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了政府对于国内稀土行业的重视与整改的决心,在政策呵护与新能源汽车打开稀土需求空间的支持下,稀土价格在一季度有望继续强势上涨。
拓展资料:
稀土应用领域广泛,不可或缺。稀土具有优秀的磁、光、电性能,用量虽然少,但拥有不可替代性,是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大多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从具体的细分消费领域来看,磁材在全球稀土消费领域中占比最高,约48%,由稀土材料制成的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等特性,被广泛运用于汽车、新能源车、风力、节能电梯与空调等众多工业领域;其次为石油化工,占到12%;而玻璃陶瓷和液晶抛光则分别占到11%和8%。
回顾历史来看,稀土价格主要三轮明显的上行周期:
1)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国对稀土黑色产业链进行打击,实行出口配额制度等,社会囤货行为催化稀土价格暴涨,氧化镨钕价格由20万元/吨→124.9万元/吨,涨幅达到518%,氧化镝价格由139.25→1379.25万元/吨,涨幅达到916%;
2)2017年5月-2017年9月,政策有明显的变化,进行了多次收储、环保整顿、稀土打黑专项行动等,对供给端形成约束,稀土价格短期暴涨暴跌,氧化镨钕价格由29.55万元/吨→52.50万元/吨,涨幅达到78%;
3)2019年5月-2019年6月,缅甸禁止稀土矿出口,叠加中美关系紧张,氧化镨钕价格由26.45万元/吨→36.75万元/吨,涨幅为39%。
综合来看,以上三轮上行周期多为政策端驱动的,价格呈现暴涨暴跌的趋势,2020年3月份以来,氧化镨钕价格由26.75万元/吨→39.85万元/吨,涨幅达到49%,上涨速度较为平缓,背后主要驱动因素为需求端持续高增长,政策因素影响较小,这也是本轮上行周期与之前最大的不同。
由于我国实行总量指标控制,黑色产业链受到打压,进口矿占比逐渐提升。近年来,稀土进口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缅甸和美国成为我国稀土资源重要的来源,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共进口混合碳酸稀土矿6869.2吨,同比回落46.51%,其中来自缅甸4892吨,占比71.21%;进口稀土金属矿(美国矿)49161.98吨,同比增长49.47%。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表示,中国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宝贵的资源浪费掉了。 钢铁生产中,稀土不可或缺;提升航空航天等材料的综合性能也离不开稀土,故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又因稀土金属具有良好的光电磁效应,也被称为“新材料之母”。此外,稀土还是军工“利剑”,如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航空母舰、核潜艇、战斗机等的生产都离不开稀土。 所以,稀土既重要,又值钱,还不可再生。中国要想打好手中的这张“好牌”“王牌”,就必须加强对稀土的管控。
中国稀土出口企业一度达到200多家,这还没算上盗采、走私稀土矿的黑色产业链。据业内估计,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稀土中,来源不明、生产指令性计划外的“黑稀土”,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同时,开采成本低,如中国南方特有的离子型稀土矿,是全世界最容易提取的重稀土资源。此外,从白云鄂博的稀土矿来看,成本低的秘密在于“尾矿”。 “尾矿”就是开采铁矿石剩下的矿渣。白云鄂博是铁和稀土共生,铁矿是大头,铁含量大概是34%。稀土就存在“尾矿”之中,这也是“中国稀土矿被当铁矿挖”的来源。除了储量高、成本低,缺乏集体价格谈判机制和斩不断的“黑稀土”供应链也是稀土不“稀”的重要原因。我国稀土企业虽多,但各个企业的销售并没有统一定价,且销售渠道分散。稀土企业恶性竞争,分散的卖方相互杀价,行业整体丧失市场议价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