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什么著名的科学家?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
尼古拉•罗巴切夫斯基,在1829年创立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后来被社会公认并完全替代了欧几里得。喀山大学毕业生。随后在喀山大学任教,并出任校长。
巴夫尼提•切比雪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创立了40多种机构学,其中大部分被使用在现代汽车制造中。
亚历山大•斯托列托夫,在电磁学、光学和分子物理学领域作过研究。 创建第一个光电探测器。把光电子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基本自然定律-—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他制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够将现有元素分类,并据以预见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能。被公认为材料科学发现史上最伟大事件。
亚历山大•波波夫,发现电磁波的实际应用,比如,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使用。 在1895年创建了当时最完善的无线电收音机。
谢尔盖•博特金,创立了机体整体性的学说。 初次介绍了甲型病毒性肝炎(博特金伯特克疾病)。
尼古拉•皮罗戈夫,野战外科学、局部解剖学、俄罗斯麻醉学的创始人。 把外科变成一门科学。
伊万•巴甫洛夫,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伊里奇•梅契尼可夫,比较病理学、进化胚胎学、免疫学的创始人。 发现胞噬作用。成立了老年学。在1908年因为对免疫性系统的研究得到诺贝尔奖。
弗拉基米尔•佐利金
工程师、发明家。在俄罗斯出生并在这里学习。 ”现代电视之父“。创立显象管(1929年)、光电显象管(1931年)、电视系统(1933年)、奠定彩色电视基础(1940年)。
帕维尔•切连科夫,光学、原子核物理学、高能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958年)。
尼古拉•瓦维洛夫,育种学原理、世界植物培植起源地学说的奠基人。植物免疫学说的发明人。
列夫•朗道,被“理论物理学经典教程”的作者之一。 在物理学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因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激光技术的创始人。创立了各种激光器。1964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彼得•卡皮察,因低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发现和发明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奖。液化气体工业装置的发明人。圣彼得堡立技术大学毕业。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列昂尼德•坎托罗维奇,数学家,线性规划的创始人之一。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奖。
尼古拉•谢苗诺夫,化学、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链式分支反应理论。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奖。圣彼得堡大学毕业。曾在托木斯克技术研究所和托木斯克大学工作。参与了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建
伊格尔•库尔恰托夫,在核物理学领域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在他的领导下,建造了欧洲第一座原子反应堆,造出了苏联的第一颗原子d,世界上第一颗氢d,并在 1954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安德烈•图波列夫,航空设计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超音速客机Tu-144(1968年)。 参与过一百种以上飞机的创建,其中70个进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半导体、半导体电子学和量子电子学方面有着五十多项发明并发表了五百多篇科学论文。特别是制造了第一个发光二极管。 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毕业生。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现代杰出的数学家。 在2002年证明了庞加莱猜想,解决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
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莫斯科物理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2010年由于对石墨烯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尤里•奥加涅相,领导合成新化学元素的工程。在1999-2010年期间,他的实验室科研人员超过了欧洲同行业实验室。他们第一个获得了六个超重化学元素周期表。
阿列克谢•斯塔罗宾斯克,宇宙产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卡弗里奖获得者(2014年)。
拉希德•苏尼亚耶夫,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效应(即:在外部空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影响下电子发生逆康普顿散射)的创始人之一,。吸积盘理论(即:自由落体的物质被吸入黑洞)的创始人,京都奖获得者(2011年)。
亚历山大•霍列夫,有170多部著作,包括在国外出版的专题论文。对量子论的数学表述、量子统计学和量子信息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个国际大奖获得者 :量子通信奖 (1996年)、冯•洪堡奖(1999年)、克劳德•香农奖(2016年)。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贡献不可小觑。
沙俄数学家帕夫努季·利沃维奇·切比雪夫(1821年5月26日-1894年12月8日),证明了贝尔特兰公式,自然数列中素数分布的定理,大数定律的一般公式以及中心极限定理,其提出的“切比雪夫网”是曲面论中的重要概念。
沙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为发现众多稀有金属提供了路线图。
数学家安德烈·马尔可夫(1856——1922),提出并研究了一种能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自然过程的一般图式——马尔可夫链。同时开创了对一种无后效性的随机过程,即著名的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
生物和神经学家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工程学家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在 1903 年发表了《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提出只有使用火箭才能进入太空,首次阐明了火箭飞行和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质量比概念,并推导出了著名的齐氏公式。
1939 年,苏联的达维多夫独立提出了有关半导体整流作用的理论。1964 年,原苏联杜布纳核研究所的弗列洛夫小组用氖离子轰击氧化钚靶,获得了 104 号元素。1970 年、1974 年,原苏联又合成了 106 号元素。俄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1859~1906) 35岁时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同年,还制成了雷电指示器,是世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者。
1954 年,原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 年 8 月,原苏联首次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d SS—6。这种洲际导d经过改进,作为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号宇宙飞船等一系列航天器。1961 年 4 月 12 日,原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 1 号”,把宇航员加加林(1934—1968)送入地球轨道。这些重大科技活动的首要贡献者是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他是世界第一艘射程超8000公里的洲际导d、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飞船的设计者。
1963 年,原苏联的巴索夫首先提出用激光打靶的办法产生核聚变。
1971 年 4 月 19 日,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 1 号”由原苏联发射升空。同年 6月 6 日,“联盟 11 号”飞船载着 3 名宇航员,与“礼炮 1 号”空间站对接成功。3 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工作 24 天。6 月 30 日,“联盟 11 号”飞船返回地球。至 1992 年底,全世界一共发射了 11 个空间站,其中原苏联 8 个,美国3 个,欧洲 1 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