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

2021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第1张

医疗器械公司百心安。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12月23日,专注于创新介入式心血管装置的医疗器械公司百心安登陆港交所,发行价21.25港元/股。开盘以18.88港元/股低开,截至下午收盘,股价为19.88港元/股,下跌6.45%,总市值48.49亿元,上市首日未逃出“破发魔咒”。

百心安专注于全降解支架(BRS)及肾神经阻断(RDN)两种疗法,前者是为了解决国内患者在治疗冠状或外周动脉疾病方面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后者是解决患者在治疗未控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方面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介入式医疗器械市场迅速增长,且有望保持增长趋势。然而,中国的全降解支架及肾神经阻断市场仍渗透不足,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就全降解支架市场而言,尽管中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人数众多,且极速增长,介入治疗手术优于传统疗法,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在国内渗透率仍然很低。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平均每100万人仅进行了约729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而同年美国、日本及欧洲则分别进行了2951次、2276次及2222次。此外,中国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使用的治疗器械,主要为早期产品,仅有两款已商业化的全降解支架产品,且均为一代产品,更先进的产品将享有巨大市场。而肾神经阻断疗法市场上,目前国内尚未有商业化的肾神经阻断产品。

百心安是国内仅有的4家拥有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二代全降解支架产品的国内公司之一其核心产品Bioheart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使用的自主研发全降解支架系统。百心安预计,Bioheart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基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第二代全降解支架系统。

除了上述两款在研产品外,百心安还有5款球囊导管在研产品。因无上市产品,百心安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额分别为0.24亿元、3.4亿元和2.28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0.22亿元、2.46亿元和1.2亿元。

行业备案稳步进行

首先是重磅消息——昨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刊登北京银行等25家银行分别发布的「关于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通过测评声明」,标志着首批通过协会测评的存管银行名单正式出炉。

首批通过测评的存管银行「白名单」共25家,这里面的看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此前一些退出或收紧P2P存管业务的银行没有上榜。比如,贵州银行此前宣布退出P2P存管业务;上海银行也在收紧P2P存管业务。

(2)根据某第三方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共有639家正常运营平台已上线银行存管(含上线存管系统但未发存管标的平台)。

有52家银行为这些平台提供银行存管服务。排名前5的分别是江西银行(73家)、新网银行(56家)、广东华兴银行(55家)、海口联合农商银行(49家)、浙商银行(41家)。

这5家银行占据了42.88%的市场份额。

但在这份首批存管银行「白名单」中,并没有出现市场份额第一的江西银行和市场份额第三的广东华兴银行。

个人认为,投资人不用过于担心。既然是首批,那就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在12月底之前进入「白名单」,压力并不大。

退一万步,就算没有进,平台及时更替存管银行就可以了,而且从现在的态势来看,因为存管银行问题而「一刀切」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3)我们知道这次 网贷 备案的顺序为三查:

即,机构自查(平台自己查)——自律检查(行业协会检查)——行政核查(金融办核查)。

目前,几大互金重地,除了杭州都已发布了较为完整的检查时间节点。

深圳最全,自查在10月12日之前完成,自律检查在11月12日之前完成,行政核查在12月31日前完成。

上海最紧,要求平台在9月30日前提交自查报告。

广东最严,要求16年8月24日以后成立的平台要做好无风险退出准备。平台自查资料,最迟不得晚于10月10日提交。

北京上传自律材料最迟不能超过10月15日。

而上线「白名单」银行的存管,也是108条合规检查里很重要的一条。所以,这次存管银行「白名单」的发布,也意味着网贷备案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问题平台的风险化解

根据某第三方的消息,19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与信融财富签订了一份《债务清偿协议》。

这被业内解读为四大AMC化解网贷风险的首单。

其实,早在上上周,中国东方总裁邓智毅就在接受公开采访时,就描述了AMC参与P2P风险化解的路径。

没想到,还不到10天时间,就落实了第一单。这对部分问题平台和其上的出借人而言,是绝对的利好。这也说明,有关方面在切实化解网贷行业的风险。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采访的重要内容。

两种P2P业务类型具有法律保护的全部或部分基础。

一是单纯的信息撮合平台(P2P),实质包含了民间借贷和居间等法律关系。

这种模式坚持平台功能,只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

二是「P2P+增信」模式,实质包含了民间借贷、担保、远期债权收购承诺等法律关系。

这种模式由P2P平台或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人提供担保,或向投资人承诺若产品违约,其将收购违约债权。

雷潮后,大浪淘沙。剩下的平台基本都是这两种模式,所以都有望得到救助。

三种风险化解路径。

第一种,对确有真实底层资产的问题项目可以参与收购。

第二种,对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通过「三重」模式进行救助。

「三重模式」,即通过「重组、重整、重构」,在帮助债务企业获得重生的同时,化解了P2P不良债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资人利益。

第三种,AMC与地方政府合作对问题P2P平台进行托管清算,从而最大程度追回投资人的损失。

具体到信融财富,为什么该平台能成为首家签约平台,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信融财富标的相对真实,确实有底层资产。

第二,信融财富借款标类型以大额企业贷为主,符合AMC收购的条件。

因为,根据《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个人不良 贷款 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AMC不得收购个人贷款。而在实务中,很多P2P都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

所以,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企业债权资产的政策障碍更少一些。

第三,信融财富体量较大,单个企业的借款金额也较大。

把信融财富作为风险化解的首单,不仅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也较为符合AMC的胃口,处理起来相对得心应手。

头部平台持续发力

除了行业整体的合规备案加速,部分逾期平台的风险化解,头部平台在本周也有颇多亮点。

本周三,小赢科技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代码为「XYF」。

此外, 微贷网 也已在8月份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申请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WEI」。

由于行业走势低迷,尤其是今年雷潮爆发后,先期登陆美股的P2P平台,不少已跌破发行价。

所以,不少媒体和投资人为这两家头部平台的股价走势捏了一把汗。

有媒体表示,在行业上升期敲钟的前辈们,如今都凉了半截,行业低迷时举锤的平台,上市后恐难打破「破发」魔咒。

但事实证明,小赢科技一举打破了「破发」魔咒。

上市首日和次日,小赢科技股价分别报收于11.97和11.11美元,相较于9.5美元的发行价,涨幅在20%左右。

目前,小赢科技的总市值为16.77亿美元,刚好在另外两家头部平台宜人贷(市值11.49亿美元)和 拍拍贷 (市值17.71亿)的中间。

接下来,各位需要期待的是微贷网上市后的表现。作为二手 车贷 「一哥」、互金独角兽,微贷网上市后的市值备受瞩目。

春江水暖鸭先知。

事实上,拍拍贷的股价已经恢复到了雷潮前的水平,即使相较于今年初的股价,跌幅也不过20%。

而很多头部平台,比如陆金服、小赢科技等已经恢复到了抢标的状态。

总体来看,行业的向好趋势是很明显的。

不管是在头部平台过冬的投资人,还是在中小平台担惊受怕的投资人,抑或是在逾期平台瑟瑟发抖的投资人,应该都能看到春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454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