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记者,防范“小黑盒”其实并不难,目前市场上主流企业的产品基本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不过,在此次监测中,专家还发现了好几个风险不小的漏洞,其中就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
在门锁开启方式上,密码和生物识别是目前我国智能门锁行业应用最多的,所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是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
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 李乐言:采样40批次的智能门锁里面有36批次具备指纹识别功能,有10批次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它的风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专家给记者进行了演示:首先在这款智能门锁指纹识别区贴上一小块胶带,然后用已经录入指纹的手指进行几次开锁,随后找来6位不同年龄的没有录入任何指纹信息的检测人员逐一随机用手指尝试开启门锁,结果门锁都能开启。
记者了解到,有人脸识别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同样存在较高风险。
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 李乐言:有4批次产品采用了人脸识别开锁的方式,目前从价格上来看,这4批次的产品都是属于高端的产品。但是监测的情况发现,不符合率是100%。
通过相机拍摄同一个测试对象面部不同角度的照片,打印出黑白照片,利用这些不同角度的照片靠近智能门锁的摄像头前方进行测试,当使用这张正面的照片靠近摄像头某一位置时,门锁开启了。
此外,这次风险监测中,30批次有感应卡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发现28批次有风险,占比94%。
专家将一张感应卡放进书包,同时打开手机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当这部手机靠近书包,一组数据就出现在手机上。专家介绍,攻击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读取到的信息复制一张和书包里感应卡开锁信息完全一样的感应卡。
而这款智能门锁的APP,专家通过简单 *** 作后不仅能远距离控制门锁状态,获取用户手机信息,甚至可以反向进入厂商服务器,获取大量使用该品牌智能门锁用户的手机信息。
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 李乐言:有10批次产品是支持用移动应用远程控制门锁进行开锁,以及查看记录的功能,这10批次产品当中有8批次存在信息安全的问题。
有关部门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在日常使用中妥善保管好信息识别卡,防止被非法读取和复制。使用指纹识别智能门锁的消费者,若发现指纹识别模块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指纹识别功能,并联系生产企业解决。
1、指纹识别。这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一种技术,也是生物识别应用的起始点。指纹识别价格相对便宜,功能性较强,也是非常可靠的一种验证方式。但是,如果你需要更高级的安全选项,指纹仪+智能卡或者指纹仪+密码则是很好的选择。而低级别的安全选项一般 是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通过传感器实现与用户的交互。但是,指纹识别仍然对于一些困难手指(脱皮等)以及识别条件(潮湿手指)有很大的限制。
2、虹膜识别。它一直被誉为最精准、最安全的生物识别方式。也因此,虹膜识别的成本是也是比较高的,而且需要专业的硬件产品配合。但是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成熟,当前的虹膜识别成本已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状态了,很多厂商甚至已经研发出来精致、小巧移动终端专用虹膜模组,性价比也超高。
3、静脉识别。这项技术紧随其后,也是较为安全和准确的生物识别认证方式,提供类似于指纹识别的高品质认证方式,也可以直接与用户交互。
4、人脸识别。它是非接触识别、极具友好性和便利性,也是一个利用摄像头的更好方式。它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种环境中,包括建筑工地、移动设备、网站登录等等,甚至不需要专门的硬件支持。
5、语音识别。这也是一个非常方便的识别方式。对于移动设备来讲,这是一个快速简便的验证解决方案。但是语音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其识别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安全性也令人比较担心,但是在呼叫中心、客户服务方面仍然可以大展手脚。
6、电子签名,步态识别(步行轮廓),耳纹识别等新技术。这些目前来说还是处于一个观望状态。
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生物识别技术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明确分析自己的目标以及每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劣势,从而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生物识别方式,甚至在某些场景需要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如果不考虑应用场景,只推荐一种生物识别方式,这种是不专业、不负责的。
我们可能会发现,选择哪种生物识别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更需要看你要做什么,但也会有一般的原则:
1、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仍倾向于指纹,有时会附加智能卡或密码;
2、移动解决方案通常使用人脸和语音,指纹也很受欢迎,但现在虹膜识别也逐渐成为手机厂商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3、如果你想要非接触式识别,则倾向于人脸识别或虹膜识别。
4、秘密监控也趋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步态识别等。
5、大型项目往往采用指纹或虹膜,比如中国居民身份z将纳入指纹,印度生物识别项目则包含虹膜识别等。
6、安全级别较高的项目则倾向于虹膜或指静脉识别,也常常与卡或密码相结合,形成多因素验证。
7、如果认证条件或环境比较恶劣则倾向于虹膜识别,因虹膜识别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如矿井虹膜解决方案等。
STS是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集团于1987年成立,是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将公司名称改为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
意法半导体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2006年全年收入98.5亿美元,2007年前半年公司收入46.9亿美元。
扩展资料:
2019年12月5日,高科技公司通快(TRUMPF)发布消息称,公司与传感器制造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的合作关系在2019年秋季达到新高度,通快向它的欧洲合作伙伴交付了第10亿个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
Vcsel是传感器的一个基本组件,在现代智能手机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提高摄像头的自动对焦能力,实现人脸识别解锁设备显示屏、用户接听电话时将智能手机举到耳边时自动关闭显示屏。目前,通快的Vcsel技术已安装在150多款智能手机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法半导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