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向如何?一文纵览海内外龙头答案

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向如何?一文纵览海内外龙头答案,第1张

《科创板日报》(编辑 郑远方), 日前,全球半导体厂商相继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的同时,也展开了2022年行业展望。

通过10家公司财报及电话会议内容——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瑞萨电子5家IDM厂商,台积电、格芯、中芯国际3家晶圆代工厂商,以及ASML、Lam Research 2家设备厂商,《科创板日报》整理出各家对2022年行业走向的大致判断。

总体上,虽说“缺芯渐入尾声”的疑虑已笼罩市场多时,但从多家厂商的表态来看, 目前库存水平仍远不及预期,产业链依旧难以摆脱供应短缺。

针对芯片供应短缺具体结束时间,各家答案不尽相同。乐观者如英飞凌认为,有望在今年告别芯片短缺;而恩智浦却给出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今年难以收尾。

ASML则认为无需担心供需反转,其指出半导体增长前景的确需要大幅扩产;同时,行业自身会设法避开供应过剩,以“维持一个无障碍、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 此前“需求分化”的消息也得到进一步论证。 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作出了“景气分化、不同应用领域需求各异”的判断;中芯国际还提出,地区需求也将分化。

下游需求极为强劲,多家企业手握大额订单,远高于产能规划水平。细分领域中,车用芯片则成为各大厂商一致看好的领域。

【整体订单情况】

部分厂商已透露目前具体在手订单/预付款金额,从“订单能见度高”、“订单量远超供应”等乐观表述中,不难看出需求高涨的盛况依旧。

英飞凌:

新签订单大幅超过取消的订单量。不过公司也提醒,部分订单或意在防备短缺,因此随着供应改善、重复下单取消,未来几个季度这一订单金额或将大幅下降。

恩智浦:

在手订单已远远超过供应能力,能见度达2023-2024年,目前“没有任何订单取消或改期”。

意法半导体:

订单能见度较高,在手订单超过18个月水平,远高于公司目前及2022年规划产能。

瑞萨电子:

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额超过1.2万亿日元;2022全年已确认订单也在增长。

台积电:

截至2021年底,已收到67亿美元预付款。总体来说,来自IC设计与IDM委外等订单增加,“晶圆代工今年会是个好年”。

【库存】

• 恩智浦:

2021年Q4,库存水位进一步降低;渠道库存水位也小幅下降至1.5个月。恩智浦预计,2022年供需情况将于2021年类似。

• 德州仪器:

2021年Q4,德仪库存水位为116天,较前一季度高出约4天水平,但仍低于公司130-190天的目标。

【 汽车 芯片】

在本次统计的10家企业中,除设备厂商之外,其余所有公司均表现出对 汽车 业务增长的强烈信心。

整体上,2021年半导体厂商 汽车 芯片业务营收已有较大增幅,2022年也已获新订单在手。未来电动化、智能化仍是这一市场的两条增长主线:电动 汽车 方面,驱动因素包括充电基建、动力电池电源管理芯片;智能驾驶方面,则包括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4D成像雷达等。

• 英飞凌:

汽车 芯片需求“远超”公司供给能力,库存水位也严重低于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英飞凌指出,除电动/智能 汽车 本身之外,充电基础设施也是需求增长的另一大驱动力。

• 恩智浦:

得益于电动 汽车 及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 汽车 领域订单稳定性明显增强,公司2022年已有订单在手。值得注意的是,只要芯片短缺情况仍在持续,整车厂便会将芯片供应及自身产能优先供给高端车型,以获得更高盈利。

• 意法半导体:

今年车用芯片产能已售罄。预计未来85%的 汽车 芯片将落在16nm-19nm制程。

• 德州仪器:

2021年全年,工业、 汽车 两大领域将是德仪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 瑞萨电子:

汽车 领域业务增长驱动力强劲,包括车规级MCU等相关芯片配备数量增长、产品价格上涨、整车厂生产恢复、确保库存。

• 台积电:

预期2022年,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

• 格芯:

预计今年 汽车 业务会有季度波动,但总体依旧非常看好终端需求的强劲增长潜力;且部分客户将在2023年开始在4D成像雷达及动力电池电源管理方面开始发力,格芯有望受惠。

• 中芯国际:

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其余业务】

除 汽车 芯片之外,被提及的其余增长点则较为分散。其中,工业、物联网领域需求被提及频次相对较多,基建、数据中心、AI、元宇宙、碳化硅也受部分企业看好。不过,多数厂商预计,消费电子需求或将进一步疲软。

• 英飞凌:

今年SiC(碳化硅)业务营收将翻倍增长达3亿欧元,这一领域需求同样明显高于现有产能。

• 瑞萨电子:

工业/基建/物联网需求同样高涨,不过瑞萨预计,今年Q1其营收及客户需求量环比增幅将低于 汽车 芯片。

• 格芯:

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中,Wi-Fi 6、5G图像传感器、电源应用需求;通信基建、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物联网有望成为格芯2022年增长最快业务领域。

• 台积电:

细分应用市场中,某些市场强劲势头可能会放缓或调整。预期2022年,HPC、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物联网增速与公司水平一致,智能手机业务略低于公司水平。

• 中芯国际:

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缺乏发展动力,存量市场供需逐步平衡;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 Lam Research(泛林/科林研发)

AI、物联网、云计算、5G及元宇宙将成为强劲增长驱动力,全年晶圆设备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面对目前全球的“缺芯”潮,芯片的短缺已经影响到不仅仅是电子行业,甚至也已经涉及到 汽车 行业,芯片作为 汽车 行业来说,芯片是缺一不可的存在,没有了芯片,很有可能会导致很多 汽车 的性能不完善,还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

最近,全球半导体行业巨头瑞萨电子的高管警告, 全球的 汽车 芯片供应短缺还有可能持续到2021年的下半年。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家半导体发声,在德国大陆集团和台湾一些芯片行业的巨头也在最近纷纷警告,芯片目前短缺的形势是不可预测的,现在很多工厂都在火力全开的制造芯片,试图来满足需求, 但是由于芯片的目前的形势来看,要判断芯片市场什么时候会平衡,依然是很难去评估的。

虽然不能准确的预测芯片市场接下来的形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很多人的预测都是,短缺的情况在短时间是不会马上有好转的,在今年上半年来看,芯片供应依然是处于紧张状态的,也就是说,现在短缺的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下半年。

芯片的供应对于现在来看是很多消费品的基石,就拿 汽车 制造商来看,芯片的供应是否充足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影响 汽车 的销售额的。

而且在目前来看的话,很多企业都没有库存计划,所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芯片短缺,就会直接影响销售,据预测,今年由于芯片的短缺, 汽车 行业方面将面临这610亿美元的销售额。

从2月份日本 汽车 销售来看,就已经出现了销量5个月来的首次下滑,这样的状况来看,很大程度上就是目前芯片短缺所引起折射出的一个现象。

虽然也有一些人分析认为,目前的芯片的短缺可以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能够得到解决,可是目前令人担心的是,有一些特定的领域,比如说,有一些成熟的半导体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增加产能的,如果按照目前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还有可能会抑制整一个消费的电子行业,最终会在消费端产生影响,推高价格。

作为全球的第三大半导体厂商的瑞纳电子,在盈利方面,将近有一半的收入是来自于在 汽车 芯片方面,客户包括福特日产一些主要的制造商,其生产状态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直接影响业内销售情况。

为了应对目前这样芯片短缺的状况,有不少的工厂已经是处于一个高速超负荷运转的一个状态,甚至已经是在极限运行的状态了。

目前芯片短缺的程度,并不是一般的严重,而是因为,随着 科技 的发展,芯片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行业也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智能的状态,而最近又遭受到疫情的打击,造成芯片短缺,再加上一些工厂遭受天气灾害的影响,导致芯片不能够正常生产、供应。

其实,在 汽车 行业方面,很多的 汽车 已经俨然成为了电子设备,这算是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模式,每个芯片供应商其实对于芯片都应该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人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213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