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半导体项目遍地开花的表象下,潜藏了以下几点隐忧。
一是投资人动机不纯,芯片变“芯骗”。近年来,一些利用地方政府急于求成的心理,套取国有资金扶持,结果钱没少花,芯片项目却没有多少进展,使地方政府蒙受巨额损失。这方面,武汉弘芯和济南泉芯是典型代表。武汉弘芯号称投资1280亿元,但实际到位资金却非常有限,从始至终大股东缺乏投资诚意,时至今日实缴资本依然为零,在武汉政府投入的真金白银烧光之后项目就陷入休克状态。同样的手法在济南泉芯再度上演,在2020年2月,济南泉芯实际到位资金约5.1亿元,实际出资仍是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国有企业,这与武汉弘芯如出一辙。
二是诱发官商勾结,带来腐败和权力寻租。当下,政府对半导体技术的投资是不遗余力的,海量国有资金涌向半导体行业。不少人就以不正当方式打通关节,获取高额国有资金大肆挥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淮半导体。德科码创始人利用在美国、日本求学、工作的背景,在南京、宁波、淮安三地开始公司,并套取海量国有资金。最终,号称投资30亿美元的南京德科码在2020年5月申请破产,宁波承兴半导体在获得700万政府资金后就没有后续了,德淮半导体烧钱46亿元之后无疾而终,地方政府为此背负了巨额债务。在整个过程中,腐败问题丛生。
三是技术引进贪大求洋,陪了夫人又折兵。当下,一些官员不善于培育本土企业,反而非常热衷于招商引资,寄希望于请“洋和尚”来念经,仿佛洋和尚念几句咒语,一个产业就能凭空变出来。面对一些跨国公司,瞬间就被迷花了眼,不惜血本高额投资,结果不仅没能引进技术,反而陪人夫人又折兵,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成都格芯和贵州华芯通。2017年,格罗方德与成都政府共同投资90亿美元建设一条12寸晶圆代工线。然而,巨额投资并没有起到多少效果,成都格芯早已名存实亡,一直在寻找接盘者,只不过没人敢当白衣骑士。目前,晶圆厂里价值百亿元的设备只能放在那里积灰尘。贵州华芯通则是又一个惨烈的案例。2016年1月,贵州政府与高通合资成立华芯通,总投资18.5亿元,虽然华芯通高调标榜自主,但实际上,这款ARM服务器CPU就是高通ARM服务器CPU的马甲。由于ARM服务器CPU在商业市场上根本没有市场,众多曾经押宝ARM的厂商也难以为继,高通决定放弃ARM服务器CPU,在高通放弃ARM服务器CPU之后,华芯通就变成无根之木,自然而然也就关门了。
四是罔顾外部风险盲目投资害人害己。随着信创市场已经成为风口,为了进入信创市场和斩获更多市场份额,一些ARM阵营厂商不是以产品和服务为卖点,而是以政商关系为突破口,将“洋人地基上造房子”的技术包装成自主技术,在全国各地大肆搞圈地运动,向地方政府要政策和市场,搞单一来源采购。目前,C公司全国设立16家公司,H公司则与北京、天津、福州、厦门、成都、绵阳、重庆、上海、郑州、许昌、青岛、济南、合肥、西安、九江、南京、广州、深圳、东莞、南宁、太原、杭州、宁波、桐乡、武汉、长沙、醴陵、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城市签订协议,建立KP产业基地,从公司经营的角度看,C公司和KP在短时间内高频率的设立全资子公司和建设产业基地是不太符合商业逻辑的。因为这些子公司和产业基地大部分功能雷同,业务重叠,而且整机制造压根就不是高 科技 ,机关单位市场规模有限,这种规模的投产会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前不久,随着外部环境越发严峻,H公司已经失去ARM芯片流片渠道,全国的KP产业基地面临缺芯的困局,生产能力和交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方政府重金投资的整机厂几乎处于半休克状态。原本可以用来弥补芯片制造、设备、原材料等短板的资金,就这样被浪费在整机厂生产线上。
芯片产业是需要以十年磨一剑的方式细细打磨的,并非短期打鸡血就能够做成的。
目前,国内掀起的“造芯”运动是非理性的,很多投身“造芯”的企业不仅在技术积累上少的可怜,还存在动机不存的问题。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芯片是高投资、长周期的项目,需要的是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如今,全国各省发展半导体产业,只会把有限的力量分散,白白浪费了海量国有资金和时间。
从全球来看,美国半导体企业主要集中在硅谷,日本半导体产业集群位于九州硅岛,韩国半导体产业集群位于京畿道和忠清道,我国台湾省的半导体企业高度集中于新竹科学园区,都不存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情况。
技术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定,必须循序渐进,地方政府不要妄图短期用政策和国有资本一口气吃成胖子,不要妄图短期用行政资源砸出一个产业,方式方法不对,投入的资源越多,最终也只会鸡飞蛋打,南辕北辙。
当下,顶层应当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统筹,以十年磨一剑的态度规划和发展产业。在产业政策制定中,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产业特点进行布局,使设计、制造、设备、原材料、封装全产业链齐头并进。在国有资金的使用上,要抑制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对于半导体产业扶持资金的发放进行严格审核。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资金和时间用于扶持本土厂商中的“绩优股”和“潜力股”。
去年下半年开始,芯片产能短缺持续发酵。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我国重点区域和企业龙头也在加强布局。
4月7日,“无锡发布”公布了南京海关同意在无锡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的消息。业务试点包括建立产业链评估机制、促进产业链自律管理等措施,无锡高新区综保区SK海力士半导体等4家上下游关联企业成为开展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业务改革试点企业。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重镇的上海,7日发布了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分别聚焦三大先导产业,重点领域补链强链,新兴融合领域三大类别。其中包括浦江创芯之城(三大先导产业)、电子化学品专区(重点领域补链强链)等特色园区皆为集成电路领域。
集成电路十五强城市
对于产能短缺,各地也加快了对集成电路的部署。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分布在省会城市或沿海的计划单列市,呈现“一轴一带”的分布特征。经过多年部署,我国目前主要有四个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汉、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区域。
芯思想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从产业规模、产业链支撑、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创新能力、产业活力等6个指标进行评估。根据测算结果,上海、北京位列第一、第二,无锡超越深圳,排在第三位,武汉、合肥超越成都、西安,排名第五、第六。在位列前15名的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有六席,分别是上海、无锡、合肥、南京、苏州、杭州。这个排名,也和我国已有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和各地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大致相符。
排在榜单首位的上海,集成电路已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领域。就在日前工信部公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名单中,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入选第一批决赛优胜者。
而在4月7日举行的2021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总投资4898亿元的21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在制造业领域签约项目共118项。三大先导产业中,集成电路领域签约项目16个,如彤程电子计划在化工区新建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项目,可形成年产1.1万吨半导体光刻胶及2万吨相关配套溶剂,进一步推动光刻胶生产本土化。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约为22%,产值超过2000亿元,增长超过20%。目前超过700家集成电路重点企业落户上海,形成了集群效应。仅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成电路领域2020年产销规模就达到1800亿元,占全国1/5。
第二名北京,也在3月24日启动了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北京亦庄表示,这是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围绕“4+2+1”产业体系集聚高端产业资源推进项目落地背景下,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落地的又一重点项目,有利于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助集成电路生产线提质增效。而在早一些的2月初,北京经开区集中签约129个“两区”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近4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项目投资额就超过2000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5个城市中,江苏一共有3个城市上榜,分别是无锡、南京、苏州。
3月21日,江苏召开集成电路产业强链专班工作推进会,提出重点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扶持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而刚迎来集成电路利好政策的无锡,2020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20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到江苏全省一半以上,产业规模位居江苏城市第一、全国城市前三。
杨俊刚看来,在中西部地区,武汉和合肥在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实力表现上较成都和西安更弱一些,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非常强劲,包括本地培养企业和招商引资国内外的企业力度都比较大。“尤其现在的存储器项目,长江存储在武汉,长鑫存储在合肥,两家企业发展布局比较迅速,后面发展势能更强。”
产能短缺还将持续
高通CEO安蒙在2月初的财季电话会议上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在缺货,不仅仅是先进工艺产能不足,传统节点工艺产能也面临考验,芯片缺货缓解或许要等到今年年底。
在今年3月的SEMICON China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表示,如果我们不加速发展,未来中国芯片产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将拉大到至少相当于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因此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陈南翔亦在SEMICON China上表示,芯片产业作为周期性产业,此前供需情况呈现出“库存、消化、库存”三段式变化,但从2020年至今,全球芯片产业已不再符合这一规律。虽然目前产能扩充一直在做,但扩产的能力实际上还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在总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半导体产业将面临供需动态不平衡的新常态。
同时,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值上升期,市场对于芯片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可达4694亿美元,同比增长8.4%。可以预见,全球芯片产能短缺的情况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存在。
李珂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所需芯片又大量依赖进口,芯片缺货对国内电子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在李珂看来,目前造成芯片产能不足主要有需求侧、供给侧、供应链三方面的原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加速落地,推动芯片需求快速增长,另外由于芯片生产线建设所需投资不断增长,导致近些年全球半导体产能增长缓慢,叠加疫情等因素又造成芯片短期供给中断。最后受国际贸易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防范断供风险都在增加库存,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芯片的“抢购”。
据SIA(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3.2%,其中,中国销售额占比位居第二(12.4%),同比增长3.4%。
就在3月29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公布《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集成电路产业免征进口税的情况。
例如,《通知》提出,对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含,下同)的逻辑电路、存储器生产企业,以及线宽小于0.25微米的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净化室专用建筑材料、配套系统和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包括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零配件等,免征进口关税。
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
其实,这已经不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第一次迎来税收方面的利好了。
去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这份新政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力度最大以及覆盖范围最广的文件,包括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
虽然不知道南京江北以后会不会像上海浦东,但作为全国第十三个、也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发展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棋盘上,布局未来,令人期待
去年7月份,就有数据显示,江北新区成立两年多来,南京江北新区GDP、财政收入等重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专利申请年均增长超过20%,企业申请占六成;高新企业数增加一半多,达323家。
此外, 台积电领衔,全球百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聚南京江北新区 ,剑桥大学、瑞典医疗 健康 发展中心等国际知名机构把在中国首个实质性项目放在江北新区,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重要项目进驻,国际名校教育资源整体布局……
这两年多来,我们能看到,南京多少年不敢想、没能做的事,正在江北新区变成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江北的以后更美好。
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从国务院批复,成立至今为止,只有短短的四年半时间,发展速度,面貌变化己超过了上海《浦东新区》十年的发展速度!江北国家级《 高新开发区》入住企业、己初具规模化,节约化,创新化,效益化,己开花结果。地铁轨道交通、3号线、10号线、S3线、S8线,过江地铁线,己载客运行达一百五十多公里,世界第一大“六线铺轨”特大型《大胜关铁路桥》六年前投入运行,高速铁路“亚洲第四大火车特等站"《南京北站》奠基开建。还有六条“过江地铁”二百八十多公里轨道交通线,四条特大“跨江隧道”,三座世界级特大桥梁.“气势如虹”;规模宏大,世界第一,箭在弦上,六箭齐发 世界第三大《长江第五大桥》明年通车运行。高 科技 企业,亚洲最大“台资企业”,《富士康》,《台积电晶圆代工厂》一年前在《江北高新区》开工生产。——清华紫光,芯片,中星微电子,谷歌,华大半导体,展讯通迅,智能,机器人,生物基因研发,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新能源 汽车 ,新型高速轨道客运列车制造基地,软件公司;环保产业,高新医疗产业;欧美顶级“国际学院入住,优质、优教中、小学教育资源, 健康 产业奠基;“雨后春笋
般暴发”!
只要再用十年以上的时间,高速发展,一定会赶上,上海浦东新区,九十年代末,至二OOO年的水平!因为《南京江北新区》是一张白纸,顶层设计,规划建设篮图:由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统一报批,起点要比上海高,规格,档次规模也比大几倍,时代也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不可同日而比,笔者,1998年——至2006年,和2011——2015年,先后去过五次 “探亲访友”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中心大厦,陆家嘴商务中心——浦东世纪大道,杨浦大桥,南浦大桥,第一八佰伴、过江地铁、浦江隧道,浦江两岸——浦西外滩;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陈毅广场,尽收眼底。/首先:南京江北新区的主干道,支路,城市骨架,比上海浦东新区道路宽一倍,世界第一大、第二大长江,江底过江隧道,纬七路长江隧道、纬三路扬子江隧道比“黄浦江隧道”更宽,规模更大,设施更先进。新区城市地下隧道,高架立体化交通设施,公园绿化占比,规划,商业街规模,特大型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台设施建设,城市地下商业街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地下管廊配套设施建设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浦东新区.″更先进,更超前,更科学。就连住宅小区规模化;智能化,环保化,低碳化,绿化带,景观,园林设计;三甲大型医院,小学,,中学 体育 馆 _市民中心,亚洲第二大图书馆,亚洲第一室内奥林匹克 体育 场,青奥 体育 公园,城市中央公园,绿地中心广场,湿地生态公园 /,设计水准;绿色 科技 住宅,亚洲垂直空中森林绿地环保“第五代”顶级公寓己全部竣工,配套设施建设也比浦东更先进;/比笔者,上海的表弟,表妹2001年,入住的住宅区,环保、智能、先进、高端几个档次,上海(浦东新区)目前己现,陈旧,落后,道路交通设施,地铁站,商业中心,住宅区,己现拥挤,拥堵。/有很多地方“街区”,“商务中心”,连停车位、大型地下停车场都没有,商业中心,商圈,公寓/CBD商务中心/住宅区道路,还是双向四车道,最繁华的街区——市中心,最核心地段,金融中心,CBD商务中心《浦东世纪大道》最宽处——只有六十米宽!《浦东新区》大多数市区道路.主干道,最顶级——还是双向六车道!己落后,于现代高速发展的新世纪;城市配套设施——己现,成旧,落后、拥挤,拥堵!/商业中心、商务楼、公寓楼、住宅区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二OO五年以前建设的!己现落伍,成旧,落后现代 社会 ;不科学,不宜居,不环保!所以笔者认为: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未来十五年后,一定会超越:二十多年以前1992年建设的上海“(浦东新区)”!立贴为证!//
不可能。
第一, 历史 机遇不同。浦东为各界领导人深切关怀的重点城市。
第二,城市定位不同。浦东直辖市,是开发开放的先锋。
第三,资源不同。浦东汇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资源与建设力量,并保持高速增长。
第四,基础不同。因为以上原因,基础很好,根基很牢,无法撼动。
世界聚焦上海,上海聚焦浦东。而江北,不具备以上不可匹敌的优势。就其本身来说,连南京江南都比不上。而后者肯定也无法与浦东相提并论。
所以,现实点,江北想想怎么赶上江南,找个合适的对手,而不是不切实际乱比较,只会贻笑大方。
浦东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之后中国也陆续批准了十几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也是其中之一。可以说,从浦东新区之后,所有城市的国家级新区都在瞄准浦东新区这个“样板”学习,不少城市都为自己的国家级新区贴上“xx的浦东”的标题。可是从发展来看,全中国的国家级新区发展的都不是特别的好,基本上还都处于启动期,甚至有的还没启动就已经进入衰落期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南京的这个江北新区作过多的期待。毕竟国家给你新区不是任由你搞房地产,还是希望这个城市带动GDP,增加收入,招商引资。如果就光看高楼大厦,房价,那么南京的江北新区也好核心区也好,注定是会让人失望的。毕竟已经失望3年了。
不要总拿南京的江北新区 和上海的浦东新区 相比较,长江和黄浦江相比也没有什么 可比性,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具有排他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南京江北的发展已经在发力了,而且处于发展的初期。
要了解南京江北新区其实并不难,我算是见证了南京江北发展历程的其中一员吧,虽然未做很大的贡献,但是从始至终我都是比较看好南京江北新区的。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其实 很多南京人对此并不陌生,早在2014年底在很多南京人的圈子里对于要设立江北新区这一消息其实早已经公开化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是在2014年底、2015年年初完成了对江北新区的投资规划,小到多买几套房子,大到公司业务布局江北地区。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要想获得一个城市的发展红利,就一定要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南京这座城市的未来就是跨江发展,这早就在大约百年前的《首都计划》里面就有所提及,而且这是最优的方案。至于其他的往东发展、什么紫气东来、往南发展都仅仅是辅助,形成不了什么国家级的现象。南京的唯一出路就是跨江发展,只有跨江发展才符合南京的大气和格局。
江北的发展毋庸置疑是空前的,倘若你真的想把你的江北新区和上海的浦东新区相比较,那我可以告诉你,江北新区只能比浦东好,不会比浦东差。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来说一下,首先呢,浦东新区成立于1992年,那时候的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刚刚改革开放时的红利,无论从经济水平、招商引资还是居民财富方面都远远低于2015年,所以江北新区的发展速度肯定是要比浦东新区快的。
从地理位置和收益范围来讲,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有益于安徽、苏北地区的人口流入,因为南京毕竟是南京,再怎么受排挤也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江苏省会... ...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等各个方面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南京的影响力很大,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南京的各种位置就摆在那里,无需多言。
从南京居民的得益角度来看,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单纯的从房产收益来讲就已经收益颇丰了。打个比方吧,2015年江北新区的房子普遍在1万多左右,现在最低也是翻倍了,这叫什么呢?这叫城市居民分享城市发展福利的被动性。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了,那我怎么没有分享到城市发展红利呢?其实这怪不得别人,只能说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一样,你永远也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虽然有点跑题了,但是我还是想说点实际的,毕竟很多人还是很关注现在还能分享到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福利吗?那我告诉你,不晚,你去摇号七里河附近的房子,买到就是赚到,但是这得看你的运气和财资。倘若你没那么大的运气和财力,那你就随便去江北买套房子,五年之后你还是赚的。
话回正传,江北新区是国家批复的,属于国家战略。江北新区的设立作用是可以提升国家级的产业升级,比如医药、信息 科技 、化工......大力发展新型城镇示范新区,比如龙袍、横梁、新集... ...江北新区的设立也是为了增强长江经济带的综合连接,提高江苏南部的经济往北延伸力度,苏北、安徽地区的经济启动机,国家 科技 创新的示范地。江北新区的牛皮之处国家都给咱们列好了,难道还看不懂吗?很多人老觉得江北发展不起来,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认知水平,但是凡事记住一点,跟着大方向走,不是以你我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8年多的历程,其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前沿新区。浦东新区作为国家新区的先行者,也曾被很多上海市民所看不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偏见也是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如今,浦东新区的发展成就是每个人都无法否认的。但是,2015年江北新区的成立之初,虽然有浦东新区发展的先例在,还是有很多人让人难以想象的说出了:“宁要江南一张床,不要江北一套房。”的说法。但是不到一年,南京江北新区就把说这话的人的脸打的生疼。“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永远也改变不了一些自以为是的人的思想。
南京江北新区成立6年来,一切的发展其实只是初期,未来的江北新区就是新南京的标志。南京长江大桥承载的不仅仅是江北人去南京市区的过江通道,而是南京城的江南江北之交融桥梁。未来,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仅仅是南京城的一条内部过江通道而以。
看好南京江北新区,让自己作为南京市民可以最大化的得益于南京城市发展的最大红利无疑是你最正确的认知。
最后说一句吧,南京江北新区,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
将来南京江北新区会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要匹敌上海浦东新区那样,我个人感觉还是不太可能了。毕竟,中国只有一个浦东新区一个深圳一个雄安,除非南京江北新区将来在政策上得到像雄安新区一样的地位,否则可能性几乎是零。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国家级新区中第一个开发的也是名气最想发展最好的一个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也是极其合理的离上海老城区最近的陆家嘴金融区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也是上海城区的天际线。几乎所有的高楼都在这片区域,这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南京的江北新区,这个新区在国家级新区的建设中属于相对较晚的。但是这是江苏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这本身就是国家对南京这座城市的一种肯定南京江北新区所处的地段,曾经是落后的地方同样一江之隔和南京老城区的差距,原来非常大。但是随着 社会 的发展,现在的新城区都得到了开发,南京江北新区也是如此各方面好的政策都往这边放他将来的发展必定是迅猛的。不过话说回来他的成绩上限应该是江苏领先要做到全国地衣像上海浦东新区这样,这个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前些年,有个天津滨海新区红极一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有可能超越上海浦东新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但是目前来看,当时的这种认为现在已经成为了不可能,而且滨海新区现在的发展也比前些年来缓慢了很多,而北方现在又崛起了一个雄安新区。上面对它的定位是国家大计千年大计。
所以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南京江北新区不可能发展的比浦东新区好,而是他没有像凶案新区这样的政策,如果说有雄安新区这样的政策全国支持的话,那么也可以成为第二个浦东新区。
江北先脱贫了再说,南京人都吃不饱饭,一个浦东新区都能吊打整个南京
希望南京的小杆子,大潘西们都能尽早摒弃穷人思维,开拓自己的眼界,认真分析南京发展的阻力在哪里?南京的优势在哪里?南京为什么几千年经久不衰?南京最近几十年又衰落了?南京应该在中国如何定位?在全世界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在南京的崛起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
浦东隔的是黄浦江,水面宽度和长江比一下就知道为什么江北发展难度很大。
浦东就算停止发展10年,江北能追上就是奇迹了。河西都没实力对标浦东,请问江北哪来的底气?!
南站从09年就开始施工不断建设,到现在10年了,现在才什么面貌!江北这么大想短时间发展是靠做梦么??
脚踏实地,埋头实干,比吹牛搞跃进好多了!
我是南京人,这个我有发言权,南京江北肯定不会像上海浦东那样发展,别说江北了,就是整个南京市也达不到上海浦东的发展水平。南京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没有有实力的企业,不像杭州有阿里,海康等大型实体企业,南京更多的是国企和高校,南京人不注重赚钱,只守着一份清闲过安稳的日子。
这里面虽然想发展江北,但是起步晚了,江北的地理位置也没有优越性,总之各种一言难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