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艺龙头华虹半导体业绩创新高,称支持国产材料与设备替代

特色工艺龙头华虹半导体业绩创新高,称支持国产材料与设备替代,第1张

在中国大陆芯片代工制造领域,如果将中芯国际称为行业第一,那么华虹半导体可以排名第二。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这两家芯片代工厂商,应该说是“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双巨头”。只不过,与颇受外人注目的中芯国际比较起来,华虹半导体的“存在感”确实要低一些。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特色工艺制程芯片代工厂,也是最大的功率器件代工厂,华虹半导体同样被业界视为一家具市场风向标的厂商。

华虹半导体是由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在2011年合并而来。华虹NEC成立于1997年,曾经主要是为NEC(日本电气)开发、制造及销售DRAM晶圆。2003年,华虹集团从NEC收回华虹NEC合资厂经营管理权,逐步停止 DRAM生产,并开始从事芯片代工制造业务。而上海宏力半导体于2000年底成立,主要从事计算机芯片、独立NOR闪存、eFlash、 汽车 发动机控制器等产品制造。2011年12月,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2013年10月,集团完成重组,构成了如今的华虹半导体。

简单来说,华虹半导体聚焦于半导体特色工艺制程,主要工艺技术包括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及射频、分立器件、模拟及电源管理、独立非易失性存储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品、通讯、计算机、工业及 汽车 市场。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芯片和存储芯片遵循摩尔定律,需要用到先进制程工艺,但是射频、功率、传感器、模拟等器件则通过特色工艺制程进行生产。与先进逻辑制程工艺相比,特色工艺制程具备非尺寸依赖,工艺相对成熟,所需资本支出低,产品研发投入低等特点,同时产品生命周期也更长,种类更多。

1,华虹半导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业绩,无锡厂表现出色

当前,全球芯片缺货涨价不断发酵,多家半导体大厂相继发布“创新高”的财务业绩。继中芯国际之后,华虹半导体也于8月12日交出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据公司发布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华虹半导体的营收达6.51亿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52.0%;净利润7714万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102.3%。其中,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华虹的收入分别为3.05亿美元、3.46亿美元。同时,公司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指引,预计收入约4.10亿美元左右,有望再次创造单个季度收入新高。营收和净利润双双高增长,华虹可谓是迎来了半导体行业的“高光时刻”。

目前,在上海金桥和张江,华虹半导体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代工厂(上海一厂、二厂和三厂),总产能已达到18万片/月。其中,一厂和二厂的产能分别为6.5万片/月和6万片/月;三厂的产能为5.3万片/月,估计后续还能增加1~2万片/月的产能。值得补充的是,位于上海的一厂、二厂和三厂,由华虹半导体全资控股。一厂和二厂的工艺节点为1μm -95nm,主产智能卡、模拟器件、电源管理、功率器件和传感器等;三厂的工艺节点为0.25μm~90nm,主要产品包括微控制器、智能卡、消费电子产品和传感器等。至2021年第二季度,华虹半导体上海一厂、二厂和三厂的营收创出 历史 新高,为2.62亿美元,占该季度营收的75.7%。

华虹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表示:"对于三条8英寸生产线来说,本季度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8英寸平台营业收入创下2.62亿美元的 历史 最高。得益于平均销售价格的提高和生产线效能提升,8英寸毛利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27.3%提高到31.6%。贡献净利润513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19.6%。我们将把握机遇,继续做优8英寸生产线的工艺平台,8英寸生产线效益前景仍然看好。"

此外,华虹半导体还在无锡设有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厂,工艺节点90nm及以下,当前主要产品为闪存、功率器件和CIS图像传感器等。公开信息显示,无锡厂由华虹半导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无锡地方政府设立的投资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华虹半导体目前合计持股51%。而华虹无锡基地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占地约700亩。

截至2021年5月时,华虹无锡12英寸厂的产能已达4.8万片/月,预计2021年底可望扩充至6.5万片/月。 东方证券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无锡厂在2022年中有望扩产至8万片/月左右,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领先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东方证券称,如果按照12英寸片平均销售价格(ASP)1000~1200美元计算,那么当华虹无锡的产能达8万片/月后,可贡献9.6~11.5亿美元收入。从业务体量上而言,相当于再造一个华虹。报告还提到,在未来,当无锡基地项目完全建成后,华虹在无锡可望拥有三条12英寸生产线,总产能可能高达20万片/月。 而华虹无锡厂的产能迅速爬升,同样显见于公司此次发布的财报。2021年第二季度,华虹无锡七厂在营收中贡献占比24.3%。而2020年第二季度,该数字仅为4.2%。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唐均君称:"华虹无锡12英寸生产线第二季度营收达到8400万美元,同比增长786.8%,环比增加54.0%,息税折摊前利润2990万美元,较上季度增长208.3%。截至今年5月份,12英寸生产线月产能已达到4.8万片,产能利用满载。我们将稳步实现于今年年底达到6.5万片的月生产能力。公司还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产能,不断优化工艺布局,与产业链一起发展壮大。"

“无锡厂爬产非常快,大部分增长都是来自无锡。”唐均君表示,华虹无锡12英寸晶圆厂和上海三家8英寸晶圆厂的ASP均有所提升,并且预计ASP将继续提升。“每个季度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的ASP都会有3~5%的提升,有望每年带来超10%的ASP增长,且还会持续增加。”也正因此,华虹表示持续看好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预估收入可达4.10亿美元左右,毛利率将介于25~27%。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也表示,因产能扩建以及交货速度慢,供不应求的状况至少将持续到年底或者2022年上半年,并预告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价格仍可能继续往上走。华虹此次在业绩说明会上,唐均君同样表示,2021年下半年单价每季预计将增长3~5%,8英寸和12英寸单价情况保持乐观。在此之前,包括三星电子、联电在内的芯片代工厂商也已预告2021年下半年涨价的动作,业界预期接下来的第三季度晶圆代工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2,产能扩产加速,设备更需先行,华虹称愿意支持并导入国产半导体设备

芯片厂代工的价格季季涨,是因为整个半导体市场供需失衡不断发酵。据市场分析机构海纳国际集团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芯片交货期较前一个月增加了8天以上,达到20.2周,是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最长的等待时间。 若以此来看,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正在持续恶化。

因而,各家晶圆代工厂纷纷下场抛出产能扩充计划。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已经宣布,公司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美元,今年资本开支提升至300亿美元;联电公布35.8亿美元投资案,扩充南科12英寸厂;三星将在2030年前增加对System LSI和Foundry业务领域的投资,投资总额扩大至约1516亿美元;英特尔宣布多项扩产项目,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约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中芯国际计划,今年12英寸产线的月产能扩产1万片,8英寸产线的月产能扩产不少于4.5万片;安世半导体称未来12~15个月内投资7亿美元,扩大欧洲和亚洲产能;格芯宣布在新加坡园区建设新晶圆厂,扩大全球制造规模。

而华虹也于本次业绩说明会上也已透露,无锡12英寸晶圆厂在今年底达成6.5万片的月产能目标后,下一步的规划是将整个一期的清洁室填满,月产能达到9~9.5万片,预计在明年年底进行设备导入。 “这部分产能一旦形成,产能利用率将很快填满。” 唐均君还称,华虹在无锡有一大块土地,可能会在无锡建造三家类似的晶圆厂,如果需求持续会继续扩建厂房。唐均君表示,无锡12英寸厂在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产能将比今年有两位数增长,不过扩产进程还要受到半导体设备影响,“目前市场上扩产项目很多,设备交期较长,扩产进度主要是设备交期问题,如果设备交期短一点,扩产进度会更快一些。”

事实上,在各大晶圆厂来势汹汹的扩产动作下,作为扩产计划中最大一笔支出,半导体设备俨然成为了“香饽饽”,众厂追抢,但跟随整个产业链缺货脚步,上游设备厂商同样陷入缺料困境。 举例来说,全球芯片检测设备龙头爱德万(Advantest)测试设备所需的芯片采购愈发困难,平常设备交期为3~4个月,现在已延长至约6个月时间。此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商芯源微也公告,公司“高端晶圆处理设备研发中心项目”所需的部分进口设备和材料无法正常、及时供应,该项目的设备采购以及安装调试工作有所延缓,研发项目开展情况不及预期,公司拟将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调整至2022年3月31日。 再则,上游材料也同样告急。 例如,此前市场消息称,由于KrF光刻胶产能受限以及全球晶圆厂积极扩产等,占据全球光刻胶市场份额超两成的日本供应商信越化学已经向国内多家一线晶圆厂限制供货KrF光刻胶,且已通知更小规模晶圆厂停止供货KrF光刻胶。

(我为 科技 狂整理)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9年7月1日宣布对韩国实行出口审查管制,将韩国自外汇出口贸易法令名单删除,并与2019年7月4日对出口韩国的OLED面板表层防护材料氟聚酰亚胺、半导体黄光制程关键材料光阻剂和刻蚀气体高纯度氟化氢等化学原料进行出口审查,一时间整个半导体市场炸了窝。此外有消息称韩国将从中国进口高纯度氟化氢等半导体材料,国内多氟多等相关公司股价一飞冲天。

除了氟聚酰亚胺和高纯氟化氢等外,另一种半导体材料溅射靶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江丰电子(300666.SZ)和阿石创(300706.SZ)、有研新材子公司有研亿金在溅射靶材领域已经颇具规模,在市场中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是半导体材料国产化中的重点企业。目前江丰电子和阿石创上半年业绩预告都已经披露,有研新材半年报业绩预告还不见踪迹,因此我们主要回顾下江丰电子和阿石创的业绩。

上半年业绩预告回顾

上市两个年头,江丰电子净利润减半

江丰电子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98.59-1106.72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59.37万元,降幅35%-55%,业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9年实施了第一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上半年摊销相关费用约为556.16万元,约占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的19.22%;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产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各项研发项目加大力度,导致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折旧等相关费用支出同比有所增加,再加上公司银行借款金额增加带来利息费用增加,以及预计公司今年1-6月份非经常性损益935万元,公司上半年业绩有较大幅度降低。

江丰电子的主营业务是高纯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是各种高纯溅射靶材,包括铝靶、钛靶、钽靶、钨钛靶等,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即PVD,用于制备电子薄膜材料。

江丰电子是2017年6月上市的,上市之初公司净利润还有2000万元的规模,而上市刚满两个年头净利润就下滑至原来的一半,也显得不太正常。

售价下跌,阿石创利润跌破千万元

阿石创在业绩预告中提到,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70-125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19.88万元,归母净利润下降34.89%-54.68%,公司上半年业绩与江丰电子一样腰斩了。

阿石创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根据下游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促使营收较上年同期相比稳定增长,但部分产品受到积极的销售政策影响导致销售单价下滑,同时由于优化产品结构所投入的高端大型设备产能未能完全释放导致折旧等固定成本增加,因此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阿石创是一家专门从事各种PVD镀膜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是溅射靶材和蒸镀材料,其中溅射靶材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光学光通讯、节能玻璃等行业,蒸镀材料主要用于LED、平板显示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等领域,同时公司拟还加大力度,积极拓展半导体、光伏等行业。

阿石创2017年9月上市,比江丰电子晚了三个月,上市之初公司拟净利润3500万元左右,但倘若半年报披露后公司净利润真的降到800多万的话,公司的投资价值就要重估了。

什么是溅射靶材?

江丰电子、阿石创和另一家上市公司有研新材(600206.SH)子公司有研亿金均有溅射靶材这项业务,那么什么是溅射靶材,这三家公司的溅射靶材业务有什么区别,笔者下面做个简单介绍。

先说溅射靶材。溅射靶材主要应用在晶圆制造和先进封装过程中。以芯片制造为例,我们已经知道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有几大关键步骤:光刻、刻蚀、离子注入和抛光等,在抛光工艺CMP之后还有一个金属化的过程,溅射靶材就是在芯片金属化过程中,通过CVD设备使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材然后在硅片上形成特定功能的金属层,比如阻挡层和导电层。

溅射靶材产业链主要环节有金属提纯、靶材制造、溅射镀膜和终端应用,其中靶材制造和溅射镀膜是关键环节,江丰电子给我们介绍了铝靶的制造过程如下(其他靶材制造过程类似):

靶材的分类很多,按照应用领域分类,靶材可分为半导体用靶材、平板显示用靶材等不同类型,其性能一起也有较大差别: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溅射靶材市场规模达到113.6亿美元,其中平板显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记录媒体和其他用五大类型的靶材市场规模分别为38.1亿美元、11.9亿美元、23.4亿美元、33.5亿美元和6.7亿美元,平板显示市场容量占比达到33.54%,半导体市场占比仅有10%左右。相比于千亿美元级别的集成电路市场,溅射靶材的市场规模就小了很多,但其成长性较高,2016年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预计2016-2019年溅射靶材市场规模GAGR13%, 2019年达到160亿美元左右。

在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靶材领域,江丰电子打破了美日跨国公司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电子材料行业的空白,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若要想在该行业内竞争,现有实力还是远远不够。毕竟在全球范围内,美国霍尼韦尔、普莱克斯、日本日矿金属、东曹、住友化学等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研发实力、资金实力等都是全球领先,也占据着全球溅射靶材市场绝大部分份额,2015年日本日矿金属在整个溅射靶材市场的份额高达55%,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达到80%。实际上包括溅射靶材在内的半导体材料领域,中国占全球市场的比例2016年仅有2%左右,国产化率也仅有20%左右,还以中低端为主,在高端领域,国内企业想做的功课还很多。

在国内江丰电子还面临诸多国内企业的竞争。除了江丰电子,国内目前做溅射靶材的公司主要有有研新材和阿石创,其中有研新材子公司有研亿金生产半导体用溅射靶材,阿石创主要生产平板显示用溅射靶材,而江丰电子半导体溅射靶材和平板显示溅射靶材均有。

靶材三杰的比较

业务差异

招股书资料显示,江丰电子的靶材主要分为铝靶、钛靶(包括钛环)、钽靶(包括钽环)、钨钛靶,其中钛靶和钽靶主要用于半导体领域,铝靶和钨钛靶有一部分可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下游客户半导体领域江丰电子的产品进入台积电、格罗方德、中芯国际等一线半导体企业,太阳能用靶材的主要客户是SunPower:

阿石创是从事PVD镀膜材料的研发,目前该产品分为两大类:溅射靶材和蒸镀材料,其中溅射靶材主要是用于平面显示,按照原材质种类阿石创将溅射靶材分为以下三个种类,分类标准与江丰电子不同:

蒸镀材料是阿石创的另一大产品,按照材质公司也将蒸镀材料分为氧化物蒸镀材料等三大类,蒸镀材料主要用于光学元器件、LED、平板显示等:

在收入构成上,2018年阿石创主要的收入是PVD镀膜材料,占到公司营收的96.84%,其中溅射靶材收入占比77.93%,蒸镀材料收入占比18.91%。

客户群体上阿石创与江丰电子相比稍逊一些,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客户为北方光电、中电 科技 (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森浤光学有限公司和南玻集团和蓝思 科技 等,而江丰电子在平面显示领域的客户为京东方和华星光电。

有研新材的业务比江丰电子和阿石创更复杂,其主要业务是高纯金属及稀贵金属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等,其全资子公司有研亿金从事的是溅射靶材及蒸发材料等微电子用薄膜材料,目前有研亿金的主要产品有以下几种:

其中在4-8寸芯片制造用靶材市场有研亿金市国内占率第一,在8-12寸先进封装行业用靶材市场公司同样市占率第一。在客户方面,有研新材的主要客户有日立材料、日本先进材料株式会社、优美科等,客户质地同样要好于阿石创。

营收规模有研亿金最高

既然说到了公司就不能不说营收规模。有研新材业务多,体量大,其营收规模也是三个公司中最大的,2018年有研新材、阿石创和江丰电子的营收分别为47.68亿元、2.56亿元和6.50亿元,营收规模阿石创最小。

有研亿金是有研新材体系中从事溅射靶材的主体,如果将有研亿金与阿石创和江丰电子对比,从营收规模上来看有研亿金还是最大的,2018年其营收规模达到17.01亿元,远高于阿石创和江丰电子:

从营收增速来看,阿石创、江丰电子和有研亿金2016年以来的营收增速是放缓的,这与过去几年整个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行相关。有研新材复杂的业务体系决定了,即便个别业务下降,但在其他业务增长之下,整体业务还是可以保持增长。

综合盈利能力江丰电子最稳定

笔者简单对照了下这几家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发现江丰电子的综合毛利率一直维持在31%左右,其他公司毛利率近几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个可能与江丰电子优质的客户资源有关,毕竟其最主要的产品半导体溅射靶材已经进入台积电等供应链体系,平面显示溅射靶材的客户也是京东方这样的优质客户。但是ROE方面这三家公司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尤其是江丰电子和阿石创,ROE下降幅度很大,这与公司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有关,鉴于时间太晚的缘故,笔者就不展开了,等这三家公司半年报正式发布了,再依次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344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