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先中国3年,到落后中国0.1年”,韩国究竟怎么了?

“从领先中国3年,到落后中国0.1年”,韩国究竟怎么了?,第1张

在韩中外交关系30周年之际,本报分析韩国科技企划评价院的《技术水平报告》,觉得2010年还领跑中国3年韩国技术实力,到2020年已落伍中国0.1年。

在调查的11个产业链类型中,除开国防安全领域,调研分析了建设交通、防灾减灾安全性、航天航空、机械设备制造、纳米复合材料、农林水产食品类、生物医疗、能源供应、自然环境气候、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10个领域。2010年,韩国不仅在航天航空领域落伍中国0.1年外,其它9个都领跑。但到2020年,韩国在各个领域被中国超越——航天航空、生物医疗、能源供应、通信网络高新科技和软件。但最引人注目是,本来被称作IT强国的韩国,目前在移动通信技术、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化技术等新一代技术层面,已把主动权交给中国。剩下来的好多个领域,韩国领跑中国也不过半年左右。首尔大学工科学院专家教授李正东表明,韩中都坚持追逐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为保证技术性领土主权,韩国如今到向主导型发展趋势模式转换的时候了。

韩国《首尔新闻》8月19日文章内容:

与中国外交关系变成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但如同以往3月韩国在韩中外交关系后初次持续发生月度对华贸易贸易赤字所标注的那般,“中国=出口庭院”的公式计算已经成为过去时。中国凭着庞大刚需销售市场培养本土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以增强自有率,韩国出口竞争能力已经摇摆不定。

以往,韩中商贸一直是韩国出口零部件等中间品,中国二次加工成制成品远销全球的分工布局。伴随着中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韩国产业链市场竞争逐渐进行。在韩国具备相对性核心竞争力的液晶显示屏、智能机、新能源电动车和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现如今中国是最大竞争者。忽视西方国家说服教育的中国,加速关键技术产业化,加速创造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如今韩国必须担忧的中国技术性追上领域好像仅存一个:半导体材料。

韩国对中国近期持续3月发生贸易赤字,这个是两国之间外交关系30年来的初次。剖析人士认为这一冲击性仅是开始。经济师强调,早就在疫情前,韩中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征兆便已呈现,伴随着中美矛盾恶化、俄乌冲突等原因导致国际供应链奔溃等自变量提升,这一转变正加速。

韩国现代研究院全球经济团队责任人韩宰镇称:“如果不能根据加强对半导体材料和清理充电电池等韩国维持市场优势的企业开展产品研发项目投资以维持韩国产业竞争力,困境很有可能很快就来临。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在中美缝隙中间实现技术互利共赢的办法。”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研究者洪智相说:“对华贸易出口降低也会导致韩国全世界出口降低,因而出口市场多元化刻不容缓。还需提升出口营销战略,以灵活性解决中国当地状况的改变。”

作者|吴昕

停摆两年的烂尾半导体项目「成都格芯」终于迎来了接盘者。

据集微网报道,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成都高真 科技 将接盘成都市政府为格芯投资70亿元建设的厂房,并在此基础上建设DRAM生产线。

格芯即格罗方德。2017年全球第二大晶圆制造厂商格罗方德,在成都正式启动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工厂建成后业务即接近停摆,2019年5月17日宣布关闭。

接手者成都高真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28日,法定代表人和实际受益人崔珍奭是前SK海力士副会长、前三星电子技术开发部首席研究员。据悉,目前韩国仅有两名可以具备全半导体领域从研发到量产经验的元老,崔珍奭是其中之一。

DRAM芯片市场垄断程度极高,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瓜分,且竞争残酷,打压对手现象十分严重。我国DRAM芯片正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若接盘成功,对国内市场会是非常大的利好。

企查查资料显示,成都高真 科技 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1.091亿元人民币,目前有两家股东:成都积体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0.6546亿元,持股60%;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0.4364亿元,持股40%。

其中,成都积体成立于2020年9月28日,由成都高新区电子产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100%持股,实际受益人为NEXT创业空间CEO贺照峰。

真芯(北京)是崔珍奭的另一家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14日,由西安市新隆宏鑫 科技 服务有限公司100%持股。

崔珍奭堪称韩国半导体界元老级人物,历任三星电子技术开发部首席研究员、常务理事和SK海力士半导体专务理事、副社长等,并在多所大学担任过教职。

他从三星跳槽至SK海力士时是本世纪初,当时海力士濒临破产,崔珍奭带领手下技术团队在不到2年内将公司研发能力提升到与三星同等水平,使海力士起死回生,堪称韩国半导体发展史上的经典。

从可查询到的资料来看,崔珍奭对中国半导体市场有很大的兴趣,曾在2018年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韩国半导体业界已感受到中国的进步。虽然韩国企业规模更大,综合技术实力更强,但中国的步伐显然迈得更快。」

2019年,崔珍奭在中国成立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企查查数据显示,真芯已经申请了43项晶圆制造相关专利,所有技术均为真芯半导体与中科院微电子合作研发,其中两项专利直接与DRAM芯片相关。

据集微网,真芯还引援了SK HAN、YH KOH两员大将,分别担任COO和CTO。SK HAN有着35年的半导体行业经验,曾担任三星制造部门9Line PJT长、SK海力士M8/M9制造部本部长。YH KOH则曾担任SK海力士NAND/Mobile&Graphic DRAM开发部门GM。

格罗方德宣布在成都建厂时,消息轰动了整个半导体界。

2017年、2018年前后正值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良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阵造芯热。

作为我国中西部重镇,成都已经吸引了英特尔、德州仪器、超微半导体、联发科、展讯等企业布局,形成了设计、制造、封测完整的产业链。

格芯在成都启动建设的是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工厂按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12寸厂将从新加坡厂引入0.18/0.13μm工艺,预估2018年第四季投产;二期将导入22nm FD-SOI工艺,预估2019年第四季投产。

成都政府为格芯建厂投入70亿元,负责厂房、配套的建设和研发、运营、后勤团队的组建。但总投资规模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是93亿美元,其余为基础设施和生态链建设。

与大多数晶圆制造公司用FinFET工艺不同,格芯选择的是FD-SOI工艺,设计制造成本更低,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 汽车 、网络基础设施与机器学习、消费类多媒体等领域都大有用处。

但FD-SOI工艺的发展受限于生态系统不够完善,在IP建设、量产经验与应用推广上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当时格芯就有意和成都政府一起建设FD-SOI生态链,希望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能够采用SOI技术来迅速推动市场成熟。

格芯当时在全球运营11座晶圆厂(5座8寸,6座12寸),其中8寸晶圆厂有4座位于新加坡(原特许半导体),1座位于美国(原IBM);12寸晶圆厂有2座位于新加坡(原特许半导体,其中一座是8寸升级而来),2座位于美国(1座是原IBM),2座12寸位于德国(原AMD的FAB 36和FAB 38,现统称FAB1),工艺节点从0.6μm~14nm。

新加坡业务运营的总经理兼任成都工厂CEO,由于新加坡工厂负责人很多都是华裔,他们已经在准备用当地的客户、工艺、人才支持格芯成都起步。

不过,建厂两年不到格芯就停摆了。

2019年5月17日成都格芯下发了三份《关于人力资源优化政策及停工、停业的通知》。通知中,成都格芯称,「鉴于公司运营现状,公司将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停工、停业」。

而对于后续仅剩的74名员工的赔偿安排,该通知称,在2020年6月14日及以前离职的,格芯将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6月15日及以后,按照不低于成都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基本生活费。

对于7月18日及以前合同到期的员工,格芯也将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N)。7月19日及以后合同到期的员工则能获得N+1的经济补偿,如果在2020年5月19日下午5:30以前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格芯还将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签约奖励。

烂尾现状和格芯母公司有脱不开的关系。

格芯最初是AMD的晶圆制造部门,因经营不善2008年AMD将其卖给了阿联酋的投资公司ATIC,重新组建后的公司就是现在的格芯。

此后的十年中格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晶圆制造工艺水平差、良率低,全靠母公司ATIC输血。创立以来,ATIC已经向格芯注资近300亿美元,但格芯净利润一直是负数。掌舵人也在不停更换,不到10年时间换了4任CEO。

成都建厂是第三任CEO Sanjay Jha的决定,格芯先是在2016年与重庆市政府谈判,但同年爆出大规模亏损,谈判未果,后与成都签约。Sanjay Jha发展战略比较激进,除了成都建厂,还新建纽约厂、收购IBM微电子业务、研发7nm,但在任期间亏损非常庞大,创下年均亏损超10亿美元的纪录。

第四任CEO Thomas Caulfield上任后开始大规模砍业务线,与中国的合作也改弦易辙。2018年6月,格芯全球裁员,成都厂招聘暂停;2018年10月,格芯与成都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修正案,取消了原计划从新加坡引进的180nm/130nm项目。

多方压力之下,格芯成都项目宣布关停。但厂房已经建好,因为设备价格太高且基础设施本身就有问题停摆近17个月无人接盘。如果高真 科技 成功接盘,对成都政府和国内芯片市场或许都是利好。

参考资料:

https://www.laoyaoba.com/html/news/newsdetail?source=pc&news_id=761273

韩国Mujin公司窃取中国盛美半导体商业秘密,保护民族高新企业刻不容缓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韩国Mujin电子窃取了国内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的商业秘密。据了解,Mujin和盛美同为两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主营半导体硅片清洗设备。Mujin这种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利益,打击了中国高新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纵观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崛起,未来一半以上的集成电路市场将在中国。半导体民族企业的强大来源于技术人员对技术的不断创新,这种跨国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降低了中国本土公司的全球竞争力,损害了本土企业出口前景,使民族企业处于危险地位。

近年来,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沉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其商业秘密不被侵犯。华为状告三星为国内公司维权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然而,商业秘密侵权不同于其他侵权,不仅认定困难,举证也很困难,特别是对于Mujin这种跨国窃取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更是难上加难。在此,小编呼吁政府部门出台或调整相应政策,保护民族企业。我们也期待盛美公司该出手时就出手,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沉痛打击这种半导体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最后,套用两句中国的俗话: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4249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