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进行了哪些交流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进行了哪些交流合作,第1张

90年代初,台湾投全资或担当最大投资方的两岸合拍片较多。而1995年以来,两岸电影正逐步走向多层面、多方位、多元化的全面性的合作。两岸的电影交流与合作是改革开放以来华语电影的重大成果,对大陆和台湾电影的产业格局、美学风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拓展了华语电影的生存空间,推动了华语电影圈的人才整合、市场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了华语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但目前,两岸的电影交流与合作在规模、效益及数量、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大陆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关于加强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电影业合作、管理的实施细则”之类的法规,以进一步促进两岸的电影交流与合作。

中国大陆电影,台湾电影,两岸合拍片,电影交流与合作

福建省与台湾一水之隔,自改革开放以来,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建设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区,成为对台经济合作的前沿。

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区

闽台之间具有“五缘”的优势,福建省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都有广泛的影响。自古以来,台湾归福建省管辖,闽台之间存在着独特渊源关系和密切的现实联系,两地商贸往来十分密切,即使在两岸被一道人为蕃篱隔绝的情况下,也从未间断。

基于“五缘”优势,在承接第一波台湾地区产业转移中,福建省领先全国走在前面,但在随后的第二波产业转移中,福建省被以江苏和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超越了。为保持领选地位,福建省政府提出“立足福建省,立足对台”,把福建省建设成为对台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并出台了“纲要”,优先建设海峡西岸信息产业支撑体系,有利于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促进福建省信息产业升级。

随着台湾地区高技术进入大陆的政策逐渐放宽,作为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区的福建省,信息产业厅组成一个小组在专门进行跟踪研究,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接”,并把现有的台资产业链完善起来,特别是吸引更多的台湾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入闽,以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近几年来,福建省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今年首季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453.9亿元,同比增长28.4%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36%通信业完成销售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12.5%信息产品出口额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55.8%。且信息产业发展显示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福建省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沿福厦走廊,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5个设区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约占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的90.8%,福州与厦门两地软件业更是占到90%二是三资企业贡献占到88%,其中台资占30%,软件企业以本土为主三是大企业对产值的贡献较大,戴尔、冠捷等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到50%。

研发本土化进程提升闽信息产业竞争能力

近几年来,台资企业入闽后不断加快了研发的本土化进程,并且在闽研发中心不断增多,研发本土化进程提升了福建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闽台合资的冠捷在闽就有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研发的带动下,福建省信息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进入全国排名序列的骨干企业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福建省企业研发能力也取得了迅速突破。冠捷科技被评为“中国科技100强”,在2007全球华商高科技500强名单中排名第三。福建省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有14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有10家企业列入“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名单。高清晰度数字工业电视机、GSM(全球通)移动手机、路由交换机、继电器以及集成电路芯片、动漫游戏、行业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自主研发促进了福建省信息产业产品不断获得升级换代,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LED(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池、软件等新兴优势产品产量增长迅速,高端产品逐渐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加强闽台两地集成电路产业对接

集成电路产业也是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基础产业,它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福建集成电路产业,只有充分利用台湾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领先优势,加强闽台两地对接,才能具有更大作为。

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邵玉龙认为,台湾的集成电路产业起飞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从起步、繁荣到跻身于“世界三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的芯片制造专业代工量连续数年排名全球第一,承揽了全球70%左右的晶圆代工订单,台积电、联电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的晶圆制造公司,其制造技术居世界先进地位封装测试业居世界首位,产量占全球的30%左右,日月光、矽品科技分别是全球第一、第三大半导体封装测试厂IC设计业居全球第二位,2005年有8家公司名列全球前30大,其中龙头企业联发科技以1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全球第九位。

而福建省目前仅有3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条4英寸和1条6英寸生产线),30多家IC设计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据测算,福建省内每年数百亿元的集成电路市场需求,绝大多数要依靠进口或从省外采购。为此,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缓解产业空“芯”化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是福建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的重点。

邵玉龙表示,福建省确定的闽台对接目标,包括加快闽台IC产业的合作、分工和集聚,争取吸引台湾较有实力的IC设计公司入驻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厦门软件园二期集成电路集中区,同时争取台湾集成电路生产、封装等项目落地,解决产业“空芯化”问题。

现阶段,闽台IC产业对接应该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福州、厦门两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的平台作用,先“两头”后“中间”,加强与台湾IC设计业、封装业对接,再积极争取IC制造业(8英寸以上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对接,尤其是近期要把IC设计作为闽台IC产业对接的重点。

新金宝集团是一家科技企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新金宝集团在3D打印技术、半导体设计、人工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领域卓有成效,是全球电子信息领域最具行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之一。

新金宝集团与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正式签约,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项目,着力打造集团岳阳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货运量3万标箱,年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年创税费10亿元,吸纳就业1万人以上。

扩展资料:

2018年10月,湖南省引进的最大台资企业、新金宝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项目启动试生产项目正式落户,引发“蝴蝶效应”,吸引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代工产品。新金宝集团决定把中国区总部、中国区研发中心、自有品牌生产基地带到岳阳。新金宝自营的3D打印、工业4.0、服务机器人等自营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总部纷纷落户岳阳。

新金宝项目自开工奠基,到正式试运行,仅用时270天时间,是新金宝在全球建设速度最快的项目,充分展现了“湖南精神”“岳阳速度”和“金宝效率”,成为了海峡两岸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为岳阳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迈出了坚实一步。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新闻网-台湾新金宝集团投资百亿打造岳阳基地

加入WTO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目前中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加入WTO的谈判,预计在今年11月份将正式加入WTO。按事先约定,台湾将随中国大陆之后入世。两岸先后加入WTO,将对两岸经贸交往带来更多有利因素,两岸应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而促使两岸关系全面改善加强。

一、 加入WTO有利于两岸利用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两岸产业的分工合作。

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源自于经济的差异性,即两岸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等经济要素方面有所差异,从而产生地域间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发挥这些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对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台湾是个地域和人口有限的海岛,岛内市场狭窄,经济上主要仰赖出口市场、祖国大陆十二亿人口的市场十分广阔,这二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展的潜力已经令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大企业瞩目、垂涎;台湾的电子、化工、机械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地位。电子工业中,计算机主机板、监视器、半导体芯片、扫描器、终端机、集线器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首位;笔记本电脑、集成块设计、集成块封装、CD——ROM、液晶显示器、绘图片、网路卡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二位。化学工业中,聚酯丝、ARS树旨、PU人造革、热塑性d性体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首位,对苯二甲酸、尼龙纤维、聚氯乙烯等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市场第二位。机械工业中,鼓风机、风扇、制鞋皮革机械、木工工具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也有重要的位置。这些产业完全可以与大陆资源和市场相结合,寻求未来的发展。台湾岛资源相对贫乏,土地紧缺更成为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祖国大陆在资源和土地方面固然不十分丰富,但比起台湾岛仍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祖国大陆预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工资成本仍将较低,十二亿五千人口是一个庞大的劳力库,如果把祖国大陆的资源、土地、劳动力与台湾加工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相结合,两岸的互补将大大增加加工工业的出口量。大陆也有些长项企业,可以赴台湾投资设厂。两岸的互补将使整个中国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近十几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两岸的农业合作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台湾农业在种植业、养殖业的品种选育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这些成果有助于祖国大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条件与台湾相似的东南沿海地区。近几年大量新品种的农产品随投资的台商带入大陆,已经为大陆市场增色,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入WTO后,台湾农业面临农业发达国家的冲击,只有和祖国大陆的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加强两岸之间的家产品互通,才能增加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竞争的抵御力。实际上,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台湾农民携带资金、种苗、技术到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农场,尽管大陆农产品价格低于台湾,绝大多数农场以大陆市场为对象,经营还都十分成功。由于“三通”直航尚未实现,现在还难以实现对台湾的农产品反馈,如果产品销往台湾,经济效益将更好。

两岸金融、保险业合作的前景也很广阔,为了抵御大跨国银行对两岸金融业的冲击,为了给相互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提供金融支持,两岸互设金融、保险机构和开展金融、保险合作是金融业取得双赢的重要机遇。当前两岸金融合作至少可以有以下内容:一是为机构互设提供便利,两地金融当局应就机构审批和监管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包括在互设机构审批问题上相互协调,大陆赴台金融机构接受台湾金融当局同一标准的审批和监管,而台湾的金融机构在大陆则除享受外资银行的各种优惠,还可以首先享受国民待遇;二是证券市场的合作,双方上市公司可以有选择地到对方证券市场上市,可以在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双方基金进入对方证券市场,同时协调两地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以利于处理跨境的违规行为;三是开放两岸的直接货币汇兑,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往来和人员往来。

此外,祖国大陆和台湾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何况两岸之间还有许许多多人缘、亲缘关系,商务、投资、探亲、访友也是旅游业的重要客源,相信旅游业的合作同样是前景广阔。

二、 在WTO架构下,两岸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发展。

WTO是当代规范与协调全球经济贸易关系的最权威组织,其宗旨是追求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精神,积极促进各成员经由协商、共同承担关税、降低或解除非关税贸易障碍,消除歧视待遇,提供平等及互惠互利的环境,以扩大国际贸易,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为达成这些目标,WTO要求各成员必须遵守其条例规则,如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原则,关税约束与递减原则,公开贸易与自由竞争原则等。因此,海峡两岸加入WTO的实质意义是双方都与WTO成员相互减少甚至消除贸易壁垒,进一步开发市场,在WTO的国际经贸规范下从事自由公平的经济竞争。这将大大促进两岸贸易的往来与发展。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大陆货品的进口有严格限制,目前仍有四成六的大陆产品不能入台。台湾历来从大陆获得大量贸易顺差:1994年获得顺差118.4亿美元,1995年116.86亿美元,1996年为133.80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了台湾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财源。两岸加入WTO以后,台湾将撤除禁止大陆产品进岛的措施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从而刺激台湾对大陆的各种采购活动,导致大陆对台湾出口额的增加,改变目前两岸贸易极不平衡状态。入WTO后,台将有8000多项农工产品必须执行降税承诺,首波调整降关税的产品,降幅至少超过30%以上,而农业则首当其冲。台湾已承诺入关后第一年将农产品税从目前的20.6%降为14.1%,降幅达31%;承诺除少部分农产品降税期限延至2004年,其余则最迟在2002年前要将税率下调41%。另外,台湾还承诺入世后,将取消香蕉、花生等40多项产品的进口限制。若两岸同时入世,由于大陆在地理、品种、价格等到方面的优势,蔬果鲜品及冷冻调制加工的农产品,将先行进入台湾市场。这样,两岸贸易就能稳定迅速增长。同时,台湾业者为因应加入WTO,一方面将争取大陆农工原料、半成品和某些工业制成品更多反销台湾,在台湾进行经营上的整合,利用大陆产品成本低(大陆劳动力成本仅为台湾的50%),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台湾半成品运至大陆进行加工、装配,再申请大陆产地证,利用大陆享受的关税优惠进行外销。

三、 以加入WTO为契机,化解两岸政治僵局,促时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WTO的架构下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势必要求两岸建立隐定正常的政治关系作为保障,这无疑是为两岸政治关系的突破创造了契机,为两岸于本世纪之初在政治关系定位上确定一个稳定的框架提供了机遇。

加入WTO对两岸关系而言,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贸问题,因为在解决有关两岸经贸的一系列经贸政策问题时,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和投资领域、“国民待遇”、“三通”等问题。从台湾方面目前的意向来看,台湾期望以对等WTO成员身份,用WTO的机制或框架来规范两岸经贸关系,在此架构下用进一步开放大陆经贸政策的“善意”来换取大陆的政治“回报”。显然,在两岸之间缺少互信的现状下,台湾方面的思路难免不让大陆警觉其有借加入WTO之机,把两岸经贸关系界定为实质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以此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朝着“两国论”所谓的准国际关系转化的政治意图,对此大陆方面无疑是持坚决反对的立场。

今年元旦,台湾当局提出了从“经济统合”走向“政治统合”的论调。实质上,“经济统合”的提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整合理论概念,因为它没有特定的内涵,是指要素无障碍流动的自由贸易,或是包括经济政策一致性的经济一体化,概念不甚清晰。因此台湾当局所谓两岸“经济统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具 *** 作性的空洞概念,其用意在于回避“一个中国”原则。随着加入WTO时间的临近,台湾当局一方面希望利用WTO的机制解决两岸经贸关系中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缓解台湾经济困境;另一方面则可借机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企图借双方共同加入WTO,而谋求对等政治地位,甚至将一些属于两岸关系的问题,上升为国际关系问题。事实上,“一个中国”问题决不会因两岸共同入世而淡化,任何想利用入世而回避、拖延解决一中问题或绕过一中问题而改善与发展两岸经贸或全面关系的图谋者都是不现实,不可行的。

最后一段时期台湾许多人士就如何在WTO框架下,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进行了许多探讨。3月26日,现任国民党副主席肖万长发起成立了“两岸共同市场”,肖提出,两岸加入WTO后,应搁置政治争议,以经济为“最大公约数”参照欧盟模范式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全面开放“三通”,调整“急戒用忍”政策,逐步促进两岸货物、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并以经济整合作为政治整合的第一步。应该说,此构想意在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缺乏现实可行性,其症结仍在于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事实上,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经贸交往乃至“三通”都属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管由于目前两岸尚未统一,因而在具体做法上,两岸交流有别于大陆各省区之间的交往,但一个中国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的,否则,如果回避这一点,而去推动“共同市场”,就有可能使两岸出现一个新的“欧洲联盟”,甚至可能被人利用成以主权国家间“共同市场”概念来定们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架构。不久前,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曾表示,将于WTO及APEC架构下,与中国大陆签订投资互保协定,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这其中,都不由得使我们警惕,台湾当局是否要借支持“两岸共同市场”来达到既可回避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缓和在此问题上的压力;又可通过此途径让台湾得到实际经济利益,以争取民心,巩固政权。

随着两岸加入WTO时间的临近,台湾民众要求台湾当局解除“戒急用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呼声越来越高。台湾当局应从台湾民众的福祉着想,尽快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最大限度地开放大陆政策,以加入WTO为契机,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从而使台湾经济起出困境,迈向繁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322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