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通过一面反射镜耦合进入增益介质中,由于增益介质为掺稀土元素光纤,因此泵浦光被吸收,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稀土离子发生能级跃迁并实现粒子数反转,反转后的粒子经过谐振腔,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释放能量,并形成稳定的激光输出。
光纤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纤激光器的特殊结构。激光器是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三部分组成,具体作用如下:
1、增益光纤为产生光子的增益介质。
2、抽运光的作用是作为外部能量使增益介质达到粒子数反转,即泵浦源。
3、光学谐振腔由两个反射镜组成,作用是使光子得到反馈并在工作介质中得到放大。
扩展资料:
光纤激光器的特点:
1、光束质量好。
光纤的波导结构决定了光纤激光器易于获得单横模输出,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小,能够实现高亮度的激光输出。
2、高效率。
光纤激光器通过选择发射波长和掺杂稀土元素吸收特性相匹配的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源,可以实现很高的光一光转化效率。对于掺镱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一般选择915纳米或975纳米的半导体激光器,荧光寿命较长,能够有效储存能量以实现高功率运作。
3、散热特性好。
光纤激光器是采用细长的掺杂稀土元素光纤作为激光增益介质的,其表面积和体积比非常大,约为固体块状激光器的1000倍,在散热能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中低功率情况下无需对光纤进行特殊冷却,高功率情况下采用水冷散热,也可以有效避免固体激光器中常见的由于热效应引起的光束质量下降及效率下降。
4、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由于光纤激光器采用细小而柔软的光纤作为激光增益介质,有利于压缩体积、节约成本。
泵浦源也是采用体积小、易于模块化的半导体激光器,商业化产品一般可带尾纤输出,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等光纤化的器件,只要将这些器件相互熔接即可实现全光纤化,对环境扰动免疫能力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节省维护时间和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纤激光器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一种可以对激光束进行调制、调幅、调偏、调相的重要的光学晶体材料,是激光器中的一种重要材料。随着激光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研制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也成为国际光电子科技领域、新材料科技领域的前沿和热门课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发现了铌酸锂晶体(LiNbO33),但由于该晶体具有严重的光感应折射变化,因此始终无法在较高功率激光器上作为倍频器件。7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中央实验室首次发现KTP晶体,但直到80年代才获得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大尺寸KTP晶体。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机电部209所首次研制出掺5%克分子的Mg:LiN-bO3晶体,使LiNbO3晶体的抗光损伤阈值提高到>10MW/cm2。该生长工艺当时被美国广泛采用。1989年该所成功研制出掺7%克分子的MgO:LiNbO3和rri:MgO:LiNbO3两种单晶,在保持高光学均匀性的同时,使晶体的抗光损伤阈值达到60MW/cm2。该晶体作为Nb:YAG激光腔内倍频晶体,其输出效率达61%,为同类晶体的国际最高水平。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于1984年正式宣布发现BBO晶体。该晶体的倍频系数是KDP晶体的4倍,相匹配范围可达到2.6μ~400nm(基波),紫外区的最短输出波长为189nm,从而满足了科学家们对400~20nm紫外区相干辐射的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当时被国际激光科技界推崇为在光电子技术领域内可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相提并论的最有意义的进展之一。随后,该所又推出一种更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LBO。这种晶体的出现解决了KIP、MgO:LiNbO3晶体不能用于强激光(>100MW/cm2)倍频的困难,并克服了BBO晶体的某些缺点,成为又一个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新晶体。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于1989年,采用“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离子基团理论”,系统地计算和研究了硼酸盐体系的基因结构和微观倍频效应、晶体紫外区吸收边的相互关系。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物化分析、晶体生长和系统的光学、电学测试,终于发明了一种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三硼酸锂(LiB3O3)。该晶体在近红外、可见光和紫外波段高功率脉冲激光及高平均功率激光的倍频、和频、参量振荡和放大器件,腔内倍频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美国《激光和电光》杂志将这项发明评为1989年度国际十大高技术产品之一,井已在国内外一些实验室及激光工业界广泛使用。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的研究成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研究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与激光器件的深人发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