路。

2018年底,比亚迪发布IGBT4.0技术,据了解,该技术在多项关键性能指标上优于市场主流产品,例如电流输出能力高15%,综合损耗降低20%,温度循环寿命可达主流同类产品10倍以上,可以说该技术是中国 IGBT 芯片崛起的代表作,同样也打破了高性能IGBT受制于人的局面。

数据显示,目前比亚迪 IGBT 芯片晶圆的产能每月 10 万片,年供应新能源高达汽车 120 万辆。在2020年4月底,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动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成年产25万片8英寸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车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度营业收入可达8亿元,实现年利润约4000万元。

另一方吧,比亚迪还在与华为在车载芯片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据了解,华为麒麟芯片正独立探索在汽车数字座舱领域的应用落地,首款产品是麒麟710A,目前已经与比亚迪签订合作协议。比亚迪对此也回应称:“已经拿到了麒麟的芯片技术文档,开始着手开发。”、“麒麟芯片拓展汽车市场已经有数月,目前主要锁定比亚迪,希望借助车型落地,打开市场。”

对华为芯片略微了解的都知道,麒麟芯片是华为海思半导体公司自研的手机芯片,目前只是向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供应,但华为方面对这款产品的拓展研发从未停止,率先在比亚迪产品中应用也不足为奇。

头条说:

一方面自己铆足力气研发,另一方面又紧抱住行业大佬华为,比亚迪丝毫没有掩饰自己成为汽车芯片领域顶级供应商的野心。

全球汽车行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是必然趋势,IGBT能够提高用电效率,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支撑技术。

同时,从半导体到芯片,对国内车企来说这是一片需要迅速占领的蓝海,尽管比亚迪已经取得一定突破,但想占领市场跻身供应商难度依旧面临很大困难。在疫情这只黑天鹅下各行业资金吃紧的时期,手握资金的比亚迪能否把握住发展窗口期迅速成为“独角兽”,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早在去年,比亚迪半导体就曾经多次传出要独立分拆上市的消息;如今,相关的预案终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现在众人的眼中,其相关的财务数据也首度曝光了出来。

比亚迪在5月11日晚间发布了《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的预案》(下称“公告”)。公告显示, 比亚迪拟将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分拆完成之后,比亚迪股份仍将维持对比亚迪半导体的控制权,股权结构也并不会发生变化。

比亚迪从1995年成立以来,已经由一家20多人的小公司,成长成了拥有电子、电池、乘用车、商用车以及云轨五大事业群,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的巨头级企业。

在比亚迪的五大事业群当中最知名的当属比亚迪 汽车 ,毕竟谁也无法做到对满街跑的比亚迪 汽车 视而不见。要说比亚迪电子,相信很多人也都会不明觉厉,事实上它的真实身份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手机ODM代工厂。电池领域则是比亚迪起家的根本,它如今在电池领域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忽视。

早在2004年10月份,比亚迪就成立了比亚迪半导体这家专研车规级IGBT芯片的全资子公司。截止到2020年12月, 比亚迪的IGBT车规级功率器件累计装车超过了100万辆,成功打破了国际巨头对IGBT市场的垄断。 要知道,此前IGBT领域一直都被少数的外国企业牢牢盘踞,国内的企业在这个领域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经过了十余年的“奋战”之后,比亚迪半导体已经拥有了更多的底牌。它年产能达25万片8英寸晶圆生产线的IGBT项目已经在长沙动工,投产后可以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需求。

尽管比亚迪半导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但是由于芯片领域的设计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对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而比亚迪多元化的业务并不能给半导体业务高效地分配资金,影响了产品创新和产能提升的效率。另外, 比亚迪半导体在封闭的生态环境下所生产的IGBT芯片只搭载在了自家的产品上,这种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比亚迪半导体的发展。

从目前看来,比亚迪半导体在经过多年的研发之后,基本已经到了回报期。然而,自给自足的环境却让去年全年仅有0.32亿净利润比亚迪半导体面临着盈利能力不强的现状,所以 如何走出封闭的环境,正是比亚迪半导体的当务之急。

为了走出封闭的环境,比亚迪半导体在去年5月首次引入了包括红杉资本、中金资本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紧接着在6月份,它又再次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了包括韩国SK集团、小米、中芯国际、北汽、上汽在内的30多家外部战略投资者。经过了两轮融资后,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已达102亿。半年之后,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事宜正式“官宣”。

比亚迪在2020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比亚迪半导体筹划分拆上市事项,并授权比亚迪及比亚迪半导体管理层启动分拆比亚迪半导体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比亚迪半导体的芯片产业正式迎来了正道的曙光。

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只是比亚迪众多业务版块分拆大计中的一环。除了半导体业务外,比亚迪早在2007年就将旗下的手机代工业务分拆成立了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并且在香港完成了上市。

2019年,比亚迪又分别分拆了旗下的动力电池、动力总成、 汽车 电子、 汽车 模具、车用照明等 汽车 业务,成立了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 科技 、弗迪模具、弗迪视觉等5家弗迪系子公司,几乎覆盖了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的所有核心领域。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比亚迪未来势必还将分拆更多的业务。

小雷认为, 比亚迪分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闭环的现状,迎来外界的资本、进军外界的市场。 它以开放的态度对核心业务进行分拆,无论是对于它自身,还是对于被分拆成立的子公司而言都可谓是好处多多。

以比亚迪半导体为例,它的分拆上市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产负债率。另外,由于分拆后的比亚迪半导体打破了原来的封闭环境,它将更加面向市场,更加方便给其它车企供货,在如今的芯片危机下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产能优势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

通过分拆业务成立更多的上市子公司对于比亚迪股份本身的好处也有三点:赚钱、省钱、聚焦。 在赚钱这方面,更多上市子公司不但可以为比亚迪带来高额的溢价所得;在禁售期过后,比亚迪还可以通过出售部分子公司的股权获得更多的资本增值收益。

在省钱方面,由于分拆上市的子公司自负盈亏,可以减少母公司的投入,这对于改善母公司净利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聚焦方面,分拆更多的子公司能够让比亚迪更加聚焦于自己的主要业务,同时也能完成更为宏观的战略布局。

比亚迪近几年之所以会大刀阔斧地进行业务分拆,很大程度是因为吸取了当年错失动力电池市场的教训。 要知道,如果比亚迪在发展新能源 汽车 之初就分拆了动力电池业务,那么宁德时代很有可能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如今站在动力电池金字塔顶端的巨头很有可能就会是比亚迪。而 比亚迪半导体之所以要赶在今年完成分拆上市,无非就是不想再次错过“芯片危机”这一难得一遇的机遇。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锋出行(fengchuxing2021)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 汽车 资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6197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