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v半导体制冷片自制小空调

12v半导体制冷片自制小空调,第1张

从经济和便于生产的角度出发,推荐用电子制冷片做冷空调!下面我告诉你我自己的设计。可以参考一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配件。用中空的金属方管做风道,可以在方管两端安装两个大小相同的散热风扇,不会造成阻碍。这两个散热风扇主要是用来吹出冷气的,用在这个小空调上应该叫散热风扇,以下简称风扇。风机应安装在风向相同的方筒两端,并配有防护网。根据您对制冷效果的要求,可在多个面(方筒外)安装一片或多片12V电子制冷片。零件:冰箱在电脑市场和网上都能买到。请搜索详细参数和介绍。建议买一个组件,组件包括“冰箱”、“散热片”、“散热片风扇”。电源,可以找二手电脑电源,有DC12V输出,电量充足。如果体积太大,就得算总功率,也可以买个体积小的DC12V适配器。和风扇保护网,这些都可以在计算机市场上买到。先买风扇,再定方管尺寸。如果你动手能力强,方管可以用薄铁皮做。我用铁制的茶盒去掉了底部。买个开关,最好是多通道的(控制两个风扇,多个散热片)。可以通过关闭风扇来实现空气输出。冷却效果可以通过关闭一个或多个散热片来实现。制冷效果并不是制冷片越多越好,主要和制冷片的散热有关。个人觉得三块就够了,因为四个面有一个面安装支架或者地板。不建议安装所有四个面。如果方管足够长,不建议把它们安装在一面,因为制冷不均匀,散热不好。建议用导热硅脂伸缩杆螺栓固定制冷片组件。也可以用导热硅胶固定制冷片组件,不太可靠。虽然安装方便,但不推荐。导热硅脂在卖风扇的地方肯定是有的。长杆螺栓去五金店。冷的时候可以翻转制冷片的正负极实现热风(记住只能翻转制冷片的正负极,其他不要动)。你可以设计一个翻转电路开关!我手动打开,反过来连接,嗯?...我去年组装花了不到100块钱,现在大概更便宜了。很抱歉我不会画画。按照你的想象,随它去吧。

集成电路无尘车间是为了满足半导du体制造工艺需求的洁净室,该无尘车间对环境洁净度、温湿度、振动、ESD、AMC控制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工业洁净室,集成电路制造无尘车间有面积大、洁净等级高、温湿度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远程在线式遥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是几乎每个精密电子车间必不可少的设备,如果在我们的半导体车间中有这样一种监测颗粒浓度的仪器,那么我们在办公室时就可以轻松了解车间中尘埃粒子情况,实现产品生产与监督智造的智能体验。例如,当我们检测到车间内的颗粒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及时通知相应车间的负责人,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颗粒浓度,以达到安全可靠的标准,这非常有利于产品的安全生产,为客户提供可靠的高质量产品。

CW-RPC系列远程遥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是深圳赛纳威研发的智能多点净化检测系统的终端设备,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地远程测量所监控环境的微粒数量和净化等级,根据不同需要增加或减少控制终端,还可以实现7*24实时远程自动监测,通过RJ45网络接口、WiFi、485(moudbus)等,将数据送给PC终端,显示当前监测环境的洁净状况。该粒子计数器按照国际标准ISO14644-1,GMP和日本工业标准(JIS)要求标定,专业应用于电子行业、制药车间、半导体、光学或精密机械加工等洁净室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理论上单片最大温差59度,看你需求,想当冷库使用估计要一百片以上。

半导体制冷片简介:

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其特点是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比较高。

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利用半导体制冷的方式来解决LED照明系统的散热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半导体制冷片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年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effect可追溯到19世纪。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时叫致冷器,还不叫半导体致冷器)。

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后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干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6271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