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伟创蹭HJT电池风口定增25亿,连遭“问询”股东高位已减持10亿

捷佳伟创蹭HJT电池风口定增25亿,连遭“问询”股东高位已减持10亿,第1张

捷佳伟创为何要在业绩发展向好时,切入到另一细分领域呢?问询函及时发现了疑问。过去几年,公司毛利率不断下滑,存货尤其是发出商品增长较快。

《投资者网》谢莹洁

作为晶体硅光伏设备的制造商,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捷佳伟创”,300724.SZ)看到HJT电池概念大热,突然决定转入该细分领域。

10月末,捷佳伟创终止了部分IPO募资项目,并将剩余2.87亿元募资调整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11月末,公司宣布定增募资不超过25.03亿元,其中五成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一系列动作之后,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站上风口,而此时问询函也如期而至。

HJT电池快速爆发

时至年末,HJT电池概念股仍在飙涨。阳光电源、上级数控等相关企业的股价年内涨幅达到500%左右。

以HJT电池为重要业务之一的通威股份传来消息,已完成60亿元定增,头部私募高瓴资本、易方达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都赫然在列。

捷佳伟创终于按捺不住了,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多次强调在该领域的目标:“公司追求的是高效和超高效的HJT整线设备技术,这确定了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根据2018年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主要有:自动化设备、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全文并未提及HJT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HJT电池也被称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短、工序少、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其制造工艺区别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中一道重要工序为非晶硅薄膜沉积。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异质结电池经历30年左右的发展 历史 ,产业化脚步已临近,2020-2021年有望成为HJT投资元年,2022年进入快速爆发阶段。

但直到HJT站上风口,捷佳伟创才有了实质性的布局动作。

10月28日开始,捷佳伟创宣布终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及“国内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并将上述项目募资余额2.87亿元调整用于新项目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募投必要性被问询

变更前次募投项目后,捷佳伟创又在摩拳擦掌。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背后紧盯。

11月27日,捷佳伟创发布募集说明书,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212万股,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25.03亿元。

其中13.3亿元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6.46亿元用于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和5.2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余下投入于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9.99亿元)、二合一透明导电膜设备产业化项目(3.34亿元),目的是新增HJT等高效晶硅电池工艺技术设备的产能,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1%、38.9%。

切入热门领域的捷佳伟创迅速引来资本爆炒。12月17日,该股以156.88元/股的收盘价创上市来新高,本月累计涨幅达到50%,年内涨幅超300%。

“新项目与现有产品及研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是否导致主营业务的变化或技术路线的变化;效益测算的谨慎性和合理性,说明新增资产未来折旧预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次研发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12月11日,捷佳伟创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

“前次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延期、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对本次募投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变更后募投项目的区别。”

即便捷佳伟创执意要求开展新项目,公司也完全可以依赖自有资金。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有货币资金16.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50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4051万元,长期股权投资1.1亿元。

不仅如此,捷佳伟创今年还为客户提供担保,对外担保合计达到14.3亿元,部分担保对象与公司前五大客户重叠。

深交所要求就上述情况说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担保事项形成的原因、新增大额担保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否涉及营销策略或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担保对象是否有具有足够支付能力等。

光鲜业绩背后的问题

如果不是深交所的一纸问询函,捷佳伟创漂亮业绩背后的引忧,或许也难浮出水面。

2017年至2019年,捷佳伟创营收从12.43亿元增加到25.2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54亿元增加到3.82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32.18%;基本每股收益为1.4元。

但事实上,其盈利能力已现下滑趋势。三季报显示,其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14.4%,而在2018年及2019年同期毛利率为41%、33.7%,净利率为23.8%、18.7%。

“近年来,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60%和12%左右,近三年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8.8%、38.4%、28.3%、22.4%和39%、42.29%、36.24%、26.55%,持续大幅下降。”深交所要求就此说明,上述设备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持续下滑风险。

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季报显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只剩16.23%,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6.7个百分点;公司应收账款达到16.51亿元,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3亿元,而公司财报称这是由于会计规则变更。

上述情况是否是议价权下滑的征兆?与公司布局新业务有无关联?《投资者网》近期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公司方面,但仅得到“董秘已收到邮件”的回复,再无下文。

如果捷佳伟创正面临市场环境的降温,那么这次定增扩产,未来也或许存在市场无法及时消化产能的问题。

公司也在定增方案中坦陈,“公司存货达到32.5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发出商品占比达到70%。若下游客户取消订单或延迟验收,公司可能产生存货滞压和跌价的风险。”

深交所因此问询,存货持续增长、存货周转率持续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收入规模相匹配,发出商品占比较高、发出商品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而另一面,股东们正忙于减持套现。

Wind数据统计,公司今年以来4名股东(伍波、张勇、富海银涛、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减持1297.6万股,约合市值10亿元。

上述两名高管减持理由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不过其似乎并怎么不缺钱。截至目前,二人没有过质押动作;2019年年薪均达到92万元。(思维 财经 出品)

4月份开始新能源板块掀起了一波上涨大潮,一众个股纷纷创新高,捷佳伟创也不遑多让,年初至今涨幅超过177%,近一年涨幅超过2倍。最近国盛证券发布了公司的深度研报,本文以读者视角来了解下捷佳伟创这家公司。

捷佳伟创成立于2007年6月,2018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现有员工2143人,公司董事长余仲与副总经理左国军、董事梁美珍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公司主营业务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包括单/多晶制绒设备、管式扩散氧化退火炉、酸抛光及碱抛光设备、管式等离子体沉积炉、智能自动化设备、全自动丝网印刷设备等六大产品系列。公司不仅为客户提供晶硅电池片生产设备,还提供晶硅电池"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晶体硅电池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以及晶体硅电池丝网印刷线,目前客户覆盖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股份等国内外绝大多数电池厂商,市占率超过50%:

近几年受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业绩呈高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7亿元、3.82亿元,同比增长69.3%和24.7%,业绩增长明显。2020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分批复工、协助供应商恢复生产等措施,确保公司2月份开始有序复工生产,设备验收确认收入大幅增加,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93亿元,同比增长55.4%;实现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8.11%。同时公司还持续加强新设备研发与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巩固公司市场领先地位。

2020年9月29日捷佳伟创发布《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约25亿元,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和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项目稳步推进后将新增年产25GW Perc+高效新型电池湿法设备,新增25GW HJT超高效新型电池的湿法设备以及单层载板式非晶半导体薄膜CVD产能,并新增年产50套HJT电池镀膜设备。同时公司加大半导体设备投入,专注于Cassette-Less刻蚀设备和单晶圆清洗设备技术改进与研发、立式炉管低压CVD设备、立式炉管低压ALD设备及立式炉管HK ALO/HFO2工艺设备技术的改进与研发:

2019年以来各大硅片厂商相继推出大硅片产品,隆基股份推出166尺寸硅片,中环股份推出210尺寸硅片。2020年以来隆基股份、晶澳和晶科能源组成182联盟并推行182尺寸硅片,光伏硅片尺寸逐步从过去的主流M2、G1硅片向更大尺寸发展。

从光伏的生产工艺来说,硅片后端的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生产流程是按片进行生产,单片硅片功率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单位的生产成本。从电池片产线来看,每条产线的产能由产线出片速率和每片功率所决定。随着硅片面积的增加,产线上单品功率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有助于摊销掉和硅片面积无关的其他固定成本,从而降低非硅成本。因此硅片大型化推动电池片和组件端降低成本。

在2020年SNEC展会上各家组件厂商在基于大尺寸电池片封装的技术上相继推出600W、700W以上高功率组件,电池片大型化趋势明显。

大尺寸电池片渗透率提升催生电池片产线升级需求并催生电池片迎来新一轮扩产高峰,甚至或将加速部分老产线淘汰退出市场。目前存量产线进行小幅更改后可以兼容166硅片,但对182和210硅片而言改造幅度较大,因此新投产电池片产线将选择向下兼容的方式适配182和210硅片。PV InfoLink预计2020年182尺寸和210尺寸电池片产能分别为33GW和18GW,预计到2021年182尺寸和210尺寸硅片产能有望达到79GW和67GW,其中新增产能分别为46GW和49GW:

在技术创新上电池片同样正在完成从P型向N型跨越。2018年以来随着PERC电池片技术推出,单晶硅片转换效率优势更加明显,电池片厂商主动向单晶PERC产线转移,单晶逐步完成对多晶的替代。

相比于P型,N型单晶硅主要在单晶中掺磷,N型材料中的杂质对少子空穴的捕获能力低于P型材料中杂质对少子电子的捕获能力,相同电阻率的N型硅片的少子寿命比P型硅片高出1-2个数量级,达到毫秒级。

从技术路线发展来看,P型电池片转换效率存在瓶颈,P型向N型转换势在必行。目前N型电池片技术主要包括N-Pert、TopCon、异质结和IBC四大技术方向,机理与半导体接近,因此随着电池制备技术升级,光伏电池工艺逐步向半导体工艺升级:

PERC技术是在常规的BSF电池基础上进行背面钝化层和激光开槽,目前单晶PERC电池片最早转换效率为24.06%,但考虑到量产环节中的损耗,PERC的平均量产效率在22.5%左右,传统PERC转换效率提升空间存在瓶颈。

根据《后PERC时代高效晶硅电池量产技术路线探讨》,除了工艺上的优化,还可通过优化制绒技术研发、电流一维传输机制、背面TopCon加载、选择性透过技术结构加载和优化金属化-细栅线技术等对PERC电池结构进行升级。ISFH研究表明采用钝化接触电池结构如TopCon可使得此类电池极限效率提升至28.2%-28.7%,高于异质结的27.5%和PERC的24.5%,非常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极限效率29.43%。目前捷佳伟创积极布局PERC+技术,相关技术钝化设备研发已进入工艺验证阶段。

TopCon生产流程分为9步,分别为硅片制绒清洗、扩散制结、湿法刻蚀、隧道结制备、离子注入、退火和湿化学清洗、ALD沉积氧化铝、PECVD 沉积氮化硅膜、丝网印刷等工序。其中大部分设备可以和PERC+SE产线共用,只需要额外增加硼扩散、LPCVD沉积(隧道结制备环节)、离子注入(或者扩散装备)和去绕镀清洗环节设备,便可以实现设备的升级,目前龙头厂商PERC产线均留有一定设备空间,有助于产线改造升级。

根据TaiyangNews报道,捷佳伟创LPCVD设备已经完成测试,设备与海外厂商相比主要差异不大,随着设备国产化推进,TopCon产线投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异质结通常以N型晶体硅做衬底,宽带隙的非晶硅做发射极,具备双面对称结构。电池正表面空穴通过高掺杂P型非晶硅构成空穴传输层;电池背面电子通过高掺杂N型非晶硅构成电子传输层,光生载流子在吸收材料中产生并只能从电池一个表看流出,实现两者分离:

异质结电池片具有转换效率高、生产环节简单、将本空间大、发电增益等优势,目前日本松下和美国Solarcity公司已经布局,产能均达到1GW左右。国内钧石产能达到600MW。在制造工艺中TCO沉积在异质结电池沉积工艺后半部分,通过沉积TCO膜作为减反层和横向运载流子至电极的导电层,一般TCO沉积在PVD设备中通过溅射方式完成。捷佳伟创选择的是反应等离子RPD技术,和双面进行薄膜沉积的PVD路线相比采用自下而上的单侧沉积技术,关键设备是等离子q:

2020年9月捷佳伟创完成新一代HJT关键量产设备RPD5500A的装配调试,新型RPD设备具有离子轰击小、穿透率高等特点,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RPD镀膜的HJT技术装备和工艺方案,相比现有常规HJT装备和工艺,高出至少0.6%的效率增益。如果配合新一代靶材技术和工艺,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增益、更低的电子共振吸收、更好的长波透光率和更优秀的导电性。此外公司二合一PAR5500设备即将推出,有望大幅降低设备成本。

简介:   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光伏设备及绿色能源产业专用设备制造商,2007年创立于深圳市宝安区,并于2010年与深圳市捷佳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业务整合,产品涵盖原生多晶硅料生产设备、硅片加工设备、晶体硅电池生产设备等。  捷佳伟创公司在深圳沙井拥有三万平方米的研发制造基地,在江苏常州自建五万平方米工业园,员工人数超过1500人,拥有一支500余人的工程研发队伍。    捷佳伟创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各类光伏设备有:全自动硅芯/硅棒清洗设备、全自动硅料清洗设备、全自动硅片清洗设备、全自动单晶制绒酸洗综合设备、多晶链式制绒设备、湿法刻蚀设备、扩散炉、等离子体刻蚀机、PECVD、非晶硅玻璃基片清洗设备,在中国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捷佳伟创公司已为近300条电池线提供扩散炉和PECVD,已制造近8000MW的制绒酸洗设备,为200多家光伏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

法定代表人:余仲

成立时间:2007-06-18

注册资本:3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6103207931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横坪公路89号涌鑫工业厂区3号厂房第1层、4号厂房第1、2、4、5层及5号厂房第1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479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