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入股山东天岳的消息,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引起业界重点关注。
事实上,随着半导体技术不断进步,对半导体器件性能、效率、小型化要求的越来越高,传统硅半导体材料逐渐无法满足性能需求,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着优异的性能,早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焦点,我国在加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时,把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列入国家战略。
如今5G时代到来,将推动半导体材料实现革命性变化。其中,氮化镓器件以高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国防等领域,其市场需求有望在5G时代迎来爆发式增长。风口来临,我国目前有哪些企业在布局?下面将从衬底、外延片、制造及IDM几大分类盘点国内氮化镓主要企业。
GaN衬底企业
东莞市中稼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
东莞市中镓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总部设于广东东莞,总注册资本为1.3亿元人民币,总部设立厂房办公区等共17000多平方米,并在北京有大型研发中心,为中国国内一家专业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的企业。
官网显示,中镓半导体已建成国内首家专业的氮化镓衬底材料生产线,制备出厚度达1100微米的自支撑GaN衬底,并能够稳定生产。2018年2月,中镓半导体实现4英寸GaN自支撑衬底的试量产。
东莞市中晶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
东莞市中晶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广东光大企业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继中镓半导体、中图半导体后布局的第三个重点产业化项目。
中晶半导体主要以HVPE设备等系列精密半导体设备制造技术为支撑,以GaN衬底为基础,重点发展Mini/MicroLED外延、芯片技术,并向新型显示模组方向延展;同时,中晶半导体将以GaN衬底材料技术为基础,孵化VCSEL、电力电子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射频器件、车灯封装模组、激光器封装模组等国际前沿技术,并进行全球产业布局。
苏州纳维 科技 有限公司
苏州纳维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氮化镓单晶衬底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了2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的生产、完成了4英寸产品的工程化技术开发、突破了6英寸的关键技术,现在是国际上少数几家能够批量提供2英寸氮化镓单晶产品的单位之一。
据官网介绍,目前纳维 科技 GaN单晶衬底产品已提供给300余家客户使用,正在提升产能向企业应用市场发展,重点突破方向是蓝绿光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可靠性高功率微波器件等重大领域。
镓特半导体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
镓特半导体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主要从事大尺寸的高质量、低成本氮化镓衬底的生长,以推动诸多半导体企业能够以合理价来购买并使用氮化镓衬底。镓特半导体已自主研发出HVPE设备,并用以生长高质量的氮化镓衬底。
官网显示,借助自主研发的HVPE设备,镓特半导体已成功生长出4英寸的自支撑氮化镓衬底。镓特半导体表示,未来几年内将建成全球最大的氮化镓衬底生长基地,以此进一步推广氮化镓衬底在半导体材料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并将依托自支撑GaN衬底进行中下游的高端LED、电力电子及其他器件的研发和制造。
GaN外延片企业
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
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致力于氮化镓(GaN)外延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2013年8月,晶湛半导体开始在苏州纳米城建设GaN外延材料生产线,可年产150mm氮化镓外延片2万片;2014年底,晶湛半导体发布其商品化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产品。
官网介绍称,截至目前,晶湛半导体已完成B轮融资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其150mm的GaN-on-Si外延片的月产能达1万片。晶湛半导体现已拥有全球超过150家的著名半导体公司、研究院所客户。
聚能晶源(青岛)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聚能晶源(青岛)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专注于电力电子应用的外延材料增长。针对外延材料市场,聚能晶源正在开发硅基氮化镓材料生长技术并销售硅基氮化镓外延材料作为产品。
2018年12月,聚能晶源成功研制了达到全球业界领先水平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GaN-on-Si)外延晶圆。该型外延晶圆在实现了650V/700V高耐压能力的同时,保持了外延材料的高晶体质量、高均匀性与高可靠性,可以完全满足产业界中高压功率电子器件的应用需求。
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经过多年发展,世纪金光已成为集半导体单晶材料、外延、器件、模块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贯通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企业。
在碳化硅领域,世纪金光已实现碳化硅全产业链贯通,氮化镓方面,官网显示其目前则以氮化镓基外延片为主。
聚力成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
聚力成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是重庆捷舜 科技 有限公司在大足区设立的公司。2018年9月,重庆大足区政府与重庆捷舜 科技 有限公司签约,拟在重庆建设“聚力成外延片和芯片产线项目”。
2018年11月,聚力成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举行奠基仪式,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500亩,计划投资50亿元,将在大足高新区建设集氮化镓外延片、氮化镓芯片的研发与生产、封装测试、产品设计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2019年6月5日,该项目一期厂房正式启用,预计将于今年10月开始外延片的量产。
GaN制造企业
成都海威华芯 科技 有限公司
成都海威华芯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首家提供6英寸砷化镓/氮化镓微波集成电路的纯晶圆代工企业。据了解,海威华芯由海特高新和央企中电科29所合资组建,2015年1月,海特高新以5.55亿元收购海威华芯原股东股权,并以增资的方式取得海威华芯52.91%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从而涉足高端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研制领域。
海威华芯6英寸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已于2016年8月投入试生产。官网显示,海威华芯已开发了5G中频段小于6GHz的基站用氮化镓代工工艺、手机用砷化镓代工工艺,发布了毫米波频段用0.15um砷化镓工艺。砷化镓VCSEL激光器工艺、电力电子用硅基氮化镓制造工艺在2019年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LED芯片制造公司三安光电下属子公司,基于氮化镓和砷化镓技术经营业务,是一家专门从事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的代工厂,服务于射频、毫米波、功率电子和光学市场,具备衬底材料、外延生长以及芯片制造的产业整合能力。
三安集成项目总规划用地281 亩,总投资额30亿元,规划产能为30万片/年GaAs高速半导体外延片、30万片/年GaAs高速半导体芯片、6万片/年GaN高功率半导体外延片、6万片/年GaN高功率半导体芯片。官网显示,三安集成在微波射频领域已建成专业化、规模化的4英寸、6英寸化合物晶圆制造产线,在电子电路领域已推出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SiC功率二极管及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微电子业务投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企业,亦是中国本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微电子企业,其聚焦于模拟与功率半导体等领域,业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分立器件,目前拥有6-8英寸晶圆生产线5条、封装生产线2条、掩模生产线1条、设计公司3家,为国内拥有完整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
2017年12月,华润微电子完成对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的收购,重庆华润微电子采用8英寸0.18微米工艺技术进行芯片生产,并在主生产线外建有独立的MEMS和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线,具备氮化镓功率器件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成立于1997年,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以及半导体相关产品制造,2001年开始在杭州建了第一条5英寸芯片生产线,现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体(IDM)企业。
近年来,士兰微逐步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功率半导体。2017年,士兰微打通一条6英寸的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中试线。2018年10月,士兰微厦门12英寸芯片生产线暨先进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开工,其中4/6英寸兼容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线总投资50亿元,定位为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光通讯器件、高端LED芯片等。
GaN IDM企业
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公司
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电子器件技术与产业化,为5G移动通讯、宽频带通信等射频微波领域和工业控制、电源、电动 汽车 等电力电子领域等两大领域提供高效率的半导体产品与服务。
能讯半导体采用整合设计与制造(IDM)的模式,自主开发了氮化镓材料生长、芯片设计、晶圆工艺、封装测试、可靠性与应用电路技术,目前公司拥有专利256项。该公司在江苏建有一座氮化镓(GaN)电子器件工厂,厂区占地55亩,累计投资10亿元。
江苏能华微电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能华微电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朱廷刚博士领衔的、由留美留澳留日归国团队创办的一家专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以氮化镓为代表的复合半导体高性能晶圆、以及用其做成的功率器件、芯片和模块的高 科技 公司。
能华微电子先后承担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的大功率GaN功率电子器件及其材料的产业化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的GaN基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关键技术项目等。2017年,能华微电子建成8英寸氮化镓芯片生产线并正式启用。
英诺赛科(珠海) 科技 有限公司
英诺赛科(珠海)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该公司采用IDM 全产业链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研发、设计、外延生长、芯片制造、测试与失效分析为一体的第三代半导体生产平台。2017年11月,英诺赛科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线通线投产,成为国内首条实现量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30V-650V氮化镓功率与5G射频器件。
2018年6月,总投资60亿元的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芯片项目开工,今年8月30日项目主厂房封顶,预计12月底生产设备正式进厂,2020年可实现规模化量产。该项目聚焦在氮化镓和碳化硅等核心产品,将打造将成为集研发、设计、外延生产、芯片制造、分装测试等于一体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平台。
大连芯冠 科技 有限公司
大连芯冠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该公司采用整合设计与制造(IDM)的商业模式,主要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外延材料及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电源管理、太阳能逆变器、电动 汽车 及工业马达驱动等领域。
官网介绍称,芯冠 科技 已建成首条6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及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2019年3月,芯冠 科技 在国内率先推出符合产业化标准的650伏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产品(通过1000小时HTRB可靠性测试),并正式投放市场。
江苏华功半导体有限公司
江苏华功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一期投入10亿元人民币。官网介绍称,目前公司已全面掌握大尺寸Si衬底高电导、高耐压、高稳定性的GaN外延技术并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增强型功率电子器件制造技术。
根据官网显示,华功半导体可提供2英寸、4英寸、6英寸及8英寸GaN-on-Si功率电子器件用外延片产品,并基于华功自有知识产权的GaN-on-Si外延技术设计和制造,提供650V/5A-60A系列化高速功率器件。
关于集邦咨询(TrendForce)
集邦咨询(TrendForce)是一家横跨存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光电显示、LED、新能源、智能终端、5G与通讯网络、 汽车 电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高 科技 产业研究机构。公司在行业研究、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咨询与战略规划、媒体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是政企客户在高 科技 领域进行产业分析、规划评估、顾问咨询、品牌宣传的最佳合作伙伴。
研究报告咨询: 0755-82838930-2101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 izziezeng
这篇文章可以参考一下啊
南方日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走向何方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述的是蓝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规划》中提及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以及扶持措施,企业和专家界是如何看待的?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当前的生存现状,在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如何做才能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扶持和淘汰、集群和分散散中间游刃有余?
东莞产业配套有优势
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春荣告诉记者,目前东莞有台商企业6000多家,其中,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占绝大部分比重,这也是外界一贯将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在莞台商群体相联系的原因。
叶春荣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相对成熟,虽然历经了金融风暴,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他坦言:“东莞电子产业配套链的完善程度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只要这种优势还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然大有可为。”
叶春荣说,东莞台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订单“损失”了不少,一些企业关闭、停产了,但到了2009年下半年,情况明显转好。“这是整体情况,电子信息企业也是一样,但我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状况会有所好转。”
叶春荣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过危机的锤炼,将变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台商电子企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好很多,招工难问题并不十分明显,而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叶春荣判断,今年的订单量可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他特别强调的是,东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全球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产业链优势,“如果说用工问题还可以通过薪水待遇来解决,但要是想整合配套链,这就不是哪一个城市三五年能赶上来的。”
中稼半导体公司是此次《规划》中点名扶持的重点企业。该公司的主攻方向是LED最前沿的衬底材料方面,目前LED外延片多是在蓝宝石、碳化硅的基底上发展而来的,而中镓公司则独家研发出在氮化镓衬底上研发外延片技术。目前,该公司的衬底材料已走向市场。
对于《规划》的出台,中镓相关负责人表示赞赏。此次战略规划极其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而走在LED生产技术前端的中稼公司对此表示极为赞成,“东莞产品目前在国际上缺乏还价的空间。”这位负责人说,“东莞要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走到产业生产链的上游。”他举例说,台湾在25年前和东莞现在的情形相似,都是“世界工厂”,但台湾现在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强竞争力,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及时进行了产业升级,将下游产业转移出去了。
资金扶持不可“分猪肉”
《规划》中提到了东莞电子信息的产业定位: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争当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做好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对此,叶春荣笑言:“经贸局提出的这些定位很清晰,目前就是要更好地配合产业升级,做得更强,包括‘打造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等,东莞目前已有相关企业在做,而且做得不错。”
叶春荣表示,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相互配合,来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这也是东莞此次竭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初衷。
他透露,东莞市政府每个月都会与外资企业座谈一次,了解一下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电子信息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政府希望能够均衡发展各个产业。”他说。
叶春荣认为,台资电子企业现在发展平稳,台资的电子企业落户东莞已有20多年,目前正在寻求销售形态上的突破,尽力配合政府,从企业的实际发展出发,开拓内销市场。
同样也是《规划》中指明扶持的重点企业,东莞市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源认为,在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东莞的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抓住行业技术的龙头和发展动向,并尽快制订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
“对于信息产业而言,信息产品需要技术,不需要品牌,只要有新的技术,推出当天它就是品牌。”杜元源认为,在这个视技术为生命的产业中,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引进将直接影响其发展态势,甚至决定其存亡。
杜元源说,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台资企业远远地走在大陆前面,其中的原因应该引起东莞的重视和反思。首先台资企业在大陆可以受到颇为特殊的待遇,出了问题有专款救助。其次就是台资企业家普遍拥有开阔的视野,并且接触到的专业技术领域领先于大陆企业。
对于《规划》中提及重点发展LED产业,《规划》扶持的重点企业———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梁鸣娟认为其关键在于把政策落到实处。“《规划》提到政府的采购招标对本地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加分,但是目前并没有这么做。另外,在资金补贴方面,期待有所侧重,不要像以前那样‘分猪肉’,五家企业申请把那笔钱平分,结果每家企业所得的钱都不多,事情也就无法做好。”她说。
要引智先搞好“软环境”
对于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四个定位,梁鸣娟表示认同,但她转而表示:“东莞要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好是好,但是如何吸引或者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企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企业需要高端人才,《规划》也有相关配套政策,提出要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创业环境,说得很在理,但是还不够,应该是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她告诉记者,东莞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得很周到,但是社会服务有点拖后腿。“东莞治安环境不是很理想,我晚上不敢出厂门,另外,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精神生活很枯竭,这样是很难留住人才的,很多人都抱着赚一把钱就走的心态,我手下有3个博士生,他们都说待在东莞只是权宜之计。”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顺德积聚了很多高端人才,原因有二:一是培育了一批以美的、格兰仕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二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我觉得这很值得东莞借鉴。”梁鸣娟说。
上述中镓公司那位负责人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政府除了提供诸如资金、土地等“硬件”上的优惠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他举例说,可以为不同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企业之间加深了解,共同进步。“只有企业有了长远发展,才能真正地留住技术人才。”
他还希望政府除了为大型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外,还能为有潜力的中小创业团体提供优惠,“有很多新技术就是通过小团体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这位负责人还希望东莞的社会治安环境能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工业区,偷盗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员工扎根东莞的信心多少有些影响。”
■新闻延伸
规模企业如何占领市场制高点?
虽然东莞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缺乏核心高端技术,但有些企业却颇具规模,并正在向核心技术发起猛攻。面对《规划》,这些企业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转型路径?
新兴产业发展须有所侧重
中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战略规划对不同技术层次的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给出了建议,“传统企业也可以走技术型道路,即完善产品质量,打造名牌产品,实现品牌化经营。”
对于东莞该如何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中稼公司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说,政府应该敢于“吃螃蟹”,敢于引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举例说,有的政府官员认为只要是做电脑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但其实电脑行业也有技术高低之分,“因为行业的阻隔,有的官员对于其他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这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有胆量和眼光去引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
具体到东莞LED产业的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东莞LED产业整体上集中于中下游的生产,从长远看是缺乏发展空间的。“东莞LED产业的技术升级需要加快脚步。”这位负责人通过去年在东莞一年的观察,发现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一些LED企业,已经开始从LED下游环节的生产转向上游发展,“以前做封装的企业,有的开始转向做设备,而传统的封装生产则开始向内地逐渐转移。”
《规划》锁定的电子信息产业四个发展重点包括新光源领域,而勤上光电正是新光源LED行业的佼佼者,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LED产业发展思路上,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梁鸣娟有不同的见解,她提出了“曲线救国”路线。
她说:“看东莞发展LED的思路,是要完善产业链,长远来看,对东莞LED产业每个环节的企业都有好处,很好,但是我想说的是,短期内应该有所侧重,东莞的优势在封装及应用等中下游环节,应该集中精力扶优扶强,在优势环节培育一批知名企业,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而不要在各个产业环节平均用力。现东莞急着要引进LED芯片企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马上要实现‘占据产业链高端’这个目标,不太现实。东莞不妨把更多力量放在中下游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到时,有了需求,LED芯片企业引进也就水到渠成了。”
走设备自动化与品牌国际化路径
在电子产业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东莞市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源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充满了期待。
他认为,东莞信息产业升级有两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制造业走向自动化,只有自动化的大规模生产才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并且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杜元源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莞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会进一步凸现,东莞制造需更多引进自动化设备,加强电子商务、管理等应对劳动力减少瓶颈;二是电子信息产品的集群品牌走向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抓住未来是产业升级的明智举动,在这方面,东莞需进一步扶持相关企业,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于信息产业行业发展动向的制高点。杜元源认为一个切入口是“三网合一”项目。据他介绍,所谓“三网合一”,即“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对该行业的前景,杜元源满怀期待,他认为,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三网合一”就可以走向市场,只要监控到位,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空间。手持终端(例如手机)和家中电脑相连,可以随时掌控家中情况,如果链接好一些控制命令,甚至可以 *** 控家中电器。这个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
杜元源认为,对于该产业,东莞应该抢占先机,先通过组织企业进行一些尝试,进而抢占发展先机。“信息产品就是这样,往往通过研发一个器件,就能发展一个市场,进而升级成产业,最终形成生产和销售网络。”
卖产品不如卖服务
在发展领域的机遇选择上,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说,今年易事特将重点投入新能源领域,目前全球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对于新能源公司来说是最好的机会,市场空间比较大。
“近期我们的UPS销量增长了40%,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厂商也同时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境。”据何介绍,现在UPS行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去满足市场的销量,而是很多厂商如何满足自身原材料的供应。因为僧多粥少,所以原先很多不会出现的问题现在都暴露了。例如账期,以前还可以晚些回款,而如今必须现款交易,而且有现金也未必能保证就有原材料供应。而何思模由此也真正体会到规模的重要性。
何认为,国产厂商要壮大,根本还是要走技术研发的路径。所以现在易事特有着自己庞大的研发队伍,在UPS行业拥有着多项技术成果,有的甚至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单从产品系列来说,易事特的UPS产品在国内厂商中肯定是最丰富的,型号也是最多的。”
“今后我们的策略是,在低端企业大量运用高端技术,并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今后易事特的渠道体系中,系统集成商会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此,何的看法是:“卖产品不如卖方案,卖方案其实就是在卖服务。”
日前,东莞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规划。这是东莞市首个专门针对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的全市战略发展规划。
去年初,中国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为全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客观上要求东莞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试点,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截至2009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60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7.47%;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2402.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48%,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那么,这个产业规划的出台,将把电子信息产业带向何方?
这个东莞市的首个产业战略规划,将给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市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将规划划分成短期和长期效应,又该以什么样的时间节点来衡量其作用?
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漩涡正深度地席卷全球。作为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给这个行业在危机时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正在经历金融危机考验的东莞,也加强了加快推动对全市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就在2009年年初,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确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制造业大市的城市定位。这是继电子信息产业在21世纪初成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后,再次从单纯产业角度提升到整个城市战略发展高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业立市,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这当中,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占东莞全市工业产值40%以上的龙头支柱产业。
然而,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东莞市的外向型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也不能幸免,增长与结构升级受到严峻挑战。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贤说,信息产业与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东莞都在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东莞制造的附加值。但这种强调容易让业界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传统产业才需要转型,电子信息产业不需要转型。事实上,传统产业里也有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也存在粗放、技术落后的因素。
可见,将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城市转型战略高度,一方面是该产业本身规模庞大,另一方面,是希望用信息化来包装整个“东莞制造”。
危机和机遇同时来临,传统和新兴交错发展,市场力量的推动,使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偏离“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传统印象,开始在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中寻求新路径。政府和企业界都逐渐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产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这个行业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当下东莞各产业的瓶颈所在。
刘炯贤说,做规划就是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动东莞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经市政府同意,市经信局通过政府招标,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全市信息产业编制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出台将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起到纲领性作用。
传统和新兴之间的取舍
今年2月,《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子规划《东莞市网络新媒体发展规划》出台。
在制定一部大型产业规划时,反复推敲和调整最多的部分,往往是规划的重点所在。
刘炯贤说,电子信息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是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规划调研组和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结合反复调整的地方。其中要综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东莞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规划篇幅100多页,从官方的角度,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全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剖析,首次对东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作了明确定位: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确立了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约创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重点上,东莞将以新产品和新技术引进带动3C制造业和元器件产业升级,并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关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平板显示等来势凶猛,但尚未成熟;传统产业如IT、消费电子等规模庞大,但却依旧处于产业链低端。对此现状,东莞在传统和新兴产业间该如何取舍?
对于这个业界关注的问题,东莞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在发展侧重上有不同定位。即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市场潜力大、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业,带动产业跨越升级,同时稳定现有支柱型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
刘炯贤说,在稳定现有成熟的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将新兴电子产业作为突破口。也就是从产业存量上就地转型升级,在增量上积极引进重大项目、积极促进产业新兴领域发展两方面为抓手。这才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
刘炯贤还说,东莞将大力发展设计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最终形成“五新齐进、两业并举”的局面,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设计业、服务业的突破发展。在这里,“五新”指的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光源产业、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和网络新媒体产业,“两业”指的是设计业和现代服务业。
剖析产业核心问题
规划首次深度剖析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几个核心问题。业内认为,尽管这种剖析是官方视角,但观点仍然比较尖锐。
东莞先后被评为“珠三角地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寮步镇、石碣镇、长安镇、常平镇、大朗镇、石龙、企石等镇街荣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光电产业基地”等称号。
在这些光芒后面,隐藏着一些核心问题。根据规划,这两个问题是:面对依托地缘及政策的自发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以镇街为单位的自主推进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强调整体布局的大基地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
自发集聚的发展模式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统筹布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整体行业利润率下滑、企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持续下降,很难实现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兴起,其投资大、周期长、涉及资源多等突出特点,要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提升综合环境服务能力,打造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价值链各环节均衡分布的新型产业态势。
规划还提到“社会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综合环境需求不断提升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东莞市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非常看好,但长期以来外界对东莞的既有印象在短期内仍很难改变,而且城市经营意识不够、城市建设滞后、缺少城市文化氛围等问题亟待转变。
■难点解读
大项目培育要一步步来
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市八大支柱产业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首要的支柱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也曝露出了整个产业的最典型问题:由于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普遍缺乏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总体来看,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2亿元,这与全国平均值3.1亿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东莞外向型产业特征明显。从企业来看,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
规划明确提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主营业务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
扶持大项目,这句话已经说了很多年。现在看来,这句话不仅对电子信息产业适用,其他产业也适用。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先发区域,已经失去了绝对的吸引力。
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安详说,即使东莞不发展,其他地方一样也要搞,这也是当前面临的最实际问题。
他说,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西北有很多军工企业,信息产业研发技术资源雄厚。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总部资源很有优势,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是港台的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与上述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张安详甚至认为,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东莞只占有了1/4的利润。
但培育大项目也是有难度的。刘炯贤说,即便将大项目作为培育重点,但过程还是得一步步来。只有通过精心的服务才能留住企业,吸引企业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光一个规划是不够的
根据规划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位,在产业布局上,东莞将整合全市资源,发挥各区镇制造业优势,重点根据石龙、石碣、清溪、虎门港四个片区的产业特点,按照“错位发展、资源共享、联动互补”的原则,打造四个示范区,对其他镇街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东莞采用以镇街为主体,自发式发展的思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所以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各镇街产业优势特征也不明显,产业同质化水平较高。
以镇街为区划单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特点,而各镇街间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产业资源竞争明显,导致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离散式分布,难以通过地理集聚形成不同的特色化产业集群。因此,东莞大型产业基地少。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形成了较大规模,但从整体来看,真正集聚相当数量企业、形成相当产业规模的大型产业基地较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缺乏应由大型产业基地发挥的产业集聚和引领的作用。
不难看出,加强资源整合,实现镇街错位发展,是整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的重要路径。但这条路能行得通吗?各界对此不是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某镇一位不愿具姓名的官员说,东莞真正注意到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重要性是在上世纪末。电子信息产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靠的还是早期资本转移的市场自发行为。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规模上去了,但同质化严重。不过,由于镇域经济发展的相对独立和考评体系,很难在短期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这位官员说,电子信息产业是个很好的面子工程。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利益均衡化发展。在一些优质项目的争抢上,很难做到“联动互补”。可见,规划中的原则,是个理想境界。要实现规划中的理想境界,关键要看市里具体的统筹决策,光一个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大规划怎样真正落地
一位经济学者曾针对全国产业及区域产业规划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看一部规划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计划,二是有没有特殊政策倾斜。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门提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人才、转型、技术创新等)和保障措施。例如,在对大项目的保障措施上,明确提出要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存量资产、土地资源、优势原材料优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闲置存量资产可以以参股或划拨的方式注入,土地资源的相关费用予以优惠。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前期费用的资金支持和改造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资产担保公司优先为重大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规划提出的配套措施线条还是太粗。比如大项目,究竟多少以上是大项目?
因此,规划出台后,企业界尤其是重点企业,对资金、帮扶的诉求各有差异,希望尽快搜集业界意见,出台细化执行方案。
对此,刘炯贤说,接下来首要的就是要重点加强宣传。从2010年起,将连续五年,每年投放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2010年将投放内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
他说,市经信局还在抓紧出台《东莞市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资助扶持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通过专家评审,筛选一批有发展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好、技术领先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资助扶持,培育和扶持一批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民营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继续跟进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的项目引进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