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希望能和涉及到物理知识--比如电场的作用。
最好有图。越详细越好。
谢谢。
解析:
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
--------------------------------------------------------------------------------
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要想复印一件试卷、一份文件,只要花几毛钱,几分钟就完事了。这都要归功于静电复印机。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一、直接复印和间接复印
早期的复印机采用直接复印,先让复印纸按图画文字深浅,分别带上相应的静电电荷,深处电荷密,浅处电荷稀,从而形成一张与图画文字相对应的静电图像。然后一种显示黑色的墨粉末直接被静电图像吸引,通过定影,最后成为一张图画文字的复印品。
但是近三十年国际上采用的都是间接复印法。间接复印时,静电图像不直接在复印纸上形成,而是先在一种由硒光导材料构成的“硒鼓”上形成,通过显影,让墨粉末吸附在静电图像上,再转印到复印纸上,成为文字图画的复印品。复印纸即使是普通的纸张,也能复印出来,不需要像直接复印法时纸张需经带静电处理,因此显得十分方便。 二、复印的三个步骤
1.照明和聚焦成像
当一张要复印的图像放在复印机的稿台上时,在机内灯光照射下形成反射光,通过内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聚焦成像。
2.静电显影
像正好落在光导硒鼓上,光导硒鼓是一个圆鼓形结构的筒,表面覆有硒光导体薄膜。光导体对光很敏感,没有光线时具有高电阻率,一遇光照,电阻率就急剧下降;在充电机的作用下,电阻率就急剧下降。光导体表面,在充电极的作用下,带有均匀的静电荷。当由图像的反射光形成的光像落在光导体表面上时,由于反射光有强有弱(因为原稿的图像有深有浅),使光导体的电阻率相应发生变化。光导体表面的静电电荷也随光线强弱程度而消失或部分消失,在光导体膜层上形成一个相应的静电图像,也称静电潜像。人们看不到它,好像潜藏在膜层内。
3.转印和定影
这时,一种与静电潜像上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显影墨粉末,在电场力的吸引下,加到光导体表面上去。潜像上吸附的墨粉量,随潜像上电荷的多少而增减。于是,在“硒鼓”的表面显现出有深浅层次的墨粉图像。
当复印纸与墨粉图像接触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吸附着墨粉的图像,好比用图章盖印一样,将墨粉转移到复印纸上,在复印纸上也形成了墨粉图像。再在定影器中经加热,墨粉中所含树脂融化,墨粉被牢固地粘结在纸上,图像和文字就在纸上复印出来了。
-------------------------------------------------------------------
两种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
静电复印机已是现代办公的常用设备,它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办公工作,但要用好维护好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知道它的工作原理。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静电复印机是集静电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于一体的办公设备。它采用的成像方法有很多,如间接式静电复印法(即卡尔逊法),NP静电复印法、KIP持久内极化法、TESI静电转移成像法等。现代静电复印机普遍采用间接式静电复印法和NP静电复印法。
以下主要介绍这两种静电复印机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卡尔逊静电复印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光电过程,它所产生的潜像是一个由静电荷组成的静电像,其充电、显影和转印过程都是基于静电吸引原理来实惠 的。由于其静电潜像是在光照下光导层电阻降低而引起充电膜层上电荷放电形成的,所以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对感光鼓有如下要求:具有非常高的暗电阻率。这种感光鼓在无光照的情况下,表面一旦有电荷存在,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些电荷;而在光照的情况上,感光鼓的电阻率应很快下降,即成为电的良导体,使得感鼓表面电荷很快释放而消失。卡尔逊静电复印法所使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锌、有机光电导材料等构成,一般是在导电基体上(如铝板或其它金属板)直接涂敷或蒸镀一薄层光电导材料。其结构是上面是光导层,下面是导电基体。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大致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清洁、消电8个基本步骤。
一、充电:充电就是使感光鼓在暗处,并处在某一极性的电场中,使其表面均匀地带上一定极性和数量的静电荷,即具有一定表面电位的过程,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感光鼓的敏化过程,使原来不具备感光性的感光鼓具有较好的感光性。充电过程只是为感光鼓接受图像信息准备的,是不依赖原稿图像信息的预过程,但这是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前提和基础。
当在暗处给感光鼓表面充上一层均匀的静电荷时,由于感光鼓在暗处具有较高的电阻,所以静电荷被保留在感光鼓表面,即感光鼓保持有一定的电位交具有感光性。对于不同性质的光电导材料制的感光鼓应充以不同极性的电荷,这是由斗导体的导电是决定的,即只允许一种极性的电荷(空穴或电子)“注入”,而阻止另一种极性电荷(电子或空穴)的“注入”。因此对于N型半导体,表面应充负电;而对P型半导体,则应充下奄。当用正电晕对P型感光鼓充正电时,由于P型半导体中负电荷不能移动。因此光导层表面的正电荷与界面上的负电荷,只能相互吸引,而不会中和。倘若用负电晕对P型感光鼓充负电,则由于光导层及共界面处,感应产生的是正电荷,而P 型半导体的主要载流子是“空穴”,自由移动交为容易(或称为“注入”),易与感光鼓表面的负电荷中和。这样,对P型感光鼓充负电时,其充电效率是相当低的。对于N型感光鼓,则由于其主要载流子是电子,若对其充正电时,其充电效率也是极其低的。目前静电复印机中通常采用电晕装置对感光鼓进行充电。
二、曝光:曝光是利用感光鼓在暗处时电阻大,成绝缘体;在明处时电阻小,成导体的特性,对已充是的感光鼓用光像进行曝光,使用权光照区(原稿的反光产分)表面电荷因放电而消失;无光照的区域(原稿的线条和墨迹部分)电荷依保持,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表面电位随图像明暗变而起伏的静电潜像的过程。进行曝光时,原稿图像经光照射后,图像光信号经光学成像系统投射到感光鼓表面,光导层受光照射的部分称为“明区”,而没有受光照射的部分自然数“暗区”。在明区,光导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即生成光生载流子,使得光导层的电阻率迅速降低,由绝缘体变成良导体,呈现导电状态,从而使感光鼓表面的电位因光导层表面电荷与界面处反极性电荷的中和而很快衰减。在暗区,光导层则依然呈现绝缘状态,使得感光鼓表面电位基本保持不变。感光鼓表面静电电位的高低随原稿图像浓淡的不同而不同,感光鼓上对应图像浓的部分表面电位高,图像淡的部分表面电位低。这样,就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了一个与原稿图像浓淡相对应的表面电位起伏的静电潜像。
三、显影:显影就是用带电的色粉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转变成可见的色粉图像的过程。显影色粉所带电荷的极性,与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的电荷极性相反。显影时,在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是场力的作用下,色粉被吸附在感光鼓上。静电潜像电位越高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强;静电潜像电位越低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弱。对应静电潜像电位(电荷的多少)的不同,其吸附色粉量也就不同。这样感光鼓表面不可见的静电潜像,就变成了可见的与原稿浓淡一致的不同灰度层次的色粉图像。在静电复印机中,色粉的带电通常是通过色粉与载体的磨擦来获得的。磨擦后色带电极性与载体带电极性相反。
四、转印:转印就是用复印介质贴紧感光鼓,在复印介质的背面予与色粉图像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将感光鼓已形成的色粉图像转移到复印介质上的过程。目前静电复印机中通常采用电晕装置对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进行转印。当复印纸(或其它介质)与已显影的感光鼓表面接触时,在纸张背面使用电晕装置对其放电,该电晕的极性与充电电晕相同,而与色粉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由于转印电晕的电场力比感光鼓吸附色粉的电场力强得多,因此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就被吸附到复印纸上,从而完成了图像的转印。在静电复印机中为了易于转印和提高图像色粉的转印率,通常还采用预转印电极或预转印灯装置对感光鼓进行预转印处理。
五、分离:在前述的转印过程中,复印纸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将紧紧地贴在感光鼓上,分离就是将紧贴在感光鼓表面的复印纸从感光鼓上剥落(分离)下来的过程,静电复印机中一般采用分离电晕(交、直流)、分离爪或分离带等方不来进行纸张与感光鼓的分离。
六、定影:定影就是把复印纸上的不稳定、可抹掉的色粉图像固着的过程,通过转印、分离过程转移到复印红上的色粉图像,并未与复印纸融合为一体,这时的色粉图像极被擦掉,因此须经定影装置对其进行固化,以形成最终的复印品。目前的静电复印机多采用加热与加压相结合的方式,对热熔性色粉进行定影。定影装置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凤及加压的压力大小,对色粉图像的粘附牢固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加热温度的控制,是图像定影质量好坏的关键。
七、清洁:清洁就是清除经转印后还残留在感光鼓表面色粉的过程。感光鼓表面的色粉图像由于受表面的电位、转印电压的高低、复印介质的干湿度及与感光鼓的接触时间、转印方式等的影响,其转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在大部分色粉经转印从感光鼓表面转移到复印介质上后,感光鼓表面仍残留有一部分色粉,如果不及时清除,将影响到后续复印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感光鼓进行清洁,使之在进入下一复印循环前恢复到原来状态。静电复印机机中一般采用刮板、毛刷或清洁辊等装置对感光鼓表面的残留色粉进行清除。
八、消电:消电就是消除感光鼓表面残余电荷的过程。由于充电时在感光鼓表面沉积的静电荷 ,并不因所吸附的色粉微粒转移而消失,在转印后仍留在感光鼓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影响后续复印过程。因此,在进行第二次复印前必须对感光鼓进行消电,使感光鼓表面电位恢复到原来状态。静电复印机中一般采用曝光装置来对感光鼓进行全面曝光,或用消电电晕装置对感光鼓进行反极性充电,以消除感光鼓上的残余电荷。
静电复印是一种利用静电光敏半导体材料的感光特性形成影像的复印方法。根据其复印方式和输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复印法(涂层纸法)和间接复印法(转印法或普通纸法)。
20世纪30年代,当时世界上只有用于仅有基于银盐照相直接影印的复印方法时,而卡尔逊则采用将带电的绝缘体利用光导电性媒介,能放电形成静电潜像和带有静电的粉体可以对潜像进行显影的两种想法揉合在一起的思路,研究成功了在光导电性绝缘膜层上能形成静电潜像的方法,并由此导致他发明了静电复印技术。
基本介绍中文名 :静电复印 外文名 :xerocopying 时间 :20世纪30年代 创始人 :卡尔逊 优点 : *** 作简便,迅速,成本低等 机器 :间接法和直接法静电复印机 简介,工作原理,直接复印和间接复印,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清洁,消电,复印的三个步骤,照明和聚焦成像,静电显影,转印和定影,静电复印技术的历史,卡尔逊发明静电复印机,模拟式静电复印机, 简介 静电复印是采用静电摄影方法进行的一种复印技术。常用的有间接法静电复印机和直接法静电复印机两种。 *** 作时将原稿放于原稿台上,其光学系统会将光学影像投射到一光敏半导体鼓上,构成静电潜影,随着光导体的旋转,便进行静电显影、转印及定影,得到复印件。其特点是录像、显影、定影全在一部机器内进行,不需暗室及腐蚀性化学药品。 *** 作简便,迅速,成本低,广泛用于图书资料部门。 静电复印机已是现代办公的常用设备,它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办公工作,但要用好维护好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知道它的工作原理。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静电复印机是集静电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于一体的办公设备。它采用的成像方法有很多,如间接式静电复印法(即卡尔逊法),NP静电复印法、KIP持久内极化法、TESI静电转移成像法等。现代静电复印机普遍采用间接式静电复印法和NP静电复印法。 静电复印技术套用广泛,静电复印机已成为各单位必备的生产和办公用品。但复印时排出的臭氧污染环境。臭氧氧化性较强,有刺激味,对黏膜、呼吸道及神经系统有些影响。应将静电复印机放置在通风场所。 工作原理 利用静电感应原理获得复制件的方法。利用静电感应使带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在曝光时,按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静电潜影,经一定的干法显影、影像转印和定影而得到复制件。具有简便、迅速、清晰、可扩印和缩印,还可复印彩色原件等优点。 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套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要想复印一件试卷、一份档案,只要花几毛钱,几分钟就完事了。这都要归功于静电复印机。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利用光敏半导体材料的静电与光敏特性,用类似照相和印刷的方法,将文献上的文字、图像转移到纸上的复制过程。它的复印程式是:光敏半导体先进行充电,然后将原稿曝光于充电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成像区吸附带异性电荷的墨粉后转变成可见影像;再用加热方法将图文固著于复印纸上,成为复制品。 直接复印和间接复印 早期的复印机采用直接复印,先让复印纸按图画文字深浅,分别带上相应的静电电荷,深处电荷密,浅处电荷稀,从而形成一张与图画文字相对应的静电图像。然后一种显示黑色的墨粉末直接被静电图像吸引,通过定影,最后成为一张图画文字的复印品。 但是近三十年国际上采用的都是间接复印法。间接复印时,静电图像不直接在复印纸上形成,而是先在一种由硒光导材料构成的“硒鼓”上形成,通过显影,让墨粉末吸附在静电图像上,再转印到复印纸上,成为文字图画的复印品。复印纸即使是普通的纸张,也能复印出来,不需要像直接复印法时纸张需经带静电处理,因此显得十分方便。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 卡尔逊静电复印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光电过程,它所产生的潜像是一个由静电荷组成的静电像,其充电、显影和转印过程都是基于静电吸引原理来实现的。由于其静电潜像是在光照下光导层电阻降低而引起充电膜层上电荷放电形成的,所以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对感光鼓有如下要求:具有非常高的暗电阻率。这种感光鼓在无光照的情况下,表面一旦有电荷存在,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些电荷;而在光照的情况上,感光鼓的电阻率应很快下降,即成为电的良导体,使得感鼓表面电荷很快释放而消失。卡尔逊静电复印法所使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锌、有机光电导材料等构成,一般是在导电基体上(如铝板或其它金属板)直接涂敷或蒸镀一薄层光电导材料。其结构是上面是光导层,下面是导电基体。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大致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清洁、消电8个基本步骤。 充电 充电就是使感光鼓在暗处,并处在某一极性的电场中,使其表面均匀地带上一定极性和数量的静电荷,即具有一定表面电位的过程,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感光鼓的敏化过程,使原来不具备感光性的感光鼓具有较好的感光性。充电过程只是为感光鼓接受图像信息准备的,是不依赖原稿图像信息的预过程,但这是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前提和基础。 当在暗处给感光鼓表面充上一层均匀的静电荷时,由于感光鼓在暗处具有较高的电阻,所以静电荷被保留在感光鼓表面,即感光鼓保持有一定的电位并具有感光性。对于不同性质的光电导材料制的感光鼓应充以不同极性的电荷,这是由半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的,即只允许一种极性的电荷(空穴或电子)“注入”,而阻止另一种极性电荷(电子或空穴)的“注入”。因此对于N型半导体,表面应充负电;而对P型半导体,则应充正电。当用正电晕对P型感光鼓充正电时,由于P型半导体中负电荷不能移动,因此光导层表面的正电荷与界面上的负电荷,只能相互吸引,而不会中和。倘若用负电晕对P型感光鼓充负电,则由于光导层及共界面处,感应产生的是正电荷,而P 型半导体的主要载流子是“空穴”,自由移动交为容易(或称为“注入”),易与感光鼓表面的负电荷中和。这样,对P型感光鼓充负电时,其充电效率是相当低的。对于N型感光鼓,则由于其主要载流子是电子,若对其充正电时,其充电效率也是极其低的。静电复印机中通常采用电晕装置对感光鼓进行充电。 曝光 曝光是利用感光鼓在暗处时电阻大,成绝缘体;在明处时电阻小,成导体的特性,对已充电的感光鼓用光像进行曝光。强光照的区域(原稿的空白部分)表面电荷因放电而消失,无光照的区域(原稿的线条和墨迹部分)电荷依保持,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表面电位随图像明暗变而起伏的静电潜像的过程。进行曝光时,原稿图像经光照射后,图像光信号经光学成像系统投射到感光鼓表面,光导层受光照射的部分称为“明区”,而没有受光照射的部分自然数“暗区”。在明区,光导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即生成光生载流子,使得光导层的电阻率迅速降低,由绝缘体变成良导体,呈现导电状态,从而使感光鼓表面的电位因光导层表面电荷与界面处反极性电荷的中和而很快衰减。在暗区,光导层则依然呈现绝缘状态,使得感光鼓表面电位基本保持不变。感光鼓表面静电电位的高低随原稿图像浓淡的不同而不同,感光鼓上对应图像浓的部分表面电位高,图像淡的部分表面电位低。这样,就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了一个与原稿图像浓淡相对应的表面电位起伏的静电潜像。 显影 显影就是用带电的色粉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转变成可见的色粉图像的过程。显影色粉所带电荷的极性,与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的电荷极性相反。显影时,在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是场力的作用下,色粉被吸附在感光鼓上。静电潜像电位越高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强;静电潜像电位越低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弱。对应静电潜像电位(电荷的多少)的不同,其吸附色粉量也就不同。这样感光鼓表面不可见的静电潜像,就变成了可见的与原稿浓淡一致的不同灰度层次的色粉图像。在静电复印机中,色粉的带电通常是通过色粉与载体的摩擦来获得的。摩擦后色带电极性与载体带电极性相反。 转印 转印就是用复印介质贴紧感光鼓,在复印介质的背面予与色粉图像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将感光鼓已形成的色粉图像转移到复印介质上的过程。静电复印机中通常采用电晕装置对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进行转印。当复印纸(或其它介质)与已显影的感光鼓表面接触时,在纸张背面使用电晕装置对其放电,该电晕的极性与充电电晕相同,而与色粉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由于转印电晕的电场力比感光鼓吸附色粉的电场力强得多,因此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就被吸附到复印纸上,从而完成了图像的转印。在静电复印机中为了易于转印和提高图像色粉的转印率,通常还采用预转印电极或预转印灯装置对感光鼓进行预转印处理。 分离 在前述的转印过程中,复印纸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将紧紧地贴在感光鼓上,分离就是将紧贴在感光鼓表面的复印纸从感光鼓上剥落(分离)下来的过程,静电复印机中一般采用分离电晕(交、直流)、分离爪或分离带等方不来进行纸张与感光鼓的分离。 定影 影就是把复印纸上的不稳定、可抹掉的色粉图像固著的过程,通过转印、分离过程转移到复印红上的色粉图像,并未与复印纸融合为一体,这时的色粉图像极易被擦掉,因此须经定影装置对其进行固化,以形成最终的复印品。静电复印机多采用加热与加压相结合的方式,对热熔性色粉进行定影。定影装置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凤及加压的压力大小,对色粉图像的粘附牢固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加热温度的控制,是图像定影质量好坏的关键。 清洁 清洁就是清除经转印后还残留在感光鼓表面色粉的过程。感光鼓表面的色粉图像由于受表面的电位、转印电压的高低、复印介质的干湿度及与感光鼓的接触时间、转印方式等的影响,其转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在大部分色粉经转印从感光鼓表面转移到复印介质上后,感光鼓表面仍残留有一部分色粉,如果不及时清除,将影响到后续复印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感光鼓进行清洁,使之在进入下一复印循环前恢复到原来状态。静电复印机机中一般采用刮板、毛刷或清洁辊等装置对感光鼓表面的残留色粉进行清除。 消电 消电就是消除感光鼓表面残余电荷的过程。由于充电时在感光鼓表面沉积的静电荷 ,并不因所吸附的色粉微粒转移而消失,在转印后仍留在感光鼓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影响后续复印过程。因此,在进行第二次复印前必须对感光鼓进行消电,使感光鼓表面电位恢复到原来状态。静电复印机中一般采用曝光装置来对感光鼓进行全面曝光,或用消电电晕装置对感光鼓进行反极性充电,以消除感光鼓上的残余电荷。 复印的三个步骤 照明和聚焦成像 当一张要复印的图像放在复印机的稿台上时,在机内灯光照射下形成反射光,通过内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聚焦成像。 静电显影 像正好落在光导硒鼓上,光导硒鼓是一个圆鼓形结构的筒,表面覆有硒光导体薄膜。光导体对光很敏感,没有光线时具有高电阻率,一遇光照,电阻率就急剧下降;光导体表面,在充电极的作用下,带有均匀的静电荷。当由图像的反射光形成的光像落在光导体表面上时,由于反射光有强有弱(因为原稿的图像有深有浅),使光导体的电阻率相应发生变化。光导体表面的静电电荷也随光线强弱程度而消失或部分消失,在光导体膜层上形成一个相应的静电图像,也称静电潜像。人们看不到它,好像潜藏在膜层内。 转印和定影 这时,一种与静电潜像上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显影墨粉末,在电场力的吸引下,加到光导体表面上去。潜像上吸附的墨粉量,随潜像上电荷的多少而增减。于是,在“硒鼓”的表面显现出有深浅层次的墨粉图像。 当复印纸与墨粉图像接触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吸附着墨粉的图像,好比用图章盖印一样,将墨粉转移到复印纸上,在复印纸上也形成了墨粉图像。再在定影器中经加热,墨粉中所含树脂融化,墨粉被牢固地粘结在纸上,图像和文字就在纸上复印出来了。 静电复印技术的历史 卡尔逊发明静电复印机 1938年10月,在奥托·科涅(Otto Kornei)的帮助下,取得了第一台复印机的专利;1939年卡尔逊还成功地制造了一台复印装置模型。直到1959年9月,美国施乐公司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落地式办公用Xerox914型全自动复印机后,才掀开了世界办公用复印机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模拟式静电复印机 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时间里,静电复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30多年中,前20年复印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光导体技术。IBM公司研究了单组份显影系统和有机光导体方面的技术。在1970年到1972年先后研制出两种复印机,使用了把涂在铅箔上的有机光导体,取代非晶形硒,后将有机光导体做成长带状并绕在鼓内,提高了光导体的使用寿命。RCA公司则研究了被称为直接法的另一种复印方法。这种方法将光导体作为纸张上的涂层,用氧化锌(ZnO)感光材料与粘合剂混合后,薄薄地涂到纸上作为感光复印纸。例如:1963-1964年美国施乐制成的Xerox813型静电复印机,以及1400型、3600型复印机;1965年日本理光公司研制成功的用硫化镉作为光导材料,具有绝缘膜表面的静电摄影光导体;日本小西六公司与奥西公司研制成功将氧化锌做成的光导体等。硒、硫化镉、氧化锌、有机光导体(OPC)都是这个时期研制成功的。1970-1980年期间,日本在静电复印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这期间,日本理光公司生产了液体显影体系的复印机,其液体显影体系节省了显影器,降低了技术成本,提高了机器可靠性。日本佳能公司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新发现。首先开发出发新的光导体,该光导体由上下两层薄膜组成,上层是绝缘层,下层是硫化镉感光体膜层,曝光和充电同时进行,由此产生静电潜像,潜像的电荷留存在两层膜之间的界面上。他们将其称为“新方法”(New Process)简称“NP”法。1970年佳能公司向市场推出NP型复印机。1980年又推出了第一台采用绝缘型磁性色调剂的单组份显影体系的NP-200型台式复印机。这种显影体系省去了瀑布显影体系和磁刷显影体系中所采用的载体,适用于真正的普通纸复印过程,其体积小,又有利于设计出小型廉价的台式复印机。
光敏印章机工作原理 光敏印章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材料的感光性,在印章表面不需要印迹的地方形成一层不能渗透的膜,从而达到印章的效果。因此,使用光敏印章制作印章速度快。光敏印章的优点是机器便宜且不容易坏,印迹清晰,文字的精密度高,使用方便,只需要10秒钟的曝光过程。不用每次盖印时沾印泥,章体大方美观耐用。光敏印章机(俗称光敏刻章机 人像印章机 婚庆印章雕刻机)光敏印章作为目前国际上最新型的一种印章,以其制作简单快捷,印章清晰,使用寿命长,适用性强,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成为我国印章行业升级换代产品。随着公安部标准GA241.9--2000的颁布实施,光敏印章机已被认定为符合标准的首选印章机。 该产品具有制作方便快捷(客户可即定即做、立等可取),连续十万次盖印、印面不收缩、不变形,印迹清晰不扩散,印油持久不褪色,连续注油、连续使用。可制作0.1毫米防伪条纹。 分离式曝光盒设计,对位精准。曝光效率更高,能量足,机器重量更轻。整机外形美观, *** 作简单,所有章垫一次曝光成型,经久耐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