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01调查中国有什么办法回击

美国301调查中国有什么办法回击,第1张

就在当地时间2日,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 中方的表态是对美国232调查的回应,不是对美方301调查的回应。美方的301调查还没有公布对华加征关税产品清单,如果美方最终宣布,中方将坚决予以回击,以同样的规模、同样的金额和同样的强度。

崔天凯:没有证据横加指责行不通

针对美方指控中方窃取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崔大使表示,美方指控没有依据。商业交易都是你情我愿,中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强制外国企业转让技术。如果有企业认为自身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应该向中方提供切实证据,诉诸中国法律解决,中方愿意提供帮助。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劈头盖脸加以指责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 当今全球的科技发展迅速,全世界所有国家政府都有责任,确保自己的人民能够受益于科技进步。我们应当共同应对这一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是全世界所有政府的共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个国家一定要取得科技霸权,而是我们应当如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以使所有的经济体和所有人都能受益,让所有人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一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化法律体系,我们正在取得很大进步。如果有任何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中方愿意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探讨,不论是跟哪个国家,中方都愿意依法进行处理,我们也希望在此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美此轮贸易摩擦升级,始于一份301报告。“301”报告是指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可以利用这一条款中的规定,对美国的贸易伙伴国家进行调查,基于301条款的调查,简称“301调查”。美方通过301调查采取对华贸易限制措施,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违反WTO规则。

根据美国301调查报告,一个由相关领域专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跨部门小组估算,中国的四个做法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为每年500亿美元。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美国301调查报告中写到,“中国指示中国公司对美国公司及其资产进行系统性的投资和收购,或为这些投资并购提供便利,以使得中国公司获得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并在中国政府的产业计划认为重要的行业领域实现大规模技术转让。”

简单来说,就是美方认为中国公司对美国公司尤其是高技术公司的投资、收购,目的是为了掌握其技术所有权,然后转移回中国并得到利用、使用,且这不是公司行为,而是中国的政府行为。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这一条指控可笑又荒谬,完全是阴谋论。美国对外资并购和高技术出口均有严格审查:

“美国对外资的并购是有国家安全审查的。只要你收购的美国公司涉及到一些国家安全,尤其是高新技术、跟军事相关的技术的,往往是不能成功的。第二,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并不是像买东西一样,把这个东西带回来了。这个公司仍然在美国运营,被收购的美国公司仍然是一家美国公司,所有行为是受到美国法律规定管理的。就算它想让转让技术,想转让就能转让么?真正的高技术在美国国家、政府都是有相应规定的。中国和美国谈了那么多年,就是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美国什么都不给卖。难道我买了你这个公司以后,技术就可以自由转移了?这不是开玩笑么?!”

美国针对高新技术投资为由发难,源于双边竞争压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0亿美元,其中对美投资占比仅6.5%,为78亿美元。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引导调控下,中国对外投资更趋理性,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等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对外投资进一步突出。对美投资以并购为主,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表示,中国对美投资进入技术寻求型是正常的发展诉求,而美国以占比并不突出的高新技术投资为由指责中国,正因为它是未来双边竞争的主要行业:

“中国对美国投资更多是利用美国具有优势的行业,比如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商务和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等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对美投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技术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投资是中国对美投资的重要动机,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正常选择,当然也是其他国家对美投资的重要动机。301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发展规划,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蓝图进行了设计,这种设计并不一定表明是要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美国这次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指责中国,很大程度是实施新的对中国的战略竞争计划。”

相比美国对中国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国家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说,种种结果显示,反倒是美国正在产业投资上设置更为严苛的壁垒,尤其是高科技、高技术领域,美国已由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投资保护主义:

“其实反过来看,美国现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反倒是加大了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并购限制。前不久,特朗普政府刚刚否定了新加坡的博通收购美国高通公司。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案例,因为新加坡芯片制造商博通可以为美国半导体的高通公司带来很大的产业链关联上的影响。所以特朗普政府认为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影响而否决了。”

媒体分析认为,特朗普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出手拦截,是担心并购会削弱美国在下一代移动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而在面对中国的收购时,美国更是戴着有色眼镜,用“放大镜”审查,尤其是信息行业,几乎不给中国企业收购的机会。不仅阿里、腾讯、华为、中兴等大企业对美投资屡屡受阻,就连中资试图收购一家美国三线芯片公司的交易,也在上月被否。对于类似现象的一再发生,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遗憾”: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有关中国的企业在美开展的正常商业性投资并购,再次因为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原因受阻。我们不反对有关国家对外国投资开展正常的安全审查,但是我们对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外国投资设置“玻璃门”、“d簧门”的倾向表示担忧,希望有关国家能够采取切实的行动,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公开、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疯 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给我家“续上香火”。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儿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拉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道:“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佘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奶奶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奶奶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的跑来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来了,你的疯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着我也追了出来。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哪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咧着嘴叫我:“小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着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着娘出去“观摩”,稍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槌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给老娘些……”

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着奶奶的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着。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怎么着,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娘像d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着。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奶奶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带头起哄的是小范,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厮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的飞跑进来,一把抓起小范,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小范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这都是范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再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满屋狼藉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争气。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然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扎进了高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到学校,问我娘送菜来没有,说我娘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婶婶替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我将头贴在娘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散文随笔:童年往事1

童年是一个永远值得回味的美好之梦。——题记

我的童年是在关东的一个古朴小镇度过的。

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我降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那个学黄帅反对师道尊严的年代,父母亲的教师职业被贬为老九;虽然如此,他们给儿女营造的环境却是温馨祥和充满文化氛围的。

当时,父亲和母亲的工资加起来还不足一百元,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拮据,除了一家人的开销外,还能余下一部分钱。

父亲利用这一部分余钱买来各类书籍,以此来填补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贫乏。

五几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的父亲,对于我的教育是超前的,要求也是近乎于苛刻的。

记得在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从学校带回来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同母亲一起不厌其烦的教我识字、学算术。

天资并不聪颖的我,曾一度让他们很失望。

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自己的文化底蕴传承给女儿,可刚初涉人事的我根本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往往他们在那里磨破了嘴皮,我这边还是照玩不误。

虽然文化在当时被贬为无用,但他们还是认为多学知识可以充盈人的一生。

于是,我就在懵懂中接受着他们的早期启蒙教育。

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孩子是接触不到什么娱乐节目的;家里唯一的娱乐工具就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天从那里面收听着我认为很神奇的一些节目;其实也没什么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些政治新闻播报,或者是样板戏的唱段,对于孩子而言是毫无吸引力的,而真正能让我感兴趣的是每天必播的少儿节目,每等到播出时间,入迷似的听播音员讲关于小朋友的一些趣事以及让人产生遐想的童话故事。

除此之外,唯独能把我和小伙伴们像磁铁一样吸引住的,是我弟弟的宝贝木箱子,那里面装满了我父亲给他买的各种小人图书,什么小兵张嘎、鸡毛信、沙家浜、红灯记等,虽然有的内容并不是孩子所能接受的,甚至是看不懂的,可我和小伙伴们居然如似珍宝地抢看着,就像婴儿吸允母汁一样咀嚼着在那个年代并不多得的非常单一的精神食粮。

虽然我的童年是处在十年内乱后期,社会的动荡劫难给人们造成了过多的痛苦与伤害,但我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下,远离了那场劫难给孩子身心造成的致命辐射,同时在他们精心培育下健康的成长着,无忧无虑的度过了那美好的童年!

散文随笔:童年往事2

不知怎的,年龄越大越爱怀旧,怀旧情结似乎愈加浓厚。近年来老是让人回溯童年,许多童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最使人难忘的是在老家山地曹家墺的四合院生活的那一段童年岁月。不知是哪朝留下的古朴庭院,四周是瓦房,中间一个天井。黑乎乎的房檐,一溜溜儿整齐好看的滴水瓦。到了夏天,瓦楞上竟长出几根根绿莹莹的草木,格外显得古朴沧桑。冬天下雪了,房檐滴水瓦下面吊着一排排长长的冰凌子,使冰天雪地的冬天更加洁净美丽。

这个四合院子,由三户人家居住,都是我们曹家自己人叔伯兄弟一起住。听奶奶说,这是解放初期打土豪分田地那时候才分给我们这些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苦农民的。

奶奶说,端午节前,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就出生在这四合院的一间小屋子里。哭声响亮而清脆,给曹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闻讯纷纷赶来道贺志喜。两岁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小妹妹。从此,童年的我主要就由奶奶照管,夜里跟着奶奶睡。

四合院西边还有一个偌大的后院。后院有石磨,有石桌石凳,有桃树苹果树,还有一棵一出地面就开了几根杈、树冠很大的桂花树。每到夏秋季节夜晚,我们院子很多人,祖孙几代,常常聚集到后院树荫下纳凉。中秋节前后,三三两两爬上花香四溢的桂花树上,自由采摘桂花,将其晾干后泡茶喝。到了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嗅着一阵阵桂花的悠悠清香,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赏月。直到夜深人静,也不愿离开睡觉。

又一个寂静夏夜,月儿悄悄爬上了树梢,露出了她那十分迷人的笑脸,毫不吝惜地将她的美丽播撒到人间。此时,庭院月色如水,树影秀丽如画,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后院,不禁仰头望月,却意外发现月亮那里也有一棵婆娑大树。

奶奶,您快来看呀,月亮上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我惊奇地呼唤着奶奶,希望这个意外的发现能够得到奶奶的证实。

奶奶移动一双小脚,一摇一晃地走过来,笑着说道:你怎么发现的?月亮上的确有一棵大树,那是棵桂花树。

真的吗?月亮上也有桂花树?妹妹感到十分奇怪,迷惑不解的问。

那还有假,孩子。确实有桂花树。奶奶肯定地说。

你看你看,奶奶,我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不仅有桂花树,还有一个人正在树下砍树呢。

奶奶表扬我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是有人在树下砍树,那是个男人,叫吴刚。

吴刚?他是谁?妹妹好奇的问道。

于是,奶奶就给我们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即使神仙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而何况我们这些人间凡人呢?

此后,我们就隔三差五地央求奶奶讲故事。她先后给我们讲了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常常入迷,如痴如醉,被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又一次月下纳凉,我用手指着月亮,和弟妹们一起议论嫦娥的美貌与孤独,被奶奶看见了。她连忙大声制止我说:孙子,不能指月亮,谁要是指月亮,月亮就来割谁的耳朵!

割耳朵?月亮不是在天上吗?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奶奶吓唬我们说:谁指月亮,等睡着了以后,它就从窗户窟窿偷偷钻进来,悄悄割破谁的耳朵。

我们真被奶奶的一番话唬住了。抬头看月亮,天上的一轮明月还真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而且似乎在对我们狡黠地眨巴着眼睛,暗暗地偷笑呢。我们越想心里越害怕起来。

奶奶,我刚才不小心指了月亮,它要来割我的耳朵,这可怎么办呢?我很着急地问。

我也指了月亮,怎么办呐,奶奶?妹妹也很害怕。

奶奶略带埋怨地说:谁叫你们指月亮的,让它割掉耳朵,活该!

奶奶,你就告诉我们吧,该怎么办呀?我几乎是乞求道。

不怕,不怕。只要你肯认错,跪在地上给月亮磕几个头,它就会原谅你,不会割你耳朵了。

我们就信以为真,赶忙跪在地上磕头作揖,嘴里念念有词,乞求月亮原谅,不要割我们的耳朵。

月亮啊,月亮,奶奶见我们跪下磕头,就仰头对着天上的月亮说,你就原谅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吧,大人不计小人过。

晚上躺在床上,还一直在担心月亮能不能原谅,会不会趁我们睡着了来割耳朵。

第二天清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忙用手摸一摸耳朵,爬起来到镜子面前一照,果然不曾割,心中一喜。心想:幸亏有奶奶提醒,否则就坏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有天晚上无意间又指了月亮,却忘了向月亮磕头作揖。早晨起来才突然想起,一摸耳朵,一点儿也不痛,似乎没有事儿。但还是不放心地来到镜子前仔细看,两只耳朵完好无损,没有丝毫被割的痕迹。我不禁笑了起来。原来那是奶奶骗小孩子的'话,是善意的谎言。

童年的小小鸟早已飞走了,杳无踪迹。童年,童年,多么令人留恋想念啊!现在,回想起那些童年往事,仍然觉得挺有意思,那的确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我不禁怀念起小脚奶奶来,想她走路一摇一晃地样子,想她的音容笑貌,想她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屈指算来,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奶奶啊,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不好?寂寞不?您是否知道我您的孙子十分想念您呢?

散文随笔:童年往事3

时隔多年,回到故乡,故乡已不在是记忆里的故乡了。物是人非,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那些随着时间而消失的,有的如泥沙般堆积在记忆里,有的不知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到哪里去了。

虽然故乡已不在是从前的故乡,但是有太多的人和事让我怀念着。对于90后来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没有烦恼、没有手机电脑。一群孩子可以从早上玩到天黑,不知光阴为何物,不用忙着去上各种辅导班,只有欢声笑语传播在田野里,山林间。想想那是的岁月是多好,想回到从前,却是不可能了。童年的朋友,也早各奔东西,很难相聚,即便相聚,也难做到从前的两小无猜。

小时候,总想着快点过年,快点长大,可真的长大,才发现最难忘的时光早已过去,又盼着时间可以过得慢点,在慢点。

捕知了,抓蜻蜓,捉蝴蝶,钓鱼儿,摸泥鳅等等,都是童年时常干的事情。那时候没有人整天拿着手机电脑打游戏,我们反而还开心一些。那时的笑容,是纯真无邪的,发自内心的。现在回想起来,就忍不住为现在的小孩叹息,失去了多少童年的乐趣啊!

在每年的开始,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了,植物也开始生长了,这也为孩子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那时,我们最喜欢去河边钓青蛙了,找来一根竹子,拴上一根绳,另一端系上一条活蚯蚓做诱饵,把蚯蚓慢慢送到青蛙嘴边,等笨笨的青蛙往前一扑,张嘴咬蚯蚓,那个时候要把握好时机,迅速提竿,青蛙也就被提上岸来。除了钓青蛙,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更是一群人一起去摘水果,吃着没有打过农药的水果。现在在吃水果,却怎么也没有从前那般好吃了。更有趣的是下雪的时候了,不知道是不怕冷,还是玩的太高兴。白白的雪地,不一会功夫,就变得面目全非。你追我赶的,手都冻红了,也不愿意离去,也没人喊冷。各种姿势的雪人,就像一件件艺术品。

常常在想,如果再能回到童年有多好,但我知道,童年已离我遥远了,因为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很怀念的童年,只能拣到一些碎片,有些甚至无法拼凑、断断续续的。原来,童年只能在自己的梦里。

散文随笔:童年往事4

应接不暇的生活节奏往往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看着无比昂贵的青春飘忽而过,我们偶尔会感叹:好怀念童年啊!总是觉得自己的童年是独一无二的,回想起来就有一种因为经历过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的童年献给了伟大的体 *** 事业,虽然听起来像为国争光似的,但它真的很伟大,因为当我踏上领奖台的一瞬间,被所有人欢呼时候的那种自豪感是一辈子都难以淡忘的,那一刻会觉得自己真的很伟大。

在我四岁的时候,最讨厌幼儿园里的午睡。那天,我和平时一样偷偷爬起来,一个人溜到体育场上玩小高杠,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整个体育场都是属于我的。突然,我发现一双眼睛直看着我,他走过来对我说了几句话,这一番话引发了我第一次思考梦想。结果,因为那个肯定的眼神我被选入了体 *** 队,正式成为一名体 *** 运动员,身边的小朋友们很羡慕我,我自己也感到无比的自豪。

进入体 *** 队开始训练以后我才真正明白,这个光荣的身份,是要付出常人难

以想象的艰辛努力才能拥有的。那次发生在高低杠上的事,每每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在艰苦训练一年以后,我已经可以基本完成整套动作,那天天气特别的热,刚吃完饭教练就催促我们开始练习,因为再过几个月就要正式比赛了。我们极不情愿的开始了紧张而又枯燥的训练,嘴里发着牢骚,手里却忘了多擦一点防滑粉。上杠转了几圈以后手就出汗了,慢慢的开始打滑,有点儿抓不住了,但是又不能随便停下来,心里很怕被教练劈头盖脸的痛训。于是,我拼命地抓住因为汗水而滑得不能再滑的杠,接下来要做一个高难度动作360度大回环,怎么办?我已经不敢再往下想了,只是使出自己最大的力气荡过去。但是我发现我的手开始滑离了杠,根本毫无准备,我本能地喊了一声:“周教练,我抓不……”还没等喊完,我整个人就像拍电影似的飞了出去,“嗖”的直撞向前面的墙,惨叫一声之后重重的摔倒在地,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也不知是多久以后,我终于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医务室的病床上,右手还裹着纱布,我抬起头看看手,再看了看周围的人,使劲的哭了出来,哭得很大声。我慢慢回过神来,想起刚才手离开杠的那一刹那,瞬间失去安全感的恐惧和无助足

以让我铭记一辈子。

虽然,在我的体 *** 生涯中经历过这样多得连自己都不想去数的意外事故,但这并没有使我丧失斗志,我心想,总有一天我会登上领奖台向观众招手,听着他们为我的荣耀而欢呼喝彩。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在进入体 *** 队第三年的体 *** 锦标赛上实现了梦想,那年我7岁。

比赛的当天,我认真的完成了高低杠和平衡木的整套动作,按捺着内心的激动做完最后一个亮相动作,满心欢喜的跑下了场。颁奖仪式上,我光荣的踏上那梦寐以求的领奖台,然后弯下腰,接受颁奖人为我挂上奖牌。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完全沉浸在这个光荣的时刻里,内心充满着喜悦和自豪,仿佛所有观众此刻的呐喊都是献给我一个人的,我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此刻内心的沸腾。现在,我依然深深地记得每一次比赛的获奖成绩、每一个分数,对我来说,这些分数的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对成功的追求,还有那珍贵的童年财富。

当我们年轻的嘴角微微上扬的时候,当我们童年的往事如此清晰的时候,当我们的话语永不间断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明白,那时的酸甜苦辣会印证童年岁月的光荣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432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