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是发达国家。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立陶宛语:Lietuvos;英语:Lithuania)。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的经济实力
立陶宛境内湖泊众多,森林茂密。交通便捷,过去曾经是苏联面向欧洲的重要出海口之一,时至今日,处于内陆的白俄罗斯产品出口还要借道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
立陶宛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却拥有90多座城市,其中比较大的城市包括首都维尔纽斯,考纳斯以及港口克莱佩达。
立陶宛的传统产业包括牛奶制品,木材加工等。需要说明的是,立陶宛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国家,生物技术,激光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立陶宛的激光产品为为各国的科研机构包括美国NASA,伯克利大学等所广泛采用,在全球拥有大约10%的市场份额,著名的激光产品生产企业有Ekspla,Light conversion等。
立陶宛不是发达国家。
立陶宛这个二百多万人口的小国虽然未算富裕,但基本上已脱贫。人均GDP由入欧前2002年约4100美元,跃升至2019的19600美元,增长近4.8倍。2020年因疫情影响,立陶宛人均GDP是17416欧元,同比下降0.3%。国家经济结构也向服务业转型,较少国民从事辛勤的农业及制造业生产工作。
立陶宛虽然在国民收入及整体生活水平远远未及中西欧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正在加大,但在社会福利、治安稳定、粮食充足度等方面,都与多数欧盟成员国无异。而且,国民能到欧盟国家留学,生育福利、失业及医疗保障也不逊于其他欧盟国家。
经济产业
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立陶宛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较发达,糖、奶、肉制品出口有一定优势。2002年,宏观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金融、税收改革取得成效,私有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供求改善,外资流入增多。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增幅为5.9%。但支柱产业不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对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投入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立陶宛
立陶宛是发达国家。
总得来说,立陶宛属于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数据,立陶宛的人均GDP约为2.2万美元,在全球排第39位,可以说是一个d丸小国。
立陶宛的支柱产业包括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等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较好。从经济结构上来看,农业占GDP的比例为3.3%,工业占28.5%,服务业占68.2%。
立陶宛前五大出口伙伴分别是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德国和美国,主要出口精炼燃油、机械装备和化学品等商品;前五大进口伙伴分别是俄罗斯、德国、波兰、拉脱维亚和意大利,主要进口原油、天然气、机械设备等商品。
与中国的贸易经济: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和立陶宛双边贸易额为21.35亿美元,来立陶宛的中国游客人数超过21000人次。而中国位列立陶宛出口市场的第22位,占出口总额的0.93%,进口来源国的第10位,占进口总额的2.91%。有专家认为,对于立陶宛来说,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目前中国市场并不是特别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