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半导体行业都是国内产业生产的薄弱之处,很多技术都依赖于外企。
像EUV光刻机、芯片核心制造技术以及高端光刻胶等方面,但同样我们在芯片设计、封测技术等方面也占据了世界前列的位置。
如今,随着局势的变化,华为因芯片断供产生的后续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它让国产其他相关企业认识到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在这些方面受到技术上的"卡脖子"。
11月13日,根据新浪 财经 最新报道,国内光刻胶领域迎来好消息,对于国内7nm芯片制造或可迎来重大突破。消息显示,国内宁波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已正式宣布,首条ArF光刻胶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生产,预计项目完成后年销售额达10亿元。
目前该公司已经将生产出来的ArF光刻胶样品送至客户手中进行测试,如果测试成功,那么该公司将迎来更多ArF光刻胶方面的订单。
或许有小伙伴不太了解ArF光刻胶。
光刻胶在芯片生产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它是集成电路产生制造中的核心材料,对于芯片最终呈现的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光刻胶的成功对于生产制造芯片也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来说,虽然国内不乏有主营光刻胶的企业,但在ArF光刻胶这样的高端种类却几乎100%依赖于外企,而ArF光刻胶在对于28nm-7nm工艺芯片的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说这一次在ArF光刻胶上的突破也预示着在7nm芯片制造上迎来突破!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高端光刻胶主要集中于美企和日企手中,所占份额达全球光刻机份额的95%,而这一次宁波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在ArF高端光刻胶中的突破也预示着国产半导体的逆势崛起,将打破美日企业在高端光刻胶领域上的垄断。
不过,想要避免外资企业在技术上的垄断,光靠一家公司明显后劲不足,但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说,目前国产半导体相关企业已经纷纷在各自的领域中寻找突破之路。
上海微电子、上海华虹半导体、晶瑞股份等公司在芯片生产工艺上以及光刻机上等方面寻求突破口,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未来国产半导体行业将迎来新生!
最近的华为事件,让大家知道了芯片的重要性,但是芯片并不是只有手机芯片一个,其余很多行业比如电脑、航天、数控机床等等都是需要用到芯片,而整个芯片的全产业链具体要包括三个部分: 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芯片的封测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方面都具备了,才可以生产出一个真正的芯片。所以说华为的海思虽然可以设计出芯片,但是我国大陆的芯片制造目前最高只能到12纳米的(能量产的只有28纳米的),目前最高精度的7纳米芯片只有韩国三星以及台积电可以生产,假设台积电放弃给华为代工,那么华为的高端手机就得废了,所以台湾还是有牛逼的企业。
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十大龙头企业为:华为海思、清华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华大半导体、智芯微电子、汇顶 科技 、士兰微、大唐半导体、敦泰 科技 和中星微电子。
不过真正厉害点也就前两家,华为海思就不说了,大家都了解,说一下第二家清华紫光展锐,紫光展锐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其自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你买的三星中低端手机系列,里面的芯片大部分都是紫光展锐的。2017年国内的芯片设计产值上华为海思半导体以361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一;清华紫光展锐以110亿元排名第二;中兴微电子以76亿元排名第三。
半导体产业制造与面板产业相似,属于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设备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单厂投资在百亿量级,资料显示一条最先进12英寸晶圆生产线需投资约450亿元,而台积电的打算投建的3纳米工厂投资预计为200亿美元。目前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整体实力比较弱,重点上市公司就只有两家:中芯国际以及华虹半导体等。
2017年国内的集成电脑制造中产值中,前五大里,只有就只有第二的中芯国际以及第五的上海华虹为中国自己的企业,第三的SK海力士也是韩国企业。在芯片制造方面,我国的技术仍然比较弱后。
芯片封测是芯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封测产业中,国内厂商江苏新潮 科技 、南通华达微电子、长电 科技 、华天 科技 和通富微电等等都属于较优秀的企业,目前封测产业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领域。
国内各个芯片的各方面都有龙头企业,但是真正在国际上闯出名声有一战之力的目前也就是芯片设计中的华为海思半导体,而最薄弱的环节为芯片制造环节,这个与国际上的差距最大。
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需要高投入、规模效应的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政府从2013年开始对半导体产业从芯片研发到制造开始了一条补芯之路。 芯片,专业上也称集成电路,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其重要性不可衡量。自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进口的芯片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成为最大宗的进口产品。2017年达到2500多亿美元,国内芯片产业的年销售额为5000多亿人民币。
根据《中国制造2025》,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50%,未来10年我国将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至2030年左右,随着全球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国建厂,我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是大概率。
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1188亿元,实际出资818亿元,分别占一期总规模的86%和61%,二期拟募集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都是用来支持国内芯片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也为助力芯片上市公司发展,大基金一期以IC制造为主,具体分布为:集成电路制造67%,设计17%,封测10%,装备材料类 6%,目前已上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超过20家,有70家半导体和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
芯片产业链主要为设计、制造、封测以及上游的材料和设备5大部分。
大基金一期的项目进度情况
1、设计类领域上市公司:兆易创新、景嘉微、紫光国芯、北京君正、中科曙光、中颖电子、富瀚微、圣邦股份
2、制造类领域上市公司:士兰微、三安光电、中芯国际(港股)
3、设备类领域上市公司:至纯 科技 、北方华创、长川 科技 、晶盛机电、精测电子
4、封测领域上市公司:长电 科技 、通富微电、晶方 科技 、华天 科技 、太极实业
5、材料领域上市公司:江丰电子、南大光电、江化微、鼎龙股份、晶瑞股份、上海新阳、中环股份等。
从产业整体看,晶圆制造中芯国际、华力二期28nm芯片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投产,将继续往14nm等先进工艺延伸;晶圆封装国内中高端先进封装的占比已超过30%;设备材料也在关键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和看法,实战中要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相互判断,有不全之处希望多总结和交流。
根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统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达3389亿美元,创下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1.1%。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预测,2017全球半导体产值将来到3778亿美元,较2016年跳增11.5%。国外芯片巨头已经纷纷扩张产能,分割市场。
全球市场中,我国对半导体的市场需求最为突出,2014年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全球占比就达到了56.6%,位列第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芯片市场由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等国际巨头把持,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强,产品供需缺口较大,CPU及存储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存储芯片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因此存储芯片国产化也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各类集成电路产品中,中国仅移动通信领域的海思、展讯能够比肩高通、联发科的国际水准。本土集成电路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集成电路中,PC、服务器的CPU 芯片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中需求量最大的存储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CPU 和存储器占据国内集成电路进口总额的75%。2013-2016 年间,存储芯片进口额从460 亿美元增至680 亿美元,2017 年将突破700 亿美元。存储器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 因此存储器国产化也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这一领域可以关注的上市公司是: 全志 科技 、紫光国芯、北京君正、汇顶 科技 、兆易创新和长电 科技 。
全志 科技 主要产品为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和智能电源管理芯片。
紫光国芯为IC设计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芯片产品、特种集成电路产品和存储芯片产品。
北京君正为IC 设计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微处理器芯片、智能视频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处理器生产企业。
汇顶 科技 从事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向市场提供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电容屏触控芯片和指纹识别芯片。
兆易创新的主要产品分为闪存芯片产品及微控制器产品。
芯片产业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
(3)、芯片封装与测试:中电广通、精测电子、华天 科技 。
国产芯片行业的龙头公司有:中新赛克,紫光股份,恒为 科技 ,淳中 科技 ,新大陆,雄帝 科技 ,新北洋,苏州科达,合众思壮,朗科 科技 等等公司。
看想了解哪一块市场的,ic产业链太长了各家专注点不同,紫光,展讯,华为海思,中兴都是巨头。消耗量跟终端产品的价格决定了公司的利润率跟销售额。
目前, 汽车 ,手机,数码影像以及其他3c产品是大规模又有利润的市场,可喜的是国内ic行业一直在进步,在逐渐占领这些利润较高又量大的行业。
整个ic行业最难得的是ip,也就是soc厂商需要研发跟购买授权的地方,这部分还有待改善加强,希望寒武纪这类公司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来。
据说广州粤芯12寸晶圆6月份投产。
2022年出生命里缺什么销量暴涨的新能源车因为缺芯几乎要面临停工停产的危机,最近屡屡传出汽车厂商都有自己建设晶圆厂了念头了,全球的分析师都在 半导体供需平衡与库存修正将在何时发生,更有一个指标历史上7次准确预言了半导体景气度的拐点。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通过分析半导体的周期来解答以下问题:缺芯何时缓解?当下是替代的机遇?预示危机的指标又是什么?
一、从供需错配到再平衡
1、为什么缺芯?
缺芯缺产能的底层逻辑就是芯片的供给小于需求。从2022 年开始全球半导体的供给进入瓶颈期,而伴随着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导致半导体行业出现严重缺货的现象。
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今年是由于云端电脑、游戏及科技需求成长,5G、物联 汽车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的景气度。这其中新能源车和物联 市场是两个增长最快速的变量,新能源车行业五年的复合增速高达41.53%,而手机和电脑依旧是半导体需求端体量更大的,但预期近五年增速较新兴行业低很多。
2、2022年缺芯将缓解?
Gartner预测: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将持续整个2022 年,并在2022年第二季度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基板产能限制可能会到2022年第四季度。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半导体还会伴随着长时间的芯片短缺,涨价函依旧会接踵而至。
从半导体的供需周期来看,在2022 年下半年伴随着晶圆厂的设备安装,龙头厂商预期最快2022年开始才能够释放出新产能,这其中包括联电、格芯、中芯等晶圆代工厂,而台积电的大批量产能预期在2023年后才能逐步落地,所以半导体行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才重新达到供需平衡。
3、产业链延续涨价?
因为供需的错配,产能的紧缺以及扩产带来的成本增加都会相继增加产品的溢价。而涨价直接的好处是给了厂商定价权,出厂价格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很大程度提高。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厂商处于产业链什么位置很关键。如果是处于生产加工的下游,那么原材料成本的提价也要考虑进去。在21年全球大多数晶圆厂、材料以及封测都相继提高了两成左右的价格,龙头厂的订单都排至了2022年。从今年6月份开始10多家厂商陆续发布下半年涨价函,消息指出预计涨价将持续到2022年。
台媒《经济日报》6月24日报道称,IC设计业者透露,明年初晶圆代工价格已经敲定,不仅联电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代工价格续涨,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也涨价,部分8英寸和12英寸制程价格上涨一到两成,且12英寸制程涨幅高于8英寸。
二、全球扩张下的替代机遇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预测,2022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将达19.7%, 2022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8.8%,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Gartner预测:中国半导体企业到2025年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从当下的15%提升至30%,近五年中国半导体将会快速渗透。
全球晶圆厂最新扩建计划,中国是首位?今年6月份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报告称2022 -2022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新增29座晶圆厂,分别于2022 年建设19座,2022年再增加10座。
从SEMI给出的数据来看,中国和地区两年间增加的晶圆厂数量是全球首位,共计16座,其次是美国4座,欧洲和中东一共增加3座,日本和各两座。全部投产后,每月可生产260万片等效200mm晶圆。考虑到新增的晶圆厂建设周期较长,预计从2023年开始新增晶圆厂开始大幅采购半导体设备。
那么国内半导体行业有存在怎样的机遇呢?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对行业的格局进行了分析。
1、晶圆厂格局
三星是全球市占率更大的晶圆厂,达到14.7%,折算约310万片/月的产能;其次是台积电市占率为13.1%,约270万片/月产能。美光和SK海力士位居第三、第四,市占率在9%左右,每家产能约为190万片/月。中芯的产能约为54万片/月,在全球排名前十二。(产能按8英寸折算)
行业内5家更大的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联电、格芯、中芯和力晶(包括Nexchip)约占全球晶圆代工厂总产能的24%,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国内晶圆厂预计21年新增的产能75万片/月(按 8 英寸折算),其中新增产能的前三位分别是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和中芯。
2、设备厂格局
从设备类型的市场占比情况来看,前道晶圆制造设备占主要比重,高达80%,这其中主要包括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和光刻机;其次封装和测试设备的占比比较小,分别为10%和8%。前道晶圆设备龙头包括泛林半导体、TEL、应用材料、AL几乎是垄断了全球的份额。
在国内的公司中,刻蚀机设备主要是北方华创和中微半导体。两个公司目前是差异化的布局,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北方华创的优势在于长硅刻蚀和金属刻蚀,而中微公司的优势在于长介质刻蚀。
沉积设备:主要是北方华创和沈阳拓荆,两者在ALD和PVD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而在化学气相沉积方面只有沈阳拓荆在做,在今年7月12日沈阳拓荆在科创板IPO申请也已经获受理了。
光刻设备:上海微电子已经突破了光刻机90/65的技术节点;沈阳芯源突破涂胶显影机90/65的技术节点。
3、封测厂格局
全球封测市场中CR3占比约六成,集中度很高,日月光占比就达到三成以上,其次是安靠和长电科技约一成以上,通富微电位居第五,市占率约4.4%。长电科技背靠中芯,通富微电背靠AMD。
4、光刻胶格局
半导体光刻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g线、i线、KrF线和ArF线。就占比情况来看ArF线占比更大,约四成,其次是KrF线两成,g线和i线共计两成。
光刻胶份额被外国龙头垄断,今年由于日本信越化学的KrF光刻胶无限期断供,给国内公司很大的发展机遇,哪些厂商率先进入晶圆代工厂的生产线中,未来成长空间会非常大。
ArF线:科华(现被彤程新材收购)、晶瑞股份正在研发中;南大光电通过客户认证。
KrF线:科华、上海新阳已经实现量产,晶瑞股份已完成测试。
g线/i线:容大感光产能扩建中,科华可供应。
三、产能过剩后的危机
随着未来五年内半导体产能的大量投放,而需求增速的逐渐放缓,伴随而来的是半导体产能过剩,高库存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半导体市场价格的下跌。观测这一重要转折点要看什么?通过复盘半导体的历史周期,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观察到资本开支可作为预测拐点的领先指标。
从历史规律来看,在资本开支大幅增长的一到两年后将会伴随半导体市场的大幅下跌。如198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增长106%,而后的第二年半导体市场下跌了17%。此后的四个周期也是出现相同的规律。直到2008年的下跌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的,而后2010年资本开支出现大幅回升,达到107%,第二年半导体市场同样出现了暴跌。
通过复盘历史得到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资本开始危险临界线。当资本开支增长超过40%的时候,通常预测未来会出现产能过剩和半导体增速下跌的情况。
危机来临了吗?
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来看,2022 年半导体资本开支的增速预计在16%-23%之间。总体上看半导体市场还处于景气周期中,目前没有达到产能过剩的临界点。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台积电21年的资本开支增速同比达到74%,英特尔资本开支同比增速达到37%,已经达到高水位线,而三星的资本开支几乎与去年齐平。
本文 华尔街见闻,欢迎APP查看更多
以上就是与2022年出生命里缺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半导体的分享。看完2022宝宝几月出生不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