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全球半导体的实际需求大部分是在上一代技术领域。
半导体短缺导致世界各地的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商悲鸣的是因为技术上10纳米以上的通用品买不到。
作为中国设备投资的结果,也许在三、四年后,全球市场将充满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上一代技术的半导体。制造业最需要的是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控制电机的模拟元件。线宽只有28、40和65纳米。这不会因为电动车(EV)的普及和数据中心的林立而改变。
相关信息:
如果是半导体上一代技术,不会受安全保障上的制约,在美国的监管框架之外,中国制造商几乎可以自由出口到世界各地。“纳米竞争”看似很简单,以至于忽略了来自中国的价格破坏能力。
这让人想起之前的钢铁行业。日本和世界的一些大型钢铁企业,被中国压倒性的生产力量打败而被淘汰。虽然在技术上赢了,但在市场上输了。有必要关注这样的历史会不会在半导体行业重演。
首先,山西凭借着传统资源优势获得经济发展机会,从而实现第三季度5.3%的增长速度。其次,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向外输送电量十分可观,这是山西省收入来源之一。
当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化为新兴产业时,每个省份必须建立良好的转型制度。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山西省资源储备量十分可观,这便为山西省能源转型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山西还快速发展旅游业等服务型产业,旅游业收入正在呈现出阶梯式增长。
第一种发展:农业和煤炭业山西农耕种植面积保持在稳定水平中,该省份每年粮食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每当粮食丰收季节,山西省农民会利用大型机械收割农作物。既加快农耕效率,又可以确保粮食推向市场。此外,煤炭行业作为山西支柱型产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电力支持,这得益于煤炭发电。而且山西省还会将与其他省份建立电量供应合同,从而实现电力外输。
第二种发展:半导体行业稳定输出当众多省份开始聚焦软件发展和半导体行业突飞猛进时,山西省以半导体集群为发展基础,最终,确立半导体行业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当地半导体就业人员数量与日俱增,共同促进山西半导体发展。官方公布数据显示:该领域呈现出两位数增长趋势。当半导体行业和传统行业齐头并进,山西会逐步完成转型过程。
总的来说,近几年,山西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吸引广大人才进入山西省发展。同时,2022年第三季度,山西省GDP突破18000亿元,成功实现正向增长。这一份数据离不开多行业共同努力,尤其是煤炭等支柱型产业。
网上经常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在涉及国计民生且投资巨大的重要行业,我国基本都是国企领头,比如粮食有中粮集团,石油有三桶油,金融业有宇宙五大行,钢铁有宝钢邯钢等等。而同样重要的半导体行业,我们的国有企业却发善可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国有企业的作用上来分析一下。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国企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国计民生不受市场经济非洲恒昌波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在国际粮价暴涨的时候,中粮集团就要承担抛售粮食稳定粮价,在粮价暴跌的时候又要提供粮食收购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这些事情本身很难赚钱但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极端重要,所以无法交由私营企业来完成,必须由国企来执行国家意志。类似的,对于关系国计民生但又投资巨大,回报周期过长的铁公基的项目,也基本都只能由国企不记短期盈利亏损问题的来执行。
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半导体制造行业完全符合以上两个特点,投资巨大但收益不确定,私营部门经常不愿意做,同时却又对国计民生影响巨大,最近的 汽车 芯片断供导致大量的车企产量暴跌,已经严重影响相应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速。
但为什么国企没有大举进入半导体产业呢?
这里我认为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国企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业务内容稳定。对于需要执行国家意志的国企来说,在管理上就需要保持稳定压倒一切,一切听指示,而业务内容稳定恰恰使得即便一切听指示的缓慢响应速度也不会使得企业损失竞争优势。比如说三桶油,炼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基本上以10-20年为周期,30年以上的老设备经常还会发挥不俗的效益,产品当中绝大部分的油品标准30年不变,只有其中的防爆剂或者是否添加乙醇等不到5%的成分发生过变化,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极少发生技术变革或者服务变革的领域。其他国企经营的业务也大多数有类似的特点,具备量大,种类较少且标准化,业务长期无需改变。
反观半导体制造产业,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摩尔定律,也就是每18个月尺寸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这个缩小表面看来是产品升级了,背后则是整个产线需要更新换代,原有的技术可能不到3年就会被彻底淘汰。在这样的快速迭代当中,任何决策的讲话都会迅速导致企业的衰落,只有愿意对自身做出快速革新,紧贴客户的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半导体竞争中存活下来,目前存在的 intel,台积电等无一不是这种策略的忠实执行者。
然而这就与国企一切听指挥,稳定压倒一切的特质背道而驰,很难做到由国企来承担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担。
但国企就完全不可能参与到半导体产业中吗?这里我要举一个半导体产业中的特例,就是模拟半导体。我以前介绍过,模拟半导体产业的产值不到逻辑半导体的六分之一,属于弟弟产业,但是相比18个月更新一遍的逻辑半导体加工工艺,模拟半导体的更新换代周期大约是10年左右,并且产品品类基本长期固定,客户也相对稳定,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积累而非短期创新。从这几个特点来看,是比较符合国企的运营特点的。事实上国企也的确在这个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做啤酒和地产的那个华润集团,旗下就有一个华润微半导体,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功率器件的龙头老大,功率器件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拟半导体器件。
在以后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当中,国企可以在一些业务相对固定的领域,比如上游原材料,功率器件等等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在产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逻辑和存储部分,我们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下私营企业的灵活特点,通过政策倾斜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我们成为半导体强国的愿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