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压华为后,行业重新洗牌,EUV光刻机不是唯一,后悔吗?

美国打压华为后,行业重新洗牌,EUV光刻机不是唯一,后悔吗?,第1张

随着华为被美国打压后,芯片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芯片的生产更是离不开光刻机,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更是一直以来被西方垄断着。

ASML作为光刻机的“一哥”生产出来的DUV光刻机(28nm以下)和EUV光刻机(7nm工艺制 程以下)占领了市场的一大半份额。

虽然ASML作为全球的光刻机“一哥,生产出来的光刻机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但背后也是有苦吐不出,因为ASML背后被老美的资本控制着。

ASML能够成为行业领头羊,靠的并不是强大的技术,而是背后的供应链。

要知道生产制造一台光刻机,背后需要十万个零部件,而且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厂商。 同时这背后有60%都是来自美国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所以ASML想要生产一台光刻机并且自由出货,还得需要老美点头。

这也是为何老美一声令下,ASML就不再向中国发货的原因。

华为被打压之后,不只是中国厂商走上了自主研发,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欧洲众多国家也开始走上了研发之路,因为都开始看清楚了老美的真面目。

而华为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越战越勇,全方面布局产业链,同时还开始投资国内芯片半导体厂商,就是为了打造一条100%国产化的产业链。

同时日本和韩国也开始加大力度自主研发,开始绕开美国的技术进行突破,推出了NIL技术。

而俄罗斯这边更是如此,为了打破美国垄断,直接启动了光刻机自研计划。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美企断供俄罗斯,没有办法制造,俄罗斯企业开始投资超过1亿美元扩大芯片产能。

俄企业Mikron更是开始绕开美国技术 *** 作,购入二手光刻机和蚀刻机等芯片生产制造设备,计划在今年年底就突破自主研发生产90nm工艺制程的芯片。

同时日本的NIL工艺更是给俄罗斯带来希望,毕竟这技术可以绕开ASML的EUV光刻机研发5nm工艺制程芯片。

其实对于ASML来说,被美国一纸禁令,导致光刻机无法正常供应,是巨大的损失。 毕竟激发了众多国家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对于ASML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但ASML为了能够正常供货,也是想方设法,通过出售二手设备的方法,绕开了美国的禁令,从而提高自己的销量。

除此之外,各国还开始绕开EUV光刻机进行研发。毕竟随着硅芯片的发展,如今已经接近摩尔定律的天花板。台积电已经研发3nm以下的工艺制程。 尽管工艺制程技术越低,性能就越好。但随着接近天花板之后,性能提升已经大不如前。

据了解台积电3nm工艺制程性能的提升仅有18%左右,还不如利用封装技术去实现芯片堆叠,从而达到性能的提升。

前段时间苹果放出的M1 ultra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用两颗M1 Max芯片进行堆叠,从而提高了性能,还能降低耗能。

不难发现,来到今天这个时代,美国封锁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但不一样的是,各国都开始有所准备,并且寻找应对的方法。而全球芯片半导体更是重新洗牌,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也是为何美国要开始急急忙忙启动“高端制造业”回暖计划,就是为了能够坐稳“全球芯片霸主”的位置。

但回过头来看,如今全国各国都在发力走上研发,特别老美看不起的中国,如今在芯片半导体行业不仅迎来了春天,还出现了更多的“华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还可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除了在芯片半导体领域,在人工智能、通讯、5G、新能源 汽车 、光伏等各行各业都开始踏上研发。

这也是为何外媒会感慨:美国的打压封锁并没有让中国厂商害怕妥协,反而激发了他们的“狼性”。 如今的中国像一头苏醒的雄狮,正在加速向美国奔跑着。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了美国,这是美国意料未及的。

确实如此,美国打压华为后,不仅唤醒了国产厂商,更是叫醒了所有国人消费者。 科技 是分国界的,产品更是如此。国人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捧国外品牌,反而开始支持国货。

这是老美最担心的地方,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如今中国开始自主研发,甚至拥有强大的制造生产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如果生产创新与消费能力都如此强大,那么就能实现真正的“内循环”发展,那么中国必然能够大步向前发展,实现真正的复兴。#春日生活打卡季#

所以说,看到如今这一刻,老美或许很后悔,也低估了中国为了复兴的决心。

美国在颁布芯片新规之后,却意外允许AMD、英特尔等巨头向华为供货,这一“反常” *** 作似乎也暴露了其真正目的。据《香港经济日报》9月28日报道指出,美国在新规之下开出一扇小门,让美企继续供货,目的是为了保住美企赚钱的机会; 但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或许看出可以看出该国的真实意图:对全球芯片产业链进行大洗牌。

美国芯片行业“痛点”暴露:担忧遭海外断供!

实际上,美企当下在全球芯片产业的许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全世界芯片销售额的50%,而用于设计和制造芯片的复杂技术有很多来自美国设备制造商;可在这背后,是美国本土半导体生产出现“空心化”的窘境—— 诸如英伟达和高通等芯片巨头的生产环节大多委托给海外企业,美国本土半导体生产逐渐“空心化”, 这也使其面临着“断供”的风险。

早在去年底,美国政府就因为担心遭到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的断供,已频频与该国高 科技 产业的CEO商谈,鼓励后者在美国重建半导体生产线。而今年6月底,多位美国内部人士就提出有关“晶圆代工”的法案, 请求美国政府向各州芯片制造业投入共计250亿美元(约17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日经中文网最新消息指出,美国目前已就这一补贴进行讨论。

除了计划通过250亿补贴国内半导体之外,美国还试图通过打击其他市场来让产业链洗牌,让美企抢下更多发财机会。《香港经济日报》就分析称,美国要求全球其他芯片生产商在短时间内封禁对华为的供货, 其实也为了腾出空间让AMD、英特尔等美国芯片生产商获得订单。

不可忽视的是, 在美国的“搅动”之下,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也备受冲击。 《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供应链在收紧,尤其是在芯片领域,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已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举个例子,全球第二大NAND闪存芯片生产商日本铠侠控股本计划在周一(9月28日)披露其上市定价,但最终却推迟上市,原因是 科技 领域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台积电赴美建厂,真的能让美国芯片产业高枕无忧?

美国欲力推重建半导体产能、对全球芯片产业链进行大洗牌的背后,其实也难掩该国芯片产业的一大“痛点”,即如何摆脱“断供”风险,从而维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等各领域上的优势。事实上,美国的担心其实由来已久——以往美国在先进重要装备中只使用本土产的电子元件, 但近十几年来芯片的生产线早已转移至海外,许多人担心一旦出现不可控因素,芯片的供应会被中断。

比如,F-35重要机型上极为关键的程序设计芯片虽是由美国西林克斯公司研发,但其生产制造却主要在亚洲地区;在商业领域, 美国一些5G通信用的无线基带处理器制造技术掌握在台积电手里, 而台积电同时还是高通和英伟达等美国大型芯片设计公司的代工厂。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台积电对外宣布将在美国投入120亿美元(约818亿元人民币),兴建且营运一座先进晶圆厂,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美国对于“断供”的忧愁; 可能否让美国芯片产业就此高枕无忧,恐怕还是个问题。

从现实情况出发,一方面,美国目前还未能在国内建立起半导体下游的封装、测试及PCB、模块、组装产业链等——富士康此前已赴美建厂但项目至今仍无重大进展;也就是说,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即便台积电赴美建厂, 美国也很难建立起完整的新产业链,美国芯片仍需依靠海外厂商制造设备。

另一方面,台积电毕竟是海外企业,赴美生产核心技术半导体显然不太现实——美国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不然为何在成功呼吁台积电赴美建厂之后,仍需花费巨额资金来补贴国内半导体产业,以推动本国产能回归。 至少目前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要彻底摆脱“断供”风险并不容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496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