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半导体材料与器好就业吗

浙大半导体材料与器好就业吗,第1张

好就业。

浙大半导体材料就业前景还是可以的。如果是本科毕业生,可在多晶硅、半导体(电子类公司)、物理、材料类等行业就业。如果是研究生毕业,可在材料研度究所或高校就业。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宁波等8个校区;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但是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的发展大都是点的发展,中部就是重庆,长沙,东北就是大连,沈阳,哈尔滨......只有长三角,小珠三角(京津冀,即黄河三角洲不讨论)经济连成片,而且占我国GDP的比重较大。

小珠三角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珠三角,包括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约4000万人。大珠三角包括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长三角则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嘉兴,镇江,常州,湖州,绍兴,南通,舟山,扬州,泰州,台州。长三角的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212.12万人。如今长三角总GDP(暂且借用)近小珠三角的两倍,但人均不如小珠三角。长三角表现出强劲的后动力,照此下去,珠三角会被长三角全面超过。

小珠三角摆在何处呢?

1.珠三角和香港的联系不够。广东政府太高调了,总是把自己当作改革开放的大哥哥,香港d丸之地应该是小弟弟。其实不然,广东应该承认香港在泛珠三角的经济领头作用,多与香港联系。香港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经济活跃(一度被评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好,现代化程度高,而且香港的国际地位都可以给广州带来帮助。然而香港回归这么多年来,粤港通关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上升到民族高度,香港的经济下去了,不但是广东的经济受到影响,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希望广东政府能够正视这一问题。香港的经济成长如何主要取决于广东政府的配合支持程度,因为香港的大部分基础物资都来源于广东深圳。

2.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辐射范围大。长三角其它城市作为上海的腹地(事实上,上海之后的中原地区都是其腹地),为其发展提供需要的物资(安徽等的矿),能源(山西就是媒省)。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敢于打拼,积极吸引外资,政府政策支持。尤其是浙江,企业冲在最前面,政府做“后勤”,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浙江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珠三角位置比较尴尬,周围没有能够像大中原一样提供物资,能源的地方,在土地,资源等的限制下,发展就比较有限。

3.加大广东的教育投入。长三角,黄三角高校多,尤其是一流高校多。北京: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这个没办法)等等;天津:南开,天大;上海:上交,复旦,同济,中科院等。而广州,说句实话,称得上一流高校的只有中大,而且中大工科实力不行,华工太偏重工科,中科院研究所较少。不过说回来,广东政府开设大学城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让各高校互补,但就我所看,应有的效果没有发挥完全。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政府设定一个基金,在本科阶段,对于有意愿,而且学业成绩好或是有专长的同学,经济又有问题的同学,送出去两年,1+2+1政策。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不能接受新的思想(这不是媚外,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就是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古今中外,最大的投资,回报最高的投资莫过于“人”的投资。

3.也就是其它网友也谈到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过我还是觉得最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在此基础上吸引人才。行销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贼船理论”(绝对不含影射的意思),说的是:在码头有一艘贼船,船长常常到处骗人上船,受到骗的人到处宣传,船长能够骗到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再也没有人会上当受骗了。这背后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留住一个人才的成本只有吸引一个人才的成本的四分之一(行销学原理)。政府应该设立一些科研基金,关于人才的生活保障基金等等,对于在校学生,应给予生活补助,设立响应的政府奖学金等等,给广东大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让广大高校学生对广东的开发事业忠诚,这是很难做到的,但也是绩效非常高的。此外,广东还有很多小方面做得不够,如:外来技工转证的问题等等。

4.营造活跃的经济氛围,培育创业的温床。经济自由是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国际上常用经济自由度指数反应,它主要由贸易政策,税收水平,政府干预,管制程度和货币政策等,广东政府可以在经营许可,证券,兼并法规,激励政策等发面下手营造一个适合创业的温床。对于创业,据我所知,经济园区内的政府相关基金是要考察技术含量,创业者等等很多因素的(这是必须的),但我知道,对于创业者,我知道一般是要求海归,等等非必要性参数占的权重太大。我承认海归里面大部分都是精英,但并不是只有海归才能创好业。许多海归拥有技术,但没有管理经验,还有就是眼高手低的情况比较明显,高傲的也是屡见不鲜。相反很多有好的创意,但学历不高,没有出国经历的创业者没有机会。盖茨大学肄业,戴尔创始人也是大学肄业(在PC方面战胜当时的市场领导IBM),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的学历也不高......学历是重要,但远远没有像现在政府看的那样重要。此外,技术创业是一个方面,创意创业,服务创业等等也是可以的,想想四季酒店,联邦快递,迪斯尼创业之初都没有什么高技术可言。

5.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结合广东实际情况,重点出击。现在就拿技术创业来说吧。大家知道现在是信息技术统领各行业的时代,相信这在将来的二十年也不会改变,二十年只有呢?信息技术赖以生存的就是半导体产业,而半导体基于材料(事实上,制造业都是基于材料)。随着人们认识物质的两极化(微观,宏观),传统的材料已不能满足需求,纳米材料将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相信不会太远),已经是国内外一致认同的。第一次产业革命造就了西欧,第二次产业革命造就了美国,日本,我们中国再也不能错过第三次产业革命了。中国只有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占据优势,才能釜底抽薪,一局超过欧美,日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外,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燃料电池,新型能源,环保产业,超导材料等等新兴产业占总产业比值将越来越大。华工的材料学院,环境工程都是很强的,政府应该予以重视,设立一些政府基金,促进科学研发以及产业化研究。中大的医学是亮点,也应该予以重视。

6.产业结构的优化。说实话,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发展轻工业,并且是高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跟不上去,基本的制造业也比较落后,而香港,澳门回归后,珠三角更是要与香港,澳门联系起来,优化泛珠三角的产业结构,重点抓住第三产业,制造业和第四产业(创意产业)。最近广东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东莞鞋厂的搬迁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政府注意到这一问题,现在正是珠三角产业结构改型的时期,希望广东能够顺利完成产业改型。

当然,小珠三角不是“一无是处”。小珠三角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期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外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广东最近几年的GDP,但是广东经历了这样的“痛之后”,小珠三角的经济将面临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重新夺回经济地位也未为可知。

两局题外话:随着广东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内迁,给内地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内地经济得到发展,相信内地的经济也会发展起来,然后再向高科技发展,一个过程问题......话说回来,牺牲资源,环境带来的发展......直接引进高科技,内地可能还不具有这个条件。

上海,深圳。这两个地方简直有点奇迹。上海GDP直追香港,有望在2010年赶上香港,不过人均GDP嘛,还有一定的距离。香港已经成熟了,而上海正出在壮年期。深圳“d丸之地”,人均GDP(过万美金,超上海的9000美金),购买力都是相当另人不可思议的。想想看,06年每平方公里的GDP是2.98亿,内地相信没有哪个城市能够与之媲美,GDP超过香港的一般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4630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