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I 是那个厂家的功放牌子??谁知道

HMI 是那个厂家的功放牌子??谁知道,第1张

Ic产品型号有多种多样,较多见的是有前缀表示厂家。

前缀 生产厂家

AB乐德HFO公司

AD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ADC 美国半导体公司

AM选进微型器件公司

AN日本松下电子工业株式公司

AY美国通用仪器公司

19A 上海无线电十九厂

BA日本东洋电具制作所

BG北京东光电工厂

BGD 北京市半导体器件研究所

BH北京半导体器件三厂

BJ北京电子管厂

BL北京半导体六厂

BW北京半导体器件五厂

CA美国无线电公司

CD无锡江南无线电厂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

CF常州半导体厂

CH上海无线电十四厂

CL苏州半导体总厂

COP 美国无线电公司

cs美国齐端半导体器件公司

CX、CXA 日本索尼公司

D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

甘肃泰安七四九厂

风光电工厂

天光集成电器厂

DCA 美国半导体公司

DG北京东光电工厂

DL大连仪表元件厂

DN日本松下电子工业株式公司

EA 日本电气(USA)公司电子陈列部

E、ER甘肃泰安天光电工厂

F甘肃泰安永红器材厂

美国仙童公司

FC上海八三三一厂

FD苏州半导体总厂

FG北京电子管厂

湖北襄樊仪表元件厂

FL贵州都匀风光电子厂

FS贵州都匀四四三三厂

上海无线电七厂

宜昌半导体厂

FY上海八三三一厂

G国际微电路公司

5G上海元件五厂

GD上海电器电子元件厂

HA日本日立株式会社

HD日本日立公司

HF杭州无线电元件二厂

HG华光电子电器厂

HM日本日立株式会社

HMI 哈里斯半导体公司

HN日本日立株式会社

ICL 美国英特锡尔公司

IX日本夏普股份公司

HXT日本日立株式会社

8JM 北京电子管厂

KC日本索尼股份公司

KD北京半导体器件五厂

L/LA/LB/LC/LE 日本三洋电机股份公司

LC/LG 美国通用仪器公司

LD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

LDD 上海半导体六厂

LF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

LH美国NSC

上海无线电十九厂

LJ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

LM/LP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

M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MA加拿大米特尔半导体公司

MB日本富士通有限公司

MC/MCM 美国奠托洛拉半导体公司

MD/MH 加拿大米特尔半导体公司

MK美国莫斯特卡公司

ML加拿大米特尔半导体公司

MLM 美国莫托洛拉半导体公司

MMS 美国奠托洛拉公司

MN日本松下电器公司

MP美国微功率系统公司

MSM日本冲电气公司

MT密特尔半导体公司

删S美国无线电公司

N美国西格尼蒂克公司

南京半导体器件总厂

NE荷兰飞利浦公司

英国麦拉迪公司

NJM/NLM 日本新日元

NT江苏南通晶体管厂

QS长春微电子工厂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

RSN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

S美国微系统公司

SAB/SAS 德国西门子公司

SB上海无线电十九厂

SBP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

SC上海无线电七厂

SD北京半导体器件二厂

SDA德国西门子公司

欧洲电子联盟

SF上海无线电七厂

SG长沙韶光电工厂

通用硅公司

SH美国仙童公司

SL上海半导体器件十六厂

普莱赛公司

SMC/SN/SNA/SNC/SNH/SNM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

SP 英国普利斯半导体有限公司

STK 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STS 上海无线电七厂、十九厂

SO 西德西门子公司

6S 北京电子管厂

TA 日本东芝电气株式会社

无锡七四二厂

TAA 欧洲联合共同体

(西门子/西格尼蒂克/史普拉格/德律风根/仙童/奠托洛拉等)

TB 天津半导体器件一厂

TBA 风光电工厂

欧洲共同体

贵州四四三三厂

法国汤姆逊公司

日本日立株式会社

TC 日本东芝浦电气股份公司

TCA 西德德德风根公司

TD/TM 日本东芝浦电气株式会社

TDA 荷兰飞利浦公司

英国麦拉迪公司

欧洲电子联盟

意大利亚帝斯电子元件公司

日本日立株式会社

日本电气公司

TMS/TL 美国德萨克斯仪器公司

TFK/U 西德德律风根公司

TPA 西德西门子公司

μA 美国仙童公司

μAA 西德西门子公司

μDA 欧洲电子联盟

μLS/μLX 美国史普拉格公司

μPA/μPC/μPD 日本电气公司

μPC 美国电子公司

UAA 西德西门子公司

UM 通用半导体公司

UL/ULA/ULN美国史普拉格公司

ULN 锦州七七七厂

X 电子工业部二十四研究所

南昌无线电二厂

7XF 陕西商县卫光电工厂

XFC 延河无线电厂

甘肃泰安永红电工厂

XG四川新光电工厂

湖南长沙绍光电工厂

XGF 八七九厂

XR 美国埃克亚集成系统公司

XW 无锡半导体总厂

YA 责州凯里永光电工厂

ZF 甘肃泰安永红电工厂

早期通用变频器如东芝TOSVERT-130系列、FUJI FVRG5/P5系列,SANKEN SVF系列等大多数为开环恒压比(V/F=常数)的控制方式.其优点是控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性能不高,比较适合应用在风机、水泵调这场合。具体来说,其控制曲线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电视转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时因定子电阻和逆变器死区效应的存在而性能下降稳定性变差等。对变频器U/F控制系统的改造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 八十年代初日本学者提出了基本磁通轨迹的电压空间矢量(或称磁通轨迹法)。该方法以三相波形的整体生成效果为前提,以逼近电机气隙的理想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一次生成二相调制波形。这种方法被称为电压空间矢量控制。典型机种如1989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的FUJI(富士)FRN5OOOG5/P5、 SANKEN(三垦)MF系列等。

②引人频率补偿控制,以消除速度控制的稳态误差

③基于电机的稳态模型,用直流电流信号重建相电流,如西门子MicroMaster系列,由此估算出磁链幅值,并通过反馈控制来消除低速时定子电阻对性能的影响。

④将输出电压、电流进行闭环控制,以提高动态负载下的电压控制精度和稳定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求得电流波形的改善。这种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对再生引起的过电压、过电流抑制较为明显,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加减速。

之后,1991年由富士电机推出大家熟知的FVR与 FRNG7/P7系列的设计中,不同程度融入了②3.④项技术,因此很具有代表性。三菱日立,东芝也都有类似的产品。然而,在上述四种方法中,由于未引入转矩的调节,系统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第二阶段:

矢量控制。也称磁场定向控制。它是七十年代初由西德 F.Blasschke等人首先提出,以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比较的方法分析阐述了这一原理,由此开创了交流电动机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的先河。它使人们看到交流电动机尽管控制复杂,但同样可以实现转矩、磁场独立控制的内在本质。

矢量控制的基本点是控制转子磁链,以转子磁通定向,然后分解定子电流,使之成为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经过坐标变换实现正交或解耦控制。但是,由于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以及矢量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控制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论分析的效果,这是矢量控制技术在实践上的不足。此外.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转子磁链在空间上的位置才能实现定子电流解耦控制,在这种矢量控制系统中需要配留转子位置或速度传感器,这显然给许多应用场合带来不便。仅管如此,矢量控制技术仍然在努力融入通用型变频器中,1992年开始,德国西门子开发了6SE70通用型系列,通过FC、VC、SC板可以分别实现频率控制、矢量控制、伺服控制。1994年将该系列扩展至315KW以上。目前, 6SE70系列除了200KW以下价格较高,在200KW以上有很高的性价比。

第三阶段:

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Depenbrock教授首先提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Direct Torque Control简称DTC)。直接转矩控制与矢量控制不同,它不是通过控制电流、磁链等量来间接控制转矩,而是把转矩直接作为被控量来控制。

转矩控制的优越性在于:转矩控制是控制定子磁链,在本质上并不需要转速信息;控制上对除定子电阻外的所有电机参数变化鲁棒性良好;所引入的定子磁键观测器能很容易估算出同步速度信息。因而能方便地实现无速度传感器化。这种控制方法被应用于通用变频器的设计之中,是很自然的事,这种控制被称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然而,这种控制依赖于精确的电机数学模型和对电机参数的自动识别(Identification向你ID),通过ID运行自动确立电机实际的定子阻抗互感、饱和因素、电动机惯量等重要参数,然后根据精确的电动机模型估算出电动机的实际转矩、定子碰链和转子速度,并由磁链和转矩的Band- Band控制产生PWM信号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很快的转矩响应速度和很高的速度、转矩控制精度。

1995 年ABB公司首先推出的ACS600直接转矩控制系列,已达到<2ms的转矩响应速度在带PG时的静态速度精度达土O.01%,在不带PG的情况下即使受到输入电压的变化或负载突变的影响,向样可以达到正负0.1%的速度控制精度。其他公司也以直接转矩控制为努力目标,如安川VS-676H5高性能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列,虽与直接转矩控制还有差别,但它也已做到了100ms的转矩响应和正负0.2%(无PG),正负0.01%(带 PG)的速度控制精度,转矩控制精度在正负3%左右。其他公司如日本富士电机推出的FRN 5000G9/P9以及最新的 FRN5000Gll/P11系列出采取了类似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的设计,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然而变频器的价格并不比以前的机型昂贵多少。

控制技术的发展完全得益于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自从1991年INTEL公司推出8X196MC系列以来,专门用于电动机控制的芯片在品种、速度、功能、性价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如日本三菱电机开发用于电动机控制的M37705、M7906单片机和美国德州仪器的TMS320C240DSP等都是颇具代表性的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1219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