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发展史

半导体的发展史,第1张

1、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2、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性。

3、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的第三种特性。

4、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四种特性。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5、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扩展资料:

最早的实用“半导体”是「电晶体(Transistor)/二极体(Diode)」。

1、在无线电收音机(Radio)及电视机(Television)中,作为“讯号放大器/整流器”用。

2、发展「太阳能(Solar Power)」,也用在「光电池(Solar Cell)」中。

3、半导体可以用来测量温度,测温范围可以达到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等应用的70%的领域,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分辨率可达0.1℃,甚至达到0.01℃也不是不可能,线性度0.2%,测温范围-100~+300℃,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测温元件。

4、半导体致冷器的发展, 它也叫热电致冷器或温差致冷器, 它采用了帕尔贴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导体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臧克家。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对高端科学技术要求较高,对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新中国建国至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我们还曾遭遇过西方国家的封锁,但就是在如此困境下,我国芯片行业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的进步速度是值得我们喜悦的,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不堪。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挫折和磨难,也曾有过停滞的情况出现。21世纪初,担任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的他是祖国的罪人,他为了自己的私欲,骗取11亿科研资金,让亿万中国人期待的“汉芯一号”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一个笑话,让中国芯片停滞13年,现状如何?

中外半导体事业发展路程

这还要从半导体事业的起步发展开始说起,在《三位一体》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在半导体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杰克·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标志着我们人类可以将大量的微小晶体管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提高了我们在电路设计领域中的工作效率,也使得芯片行业开始获得蓬勃发展。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便成为了世界强国,但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一切事物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因此在半导体领域,我们虽然同样非常重视,但由于技术封锁等原因,使得我们天生就要比别的国家晚一步。但就算如此,我国在上个世纪6、70年代仍然在这一领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逐渐解冻,大量外国先进设备被引入我国,并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然而这一蓬勃发展的态势,却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陈进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又一次开始封锁半导体技术,再加上我们在七八十年代虽然在半导体领域有过发展,但整体却呈现出盲目引进、重复引进、注重中小半导体企业的特点,因此使得这一黄金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导致我们的半导体发展事业再一次受阻。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阶段,西方国家的半导体技术再一次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芯片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

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这一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当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块集成电路上面可以容纳的晶体管等元器件总数,每隔两年时间将会翻倍、其性能也将会翻倍。这一简单的定律,揭示了我们目前人类社会科技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换言之同样是一万块钱售价的电脑,两年前生产的和现如今生产出来的,其性能就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当我国的芯片技术在发展缓慢的时候,西方国家正保持飞速发展的态势,以至于越往后,我们想要追赶并超越他们的难度也就越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21世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我国芯片领域的发展,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还是那些高端仪器等设备,都离不开集成电路这一灵魂所在。但就是这么关键的一个领域,我们却落后他人很多,谁也无法保证在未来,这会不会成为限制我国发展的一个要素。尤其是在21世纪初,我国还发生了“汉芯一号”这样的事情,更是让我们期待着国产芯片的那一天。

“汉芯一号”背后的骗局

“汉芯一号”事件的制造者,他是祖国的罪人,在全体中国人迫切希望在半导体领域能够赶上甚至超越西方国家的时候,他利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心理,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谎言,蒙骗了全体国人,他就是陈进。他于1968年出生,在获得同济大学的学士学位之后,陈进来到美国留学,并在这里取得了德州大学的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的陈进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回到祖国,而是在美国的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专门负责芯片的设计以及开发工作。2001年,陈进终于选择回到祖国,并来到上海交大担任微电子学院的院长,专门负责备受世人瞩目的“汉芯一号”工程研究以及开发。

“汉芯一号”,是于2001年启动的国产项目,采用了非常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并且具备了32位运算处理内核,这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领域,有些地方甚至还超越了西方国家,也就是说“汉芯一号”一旦能够研制成功,将会彻底改变我国在芯片领域落后的世界地位。

正是因此,“汉芯一号”以及他的负责人陈进才会如此受到国家的重视。但这时候只有陈进一个人知道,“汉芯一号”在短期内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他现在既然荣誉加身,那么就要趁着这个机会多捞一些钱,然后趁早逃走。项目的总负责人根本就没打算认真对其进行研发,想要让“汉芯一号”彻底实现,简直就如同痴人说梦一般。陈进以开发汉芯一号为借口,骗取11亿科研资金,一直到2006年,陈进编造的这一谎言才被识破,人们才意识到,原来所谓的208只管脚封装的DSP芯片,只是陈进用来欺骗大众的一个幌子,真正的芯片陈进根本就没有进行研发,也就不可能制造的出。

汉芯

恶劣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一科研领域造假事件,让中国芯片停滞13年,一直都没能重新缓过气来。使得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科研差距进一步拉大,让我们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奋力向前追赶,而不是想着能够超越,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前方还有很长的一条艰辛道路要我们去走。

在这一事件当中,陈进本人造成了如此的恶劣影响,不仅让我国的科研领域颜面扫地,更是阻碍了我国的技术进步,那么他本人现状如何?很遗憾的是,这一事件即使曝光之后,陈进本人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责,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中国他肯定是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但陈进很显然已经给自己找好了后路,当他得知事情败露之前,陈进就已经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在这个国家度过自己的余生。

结语

而且陈进在前往美国之后,因为他本人在芯片领域的影响力,以及他在中国骗到的那些科研资金,使得他迅速融入了美国的上流圈层,成为了美国的一位著名芯片商人,专门负责从事售卖芯片的工作,每年可以收益数百万美元。也就是说他在中国犯下的过错,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任何影响,甚至还帮助他获得了一笔丰厚的生意启动资金,让他能够获得这一成就。

陈进的这一行为是非常可耻的,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抛弃祖国与人民对他的信任,在事成之后逃离他国,在国外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或许他的生活正和谐美满,但他的名字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会被所有中国人所唾弃,就像是古代的那些奸臣一样,他们虽然获得了眼前的利益,但他们的后代却会因此而蒙羞,甚至永远也抬不起头来,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不爱国的人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

面临着一些制造上的突破。

前一段时间闹得很火的事情,美国以及公司为了抑制华为公司的发展,暂停向华为提供芯片的代工服务,这让华为一下失去了芯片的来源。我国的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算是很快了。

我国在半导体的设计方面已经实现了突破,有些设计和研发几乎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平,而我国在一些半导体芯片的制造上却存在一些不足,我国自己的芯片制造厂商依靠自己的技术实现的芯片制造比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相比还差好几个档次。

美国正是看到了我国的这一不足,采取禁止向我国华为公司提供芯片代工的技术,所以遏制了华为的发展。从这一个事件就可以看出,我们的不足不在于设计,不在于研发。我们在基础的制造上有很大的不足。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上没有自己的设备,所以这个是我们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看到这个问题之后也是很快出台了自己的措施,扶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可能我们在一些研发上实现了一些突破,但是整体还是需要再次提高,针对我们国家半导体的发展,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技术是靠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专注于我们的研发。

当我们遇到问题也是一件好事,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存在的不足,这个时候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有一个实现的目标,这就是很好的。对未来我国半导体的发展我们始终持积极的态度,任何苦难始终是难不倒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的,相信很快,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我们的半导体行业会很快发展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75554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