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第1张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篇1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对于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界定,如有效用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VL)或连续补充(Continuous Replenishment)等。这些界定因考虑的层次、角度不同而不同,但都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内容。

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二、供应链管理实施方式

供应链管理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中枢式、平台式。

中枢式的供应链管理实施通常由重点的某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巨头牵头。这少数的几个企业往往是某行业或某地区的核心企业,在某些方面是具有领导性或是垄断性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原始目标或者是为了解决这几个企业间的协同作业问题,或者是为了解决核心企业与外围供应商及代理间的协作问题。核心企业通常是供应链管理的投资方,当然也是收益最大方,因为在协同作业的模式上往往由其主控。外围企业通过参与这种供应链管理也是收益方。这体现在:它们同核心企业协同作业带来信息共享、通过参与造成自身的管理提升。

平台式的供应链管理实施通常由某行业协会或行业联盟牵头。其采用的模式通常为ASP,即由第三方定义协同作业模式,由其实施,并由其进行管理。企业是这个平台的使用者,并按照服务协议缴纳服务使用费。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供应链的参与者不具有太强的垄断性、供应链管理模式由多方参与定义、ASP方作为经营者投入高额成本。

其实供应链管理实施的两种方式是各得益彰的,有时候在运作模式上也是相互借鉴的。比方说在东南亚的电子与半导体产业就两种模式都有。台湾的Liton、威盛OEM厂商同Intel和Dell的供应链协同就是用中枢式模式同样在东南亚较有名的E2open就是采用平台式模式。

三、供应链管理的效益

PRTM(Pittiglio Rabin Todd &Mcgrath)公司进行的一项关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调查(调查涉及6个行业的165个企业,其中化工25%、计算机电子设备25%、通信16%、服务15%、工业13%、半导体6%)表明,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达到以下多方面的效益:

1.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10%以上

2. 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

3. 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

4. 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

5. 绩优企业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

6. 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

7. 绩优企业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具有比一般企业少40天~65天的优势

而戴维德霍尔(David Hole)认为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在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程度、降低库存、后勤成本、单位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获得满意效果。

四、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分析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和风险总是联系在一起。

所谓不确定性,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引入时间因素后,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不可充分地、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和预见。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比如说,如果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合作方有较强的“败德”意识,将会导致在供应链运行中较大的风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风险。再如,委托代理之间形成的合同是否恰当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合作双方相互讨价还价、协商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交货状况会有不确定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产生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是导致供应链管理中出现各种风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道德风险的根源。因此,规避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非常重要的。

五、供应链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特征,应该采取不同的防范对策。对风险的防范,可以从战略层和战术层分别防范。

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有合作伙伴,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应与其他成员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它是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

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来消除信息扭曲,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对供应链企业间出现的道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尽可能消除对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出现败德行为的土壤,同时,要积极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败德行为获取更大的利益,来消除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4.柔性化设计

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企业间在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柔性设计是消除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5.风险的日常管理

竞争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其中“临界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大,会使预警系统在许多危机来临之前发出预警信号而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小则会使预警系统发出太多的错误信号。必须根据各种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选择能使该指标错误信号比率最小的临界值。

6.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预警系统做出警告后,应急系统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给企业之间带来严重后果。针对合作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应急系统,可以化解企业合作中供应链管理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出现的风险,减少由此带来的实际损失。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篇2

1、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还能影响物流管理,即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改变生产力,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能够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及物流运行计划,以便物流管理有针对性的落实,提高物流管理质量。所以,供应链系统下对企业物流管理予以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使之青睐本企业,成为稳定的客户,那么企业的竞争实力将增强,在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2、供应链系统的说明

供应链系统是指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系统。它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到产品形成的完整过程,也包括了企业主要目标和业务过程的合成。由此可以确定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目的性及层次性特征。

(1)整体功能特征。因为供应链系统涵盖了产品形成及销售的全过程,那么此系统势必具有多种功能,并且灵活的运用这些功能来调节和控制原材料、生产、销售等环节,从而保证产品生产和销售循环进行。这充分说明了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特征。

(2)目的性特征。其实,供应链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生产速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而这一目的在系统运行之中凸显出来了。所以,所供应链系统具有目的性特征无可厚非。

(3)层次性特征。通过对供应链系统构成来看,确定不同企业所构建的该系统不尽相同,但却与本企业管理模式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希望在管理模式实施下,能够对供应链系统予以层次化的管理,使该系统能够在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供应链系统还具有层次性特征。

3、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将物流管理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确物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使物流管理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当注意在供应链系统下合理的调整物流管理,最好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如此能够使企业高度重视物流管理,并且积极与供应链系统相结合,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以便对整个物流过程予以动态化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保证企业物流运输良好运营。

3.2对服务内容和方式予以创新。

(1)创新服务内容。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客户群越大,就能够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在强化物流管理之际,应当注意创新服务内容。也就是在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增值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拓展服务类型,并且注意细化各项服务,以便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梳理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切实为客户考虑和服务。

(2)创新服务方式。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参与到与客户有关的物流管理中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创新服务方式,也就是对供应链系统中产品销售环节予以了解,尽可能地获取客户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进而通过实施多方式交易等服务方式,让客户感受到互动交易、便捷支付的好处,从而满意企业的服务。

3.3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企业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的引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系统有效结合,这就意味着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那么企业能够实施跟踪物品生产销售、运输情况,为物流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使之优化调整,有针对性的展开,加强对物流设备、物流风险、物流人员等方面予以有效的管控,尽可能地保证企业物流运输良好的,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努力。

4、结语

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保证物流运输状态良好,尽快地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并且感受到企业优质的服务,更加青睐本企业。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将物流管理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对服务内容和方式予以创新、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等措施来优化物流管理。

汽车“缺芯”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但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优异表现,需求大幅增加而芯片供给不足,问题率先暴露。

文丨左茂轩

全球半导体供应不足,让汽车制造业面临着巨大风险。

近期,德国车企大众集团、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以及博世集团相继发出预警,由于全球范围的汽车芯片的短缺,可能会影响汽车生产。其中包括因市场复苏而带来需求增长的中国市场,这种影响将会持续到明年。

芯片供应紧张,已经威胁到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中国汽车产业最先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已经有部分车企因为“缺芯”被迫停产。最先传出生产受到影响消息的是中国销量最高的两家车企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智库君从车企、零部件企业、汽车行业人士等不同信源处了解到,一些车企因为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电子元件等核心零部件的短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部分工厂和个别车型调整了生产计划,降低生产班次或者短期内暂停生产。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而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使得情况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大众中国方面的回应,坦诚了汽车芯片短缺对其带来的巨大挑战。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南北大众。“整个汽车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不止是南北大众,还有至少吉利和两个本田(即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这些都是我们收到了停产影响通知的。”12月6日,一位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国区高层告诉智库君。

智库君从多家车企了解到,尽管每一家企业的情况不同,但“缺芯”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从12月开始,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对所有的车企会陆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些车企明年上半年的排产计划。

尽管,多家车企称目前汽车的交付与销售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短期内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难以解决,国内车市上涨的势头带来的需求增加,眼下又恰逢销售旺季,供需矛盾带来的巨大潜在威胁,给整个汽车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车企为何“缺芯”?

“各种系统零部件(都存在短缺),有发动机ECU,有转向EPS,也有底盘ESP的,不光是芯片,也有各种电子元件。”上述汽车零部件企业高层告诉智库君。

简单来看,OEM(主机厂)生产中断的直接原因是部分核心汽车电子的短缺。而发动机控制系统(ECU)、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PS)等主要由Tier1(一级供应商)向车企提供,其中,博世和大陆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份额。ECU、ESP中所需要的芯片,则由Tier1从半导体芯片供应商处采购。

有汽车行业人士告诉智库君,目前短缺的汽车芯片最主要的是功能芯片MCU(微控制单元),MCU在传统燃油汽车电子核心部件中被大量使用。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车载MCU安装量超25亿。

多位行业内人士对智库君表示,汽车芯片短缺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中国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市场表现好于预测,汽车芯片需求的增长高于预期;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上游晶圆厂产能吃紧,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消费品的芯片供应不足,汽车芯片产能同样受限。

“现在一提芯片,大家都很敏感,联想到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但其实就是产能规划和市场预测的问题,主要是OEM(汽车主机厂)和Tier 1(一级供应商)的问题。”有汽车行业人士对智库君表示。影响是全球性的,只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优异,需求大幅增加而供给不足,问题率先暴露了出来。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业界无论是对于汽车产业还是对半导体行业的预期其实并不乐观。上半年悲观的预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半年对于汽车芯片产能的排产计划。

“汽车芯片周期长,产能不好规划,正常年份也可能有这个问题,我们只是没有注意而已。反过来,规划不好也会有压库报废,所以是双刃剑。”上述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区高层对智库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市自5月以来已经持续复苏,虽然一季度市场情绪悲观,但是二、三季度时整个行业都已经明显感觉到汽车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的需求增长和其他市场逐步恢复,使得汽车的零件在局部形成短缺。

有零部件企业高层表示,如果按照汽车厂家原有的产能规划,芯片的供应,其实问题不大。但是由于新增的产能,需要向半导体企业额外订购,而这需要6-9个月的较长周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需要很长的产品开发和验证周期,汽车芯片同样如此。并且,由于Tier1掌握着很重的话语权,车企想要调整供应商体系难度很高。以车身控制EPS为例,结构复杂、集成功能多、价格也相对昂贵,所以研发周期测试周期最长,一旦芯片的预批量供应不上,就会给正常的生产带来麻烦。

“虽然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极为复杂,但是车企多年来有着经验丰富的市场反馈机制,有较强的供应链风险把控能力。芯片的短缺,肯定不是突然之间就断了的,中间肯定经历了一个过程。车企们和Tier1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调整生产的节奏。”12月6月,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企业对于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并非没有预警。“采购部门其实对于供需关系很敏感,有的企业在8、9月份对这件事就已经有所察觉。”有车企内部人士告诉智库君。有的企业此前已经开始在有意识的增加库存。

有行业人士告诉智库君,在汽车芯片普遍短缺的情况下,车企不得不调整部分车型和工厂的生产计划,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例如,有消息人士告诉智库君,一汽-大众天津工厂和成都工厂受到的影响,高于其他三个工厂。

“车企对于市场的判断还是比较快的,因此,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把紧缺的资源投向带来更高经济利益的车型上。”有车企人士告诉智库君。

短缺或将持续超半年

多位行业内人士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汽车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背后的原因,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想要解决问题的难度却非常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OEM需要更准的市场预测,Tier1要更好的产能规划,Tier2尽量缩短lead time(交付周期)。”有汽车行业人士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协作,而以博世、大陆等为代表的Tier1扮演着关键的一环。

尽管大陆和博世方面均表示,正在与各半导体厂商加强合作与沟通,尽一切努力以期将影响降到最低。但是,多位Tier 1企业人士告诉智库君,芯片厂产能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行业内芯片短缺的情况至少会持续半年。

更加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让这种情况不再持续恶化。现阶段,大部分车企的交付还未受到影响,如果产能的短缺迟迟无法解决,部分车型的汽车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位博世中国的高层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略显无可奈何。“芯片厂产能不足,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我们只能增加投资,帮助芯片厂投资并扩大产能,但是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我们和半导体厂商一直以来保持紧密沟通。目前半导体芯片厂商已经开始着手扩大产能来应对突然增加的供给需求,但考虑到半导体行业正常的交付时间,目前供应短缺的情况将在6-9个月的时间内改善。因此预计到2021年供应形势依然严峻。”12月6日,大陆集团中国区有关人士对智库君表示。

此外,有汽车行业人士告诉智库君,由于上游晶圆厂产能紧张,汽车芯片其实处于一种与手机等电子消费品抢产能的状态。

“汽车芯片的制程要求没有手机那样高,与手机、5G相比,芯片企业的利润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当晶圆厂产能全球吃紧的情况下,汽车和消费电子争夺芯片产能,并不占据优势。”12月7日,一位汽车芯片从业人员告诉智库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芯片的投资领域,随着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增长,不少芯片企业把更多地目光投放到了充满极大的商业前景的IGBT、传感器等领域。

不少行业内人士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担忧汽车芯片的价格,在目前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汽车芯片的价格上涨将是大概率事件。

全球车载MCU的前5大供应商是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占据着市场半壁江山。其中,已经有几家企业传出涨价的消息。

近日,有消息称,有客户收到恩智浦的通知,恩智浦称为应对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长”和芯片的“严重短缺”状况,为解决供应商带来的不可预见的成本增长,公司不得不提高所有产品的价格。

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也向客户发送提价通知,表示公司近期面临库存、成本增加压力和产品运输风险,不得不上调价格来保证这些产品得到持续的投入和生产。瑞萨的价格调整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在芯片短缺影响汽车产能的情况下,主机厂、Tier1不得不接受上涨的价格。崔东树认为,在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成本的价格很难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汽车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高,增加的成本可能需要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自己消化。

会不会影响汽车终端市场?

芯片的短缺,已经对一些车企的产能造成实际的影响。对于车企而言,年底及春节前是汽车的传统销售旺季,而中国汽车市场的行情近期也是一直向好。如果在此时部分车型的产能无法跟上,不仅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也有可能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当然,从整体上来看,芯片短缺是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同的车企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挑战。

“停产会影响市场终端,具体要看影响的时间跨度。”12月7日,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资深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认为,(芯片)短缺的问题,更多的是在2020年12月开始,延伸到2021年上半年都有交付的瓶颈。这种影响可能对于所有的车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需求的排产很难跟上。

不过,崔东树认为,产量下降所带来的影响有限,车市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不少车企的一些车型还有库存。车企可以通过调整生产的计划,来减少影响,同时也可以去一部分的库存。”

他认为,从车市的走势来看,明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预计将有7%的增长,市场的需求存在。而在供给端,虽然有部分车企的部分车型会受到影响,但是消费者还有其他的汽车品牌可供选择。

“虽然有的车企的部分车型的产能会造成缺口,但这不是说,所有的车都不生产了,影响是有限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车企类似的车型。”崔东树表示。

此外,这两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车企之间的竞争本就十分激烈,价格战不断加剧。因此,在主流的合资或者自主品牌市场,即使有的车企的部分车型供给短期内出现不足,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终端价格上涨。否则,消费者就会被竞争对手抢走。

“芯片短缺不会对终端消费市场带来大的影响。需求决定供给,我们预计明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会实现正增长。”崔东树告诉智库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半导体行业具有投资巨大,机器设备价值昂贵,生产环节中风险因素众多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较大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半导体企业为有效转移重大风险,往往都会投保商业保险。在世界上,一个完备的商业保险体系中包括保险人、被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

保险经纪人(公司)是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提供保险中介服务的经济组织。 保险经纪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投保人拟订投保方案,选择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协助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向保险公司索赔;为投保人提供防灾、防损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半导体行业存在三大周期,从全球范围看,当前半导体需求端新技术/新产品已经出现,但新需求动能尚未完全铺开,新产品周期或正处于大规模释放前夜,老产品存量需求不可忽视,因此,资本开支/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在短期内仍将作为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的首要因素而处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浪潮中的中国半导体。

拓展资料:

半导体制造行业ERP的主要模块

1、生产管理预测 充分考虑历史销售数据、安全库存给出生产预测数据,通过后续的物料需求计划分析采购需求建议,避免采购周期较长的物料出产缺料情况(此功能适合于按库存备货)

2、领用料管理 除提供按批领料,按工序,按仓库,按料件特性等不同的领料方式外,还可支持电子业经常使用的倒扣料以及现场仓库管理。针对电子业的特性,SAP Bussiness One还提供合并领料的功能,极大的降低了仓管人员的劳动强度。

3、物料清单(BOM)管理 方便录入BOM信息、管理和拷贝单层或多层材料清单管理主数据。有时客户对同一型号产品有不同的零件选择,如同一款手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外壳等。针对电子业中存在大量通用的元器件组或雷同的设计部分,SAP Bussiness One还提供模板BOM功能,可极大的简化设计部门的设计、变更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166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