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
顺便说一句何谓IT产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供大家参考:
IT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IT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IT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IT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IT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IT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IT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IT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IT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IT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集会
IC就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包括:
1.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缩写:IC)
2.二,三极管.
3.特殊电子元件.
再广义些讲还涉及所有的电子元件,象电阻,电容,电路版/PCB版,等许多相关产品.
一、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历程
自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发明集成电路(IC)后,随着硅平面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先后发明了双极型和MOS型两种重要的集成电路,它标志着由电子管和晶体管制造电子整机的时代发生了量和质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强渗透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
回顾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发明集成电路至今40多年以来,"从电路集成到系统集成"这句话是对IC产品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到今天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发展过程的最好总结,即整个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板上系统(System-on-board)到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的过程。在这历史过程中,世界IC产业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其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IC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7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是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标准通用逻辑电路。这一时期IC制造商(IDM)在IC市场中充当主要角色,IC设计只作为附属部门而存在。这时的IC设计和半导体工艺密切相关。IC设计主要以人工为主,CAD系统仅作为数据处理和图形编程之用。IC产业仅处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初级阶段。
第二次变革:Foundry公司与IC设计公司的崛起。
8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为微处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及专用IC(ASIC)。这时,无生产线的IC设计公司(Fabless)与标准工艺加工线(Foundry)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微处理器和PC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在通信、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IC产业已开始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阶段。一方面标准化功能的IC已难以满足整机客户对系统成本、可靠性等要求,同时整机客户则要求不断增加IC的集成度,提高保密性,减小芯片面积使系统的体积缩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IC微细加工技术的进步,软件的硬件化已成为可能,为了改善系统的速度和简化程序,故各种硬件结构的ASIC如门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FPGA)、标准单元、全定制电路等应运而生,其比例在整个IC销售额中1982年已占12%;其三是随着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发展,PCB设计方法引入IC设计之中,如库的概念、工艺模拟参数及其仿真概念等,设计开始进入抽象化阶段,使设计过程可以独立于生产工艺而存在。有远见的整机厂商和创业者包括风险投资基金(VC)看到ASIC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纷纷开始成立专业设计公司和IC设计部门,一种无生产线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Fabless)或设计部门纷纷建立起来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标准工艺加工线(Foundry)的崛起。全球第一个Foundry工厂是1987年成立的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它的创始人张忠谋也被誉为"晶芯片加工之父"。
第三次变革:"四业分离"的IC产业
90年代,随着INTERNET的兴起,IC产业跨入以竞争为导向的高级阶段,国际竞争由原来的资源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人才知识竞争、密集资本竞争。以DRAM为中心来扩大设备投资的竞争方式已成为过去。如1990年,美国以Intel为代表,为抗争日本跃居世界半导体榜首之威胁,主动放弃DRAM市场,大搞CPU,对半导体工业作了重大结构调整,又重新夺回了世界半导体霸主地位。这使人们认识到,越来越庞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并不有利于整个IC产业发展,"分"才能精,"整合"才成优势。于是,IC产业结构向高度专业化转化成为一种趋势,开始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的局面(如下图所示),近年来,全球IC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结构的优势。如台湾IC业正是由于以中小企业为主,比较好地形成了高度分工的产业结构,故自1996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波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生产过剩、效益下滑,而IC设计业却获得持续的增长。
特别是96、97、98年持续三年的DRAM的跌价、MPU的下滑,世界半导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已远达不到从前17%的增长值,若再依靠高投入提升技术,追求大尺寸硅片、追求微细加工,从大生产中来降低成本,推动其增长,将难以为继。而IC设计企业更接近市场和了解市场,通过创新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直接推动着电子系统的更新换代;同时,在创新中获取利润,在快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资本,带动半导体设备的更新和新的投入;IC设计业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为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IC的分类
IC按功能可分为:数字IC、模拟IC、微波IC及其他IC,其中,数字IC是近年来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IC品种。数字IC就是传递、加工、处理数字信号的IC,可分为通用数字IC和专用数字IC。
通用IC:是指那些用户多、使用领域广泛、标准型的电路,如存储器(DRAM)、微处理器(MPU)及微控制器(MCU)等,反映了数字IC的现状和水平。
专用IC(ASIC):是指为特定的用户、某种专门或特别的用途而设计的电路。
目前,集成电路产品有以下几种设计、生产、销售模式。
1.IC制造商(IDM)自行设计,由自己的生产线加工、封装,测试后的成品芯片自行销售。
2.IC设计公司(Fabless)与标准工艺加工线(Foundry)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公司将所设计芯片最终的物理版图交给Foundry加工制造,同样,封装测试也委托专业厂家完成,最后的成品芯片作为IC设计公司的产品而自行销售。打个比方,Fabless相当于作者和出版商,而Foundry相当于印刷厂,起到产业"龙头"作用的应该是前者。
1992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广东省视察的时候,提出要把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的桥头堡,希望GDP总量在未来20年内超越“亚洲四小龙”。那一年,“亚洲四小龙”里排在最末的新加坡GDP总量为521亿美元,是广东的1.18倍; 经济总量最高的韩国GDP总量为3555亿美元,是广东的足足8倍 。
用20年时间完成对“亚洲四小龙”的超越,特别是对韩国的超越,对广东省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广东不负众望,GDP总量在1998年超新加坡,2003年超香港,2007年超台湾,今年又将超越韩国。虽然超越韩国的时间晚了将近10年,但已足够聊以自慰!30年前一亿人口的广东,经济总量尚不及几百万人口的新加坡; 而如今,单一个深圳就超过了香港 。
原先预估2012年彻底完成对“亚洲四小龙”的超越,但是韩国实在是太顽强了。过去20年, 韩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发达国家中可以排进前三 。广东从超越香港到超越台湾只花了四年时间,但是从超台湾到超韩国,却艰难地走了15年。八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概念提出的时候,韩国还是其中最穷最落后的国家,现在综合实力却最强,其高端制造业在全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个新兴经济体要想成为发达国家,必定艰苦卓绝,千辛万苦,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还要有天时地利的配合。二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五个国家或地区成功挤进发达经济体的门槛,分别为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巧合的是这五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亚洲,其中四个在东亚。现在中国又强势崛起, 世界的经济重心从欧美向东亚转移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上5个“新贵”,只有韩国人口在5000万以上,比其余四个之和还要多。韩国也是全球“5+3”俱乐部成员之一。该俱乐部入门标准极高,只有7个成员国。所谓“5+3”俱乐部,就是人口在5000万以上,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顶级发达国家。以此为标杆,广东省超越韩国具有真实的现实利益,广东是全国的榜样,在经济总量上完成超越韩国,可以极大地振奋人心。后续其他省,例如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也会相继越级。
如果有5个省的GDP超过韩国,我国的经济实力将大有提高,GDP总量基本也超过美国。如果有10个省经济实力超韩国,中韩之间就恢复到了 历史 常态,韩国在 历史 上本来就是我国一省的实力。
广东省经济总量何时超过韩国?
先从直观的数据,回看一下两地2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1992年韩国的GDP总量为3555亿美元,2019年为1.64万亿美元,增长了361%。 1992年广东GDP总量为443亿美元,2019年为1.56万亿美元,足足增长了3400%,堪称奇迹 。虽然总量上,广东依然未能超过韩国,但是差距已经缩小到800亿美元。
2020年前三季度,以人民币计价,韩国GDP总量为82784亿元,同比下降1.3%。同期,广东省GDP总量为78397亿元,同比增长1.2%,占韩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94.7%。IMF的最新预测韩国2020年GDP总量为1.58万亿美元,广东四季度经济的增速预估在6%左右,再加上人民币的强力升值,全年看广东超韩国的希望很大。就算2020年没超过,2021年也万无一失,广东终于完成了 历史 使命。
当然,广东的人口是韩国的两倍,也就意味着人均GDP不足韩国的50%。广东依然任重道远。目标是再经过20年的努力,人均财富上超过韩国,这是广东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另外,韩国和广东省在很多方面具有可比性。
1.两地都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韩国是实打实地依靠制造业起家的。韩国现在有六大产业,分别是半导体、 汽车 、钢铁、建筑、造船、石油化学。其中半导体是韩国的核心产业,韩国一半的经济增长由半导体带动,可以说半导体产业是韩国的命脉。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是韩国的二大基石,三星更是比肩英特尔的全球半导体霸主。
韩国的造船业也极其强大,从日本手里夺走全球第一的宝座后,世界老大的位置一坐就是十几年,最近才被我国超过。不过韩国依然在高端造船业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利润的大头,我国造船业紧追不舍,不能松懈。韩国的建筑产业也名声在外,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三星建筑是主施工方之一。韩国的现代 汽车 集团是世界前五大 汽车 制造商,石油化学和钢铁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广东省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前三,有九大核心产业,分别为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建材、医药、 汽车 产业等。其中最核心的是电子信息和电器机械产业,在世界上范围内都是执牛耳的。最杰出的当然是华为,在5G领域妥妥的世界第一。2020年,5G手机的销量比较,华为战胜三星和苹果成为世界第一,华为代表了广东制造业的高度。近年来,广东经济转型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逐渐扩大。代表之一就是大疆,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是强大到无解的存在,代表了广东制造业的未来。
2.世界500强企业对比,广东不输韩国。
2019年,韩国有16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这对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而言,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排名世界第七,比第六的英国只少1.5家。同年,广东省共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仅次于北京的57家,全国排名第二。虽然广东500强企业数量上比韩国少3家,但是在营收和利润上并不逊色。
2019年,韩国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和为9000亿美元,利润为726亿美元,利润率为8.07%。其中三星电子一家贡献390亿美元利润,比其余十五家之和还要多。在韩国有个说法,韩国人一生无法避免的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一家企业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不知道对韩国来说是福还是祸。
广东2019年,13家世界500强营业收入8705亿美元,利润为773亿美元,比韩国多出47亿美元,利润率为8.88%。比起韩国的一家独大,广东共有3家企业利润在100亿美元以上,华为只排在第四,利润为89亿美元。
广东经济总量超过韩国,将为一个时代划上句号,也将开启新的时代。这里祝福广东省和韩国,继续发展,为世界做出贡献。
广东省的进击之路
广东人口上亿,又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后盾,辐射7亿人口的东南亚,其发展上限理应比韩国高。超过韩国只是阶段性的目标,广东应该有更高远的追求。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在2019年全球经济体排名中,排在澳大利亚之前,韩国之后,居世界十三位。排在第十到十二位的是加拿大、俄罗斯和韩国,彼此差距很小。
对广东未来进击路线的推演:
2020-2021年,广东GDP总量超过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挺进世界前十强。
2022年,广东GDP总量超过巴西、意大利。巴西和意大利在这次疫情中受创严重,经济有很大衰退,广东超越它们不难。
2024年,广东GDP总量超过英法,IMF预测英法要到2024年才能恢复疫情前的水平,广东超越英法得以提前5年。恰巧IMF也预测中国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年广东超英法,太奇妙了!
2030年以后广东的目标是加利福尼亚州、德国、日本,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