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个简单版回答吧,说多了怕哪句话说错,让别人觉得我这个国际级专家名不副实了。
晶体管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可靠的东西,你知道超净间的标准吗,每立方米的微尘不到1000个。为什么集成电路一直用硅基,而始终不敢用碳基,就是因为硅的本征缺陷浓度极低。还有,关键的制造工艺都是精确到原子级的,就是说生长一层材料都是数着原子数长的,硅片最左边跟最右边的原子数都是相同的。
晶体管也不是一个都不能错,事实上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硅片面积越大、硅片上每个die(一个硅片上有很多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叫做die,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反正不是“死”。一个die里可以有一款芯片,也可以有多款芯片)面积越大,良率就越低。所以芯片设计时都会有冗余考虑,就是说某些少量晶体管坏了,整体芯片基本没有影响。
即使有冗余设计,往往还是有一定概率出现晶体管坏的太多,导致整个电路不工作的情况。因此硅片上还有die良率的概念,一般都在90%多,基本很少见100%。良率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工艺均匀性,冗余设计是否充分,边缘和中间的差异等。芯片制造完成后都需要测试流程,把失效的芯片剔除出去,这样你看到的芯片就都是好的了。
剔除的芯片也不一定就扔了。举个例子,intel生产了8核的高端CPU,然后测试的时候发现有10%的芯片坏了1~2个核,那么intel的做法就是把两个核屏蔽掉,然后对外宣称卖一些6核的中端CPU。反正用户也感受不到用的是真6核还是“8-2”的假6核。
更bt的例子就是存储器。存储器制造完成后的良率都很差,因此都需要测试、屏蔽坏块。所以你会发现,买到的存储器实际可用容量都比标称的小(当然这里面还有一部分存储空间被用来干别的了),而且完全相同型号相同批次的存储器产品,刚刚买来时的实际可用容量就各不相同。
这个目前没有对外公布的关联信息。立创商城,是由深圳市立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的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自营商城。
半导体的分类,按照其制造技术可以分为:集成电路器件,分立器件、光电半导体、逻辑IC、模拟IC、储存器等大类,一般来说这些还会被分成小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