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的区别是什么?

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的区别是:电子元器件内部是否有电源形式的存在。

当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没有任何形式的电源,这种器件叫做无源器件,也就是被动元件,相对于的带有内部电源的电子元件则为有(主动元件)源器件。

元件(Passive Components)一词来自于中国的台湾地区,他们的电子行业把部分电子产品配件叫做电子元器件,目的只是用于区别于主动元件Active Components)。通过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先进的台湾产品和生产企业陆续投资大陆,把电子元器件这个词语引进大陆。截止到目前,国内依然沿用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的叫法。其中,主动元件通常指的是:集成电路,而被动元件则是指陶振、晶振、变压器电容、电阻、电感等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动元件是指能在电路中执行开断电流任务的电器。被动元件是指在电路中只能被动地承受过电流的冲击,而不能执行开断任务的电器。其中提到的过电流是指过载和短路。

     其实,在中国大陆地区把部分电子产品配件称为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

从电路性质上看,无源器件(被动元件)有两个基本特点:

自身不消耗电能,或把电能转变为不同形式的其他能量。

只需输入信号,不需要外接电源就能正常工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电路设计中,非正式的无源元件指的是不能获得功率的元件;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放大信号。在此定义下,无源元件包括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二极管,变压器,电压源和电流源。它们不包括晶体管,真空管,继电器,隧道二极管和辉光管等设备。

     被动元件:相对於主动元件来说的,是指不影响信号基本特征,而仅令讯号通过而未加以更动的电路元件。

    主动元件:电路元件中能够执行资料运算、处理的元件。包括各式各样的芯片,例如半导体组件中的电晶体、积体电路、影像管和显示器等都属于主动组件,主要有diode、BJT、MOSFET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控制系统中经常使用无源来设计稳定的控制系统或显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这在大型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尤其重要,例如火箭的稳定性。无源性也用于电路设计的某些领域,尤其是滤波器设计。

     在很多时候,无源性可用于证明无源电路在特定标准下是稳定的。无源电路在所有稳定性标准下不一定稳定。

一般上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电路的IC可以叫做主动组件,其它的都是被动组件。所以你说的都是被动组件。我的这个理解方式不一定都是对的,是我自己的经验,但是大部分都是对,在你没有找到更准确的定义之前可以这样先用着。

1、工作特点不同

主动元器件:需要电源才能显示其特性。

被动元器件:具备自身不消耗电能,或把电能转变为不同形式的其他能量,同时只需输入信号,不需要外加电源就能正常工作。

2、功能不同

主动元器件:一般用来信号放大、变换等。

被动元器件:用来进行信号传输,或者通过方向性进行“信号放大”。

3、变化不同

主动元器件:电压改变的时候,电阻和阻抗会改变。

被动元器件:在电压改变的时候,电阻和阻抗都不会随之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动元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动元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6266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