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卸任倒计时?接班人从三选一变九选一,曾称要比自己小20岁

郭台铭卸任倒计时?接班人从三选一变九选一,曾称要比自己小20岁,第1张

文 | AI 财经 社 朱全红

编| 鹿鸣

距离6月21日郭台铭最后一次主持股东大会,并宣布接班人的日子,只剩下一周了。

在本周,苹果代工厂商富士康提交的监管文件显示,将成立运营委员会,成员包括其财务主管、全球最大iPhone生产基地负责人,并从中确认亿万富翁创始人郭台铭的潜在接班人。

文件中显示,富士康将成立由9名高管组成的机构,这些高管将在董事会之后代表富士康做出最高决策。运营委员会成员包括富士康首席财务官黄秋莲和郑州iPhone制造工厂负责人林正辉。

图/视觉中国

围绕郭台铭的接班人一事,外界至少已经疯传了两个月。

4月15日,路透社报道称,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辞去董事长一职。随后,富士康集团表示消息不实,郭台铭只是希望退居二线。

5月10日晚,鸿海公布新任董事候选人名单,分别为郭台铭、吕芳铭、刘扬伟、李杰、卢松青和戴正吴,以及三名独立董事——前丽婴房董事长王国城,台湾学者郭大维及著名风险投资人龚国权。

5月11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下一任鸿海董事长的人选不会是鸿海精密董事长卢松青,也不会是日本夏普社长戴正吴。按照这一说法,未来鸿海董事长的人选,将从五选一变为三选一,接班人将从吕芳铭、刘扬伟和李杰三人中选出。

不过,在富士康提交运营委员会文件之后,三选一又有朝着九选一的方向发展。

图/视觉中国

郭台铭接班人史

郭台铭寻找鸿海接班人一事要追溯到2005年。虽然在公开场合,郭台铭多次表示“未来几年不考虑退休事宜”。但事实上,郭台铭一直在寻找鸿海的接班人,直到今年4月15日,路透社报道郭台

铭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辞去董事长职位后,寻找鸿海接班人才成为人尽皆知的事。

2005年,郭台铭发妻林淑如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3月10日福布斯公布郭台铭以32亿美元资产挤下王永庆成新晋台湾首富。3月11日,发妻林淑如去世。自此,郭台铭对于鸿海开始全面放权,不再像以前一样冲到最前线进行商务谈判。在这一年,郭台铭公布了六年接班人计划。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鸿海公司内外都将郭台铭的三弟郭台成视为接班郭台铭的最佳人选。郭台成家中排行第三,比郭台铭小11岁。不过,2007年,47岁的郭台成因罹患血癌在北京道培医院去世,生前曾为鸿准董事长。对于郭台成的死,郭台铭在公开场合表示:“郭台成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士”。郭台成的去世也直接打乱了郭台铭的接班人计划。

2008年初,郭台铭在鸿海尾牙联欢会上首次点出了即将承接自己任务的八个事业群的12位总经理。12位总经理包括卢松青、游象富、徐牧基、李光陆、吕芳铭、黄震智、刘灯桂、戴正吴、蒋浩良、简宜彬、钟依文与程天纵,内部称为“十二金刚”。

十二位总经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戴正吴、卢松青、徐牧基和游象富在内的已经跟随郭台铭长达二十多年,年纪不比郭台铭小多少的管理者。这几位接班郭台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少壮派代表是普立尔的董事长黄震智和总经理刘灯桂,国电总经理李光陆,这三位是公司被鸿海集团并购后,加入郭台铭团队。

还有一类是郭台铭从其他大公司挖来的将才,如曾供职惠普二十年担任惠普台湾产品总经理的吕芳铭,前德州仪器亚洲区总裁程天纵,从苹果公司挖来的副总裁蒋浩良,个个都是声名赫赫。

如此“接班人计划”,郭台铭称是源自于自己最佩服的“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接班模式。2006年,王永庆已经将台塑的经营大权交给了王文渊在内的七人小组。七人小组中,有四位是王姓家人,而另外三位则是专业的经理人。

不过,随着2008年金融环境趋于紧张,郭台铭不得不暂时搁置接班人计划。

2009年,郭台铭正式回归鸿海,此时的大客户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已逐渐走向衰落,鸿海公司面临过于倚重苹果产品线的状况。2010年—2011年,富士康接连发生的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又将鸿海和郭台铭推上风口浪尖。

2014年,郭台铭明确表示,儿子郭守正以及侄儿侄女,都不会接班自己的事业,儿子郭守正专注于文创事业,女儿郭晓玲则全力投入慈善。

郭台铭现在已经69岁。虽然跟宏碁创始人施振荣70岁隐退,张忠谋干到87岁,香港首富李嘉诚干到90岁相比,年纪还不算大。但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

此外,鸿海集团的规模实在太大,在台湾,鸿海公司的市值仅次于台积电。郭台铭的接班人计划,之所以成为分析师倍加关切的话题,主要在于鸿海内外,除了郭台铭,还真找不到有谁能够扛下鸿海这副重担。

对于接班人的要求,郭台铭也早采访中表示:“被我骂的越凶,越有可能是接班人,我一定要年龄跟我差20岁的。”

图/视觉中国

接班候选人现状

如果不考虑目前9人运营委员会的配置,按照此前5月11日郭台铭的表述,担任鸿海集团董事长的人选将从吕芳铭、刘扬伟和李杰三人中选出。而这一人选最终将在6月21日的股东大会上揭晓。

公开资料显示,吕芳铭,现年五十四岁,于2004年4月加入富士康国际担任非执行董事。此前,他从HP亚太区总监、凌云 科技 全球副总裁暨亚太区总经理,做到自创办鹏瞻 科技 并担任总裁,在台湾地区 科技 产业颇有影响力。吕芳铭现任鸿海集团副总裁兼亚太电信董事长,鸿景国际投资法人代表,鸿海集团董事。目前,吕芳铭在鸿海集团负责5G布局及物联网,是鸿海转型8K+5G生态的掌舵手。

刘扬伟现年63岁,2007年加入鸿海并担任郭台铭的特别助理。曾在联电旗下联阳美国子公司任副总经理,也在美国南加州创业后出售给鸿海集团,熟悉半导体、通讯领域。2017年以来,刘扬伟一直担任鸿海“半导体次集团”负责人,同时是京鼎董事长,夏普公司董事会成员。

半导体次集团是近两年鸿海新设立的子集团,计划在珠海建设的芯片工厂一事,刘扬伟是主要的推手。

李杰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工业大数据专家和机械工程博士,现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富士康集团顾问。

接班人候选人吕芳铭、刘扬伟和李杰所掌舵的5G、8K、工业互联网、半导体等业务都是鸿海转型工业互联网过程中重点布局的领域。

除了这三人之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鸿海可能会采取类似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制度,由多位高管轮流主持。

据台湾媒体报道,郭台铭曾经在6月11日公开表示,鸿海精密打算为一年以上的员工调薪7%,这或许是郭台铭在卸任之前,为鸿海员工谋的最直接的一份福利。

以代工业务产生的稳健利润为基础,富士康的“大象转身”正在进行时。

全文3990字,阅读约需8分钟

作者丨杨硕

编辑丨王方玉

本文核心观点

1、虽然盈利水平较低,但规模红利也足以让富士康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2、富士康之于地方经济和国家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整个电子产业链的地位难以替代。

3、积极转型中的富士康布局多个领域,有客户优势和数据经验,会逐渐摆脱代工束缚。

2018年6月8日,持续经营未满3年的工业富联登陆A股市场,创下了36天闪电过会的记录。

两年过去,工业富联的市值从巅峰时期的超5000亿跌到了3000亿左右的尴尬境地,背后是不断下滑的毛利率和差强人意的业绩表现。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也没能拉动工业富联这艘千亿大船的市值表现。

说到底,低毛利仍然是困住工业富联的“魔咒”。其背后的母公司富士康,同样也难以撕掉低毛利的标签。正如人们所熟悉的,富士康处于微笑曲线中间利润最低的代工制造环节。

不久前,立讯精密通过收购纬创子公司进军苹果手机代工领域,成为了富士康新的、也可能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叠加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二季度净利同比下降2.77%的业绩数据,不少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代工仍将是主业,也是富士康向高端转型所依赖的基础,如今这一基础是否要被强劲对手所侵蚀?

大象真的难转身?

根据彼得·马什《新工业革命》的研究,在美国大约以每部500美元的价格上市销售的手机,毛利可达到每部手机321美元。而在321美元的毛利中,富士康组装环节的费用只有6.5美元,占总价值的3.6%。

这也是公众对于富士康的普遍印象,它一直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利润最低的部分。

虽然盈利水平较低,但当富士康的体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也足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正如杰弗里·韦斯特在《规模》中所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我们现实当中的组织,都会倾向于越做越大,其根本原因是组织越大,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就会越高。也就是说规模越大,越节省资源,同时消耗越少,产出越高。

体现在富士康身上就表现为:产量大销量高,采取产品标准化策略,设备的使用率就高,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而且面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原材料成本低于产量规模小的企业。

众所周知,富士康的主要客户Amazon、苹果、Cisco、Dell等全球知名电子品牌非常强势,对于代工厂也有着强大的议价权。

表现最突出的是苹果,它习惯引入新供应商来压缩供应商的利润,转化为自己更低的成本。比如在代工环节进入新供应商和硕来降低成本,制衡富士康。

但富士康仍然能从其中获得相对可观的利润。 业内对富士康有“赤字接单,黑字出单”的评价,背后正是其成本管控能力的体现。

2019年工业富联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板块的毛利率是11.17%,为苹果手机代工的业务板块作为比较赚钱的生意未纳入到上市体系中,其毛利要更高。

同样的,虽然立讯精密通过收购纬创资通两家子公司股权打入了苹果的手机代工产业链,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根据公开资料,被收购公司在江苏省的两家工厂累计亏损已经达到84亿人民币。

立讯精密能否扭转纬创的败局,实现盈利仍然是未知数,距离大规模上量也有不少距离。

曾在富士康有十多年产业经验的云启资本副总裁郑瑞庭告诉亿欧,富士康不会被取代,不过随着立讯精密入局,各自拿到的苹果代工份额会有调整。具体还要看双方对客户的服务力,谁更有竞争力谁就会获得更大的份额。

同样曾在富士康某事业部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刘志勇也持相似观点,他表示,富士康之所以可以发展成为代工巨头,在于它的管理体系的高效和成本控制能力。能否被取代,要看有没有对手能像富士康一样高效,同时拥有巨大的订单量。

从财务数据来看,富士康(以工业富联为代表)在反应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存货周转率指标上也明显高于可比同行,包括立讯精密。

虽然强势的下游客户会延迟支付货款,但工业富联可以将压力转嫁给其上游供应商。反映到财务数字上,2019年工业富联的应收账款为846.44亿元,而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合计为799.17亿元。

与此同时,下游的国际优质企业客户们发展稳定,且与工业富联保持着长期联系,货款支付有非常好的保障和安全性。

工业富联2018年、2019年的销售现金流与营收比都大于100%,卖出去的货,最终都能收的回来钱,这是很多为小厂商代工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富士康最巅峰时共拥有120多万名员工,而散落各地的工厂也俨然一座座小型的城市。深圳富士康规模一度超过了40万人,相当于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的人口总和。

一座富士康工厂的建立,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2010年,富士康落户郑州,在一年时间里就达到了入住员工13万的成就,增强了河南这一人口大省对劳动力的消化能力。

同时,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向上连接的是顶级品牌商,向下连接的是千万中小企业。在下游,有一批与其配套自发成长起来数量庞大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极为专业化地生产各种配件。

在富士康产业园中,包括智能手机、超高清电视、智能家居等的各类产业,都能够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方在此投资,创造新的产业集群。

地方政府通过引进富士康,可以带来相关配套产业链的转移以及知名企业的“抢滩登陆”,产生连锁经济效应。

以郑州为例,郑州的富士康产业园区每年能够生产8000万多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进出口量占了河南省进出口总量的67%左右。

据河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郑州富士康2011年6月出口1.44亿美元,拉动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机电产品上半年出口分别实现增长57.5%、53.2%、49.3%。

因此各地政府纷纷“筑巢引凤”,给出优厚条件吸引富士康在当地设厂,还在劳动力、税收、出口等多个方面为富士康提供便利。不仅帮助分担能源和运输费用,而且动用政务系统,在财政上专门拨付资金保障富士康招工。

富士康的价值甚至引来了国际的争抢。2017年,郭台铭拜访白宫,有六位美国州长为各自的州争抢富士康投资项目,威斯康辛州州长宣布予以30亿美元的激励优惠,并得到了特朗普的大力支持。

从中不难看出,富士康这艘产业巨舰之于地方经济发展、甚至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代工行业 探索 了46年,富士康已经找到一条属于代工厂的生存之道,当规模足够庞大,平台足够广阔的时候,富士康之于整个电子产业链的位置难以替代。

一位通信行业的央企上市公司CEO告诉亿欧,他本人最佩服的商人就是富士康的创办人郭台铭。富士康的生意是几乎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生意,稳定、长久且难以被取代。

“富士康的下游客户们或许可以凭借一时的技术优势获得超额和垄断的利润,但一旦巨额研发押宝失败或技术更新不及时,就难以逃脱掉队甚至是消亡的命运。”

富士康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主要做电脑,跨入21世纪就涉足手机,目前也在涉足电动车零部件代工和芯片设计、封测与设备,它并不需要像下游客户一样投入巨大研发成本蹚出产业创新之路,只需要跟随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就能保证自身的稳健、长久发展。

或许是富士康没有及早对员工群体出现的变化做出有效的调整应对,2010年富士康发生了员工跳楼事件,从1月开始到11月,十余名富士康员工坠楼。

一时之间,富士康被千夫所指,“员工跳楼事件”成为富士康发展史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2011年开始,郭台铭表示未来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富士康的员工数量逐步缩减,业务和规模不降反增。

从长期来看,劳动人口的红利逐渐消退,劳动者对单调的体力劳动接受度也在不断降低。 富士康被倒逼发展智能工厂、熄灯工厂的举措也符合了这一大趋势。

如今,富士康已经将灯塔工厂建设经验实现了产品服务化,作为整体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赋能其他生产者。它旗下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在2019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

根据工业富联官网介绍,入选灯塔工厂的智能工厂,整个项目导入108台自动化设备,并完成联网化。项目完成后,节省人力280人,这已经节省了该厂88%的人力,效益却提升了2.5倍。

不难看出,富士康这只大象,正在积极转型过程当中。

富士康作为3C代工领域最大的平台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众多供应商以及紧密的联系是其转型的一大优势。 在工业互联网的模式下,富士康是接入设备最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最终形成的数据经验,会成为富士康的核心资源。

郑瑞庭告诉亿欧:“富士康和客户的联系不是所谓的一个数据型公司能取代的。所以富士康的切入点也非常明显,它和客户是共生的。从这方面来看,富士康能够找到自己在工业互联网上成功的方向。”

此外,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上,富士康布局了整车零部件、锂电池材料、还入股了宁德时代,投资了滴滴、摩拜、小鹏 汽车 。目前特斯拉电动 汽车 所使用的零部件中,大约30%是富士康生产的。

富士康涉足了半导体产业多个领域,包括IC设计、设备及制程服务和封测业务,已具备垂直整合能力架构。2019年,鸿海在半导体产业上营收已达到700亿新台币。

与3C电子产品8.35%的毛利率相比, 科技 服务、芯片产业可观的毛利率对于富士康来说都意义重大。如果 科技 服务业务、芯片板块、新能源 汽车 板块都能成长起来,富士康也将会打破电子产品代工的局限。

对于一个成立已46年,在代工行业成长为全球老大,位居世界500强第26位的巨头而言,代工厂、低毛利是过于简单粗暴的标签。

在行业内46年立于不败之地,足够富士康摸索出属于代工厂的生存之道。当规模足够庞大时,富士康拉动巨大就业、带动所在地电子产业链的繁荣,进而影响到城市发展。

如今,这艘产业巨舰也在5G和物联网时代进行着自我变革,从收购夏普、推动工厂智能化转型代替人力,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军新能源 汽车 。

以代工业务产生的稳健利润为基础,富士康的“大象转身”正在进行时。

致谢:

以下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中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案例,但篇幅所限不能全部附上,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云启资本副总裁郑瑞庭、前富士康某事业部工程师刘志勇以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央企上市公司CEO。

鸿海精密主要加工:鸿海科技集团

各式连接器产品线及零组件。

精密金属加工零件与工程塑胶组件。

资讯产品用之机械精密零组件、准系统。

消费性电子产品生产制造。

寛频通讯产品、无线移动式通讯产品、局端通讯产品等。

体验式科技服务及销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6206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