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因应设备机台交期未见好转,同时近日市况剧变来得太快,台积电已稍微调整了扩产进度,海外扩产目前仍按既定时程与进度执行,但国内扩厂脚步则稍放缓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Intel)日前也直言俄亥俄州新厂动工时间将延后除了上述两大厂,其他在前2年大举宣布扩产计划的二线晶圆代工厂与IDM厂,也传出开始评估扩产放缓或缩小新产能规模,现已不再紧追设备厂要求出货。
针对市场供需反转疑虑,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于6月股东会上清楚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不明仍需要观察,对台积电而言,扩产是为了长期机会,目前持续与客户讨论如何支持其2023年的需求。
2020年起疫情扩散多国,引爆全球芯片荒,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与欧盟等国等砸下巨额补助金,除了扶植本土半导体供应链外,也力邀台积电等多家业者赴当地设厂,寻求最快速就拥有产能与拥有半导体产业的捷径。
事实上,2021年供不应求的盛况与美好前景,使晶圆代工与IDM厂争相增加产能,以抢食飙升的需求大饼。
2022年初以来供需反转杂音涌现,但晶圆代工或是IDM厂扩产规模并未收敛,尽管设备机器交期长达12~18个月,甚至出现24个月才能交货订单,但众厂自愿或非自愿的计划仍持续进行中,使得市场对于2023年后产能过剩的疑虑未曾消退。
随着近期需求反转来得又急又快,半导体供应链完全来不及反应,高库存低需求迅速引爆砍单与杀价战,近日终于也开始蔓延至上游晶圆代工。
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供不应求荣景终将结束的场景是在预期中的,但没想到来得那么快,原本各厂都对于短期订单与长约的掌握度相当高,都沉浸在过去2年荣景中,不认为自己会面临供需反转、产能过剩危机,但近期已有转变,多家业者不再追着或加价抢设备,且对于更长远的扩产计划已重新评估。
半导体设备业者指出,受到疫情持续与乌克兰问题等影响,各式芯片、零组件材料短缺,加上全球塞港、物流停滞等冲击,半导体设备交期从过去正常6个月,已拉长至18个月后。
但握有先进制程技术与总体产能优势的台积电,为设备厂最大客户,因此在此波扩产中,机器设备与材料等都优先供应台积电,对其他苦等设备交货的晶圆代工厂形成排挤效应,包括联电、力积电、Globalfoundries(GF)与中芯等,各厂扩产时程都将较既定计划延迟。
而英特尔虽大举宣布欧美扩产大计,当中包括未来10年在欧盟投资800亿欧元的巨额计划,但由于供应链对于市占持续萎缩的英特尔重返代工仍多有疑虑,因此设备厂大多也都还是将台积电列为优先供应客户。
过去1年来多家大厂按既定计划宣布新厂动工,且持续加价争抢设备机器,但近月来随着需求反转警讯响起,扩产脚步已见放缓,原本因设备交期延后而影响扩产进度的业者,此时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甚至也可能重新评估初期扩产规模与未来更进一步的计划。
近日台积电就略调整了扩产进度,国内南京、美国与日本的海外扩产计划,目前仍按既定时程与进度执行,但高雄7、28纳米新厂,以及目标提高特殊制程产能的南科Fab 14扩建P8厂的计划也放缓一些。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也因美国会芯片法案卡关,直言新厂动工时间将延后。
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由疫前晶圆代工产业生态来看,台积电稳取大宗获利,尽管未来需求持续成长,但绝对不足以养活所有晶圆代工厂及也启动大扩产的IDM厂,因此,若不急踩扩产煞车,产能过剩危机绝对会超出预期。
扩产所带来巨额投资与折旧面临风险,加上全球IC设计业者也开始缩衣节食下,除了台积电或是疫前获利就稳健且拥有抢手8英寸产能的世界先进,其他业者如冲刺先进制程的三星电子、英特尔,以及疫前获利就不佳的业者,都将是艰巨挑战
芯片问题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芯片短缺已经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甚至芯片制作大厂台积电的总裁就已经发出了警告,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低端芯片短缺正在打击整个供应链,虽然大家认为低端芯片对于整个芯片供应链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实际上任何芯片的组成都是由各种低端芯片来进行组合,所以整个供应链非常重要。大家肯定听说过木桶原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决定一个人下线的最根本原因是,最短的那个木板,所以整个供应链也是同样的原理,如果低端芯片领域并没有得到完善和解决的话,那么会导致整个高端芯片的供应链受到打击,从而阻止更多芯片的生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低端芯片是整个复杂供应链当中,最基础的一个行业,如果基础的低端芯片不能够完整生产的话,那么就说明整体的,芯片原材料以及芯片的原件都出现了很大的短缺问题,那么直接就影响到了整个供应链,影响到高端芯片的生产。供应链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不仅仅对提高整体生产的效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够对整个流程进行全面优化,甚至可以缩短制作芯片的路径,使商品更高效的进行生产,还有供应链对整体的效益有重要作用,虽然高端芯片市场很大,但是绝大部分市场是来自于低端芯片,所以说低端芯片的供应链对整体的供应链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低端芯片供应链是高端芯片供应链创新的基础,因为低端芯片的所有供应链是改变形成高端供应链的最基础部分,如果没有低端芯片的供应,那么高端芯片也很难进行创新和完善,甚至无法满足今后各种设备对于芯片的要求,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芯片的效率以及芯片的价格,所以整体的供应链对于整个芯片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9月16日-17日,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在南京召开主题为"做强 汽车 三条链 实现 汽车 强国"的第二届全球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创新大会,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17日举行的"电动化供应链的未来机会"主题论坛上,比亚迪半导体着重分享了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创新经验。在 汽车 电动化方面,以高效为核心,重点提升功率半导体效率,实现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 SiC(碳化硅)同步发展;在 汽车 智能化方面,以智能、集成为核心,重点提高MCU(微控制单元)智能程度,满足车规级高控制能力需求,开发多核MCU产品。
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IDM企业,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的设计、研发、制造及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 、工业、能源、通讯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持续为客户提供领先的车规级半导体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
随着全球 汽车 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代 汽车 正改变原有 汽车 制造业的供应链版图。虽然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面,国内已拥有部分上规模的供应企业,但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方面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占全球份额超过40%,但自给率仅10%;中国车规级MCU市场占全球份额超过30%,但却基本100%依赖于进口。
2002年,比亚迪开始进入半导体领域。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方面,比亚迪半导体拥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不断更新迭代。2005年,比亚迪组建团队,开始研发IGBT;2009年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IGBT芯片,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2018年推出IGBT 4.0芯片,成为国内中高端IGBT功率芯片新标杆;2020年推出国内首款批量装车的SiC MOSFET,已应用于比亚迪全新旗舰豪华轿车"汉"车型。
MCU作为 汽车 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实现 汽车 智能化的关键。2007年,比亚迪进入工业MCU领域,坚持性能与可靠性双重路线,工作温度-40℃~125℃,静电能力大于±8KV,累计出货突破20亿只,失效率小于10ppm。
结合多年工业级MCU的技术和制造实力,比亚迪半导体实现了从工业级MCU到车规级MCU的高难度跨级别业务延伸。2018年成功推出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规级MCU芯片,累计装车超500万只,实现国产化零突破。未来还将推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技术领先的多核高性能MCU芯片。
比亚迪半导体将持续致力于利用整车制造优势,打破国产车规级半导体下游的应用瓶颈,实现产品基本覆盖车规级半导体核心系统应用,与业内同行合作共赢,携手助力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质量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