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会部分解禁半导体材料对韩出口?

为什么日本会部分解禁半导体材料对韩出口?,第1张

7月1日,日本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材料进行限制,其中的氟化氢是韩国无法找到替代品的材料;8月2日,日本将韩国踢出出口“白名单”,韩国扬言要报复;8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接受采访表示,没有与韩国谈判的欲望。然而,8月8日,日本突然宣布要解禁部分对韩国出口的半导体材料。这是怎么回事儿?韩日贸易争端峰回路转了吗?日本要对韩国松绑了吗?日本认怂了吗?各种说法甚嚣尘上。

一个多月前,日本对韩国进行制裁,主要出于两种考虑:第一,对韩国不履行慰安妇协议、解散慰安妇基金会,韩国法院接连判决几起韩国劳工案、要求起本企业赔偿韩国劳工进行报复;第二,为了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赢得更多的票仓。

现在看来,日本的第二个目的基本达到,虽然距离修宪需要的2/3席位还有差距,但自民党确实占据了多数,算是赢得了胜利。至于第一个目的,那是日本不能主宰的问题,日本的极限施压韩国并不买账。

面对日本的制裁,虽然韩国政府多次要求日本取消制裁,多次请求美国帮忙,但韩国政府没有认怂,而是针锋相对: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在野党尤其是韩国最大在野党自由韩国党空前团结;韩国政府、韩国企业、韩国民众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特别是三星集团到日本说明情况,要求日本取消制裁无果后,正式宣布将替换220多种日本半导体材料供应,对日本表现出一副决裂的态势。也许正是韩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阵势,让日本感受到了可怕,所以日本认怂了。

上海第二批复工企业“白名单”公布,其中包括汽车配套企业、芯片企业、快递企业。

一、汽车配套公司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批向上海142个重点外贸企业发出了“白名单”,其中包括阿尔卑斯(上海)有限公司、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国)等。

与最初的“白名单”类似,第二批的“白名单”中,也有很多是汽车工厂的配套企业,例如上汽集团,其为了保障自己的零部件的供应,保持正常生产,上汽在“白名单”中上报了1192个,这些企业都是上汽的下游企业,它们如果不能复工,那么上汽也没有零配件用来装车。

二、快递企业

第二批“白名单”中,最受关注的是快递公司,本次复工的有申通、顺丰、德邦、极兔、圆通、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上海中通公司表示为了确保运营安全,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营。此外,中通公司也在积极筹备《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的有关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批准,预计上海的快递行业能够很快地恢复正常运转。

这也就意味着,上海物流系统正在逐步地恢复当中,并且稳中向好的发展。

三、芯片企业

在这次的“白名单”中,紫光永生(上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高通企业管理所(上海),安森美半导体等都被列入了第二批“白名单”,这都是上海市比较知名的芯片企业,它们的正常复工将使芯片的产能有极大地释放。

现在的芯片行业产能严重的不足,不仅仅表现在手机芯片上,还表现在汽车芯片上,很多企业都在等芯片生产,所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芯片企业优先复工。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日本日前将韩国删除出出口优待国家“白名单”,韩国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危机感进一步高涨。

日本从7月开始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制造新一代主力产品——程序处理器(AP)或LSI系统半导体所用的193纳米以下光刻胶列入出口限制对象,这次又打算将两家公司现在的主力产品——D-RAM和NAND闪存半导体生产使用的245纳米以下光掩膜设备与线路板列入限制对象。

因此,韩国半导体业界纷纷担心,“日本的出口限制旨在扼杀韩国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发展,而这次的措施则是要扼杀韩国半导体行业现在的生产”。

日本将韩国从“白名单”删除后,列出的出口限制产品清单多达1100余种,其中与半导体生产直接相关的主要有半导体设备、光掩膜设备、光掩膜、晶圆等四种。不过,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过去两三年半导体出口繁荣时期已经先行对半导体设备进行大量投资,具备了相关流水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但是,光掩膜的情况完全不同。光掩膜是承载半导体微型电路图透射的玻璃线路板,日本光学企业豪雅(HOYA)和信越集团(Shin-Etsu)几乎垄断了光掩膜的供应。尤其是245纳米以下光掩膜,是生产14纳米左右的D-RAM和NAND闪存半导体的必需用品。也就是说,日本如果限制245纳米光掩膜的对韩出口,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D-RAM和NAND闪存半导体生产将会受到影响。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去年在全球D-RAM市场占据了70%以上份额,其中三星电子销售额437.47亿美元(49.1万亿韩元,份额43.9%)、SK海力士销售额294.09亿美元(约33.1万亿韩元,份额29.5%)。在全球NAND闪存市场,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占据了46%的份额。

汽车 、化学行业预计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电动 汽车 使用的电池和碳素纤维行业,预计会立刻受到打击。碳素纤维是制造氢动力电动 汽车 氢燃料储存容器的核心材料,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等韩国企业在电动 汽车 电池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但核心材料却需要从日本进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434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