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发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巴拉迪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半导体被认可需要这么多年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材料不纯。没有好的材料,很多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就难以说清楚。如果感兴趣可以读一下Robert W.Cahn的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中关于半导体的一些说明 。
随着贸易战日益激烈,中美之间、韩日之间,使半导体产业链又添了几分动荡,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企业开始懊恼:为什么不早早地做上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芯片,不至于现在腹背受敌,特别是中国的珠江三角洲,他们曾经是电子产品的集散地,能搞到琳琅满目的芯片和电子零部件,含MP3、复读机以及山寨手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也没有走出一家重量级的芯片企业,成为贸易战的筹码。或许,每个人都知道“长远规划”的好处,但在快餐生态中,很少有人能忍受孤独、守住初心,同样地,也很少有人能扛得住摧枯拉朽的产业革命,以至于,一个iPhone几乎就颠覆了整个珠江三角洲。
现在,回头看看珠江三角洲的芯片历史,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创业激情、生存d性、浓浓的草根江湖气息,恰逢电子产品百花齐放,如MP3、游戏机、照相机、复读机都是单一的专业设备,那些先试先做者,所获得的利润,远远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只是由作坊成长为企业,再成长为全球领袖的蜕变,总需要一些旷世奇才,有经天纬地之雄心,如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但显然,找遍整个珠江三角洲,尚没有这样的英雄。
耀眼的虚火,珠江三角洲赢在灵活多变
珠江三角洲做芯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把虚火,单从销量和利润率来看,也是非常耀眼的,特别是谈到超高性价比的时候,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正是因为此类芯片的存在,才有后来大批的山寨玩家以及低端供应商。背靠强大而廉价的芯片产业链,一些有闲钱的人:深谙电子行业的老兵连同科研、煤老板、娱乐明星、相声演员等,纷纷入局。
其实,珠江三角洲的发迹源于台湾IC产业,比如自九十年代开始,很多台湾企业为了隔绝设计和消费市场,纷纷把IC设计公司安排在大陆,彼时的MP3、复读机等电子产品只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台湾地区流行,于中国大陆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正是看中了这个潜力,一些嗅觉灵敏的创业者纷纷从台湾IC企业离职,创办独具特色的个人企业,他们紧跟主流,通过高浓度的模仿技能,使得MP3快速走俏。事实上,80后上大学的时候,手机仅仅用来通话、短信、玩贪吃蛇,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会在手机之外标配一台MP3,挂到脖子上,显得非常时尚耀眼,彼时最大的感觉就是:MP3越来越小,越做越精美,存储量却越来越大,从256M到512M,到后来的“一个G”的狂妄。如此情怀背后,正是草根芯片创业者的努力,当然,他们也从“这把虚火中”轻松赚到上千万的利润。
此外,复读机在21世纪初期也是非常时髦的产品,最耳熟能详的品牌就是步步高复读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的正常供应渠道面临产能不足、缺货,危急存亡的时刻,又是珠江三角洲站了出来,某IC企业仅仅有13位员工,就保证了单年400万芯片的出货,净利润是千万级别的,利率高达60%.或许,从那时候起,芯片业就已经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高利润产业,不仅三星、台积电们能够赚大钱,作坊企业只要认真做、抓住机会同样可以赚大钱。珠江三角洲虽然没有走出全球知名的企业,但也涌现出不少的“芯片匠人”,在小小的作坊企业中,却有着世界级的品质要求,如“99% OK的芯片也是不合格的”、“模棱两可的区域一定是有问题的”,从这些标语来看,珠江三角洲在具体的战术上是正确且成功的,他们也因如此“持续”的小努力,而收获了自己的小确幸。
当然,珠江三角洲最辉煌的时代,还是山寨手机时代,有人调侃说:华强北的发迹是源于两位匠人的“公车邂逅”,自此,联发科源源不断地向大陆提供“交钥匙”芯片,而在珠江三角洲,一款手机从立项到试产,再到出货,仅仅需要两周的时间,客户脑袋里的概念机型,可以快速地转化成现实产品。相比之下,诺基亚、摩托罗拉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交出来的东西也不够惊艳,消费者常常抱怨:新产品仅仅是换了一个壳而已。如此动荡的年代,算是给了珠江三角洲最大的机会,现在看来,也是最后的机会。
疲于奔命,珠江三角洲为何没能基业长青?
速度、d性、灵活是珠江三角洲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正在于专注“跟随和模仿”,省去了创新的风险和投入,但显然,如此“聪明”的做法并不能保证其基业长青,否则,谁还去创新呢?
作为业界的翘楚和电子业界的创新先锋,苹果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非常棒的创新,这些创新给予珠江三角洲,一个又一个的效仿模板,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尴尬的是,苹果作为革新者,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蜂拥而至的模仿者,只能在一片红海中惨烈厮杀。如果在技术、品质领域做竞争,大家尚可以保持底线,但价格战是“无休止、无底线”的战争,有些人总妄想着“把对手熬死”之后,再把价钱涨回来,悲剧的是,珠江三角洲的芯片企业,特别是那些追随者,只能如厕所里的蛆虫一样挤在低端市场,涨不回去了。
况且,很多企业在赚到千万的利润之后,往住失去了“扩张”的勇气,死守现有的产品,但世界始终充满变化,谁又能以不变应万变呢?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MP3、复读机、照相机、游戏机等行业的没落,紧接着,珠江三角洲的芯片企业也被逐一干掉了,而且是被一个跨界竞争者顺便干掉的。相比之下,那些剑走偏锋的芯片企业,如主打安防的IPTV芯片,或者背靠大树走出国门的企业,却得以摆脱红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