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验概述
试验晶片为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方法,在2英寸(50mm)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GaN基LED外延结构[1-2]。外延生长完成后,首先通过高倍金相显微镜检查外延层表面形貌,再用Bede-Q2000双晶X光衍射(DMXRD)仪对选定外延片晶格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测试。然后采用常规的GaN-LED芯片工艺,将外延片制成330μm×300μm的LED芯片,其典型的外延材料和芯片结构如图1。采用LED-617型光电参数测试仪,进行芯片光电参数测试。用环氧树脂将管芯封装成蘑菇状Φ5mm的LED单灯器件供可靠性试验。LED器件参数采用SPC-4000LED光电参数测试仪测量,ESD试验则采用ETS910静电模拟发生器考核器件抗静电能力,而样品电老化试验则在自己研制的恒流老化仪上进行。
2 外延与芯片检测
在外延片表面外观检查中,选取较为典型的外观作为样片进行跟踪对比分析:外延片样品(Ep1)表面存在明显缺陷(图2),同时在(Ep1)这一炉次中和其他正常炉次中各选取一片表面无明显缺陷样品(Ep2和Ep3),以便跟踪对比分析。
2.1 X射线双晶衍射(XRD)分析
对于外延材料质量的评估,除检查表观特征外,可用X射线双晶衍射方法、光致发光谱(PL)、霍尔效应测试等对外延片晶体质量进行检测。其中X射线双晶衍射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即可以无损伤、准确、制样简单地进行材料检测,可精确地确定晶格结构参数,尤其是晶格应变,特别适合测量外延晶片的结构特性。因此,本文选择了缺陷附近和远离缺陷两类区域,通过测量其双晶回摆曲线,以了解外延层晶格常数的微小差异、晶格扭曲、微小应变、缺陷附近的应力场情况以及晶片的d性或范性弯曲等特征[3]。图3为Ep1-1缺陷附近的回摆曲线。其中主峰为GaN外延层的(0002)衍射峰,其左右两侧InGaN多量子阱的衍射峰依然清晰,可见双晶回摆曲线是缺陷附近晶格结构参数的整体效果。
详细比较其他区域和其他晶片的双晶回摆曲线,容易观察到GaN(0002)衍射主峰半峰宽的差异,测试结果见表1。缺陷附近半峰宽明显大于远离缺陷区域和正常晶片,晶格失配较正常严重,表明缺陷不只影响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1mm大小区域,它将导致其附近区域晶格的畸变。
2.2 芯片光参数分布图
将外延样片按常规的GaN-LED芯片工艺,同批生产制成330μm×300μm的芯片管芯,采用LED-617型光电参数测试仪进行光电参数测试,输出相应参数分布图。其中Ep2、Ep3对应的电致发光(EL)分布未见异常,而样片Ep1的(EL)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4(a)清晰显示,发光强度随离开样片中心区域而减弱,多数不发光区域位于样片边沿;最为显著的不发光区域与样片制成管芯前缺陷区域一致,如图中所标,不发光区域尺度明显大于外延层缺陷的表观尺度,可见外延片中的缺陷将直接导致周边区域管芯的失效。而其他区域管芯波长分布较均匀,如图4(b)所示。由于发光波长取决于外延层中多量子阱宽度和势垒的高度,管芯波长分布的均匀性反应了外延工艺过程的精确性。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结果,可以认为,外延层的缺陷起始于衬底,如果外延过程未能得到抑制,它造成缺陷及附近外延层所制成的LED芯片丧失发光特性;此外区域虽然失配严重,但芯片光电参数未见异常。
3 可靠性试验结果的验证与分析
按照设定的试验分析比较方案,分别从三片对应外延片中抽取合格芯片样品,进行可靠性分析试验。芯片样品组Cp1-1抽自Ep1-1外观缺陷片缺陷附近区域的参数正常芯片;样品组Cp1-2分别抽自Ep1-2外观缺陷片远离缺陷区域的上下左右四个区域;样品组Cp2和Cp3分别抽自Ep2和Ep3的上下左右四个区域。同时封装成器件后,进行可靠性试验,其中一组进行抗静电能力试验,两组做电老化加速寿命试验。
3.1 对抗静电能力试验的影响[4]
静电放电(ESD)容易引起GaN基发光二极管pn结的击穿,造成器件失效,因此抗静电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LED器件可靠性。采用晶体管图示仪作为试验前后的电性能参数测试,ETS910静电模拟发生器对待测样品进行放电,条件为标准人体模型,正反向连续放电3次,间隙为1s,测试结果(表2)表明,当静电电压较低时,所有样品的抗静电能力未见差别,但随着电压的上升,差别明显加大。取自Ep1-1外观缺陷片缺陷附近区域的样品Cp1-1组的抗静电能力最差,而其他三组差别不明显。
在外延材料结构中,InGaN有源层的势阱、势垒的宽度窄,器件ESD失效机理相对复杂[5],试验结果统计显示,晶体质量较差、失配严重所对应的器件被静电击穿而失效的概率较其他器件要大得多。可见当器件受到静电冲击时,外延结构晶体中的缺陷及其附近晶格畸变严重和位错密度高的薄弱位置将容易被击穿。
3.2 电老化试验[6]
发光二极管的退化主要包括管芯和环氧树脂等缓慢退化。在本文的试验中,环氧树脂退化的影响将尽可能降低。由于GaN基LED可靠性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超长的工作寿命,已不可能通过正常应力条件下的寿命试验来验证,故采用两种加速条件进行老化试验:①采用高温恒流的高恒定热电应力加速老化试验,试验条件为正向电流40mA,环境温度60℃,时间96h,其试验结果见表3;②采用高恒定电流应力加速老化试验,试验条件为正向电流30mA,环境温度25℃,时间1008h,结果见表4。光通量退化曲线如图5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四组样品光输出退化趋势基本相似,体现样品器件的电老化总体综合情况,其之间的差异是由芯片造成的。无论是高温恒流加速老化或者是高恒定电流老化试验,取自Ep1-1外观缺陷片缺陷附近区域的样品Cp1-1组的光衰都最大,因所有样品的封装条件一样,故器件光输出退化速率的差别应为管芯所造成。由于缺陷对载流子具有较强的俘获作用,在有源层中形成无辐射复合中心,使光效降低,而注入载流子的无辐射复合又使能量转化为晶格振动,导致缺陷和位错等造成载流子泄漏和非辐射复合中心的增多,使得器件内量子效率下降速率加快[7]。
半导体 能带 p型半导体 n型 半导体 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非离子性导电的物质。室温时其电阻率约为10-3~l09欧姆·厘米。一般是固体。例如锗(Ge)、硅(Si)以及一些化合物半导体。如碲化铅(PbTe)、砷化铟(InAs)、硫化铅(PbS)、碳化硅(SiC)等。与金属材料不同,半导体中杂质含量和外界条件的改变(如温度变化、受光照射等),都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纯度很高,内部结构完整的半导体,在极低的温度下几乎不导电,接近绝缘体。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半导体的电阻迅速减小。含有少量杂质,内部结构不很完整的半导体通常可分为n型和p型两类。半导体的p-n结以及半导体同某些金属相接触的边界层,都具有单向导电或在光照下产生电势差的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制成各种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等。半导体之所以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是因为它的原子结构比较特殊,即其外层电子既不象导体那样容易挣脱其原子核的束缚,也不象绝缘体中的电子被原子核紧紧地束缚着。这就决定了它的导电性介于两者之间。
【能带】 研究固体物理学中的一种理论。虽然所有的固体都包含大量的电子,但有的具有很好的电子导电性能,有的则基本上观察不到任何电子导电性。这一基本事实曾长期得不到解释。在能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对为什么有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分提出了一个理论上的说明,这是能带论发展初期的重大成就。在物理学中往往形象化地用水平横线表示电子的能量值,能量越大,线的位置越高。一定能量范围内的许多能级(彼此相隔很近)形成一条带,称为“能带”。各种晶体的能带数目及其宽度等均不相同。相邻两能带间的能量范围称为“能隙”或“禁带”,晶体中的电子不能具有这种能量。完全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满带”,满带中的电子不会导电;没有电子占据的带称为“空带”;部分被占据的称为“导带”,导带中的电子才能导电,价电子所占据的能带称为“价带”。能量比价带低的各能带一般都是满带。价带可以是满带也可以是导带;如在金属中是导带,所以金属能导电,在绝缘体和半导体中是满带,所以它们不能导电。但半导体很容易因其中有杂质或受外界影响(如光照、加热等),使价带中的电子数减少,或使空带中出现一些电子而成为导带,因而也能导电。
【本征半导体】 不含杂质且结构非常完整的半导体单晶,其中参与导电的电子和空穴数目相等。温度极低时,其电阻率很大,极难导电;随着温度升高,电阻率急剧减小。当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制成单晶体时,其原子的排列就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成非常整齐的状态。其原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约为2.35×10-4微米。每个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不仅受自身原子核的束缚,而且还与周围相邻的4个原子发生联系。这时,每两个相邻的原子之间都共有一对电子。电子对中的任何一个电子,一方面围绕自身原子核运动,另一方面也时常出现在相邻的原子所属的轨道上,这样的组合叫做“共价键”结构。硅、锗共价键结构的特点是它们外层共有的电子所受到的束缚力并不象在绝缘体中那样紧,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热运动,其中少数电子还是可能挣脱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形成电子载流子。当共有电子在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后,同时留下了一个空位。有了这样一个空位,附近的共有电子就很容易来进行填补,从而形成共有电子的运动。这种运动,无论是效果上还是现象上,都好象一个带正电荷的空位子在移动。为了区别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就把这种运动叫做“空穴”运动,空位子叫做“空穴”。由此可见,空穴也是一种载流子。当半导体处于外加电压作用之下,通过它的电流可以看作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子流,另一部分是带正电的空穴定向移动。所以半导体中,不仅有电子载流子还有空穴载流子,这是半导体导电的一个特点。这种纯单晶半导体,虽然多了一种空穴载流子,但是载流子的总数离开实际应用的要求,也就是从具有良好导电能力的要求来看,还相差很远,所以这种本征半导体的实际用处不大。
【杂质半导体】在纯单晶的本征半导体中,掺杂一些有用的杂质,使其导电特性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其导电性能取决于杂质的类型和含量。这样的半导体即称为“杂质半导体”。大多数半导体都是这一种类型。将半导体材料提纯,再用扩散或用离子注入法掺入适当的杂质,可以制成n型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利用不同类型的杂质半导体,可以制成整流器,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等重要部件。由此可以看到,只有杂质半导体才是最有用的。
【n型半导体】“n”表示负电的意思,在这类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主要是带负电的电子,这些电子来自半导体中的“施主”杂质。所谓施主杂质就是掺入杂质能够提供导电电子而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例如,半导体锗和硅中的五价元素砷、锑、磷等原子都是施主杂质。如果在某一半导体的杂质总量中,施主杂质的数量占多数,则这种半导体就是n型半导体。如果在硅单晶中掺入五价元素砷、磷。则在硅原子和砷、磷原子组成共价键之后,磷外层的五个电子中,四个电子组成共价键,多出的一个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很小,因此很容易成为自由电子。所以这种半导体中,电子载流子的数目很多,主要靠电子导电,叫做电子半导体,简称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p”表示正电的意思。在这种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主要是带正电的空穴,这些空穴来自于半导体中的“受主”杂质。所谓受主杂质就是掺入杂质能够接受半导体中的价电子,产生同数量的空穴,从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例如,半导体锗和硅中的三价元素硼、铟、镓等原子都是受主。如果某一半导体的杂质总量中,受主杂质的数量占多数,则这半导体是p型半导体。如果在单晶硅上掺入三价硼原子,则硼原子与硅原子组成共价键。由于硼原子数目比硅原子要少很多,因此整个晶体结构基本不变,只是某些位置上的硅原子被硼原子所代替。硼是三价元素,外层只有三个价电子,所以当它与硅原子组成共价键时,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空穴。这样,掺入的硼杂质的每一个原子都可能提供一个空穴,从而使硅单晶中空穴载流子的数目大大增加。这种半导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主要靠空穴导电,所以叫做空穴半导体,简称p型半导体。
【p-n结】在一块半导体中,掺入施主杂质,使其中一部分成为n型半导体。其余部分掺入受主杂质而成为p型半导体,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这两个区域共处一体时,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交界层就是p-n结。p-n结很薄,结中电子和和空穴都很少,但在靠近n型一边有带正电荷的离子,靠近p型一边有带负电荷的离子。这是因为,在p型区中空穴的浓度大,在n型区中电子的浓度大,所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在它们交界的地方便要发生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由于p区有大量可以移动的空穴,n区几乎没有空穴,空穴就要由p区向n区扩散。同样n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p区几乎没有电子,所以电子就要由n区向p区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p区空穴减少,出现了一层带负电的粒子区;n区电子减少,出现了一层带正电的粒子区。结果在p-n结的边界附近形成了一个空间电荷区,p型区一边带负电荷的离子,n型区一边带正电荷的离子,因而在结中形成了很强的局部电场,方向由n区指向p区。当结上加正向电压(即p区加电源正极,n区加电源负极)时,这电场减弱,n区中的电子和p区中的空穴都容易通过,因而电流较大;当外加电压相反时,则这电场增强,只有原n区中的少数空穴和p区中的少数电子能够通过,因而电流很小。因此p-n结具有整流作用。当具有p-n结的半导体受到光照时,其中电子和空穴的数目增多,在结的局部电场作用下,p区的电子移到n区,n区的空穴移到p区,这样在结的两端就有电荷积累,形成电势差。这现象称为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由于这些特性,用p-n结可制成半导体二极管和光电池等器件。如果在p-n结上加以反向电压(n区加在电源正极,p区加在电源负极),电压在一定范围内,p-n结几乎不通过电流,但当加在p-n结上的反向电压越过某一数值时,发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这时p-n结被击穿。p-n结被击穿后便失去其单向导电的性能,但结并不一定损坏,此时将反向电压降低,它的性能还可以恢复。根据其内在的物理过程,p-n结击穿可分为雪崩击穿和隧道击穿两种。由于p-n结具有这种特性,一方面可以用它制造半导体二极管,使之工作在一定电压范围之内作整流器等;另方面因击穿后并不损坏而可用来制造稳压管或开关管等器件。
【晶体二极管】亦称为“半导体二极管”。一种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两极器件。早期的半导体二极管是用金属丝尖端触在半导体晶片上制成的,称为点接触二极管,通常在较高的频率范围内作检波、混频器用。目前大多数的晶体二极管都是面结型的,它是由半导体晶片上形成的p-n结组成,或由金属同半导体接触组成,可用于整流,检波、混频、开关和稳压等。除一般用途的二极管外,还有一些用于特殊用途,利用特殊原理制成的二极管。例如:(1)肖特基二极管(又称为金属-半导体二极管):用某些金属和半导体相接触,在它们的交界面处便会形成一个势垒区(通常称为“表面势垒”或“肖特基势垒”),产生整流,检波作用。在这种二极管中,起导电作用的热运动能量比较大的那些载流子,所以又叫“热载流子二极管”。这种二极管比p-n结二极管有更高的使用频率和开关速度,噪声也比较低,但工作电流较小,反向耐压较低。目前它主要用作微波检波器和混频器,已在雷达接收机中代替了点接触二极管;(2)隧道二极管:它是一种具有负阻特性的半导体二极管。目前主要用掺杂浓度较高的锗或砷化镓制成。其电流和电压间的变化关系与一般半导体二极管不同。当某一个极上加正电压时,通过管的电流先将随电压的增加而很快变大,但在电压达到某一值后,忽而变小,小到一定值后又急剧变大;如果所加的电压与前相反,电流则随电压的增加而急剧变大。因为这种变化关系,只能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加以说明,故称隧道二极管。它具有开关、振荡、放大等作用,应用在电子计算机和微波技术中;(3)变容二极管;它是利用p-n结的电容特性来实现放大、倍频、调谐等作用的一种二极管。由于它的结电容随外加电压而显著变化,所以称为“变容二极管”。制造变容二极管所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用硅和砷化镓。在作微波放大时,它的优点是具有很低的噪声;(4)雪崩二极管:亦称为“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是一种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可以产生超高频振荡的半导体二极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p-n结的雪崩击穿在半导体中注入载流子,这些载流子渡越过晶片流向外电路。由于这一渡越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使电流相对于电压出现一个时间延迟,适当控制渡越时间,在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上会出现负阻效应,因而能够产生振荡。雪崩二极管主要用在微波领域作为振荡源;(5)发光二极管:一种在外加正向电压作用下可以发光的二极管。它的发光原理是:在正向电压作用下,p-n结中注入很多非平衡载流子,这些载流子复合时,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发光二极管经常用作电子设备中的指示灯、数码管等显示元件,也可用于光通讯。它的优点是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小体积小、寿命长。制造发光二极管所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磷砷化镓、碳化硅等。
【晶体三极管】 亦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或简称“晶体管”。它是一种具有三个电极,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器件。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结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结型晶体管是在半导体单晶上制备两个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的结构,中间的n型(或p型)区叫基区,边上两个区域分别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都有电极与外电路联接,分别称为“发射极”以字母e表示、“基极”以字母b表示和“集电极”以字母c表示。在电子线路中,用符号代表p-n-p型和n-p-n型晶体管如图3-17所示。晶体管用作放大器时,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输入电信号,以其电流控制集电极和基极(或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从而在负载上获得放大的电信号。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动、寿命长,耗电小的优点,但受温度影响较大。目前常用的晶体管主要是用锗或硅晶体制成。场效应晶体管是利用输入电压的电场作用控制输出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场效应晶体管又分为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两大类。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为MOS晶体管,它的结构如图3-18所示,其中1为栅极;2为绝缘层;3为沟道;4为源;5为漏。制作过程为在n型(或p型)晶片上扩散生成两个p型(或n型)区,分别称为源和漏,从上面引出源极(接电压正端)和漏极(接负端),源和漏之间有一个沟道区,在它上面隔一层氧化层(或其它绝缘层)制作一层金属电极称为“栅极”。在场效应晶体管工作时,栅极电压的变化会引起沟道导电性能的变化,也就是说栅极电压变化控制了源漏之间的电流变化。场效应晶体管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和抗辐射能力强。
【集成电路】 它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是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要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晶片或陶瓷基片上,再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互连而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功能的微型电路结构。集成电路已打破了传统的电路设计概念,因为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各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个电路的体积大大缩小,且引出线和焊接点的数目也大大减少,从而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用分立式晶体管等元器件组装的电子设备提高几十倍到上百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因此集成电路在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导d、雷达、人造卫星和各种遥控、遥测设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目前集成电路主要有半导体集成电路、薄膜集成电路、厚膜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等几类。根据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又可分为数字集成电路、线性集成电路和微波集成电路等。近年来集成电路的发展极为迅速。早期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是每个晶片上只有几十个元件,目前集成度已高达每片包含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元件。习惯把由一百个以上的门电路或一千个以上的晶体管集成在一块晶片上,并互连成具有一个系统或一个分系统功能的电路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集成电路】 亦称“固体电路”或“单块集成电路”,它是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一般是硅片)上,用氧化、扩散或离子注入,光刻、蒸发等工艺做成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并用某种隔离技术使它们在电性能上互相绝缘,而在晶片表面用金属薄膜使有关元件按需要互相连接,最后被封装在一个管壳里而构成一个完整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方法比较简便,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体积也比较小,是目前集成电路中生产和应用最多的一种
1.外延片指的是在衬底上生长出的半导体薄膜,薄膜主要由P型,量子阱,N型三个部分构成。现在主流的外延材料是氮化镓(GaN),衬底材料主要有蓝宝石,硅,碳化硅三种,量子阱一般为5个,通常用的生产工艺为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CVD)。这是LED产业的核心部分,需要较高的技术以及较大的资金投入(一台MOCVD一般要好几千万)。2.外延片的检测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是光学性能检测,主要参数包括工作电压,光强,波长范围,半峰宽,色温,显色指数等等,这些数据可以用积分球测试。
二是可靠性检测,主要参数包括光衰,漏电,反压,抗静电,I-V曲线等等,这些数据一般通过老化进行测试。
3.需要指出的是,并没有白光LED芯片,只有白光LED灯珠/管,即需要进行封装才能获得白光小LED灯,也叫灯珠,管子。
白光LED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得:
一是通过配光,将红绿蓝三色芯片进行配比封装获得白光LED.
二是通过荧光粉转换蓝光LED,从而获得白光LED.
本人正从事相关行业,无关技术机密的东西都可以说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