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2016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颁奖典礼上,晶晨半导体(Amlogic)64位真4K智能机顶盒SOC——S905,凭借领先的技术规格、以及优异的市场表现,一举赢得“中国芯”评选最佳市场表现产品称号。
“中国芯”评选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CSIP)主办,到今年已成功举办11届。成都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罗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武,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卢山,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王文胜,清华大学教授、核高基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高端芯片联盟秘书长魏少军,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严晓浪以及工信部电子司、四川省经信委等领导出席大会。在国家大力扶持本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芯”评选已经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大风向标,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作为OTT/IPTV智能机顶盒市场的领导者,晶晨半导体的相关芯片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浪潮。S905是晶晨2015年推出的业内首款真4K、64位智能机顶盒SOC,采用了28nm HKMG工艺。S905集成了四核ARM Cortex-A53 CPU@2.0GHz和五核Mali-450@750MHz+图形处理器,支持4K@60fps视频硬解码和点对点显示,以及H.265 10-bit和AVS+等多种格式,支持HDMI2.0,HDCP2.2,同时采用eMMC 5.0标准接口,并支持更高频率DDR3 2133,可以完全满足国际上定义的UHD-1超高清第一阶段标准。一经推出,S905就获得了小米,阿里巴巴以及各大运营商等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数量就创纪录的突破1000万颗。
S905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下一代64位CPU:Cortex-A53是ARM最新发布的基于64位的ARMv8架构,也是目前同级别中最高能效的64位架构,在同频率下性能比A9架构高约25%,S905的优化设计使得CPU和内存系统性能更加平衡;
超强的多媒体处理能力:支持H.265 4K2K 60fps视频解码;支持8-bit和10-bit格式;支持AVS+/AVS基准格式1080P@60,符合中国数字电视国标;Dolby和DTS认证,实现高保真音频的完美还原;
高级系统接口:采用eMMC 5.0标准接口,吞吐量比上一代eMMC4.5提高1倍,支持更高频率DDR3 2133,提高文件存取效率,加快系统响应; HDMI2.0,最大支持4K2K 60Hz输出,支持YCbCr 4:4:4格式,相比4:2:0提供更佳的视频和图像画质;支持HDCP2.2,硬件级4K内容保护;
超低功耗设计:28nm HKMG是专为嵌入式高性能计算准备的工艺,相比40nm工艺性能提高约45%、漏电流降低约40%、面积减少约50%通过片上温度传感器、分散的芯片内部发热模块、更低的内部供电电压,实现硬件优化;支持CPU/GPU动态调压、全新设计的快速任务相应调度器、动态热插拔模式按需关闭CPU和GPU核心,实现软件优化;支持所有美国/欧洲/中国低能源标准;专为电视棒优化功耗和温度;
运营商级安全:支持所有主流4K DRM平台;可信赖执行环境(TEE)、可信赖视频路径(TVP)、安全启动;加密的OTP、加密的DRAM、key ladder、HDCP2.2
晶晨半导体CEO钟培峰表示:“S905是晶晨半导体在2015年首次面向业界推出的64位高性价比SOC,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等综合优势,尤其在解码能力、DDR处理效率、功耗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幅度提升。此次S905荣获“中国芯”评选最佳市场表现产品,不仅凸显了产业对我们产品技术的高度认可,同时更鞭策我们继续保持创新,不断研发精品推向市场,晶晨半导体将一如既往地在技术革新道路上奋勇前行,为中国集成电路事业添砖加瓦。“
关于晶晨半导体(晶晨半导体)
晶晨半导体(Amlogic)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晶圆片上系统半导体公司,专注于高集成度的多媒体SoC芯片,为互联网电子产品和智能消费类设备提供专业、开放的平台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智能机顶盒及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晶晨半导体通过结合专有的高清多媒体处理引擎和系统IP以及业内领先的多核处理器及图形处理技术,为客户提供先进的芯片解决方案。晶晨半导体的定制芯片解决方案集成度高,并能保证产品在尺寸,性能、功耗和价格方面达到良好平衡。晶晨半导体可为客户提供基于安卓系统,Qt系统以及HTML5标准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开发领先市场的产品。晶晨半导体公司创立于1995年,全球总部设立于上海,旗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遍及美国加州圣克拉拉、深圳、北京及台湾。
7 月 9 日晚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将与华为发挥各自优势,联手开发 AH8 车型项目,项目总投资为 7.88 亿元人民币。
其实,这并不是双方第一次合作,广汽集团早于 2017 年便与华为在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领域技术方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到了 2020 年 9 月,双方广州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本次聚焦在计算与通信架构,综合双方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数字平台。
几年来多次大项目的合作与推进,可见广汽集团对华为这一位合作伙伴的信赖和重视,同时广汽集团也期望在华为紧密联系中,能发挥各自的优势领域,共同打造出更加出色的产品。
不止广汽,像北汽蓝谷、小康股份等车企也与华为有着相当紧密且深度合作。
然而,国内另一大家车企却表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为 " 灵魂 " 而公开拒绝华为
在广汽集团宣布与华为联手开发 AH8 车型项目的前期,上汽集团已经做出了表态。
6 月 30 日,在上汽集团召开的 2020 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 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华为真会成为上汽口中传统车企的 " 噬魂怪 " 吗?
它的入局、与车企的深度合作,又是好是坏?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看:
短期内,能让车企顺风顺水
截至目前,华为已经上市了 30 多款智能化 汽车 零部件,包括三合一电驱系统、车载芯片、快充方案、激光雷达、HarmonyOS 智能座舱、全套自动驾驶方案等等,并且所有这些部件都通过了车规级认证和可信认证。
搭载华为 Hi ADS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北汽极狐阿尔法 S,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表现也是尤为出色。
这也就是说,在未来智能化、电气化时代,只要车企需要,华为便能够为车企提供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一整套整体解决方案。
而更重要的,选择华为成为合作伙伴,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的支持,还有华为本身自带 " 流量 buff",毕竟华为是如今 科技 界乃至是国内企业的顶流。
以小康股份为例,此前表现并不算优秀,甚至去年净亏损高达 17 亿元,今年一季度仍有 5 亿元的亏损。
而在今年 4 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小康股份与华为共同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让金康赛力斯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新势力车,瞬间成为了网红,开售两天的订单就已突破 3000 辆,一周订单突破了 6000 辆。
同时,小康股份也因此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自 4 月份以来,小康股份涨幅已超 180%,并且从去年 10 月份 8 元 / 股,到今年 6 月 22 日的 83.83 元 / 股 历史 新高,也仅仅用了八个月。
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另一家车企,北汽蓝谷同是如此。4 月 17 日,华为与北汽极狐开发的首款量产车型 " 阿尔法 S HI 版 " 正式发布。今年 4 月开始,北汽蓝谷股价便从 8.51 元 / 股涨至 5 月 20 日的 19.20 元 / 股,累计涨幅近 130%。而广汽宣布与华为合作之后,在 A 股和 H 股的股价开盘也一度走高。
既有技术可用,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金去做研发,同时还能倚靠华为光环吸引消费者以及资本的注意,直接 " 躺平 "。从表面上看,堪称完美。
长期来讲,容易变成 " 躯壳 "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陈虹的表态并不是认为完全不能和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其实早在 2018 年,上汽集团就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 汽车 电动智能化与智能驾驶等领域上进行合作 探索 与研发,而陈虹抵触的,是 " 整体解决方案 "。
软件定义 汽车 的时代,按照华为的说法,下一代 汽车 传统部件的构成只会占 30-40%,剩余部分都与电子、计算、通信、软件相关,这剩余的 60-70% 正是未来智能高端 汽车 的 " 灵魂 " 所在,这也是华为所擅长的,而且在这方面拥有极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假设某一车企选择了华为的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从芯片、传感器,再到底盘、转向、制动等各种核心零部件选用均需配合整包方案,甚至需要提供各项核心数据信息。
华为技术越强势、涉猎的内容越丰富越全面,合作的传统车企或许会越有顾虑。曾经,为了一块电池许多车企都要向宁德时代俯首称臣,如今,这剩余的 60-70% 部件的主导权要落在他人之手,久而久之车企便会失去话语权,沦为 " 代工厂 ",这是上汽们这些传统车企所无法接受的。
" 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 这也是陈虹所担心的。显然,陈虹这位征战车圈多年的 " 老江湖 ",是不愿意看到上汽被别人 " 牵着鼻子走 ",作为中国 汽车 产业的龙头老大,上汽不是北汽、小康,不可能成为华为的驱壳。除此之外,尽管华为近几年也一直强调:" 华为不造车!"," 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 汽车 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然而,车企对华为未来是否真的会下场造车一直保持着警惕。毕竟,凭借华为目前掌握各种诸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未来高端智能 汽车 最关键的技术,下场造车也就在一念之间而已。如若华为真的反水、下场造车,那么采用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的车企与华为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微妙的变化?核心技术是人家的,自身又有什么竞争力?又会不会面临涨价或者是断供的风险?
陈虹也表示," 为了应对来自市场演变、技术发展、行业变革新的挑战,上汽将全面向 " 用户型高 科技 公司 " 转型,并和盘托出上汽的技术布局和看家本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赞同了上汽的做法," 上汽的思考也是整车企业的共同思考,要想实现发展,以我为主,独立自强是必然的选择 "。
上汽有 " 灵魂 " 吗?
上汽担心与华为的合作,会成为一具 " 躯壳 " 上汽要将 " 灵魂 " 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上汽自身的 " 灵魂 " 又何在?
从网上的信息来看,上汽金融投资业务总体管理规模超过 400 亿元,投资企业中已有 5 家在主板上市、4 家在创业板上市、6 家在科创板上市。
7 月 14 日上汽再度加码斑马智行,由阿里、上汽、国投招商、云锋基金联合增资斑马智行 30 亿元;在芯片方面,上汽投资了地平线、黑芝麻、晶晨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等十几家芯片设计公司;电池方面,上汽参与投资了美国固态电池企业 QuantumScape;至于自动驾驶方面,上汽在今年 3 月投资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成为了除创始团队外的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还参与了地平线的 B 轮融资,成为地平线第一大机构股东,而今年 2 月,双方又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 FSD 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上汽与 Momenta 开展深度合作研发的自动驾驶算法已于智己 L7 上充分展现,国内媒体测试了智己 汽车 闹市城区道路 21 公里,期间包括自动识别车流、自动左转、面对加塞等情况智慧躲闪 / 车道线控制以及交叉出口下匝道等场景的自动驾驶能力,全程 40 分钟 0 接管。
有媒体评论称:" 智己 汽车 自动驾驶的能力比华为要更好,毫不夸张。"
从智能互联、芯片、电池,再到自动驾驶到软件开发,其实上汽正在布一盘大局,也应了陈虹那句 " 和盘托出上汽的技术布局和看家本领 "。或许,这便是上汽 " 拒绝华为 " 的底气。 但也别忘了:独立自强,也要开放共赢
随着 汽车 智能化的发展,未来像华为这类供应商只会越来越多,并形成产业的一种趋势:供应商提供成熟技术解决方案,车企通过自身优势以及核心资源加以优化、整合,并最终共同打造出更加出色的产品。
如若一味拒绝合作,谁也说不定当年安卓与诺基亚的场景,会不会它们身上上演。纵使万般无奈,如何抗拒,传统 汽车 集团也必须直面时代的改变,合作共赢才是真出路。
我们也相信上汽等传统车企与华为等此类具备成熟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会有很多合作。当然,诸如长城、比亚迪整合自己的核心资源,发挥优势,为企业发展赋能,才是长久发展之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