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韩国的经济却岌岌可危,受到了中国的极大威胁,韩国的2大优势产业被中国赶超,让韩国陷入了泥潭之中,进退两难。
乃至于让韩国教授表示:韩国人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对世界形势不曾清楚认知,乃至让韩国陷入被动地位。
01 韩国迅猛的经济
对于韩国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确不能忽视,在多个行业,韩国都是有着绝对领先地位,却短时间内依旧是领先。半导体、汽车、钢铁、建筑、造船、石油化学六大行业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
尤其是半导体行业,韩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美国的英特尔、韩国的三星,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半导体行业的龙头。
半导体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无需多说,各种精密仪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都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韩国拥有领先技术的行业绝对不止半导体,还有造船业。
如今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便承包了全世界90%的造船订单,虽然中国的造船完工吨量高于韩国,但也仅仅是高出一部分。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双方之间的国力差距,韩国区区五六千万人口,人多地狭小,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属实不易。
也许很多人会说,韩国的经济得益于美国的扶持,才能够有今天的成果,此话不假。但韩国能够在美国的扶持之下,造船、汽车、电子、钢铁均进入世界前十,也证明了韩国本身实力的强大。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的经济便开始快速发展。
当然其中离不开美国的支持,长达五十余年中,韩国财政的40%来源于美国的各种援助。美国的援助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控制朝鲜半岛地区,维护自己的霸权主义。
事实也证明,韩国在美国持续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输出之后,成了美国最忠实的跟随者。
而这也为韩国的衰落埋下了祸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韩国是否衰落,和韩国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因为不论是韩国还是日本,其实都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大量的产业都分流到了日本、韩国。而这也是韩国、日本多个行业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韩国。
毕竟日本在二战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工业国,唯有韩国是在二战之中完全依靠美国崛起的国家。
如此一来,美国的态度和状况对韩国的影响可就大了。
因此很多人便说韩国的未来,取决了中美最终的关系。当下中国作为新型的经济体,成了美国有力的竞争对手。
正因为双方之间的斗争,美国才极为需要韩国和日本这两个桥头堡,一定会不遗余力支持韩国和日本。
其实我们可以看看欧洲,虽然在阵营上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同气连枝,但欧洲一直都是美国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
因此我们会发现,欧洲这些年在世界经济之上的地位,早已不复往日,并且包括互联网、通讯行业等在内的多个行业都无法和美国相比。
因此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美国的态度决定了韩国的未来。如果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依旧在,那么韩国肯定会继续繁荣。
但如果美国一旦放弃亚洲地区的竞争,那么韩国的桥头堡地位就不复存在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当然除了美国战略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崛起,使得韩国的未来也充满了迷茫。
02 中国行业崛起对韩国的影响
中国近些年多个行业的快速崛起,使得韩国压力倍增。
首先就是电子行业,准确来讲是半导体行业。当然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数量并不能够代表质量。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但基于上述原理,我国看似规模庞大的半导体设备占比,依旧无法和韩国相比。
提到中国的半导体厂商,我们所能够想到的也就是华为海思。的确,这些年华为的势头突飞猛进,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未来不可限量。
但相比韩国来说,仍旧不够看。韩国的三星和SK仍旧半导体的龙头企业,就电子产品的对外销售,以及市场占比而言,中国确实超过了韩国。但问题是我们只是下游产品占据了优势,上游技术却依旧是劣势。
就现有的手机芯片而言,除了华为能够拿得出手,好像就没有其他企业了,而如今华为还被美国制裁,使得中国企业在上游产业链牢牢被控制,关键的元器件,技术、产品等都无法和人家相比。
当然如今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也在快速发展,超越韩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况且中国电子行业本身体量之大,早就和美国平分秋色。
随着上游尖端技术的不断攻克,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终究不会落后于人。
其次就是造船业。
我国如今被称为基建大国,造船业自然也是不甘人后,快速发展。但我们依旧需要承认的是中国的造船业在技术方面还有欠缺。
毕竟韩国的造船业乃是世界第一,油船、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LNG)、浮式生产储油船、高速和超大型船以及豪华游轮的制造稳居世界前列。
而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和STX造船海洋更是世界前四大造船厂,这天然的优势地位,一时半会是难以撼动的。
曾经世界上韩国和日本把持主宰造船业,但现在中国的造船业却在不断赶超韩国,并且连续三年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在造船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附加值较低,利润较低。
这主要和技术的成熟程度有关,韩国多年来累积的技术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因而那些附加值高的大型船只订单,韩国包揽了很多。大型LNG船、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平台等大部分都被韩国和日本把持。
并非我们不愿意承接这些订单,而是我们的技术还存在缺陷。我国造船业虽然规模大,但承接的大都是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附加值低,利润低下的订单。
我国之所以能够在日韩的把持之下杀出一片天,和我国庞大的劳动力数量有关,凭借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的支持,我国的造船业才得以快速发展。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这种政策已经不再合适。现在中国的造船业正在进行改变,向LNG运输船、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转移,提高造船业的附加值。
当然发展方向的转变是需要多方面支持的,技术、资金都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
近些年,我国除了技术要求较高的海洋工程装备之上还存在缺陷,其余领域基本都有所建树,技术差距越来越小。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润微(688396)三安光电(600703)士兰微(600460)闻泰科技(600745)新洁能(605111)露笑科技(002617)斯达半导(603290)等。
定义
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I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
与传统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适合制造耐高温、耐高压、耐大电流的高频大功率器件,因此,其为基础制成的第三代半导体具备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导热率,以及更强的抗辐射能力等诸多优势,在高温、高频、强辐射等环境下被广泛应用。
行业发展现状
1、产值规模逆势增长
随着5G、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的需求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给国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带来了发展良机。2020年以来,在国内大半导体产业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实现逆势增长。
2021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电力电子和射频电子两个领域实现总产值达127亿元,较2020年增长20.4%。
其中SiC、GaN电力电子产值规模达58亿元,同比增长29.6%。GaN微波射频产值达到69亿元,同比增长13.5%,较前两年稍有放缓。
2、产能大幅增长但仍供应不足
根据CASA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SiC导电型衬底折算4英寸产能约40万片/年,SiC-on-SiC外延片折算6英寸产能约为22万片/年,SiC-onSiC器件/模块(4/6英寸兼容)产能约26万片/年。
GaN-on-Si外延片折算6英寸产能约为28万片/年,GaN-on-Si器件/模块折算6英寸产能约为22万片/年。
2021年,第三代半导体产能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开展,据CASA不完全统计,2021年大陆地区SiC衬底环节新增投产项目7项,披露新增投产年产能超过57万片。三安半导体、国宏中能、同光科技、中科钢研、合肥露笑科技等企业相继宣布进入投产阶段。此外,微芯长江、南砂晶圆、泽华电子三家宣布SiC项目工程封顶。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5G、PD快充等市场的发展,我国国产化第三代半导体产品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有超过八成产品以来进口。可见第三代半导体产品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3、电力电子器件市场规模超70亿元
2017-2021年,中国SiC、GaN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SiC、GaN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市场规模达到71.1亿元,同比增长51.9%,第三代半导体在电力电子领域渗透率超过2.3%,较2020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目前,GaN电力电子器件主要应用在快充领域。SiC电力电子器件重点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领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快于整车市场,占比达57%PD快充占9%PV光伏占了7%。
2021年,我国GaN微波射频器件市场规模约为73.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国防军事与航天应用规模34.8亿元,成为GaN射频主要拉动因素。
全国各地5G基站建设在近几年达到高峰,2021年无线基础设施是我国GaN微波射频器件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比约50%,其次为国防军事应用,市场占比约为43%。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