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再度封国!半导体产业链再遭暴击:产线只能保留20%员工

马来西亚再度封国!半导体产业链再遭暴击:产线只能保留20%员工,第1张

近期马来西亚疫情持续加重。5月28日中午公布的数据显示,24小时内新增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达8290人,再度刷新纪录。而根据预计进入6月,每日新增确诊或将突破1万人。

对此,5月28日晚间,马来西亚政府再度宣布,鉴于国内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决定从6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封锁”,暂停经济和 社会 活动,仅开放必要经济和服务领域。第一阶段为期2周,第2阶段将维持4周。

马来西亚首相办公室表示,若在第一阶段能降低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将进到第2阶段,允许一些不涉及大型集会且可能保持社交距离的经济部门重新开放。第3阶段则是禁止社交活动,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可运作,但须遵守严格防疫规定,包括限制到公司上班的人数等。

受马来西亚新的“封国”政策影响,当地的众多半导体工厂产线被要求维持低度人力运作,产线降载。

根据芯智讯此前的报道,资料显示,东南亚在全球封装测试市场的占有率为27%,而其中仅马来西亚就贡献了其中的一半(13%)。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封测收入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2019年已经达到了287.6亿美元。

目前,马来西亚有超过50家大型半导体公司,其中大多数是跨国公司(MNCs),包括英特尔、AMD、恩智浦、德州仪器、ASE、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安世半导体、日月光、X-FAB、AVX、佳美工(Nippon Chemicon)、松下、村田等,大都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封测或元器件制造工厂。

除了国际厂商以外,马来西亚本土的封测厂还包括Inari、Unisem(2018年已被华天 科技 以29.92亿元收购)等。

另外,中国台湾地区的被动元件厂商华新科、旺诠、奇力新、广宇,在马来西亚也均设有工厂。

受此次马来西亚“封国”影响,预计半导体封测产能以及车用MLCC、芯片电阻、固态电容、铝质电容等元器件将受较大冲击。

据台湾媒体最新报道,上周末在当马来西亚当地设厂的台厂已接获通知。据了解,马来西亚政府要求生产线只能维持10 20%的低度人力运作。业者形容,这几乎等于只是不关机的状态,当地设厂的旺诠估在此月产能有150 170亿颗、华新科旗下的釜屋电机(Kamaya)在此也有150 160亿颗电阻月产能,光这二家台厂位于大马的电阻产能就占全球7.5%。

另外,全球第一大铝电厂日本佳美工、固态电容龙头日本松下在当地的产线已获政府通知,只能维持60%的人力运作,预估将影响铝电产能达2 3成,尤其松下将绝大多数产能保留给 游戏 机,导致固态电容严重供不应求,造就固态电容今年以来为数不小的涨价幅度。

日商村田在大马当地则有MLCC及电感厂,然MLCC产能比重不高,村田在日本境内有37处基地可以进行产能调配,因此业界预期,这一次马来西亚封城对村田的影响不致太大。

业界分析,国巨、大毅有望迎接转单效应,尤其美商AVX虽是全球第二大钽电厂,但是该公司的大马槟城厂是旗下最尖端的MLCC旗舰工厂,以车用MLCC为主力,月产能约数十亿颗,今年2月已经停工过一次,如今再面临产线降载压力,则国巨旗下的基美有机会迎接转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马来西亚第一次封城,在2020年第一度“封国”之时,就有为数不少的厂商以专案申请的方式,维持最低限度的产出,并靠库存苦撑。但是今年这一波印度变种病毒更为凶猛,围堵更为不易,马来西亚政府对于专案放行的态度恐转趋严厉。在目前全球全球晶圆制造及封测产能持续紧缺的背景之下,将使全球缺芯问题雪上加霜。

“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销愁愁更愁。”

8月17日,小鹏 汽车 的创始人何小鹏在某社交平台上如是感慨。

想必很多人注意到了,何小鹏的配图是一张朋友圈截图,头像名字都被何小鹏马赛克处理掉了,但神通广大的网友还是找到这条朋友圈的主人——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如上截图中徐大全所说,马来西亚新冠疫情处于失控状态,且呈现非常严重的爆发式增长态势。近30天以来,马来西亚单日新增确诊新冠患者均超过了10000人。8月16日和17两天,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更是逼近了2万人。

新冠疫情对当地的制造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徐大全提到,某芯片供应商在马来西亚的Muar工厂,3000多名员工已经有上百人感染,且因感染致死的患者高达20多名,当地政府为控制疫情,对Muar工厂继续实行关闭部分生产线至8月21日,不排除后面会把全部生产线停工。

其实,Muar工厂只是马来西亚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马来西亚被外界称之为“半导体封测重镇”, 其占据全球半导体封装市场近13%的份额。全球约有50家跨国半导体制造巨头在马来西亚设立封测厂,包括AMD、英特尔、英飞凌、美光、意法、恩智浦、德州仪器、安森美等。上文所提及的Muar工厂正属于意法半导体,因此对于整个芯片制造行业而言,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对于马来西亚自身而言,它是亚洲最重要的半导体出口市场之一,仅次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因此半导体芯片等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是马来西亚重要的外贸收入来源,其这几年占据了该国外贸年出口近40%的份额。而疫情的反复,导致这些半导体企业和周边的零部件厂商停工停产,对马来西亚的外贸经济影响不言而喻。

当然,马来西亚半导体芯片封测产业的停产,直接波及到了整个 汽车 产业链的上下游,进一步加剧全球“缺芯”的现状。正如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所说:“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将受到直接影响,预计8月份后续基本处于断供状态”。这对于全球的车企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大众、戴姆勒、宝马、丰田、本田、福特等等在内的全球20多家车企,因不同程度的缺芯而出现减产,甚至部分工厂停产。特别是以大众集团为首的德国 汽车 行业,正在面临着30年来最严重的芯片供应短缺危机。

持续性的“缺芯”,也给中国的 汽车 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以长城 汽车 为例,由于芯片供应不足,ESP和四驱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短缺,长城 汽车 旗下的部分车型订单等待周期被不同程度的拉长,目前预估在4-5个月的周期左右。另外,奥迪在刚刚被传出国产A4、A6、Q5L或将因“缺芯”停产。

体现在整个市场终端的,是自今年5月以来,国内 汽车 销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缺芯”问题将会继续影响整个 汽车 行业的运转,有专家预测,该影响或将持续到2022年。

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三次迁移

自发展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第三次产能转移,行业需求中心和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快速增长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共销售了1.15万亿片芯片,市场规模达到55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26.2%。整个半导体市场并未受到2021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负面影响。强劲的消费需求推动所有主要产品类别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率(光电除外)。

从半导体细分领域来看,集成电路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主要细分领域。2021年,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46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83.29%。其中,集成电路又可细分为逻辑电路、存储器、处理器和模拟电路,2021年这四个产品占比分别为27.85%、27.67%、14.43%、13.33%。2021年存储器、模拟电路和逻辑电路都实现较大的增长。

此外,2021年全球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市场规模分别为434.04、303.37、191.4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7.81%、5.46%、3.44%。

全球半导体行业企业开展多方面竞争

半导体行业高度全球化,大量国家/地区的企业在半导体生产的多个方面展开竞争,从半导体设计到制造,再到ATP(组装、测试和封装)。

据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SK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联发科技(MediaTek)、德州仪器(TI)、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其中,三星(Samsung)超过英特尔(Intel),成为顶级芯片销售商。2021年三星的半导体收入激增31.6%,达到759.5亿美元。英特尔的收入下降到第二位,只增长了0.5%,达到731亿美元,销售额在前25家公司中增长最慢。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398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