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破冰芯制程!专家:2022年底实现14nm自主化,麒麟芯片有救了

国产破冰芯制程!专家:2022年底实现14nm自主化,麒麟芯片有救了,第1张

据了解,14纳米及14纳米以上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可满足70%的市场需求。我国在2021年实现并初步完成了28纳米芯片的自主化生产。没过多久,业界便传来14纳米芯片将在2022年年底实现量产的消息。

我是柏柏说 科技 ,资深半导体 科技 爱好者。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国产半导体将在2022年年底实现14纳米芯片的自主化量产。

老规矩,开门见山。2021年6月23日,环球网消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 温晓君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国将在2022年底完成14纳米制程的攻坚,完成14纳米制程芯片的量产 ”。

在这里穿插一点: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无法阻拦我国芯片制程的发展,ASML近期提高了自家中端光刻机的售价。讽刺的是,ASML刚对自家的中低端光刻机降价,紧接着又对自家的中端光刻机提价,其意图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我国近些年来对半导体行业的大力扶持,国产半导体厂商在芯片代工、集成电路领域中的突破。早先业界人士预测, 28纳米将是国产芯片代工行业的制程新起点,28纳米与14纳米制程预计在2021年、2022年实现。

事实上,我国的确在2021年实现了28纳米制程的突破,如今业界有关于14纳米制程的预测,也得到了温晓君的确定。种种迹象表明,国产14纳米芯片真的要来了。我国破冰14纳米制程,将给国产半导体行业带来哪些改观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目前半导体市场的趋势。虽说比起7纳米、5纳米制程,14纳米制程比较落后。但在硅基半导体市场中, 14纳米、28纳米制程依旧是主流。 目前 14纳米及14纳米以上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占据整个半导体市场的70%。 毕竟智能 汽车 、智能家居等中低端半导体制程芯片占据了大部分的芯片市场。

即便不谈14纳米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单是我国在今年掌握的28纳米制程芯片便占据了近半的芯片市场,28纳米制程也被业界称为“黄金线”制程。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的中低端5G芯片,其采用的工艺大多都是14纳米、12纳米。补充一点,12纳米与14纳米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类似于台积电的5纳米与4纳米之间的区别,只是在工艺上,晶体管排序上做出了优化。即12纳米是14纳米制程的改进版,其设备并未做出太大改变。

也就是说,华为的5G麒麟中低端处理器芯片,有望在明年实现量产。尽管不能解决华为在高端制程领域中的“芯”疾,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为在中低端消费者领域中的压力。不只是华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领域,在PC端市场中,以龙芯、飞腾为代表的PC端市场,也会因此受益。

例如龙芯采用自研指令集架构“loong Arch”制成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14纳米制程足够满足国内大多数PC端厂商的需求。而且不同于手机处理器这种高精密芯片,PC端芯片对于制程的要求要缓和一些。也就是说,,由14纳米、12纳米代工制成的PC端芯片,可以满足大多数的日常工作需要。

温晓君介绍,目前我们在14纳米制程上已经攻克了大多数的难题,刻蚀机、薄膜沉积等关键技术设备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已投入供应链使用。此外,有关封装集成技术方面的突破,我国实现了全面量产。光刻胶、抛光剂等上百种材料也进入了批量销售。以上成果可以助力我国摆脱国外技术限制,实现国产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覆盖。

我国成功攻坚14纳米项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抗国外半导体行业的打压。虽说我们与国外先进半导体制程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但路是一步一步走的。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自己在半导体领域中不会被主流技术落下。因为在确保市场营收的基础上进军高端技术行业,显然是更好地选择。

一季度核心财务:收入增速超预期,指引超预期

2020 年第一季销售额为 90490 万美元,较 2019 年第四季的 83940 万美元增加 7.8%。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6416 万美元,同比增长 423%。2020 年第一季销售额增加主要由于 晶圆付运量增加所致。

2020 年第一季的销售成本为 67130 万元,相比 2019 年第四季为 64000 万元。2020 年 第一季销售成本中的折旧及摊销为 21380 万元,相比 2019 年第四季为 19850 万元,主 要由于晶圆付运量增加和产品组合变动所致。

2020 年第一季毛利为 23360 万美元,较 2019 年第四季的 19940 万美增加 17.1%。2020 年第一季毛利率为 25.8%,相比 2019 年第四季为 23.8%。本次毛利率符合预期,环比 增长 2.0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7.6 个百分点。同时,公司指引 Q2 毛利率继续提升。公司 毛利率的强劲修复,主要由于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晶圆出货量增加、产品组合改善,反 映了半导体周期修复及国产替代的强劲需求。

2020 年第一季的经营开支由2019 年第四季的17930 万元季度增加3.9%至18620 万元, 变动主要是由于本季度收到作为其他经营收入的政府项目资金为 5930 万元,2019 年第 四季为 7180 万元。

2020 年第一季资本开支为 7.77 亿美元,相比 2019 年第四季为 4.92 亿美元。2020 年计 划的资本开支由约 32 亿元增加至约 43 亿元。增加的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拥有多数股权的 上海 300mm 晶圆厂的机器及设备,以及成熟工艺生产线。

2020 年第一季单季度研发占比 18.4%(同比提升 6.9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 8.2%(同 比提升 1.8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 0.6%(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

公司 2020 年一季度月产能 47.6 万等价 8 寸片,环比增加 2.75 万片等价 8 寸片。主要增 量来自于中芯北方 300mm、天津 200mm。

公司 2020 年一季度单季度收入 9.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6416 万美元,同比增长 423%。

公司单季度毛利率 25.8%。公司在 4 月 7 日上调过 Q1 业绩指引,毛利率指引区间 25~27%。本次毛利率符合预期,环比增长 2.0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7.6 个百分点。同 时,公司指引 Q2 毛利率继续提升。公司毛利率的强劲修复,主要由于较高的产能利用 率、晶圆出货量增加、产品组合改善,反映了半导体周期修复及国产替代的强劲需求。

工艺优化、效率提高,出货量及毛利率双提升。 产能利用率维持在高位,20Q1 产能利 用率为 98.5%(19Q4 为 98.8%),单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29%、环比增长 5%。受益于 产品组合改善,ASP 单季度实现较大增长,等价 8 寸片从 19Q4 的 627 美元提升至 643 美元。

5G、光学、TWS 拉动需求,90nm 以下产品比重提升明显,12nm 启动试生产。

环比占比提升的尺寸主要包括 14nm、28nm、55/65nm。一季度 14nm 占比 1.3%(环 比提升 0.3pct)、28nm 占比 6.5%(环比提升 1.5pct),55/65nm 占比 32.6%(环比提 升 1.6pct)。

从制程上看,同比收入增速贡献最大的分别为 14nm(+184% yoy)、55/65nm(+97% yoy)、0.25/0.35um(+31% yoy)、40/45nm(+27% yoy)。2020 年一季度,下游模拟、 功率、指纹识别、图像传感器、利基型存储等需求强劲,5G 手机射频升级、光学升级、 TWS 放量等应用拉动较快。

根据法说会介绍,公司 14nm 产品覆盖通讯、 汽车 等领域,并基于 14nm 向 12nm 延伸, 启动试生产,与客户展开深入合作,目前进展良好,处于客户验证和鉴定阶段。

从终端应用的收入增速看,电脑收入增速 35.3%、通讯收入增速 53.8%、消费电子收入 增速 47.4%、其他收入增速 8.5%。

20Q1 资本开支 7.77 亿美元,19Q4 资本开支 4.92 亿美元。公司上调资本开支计划,2020 年资本开支从 32 亿美元提升至 43 亿美元,主要用于中芯南方 12 寸晶圆厂投资以及成 熟工艺生产线。

20Q1 单季度研发占比 18.4%(同比提升 6.9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 8.2%(同比提升 1.8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 0.6%(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

二季度指引继续增长,全年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季度收入环比提升 3~5%;毛利率 26~28% (环比继续提升);经营开支 2.4~2.45 亿美元。二季度仍是需求强劲的季度,客户继续 下单且增长没有放缓,客户目前库存水平较为 健康 。2020 年下半年的可见度仍然有限。 公司展望全年收入增速预计 15~20%,毛利率高于 2019 年,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增长 动力加速改善。

中芯国际是国内先进制程追赶的重要平台。 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以来,开始加大技术投 入和追赶,14nm 的量产便是标志性事件。预计 14nm 开始扩产,同时更先进的技术制程也会快加推进。14nm 的突破只是开始,未来更先进制程上有望大幅缩小与台积电的 代际差异。

资本开支上调 11 亿美元至 43 亿美元,资本开支加速,制程追赶和研发投入加码,14nm 量产之后,N+1/N+2 更值得期待。 预计随着 14nm 产能扩充,占比有望持续提高,计 划年底产能扩到 1.5 万片/月。N+1 新平台开始有客户导入,研发投入转换率加快提高。 N+1 相比于 14nm,性能提升 20%、功耗降低 57%、逻辑面积降低 63%,意味着除了 性能,其他指标均与 7nm 工艺相似,N+2 则有望在此基础上将性能提升至 7nm 水平。

中芯国际回归,国产晶圆制造崛起,带动国产链地位全面提升。 中芯国际公布将于科创 板上市,国产晶圆制造龙头强势回归 A 股,公司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充有望提速

看好电子板块核心龙头,看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半导体】

设计:韦尔股份、兆易创新、三安光电、圣邦股份、卓胜微、天和防务、闻泰 科技 、景嘉微、澜起 科技 ;

设备:精测电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至纯 科技 、华峰 科技 、长川 科技 、万业企业;

材料:鼎龙股份、安集 科技 、兴森 科技 、晶瑞股份、南大光电、沪硅产业;

封测:长电 科技 、晶方 科技 、通富微电、华天 科技 ; 代工:中芯国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3925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