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利用半导体光-电子(或电-光子)转换效应制成的各种功能器件。它不同于半导体光器件(如光波导开关、光调制器、光偏转器等)。
光器件的设计原理是依据外场对导波光传播方式的改变,它也有别于早期人们袭用的光电器件。后者只是着眼于光能量的接收和转换(如光敏电阻、光电池等)。
早期的光电器件只限于被动式的应用,60年代作为相干光载波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问世,则使它进入主动式应用阶段,光电子器件组合应用的功能在某些方面(如光通信、光信息处理等)正在扩展电子学难以执行的功能。
1. 是数字层面还是模拟层面? 数字层面光敏二极管、三极管、光偶即可。2. 纯模拟层面需要温习光强、照度、光通量等概念,区别清楚。了解积分器、照度计工作原理。还需要了解被测光线的光谱特征、频率范围,了解各种光敏半导体材料的敏感性,线性、非线性关系。前述术语、设备跟时间还不相关,要不要考虑时间效应,譬如太阳能电池。
3. 输出控制就是个电路设计的事了。被控设备若是电平控制的,电压范围如何;若是电流驱动的,多大电流。大功率被控设备是阻性还是感性,多大功率?对电路要不要做反冲保护?对贵重设备如何做过压、过流保护。
4. 准确性、可靠性:光敏设备工作环境,如灰尘、湿度、日光、红外等干扰,如何屏除。
5. 易生产、可维护:设备出来后,有个校正、基准的问题。要便于校正,校正正确。
6. 远程诊断:独立模块集成于大型设备中时,有没有不拆机确定模块工作状态、实时监测诱导某顽疾的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