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太地区产业影响有限
价格上涨已成事实
稀有气体中的氖、氪、氙气体,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医疗卫生、半导体等领域,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全球重要的稀有气体出口国。在此之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口氖气等稀有气体。5月30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表示,为应对欧美对俄罗斯进行的制裁,俄罗斯将在2022年年底前限制氖气等稀有气体的出口。自2月24日以来,全球稀有气体出口大国乌克兰已经暂停了稀有气体的生产,加剧了氖、氪、氙的供应紧张。
洑春干介绍,乌克兰供应了全球70%的氖气、40%的氪气和30%的氙气。而在半导体用高纯稀有气体方面,根据路透社援引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Techcet的数据,全球45%~54%的半导体级氖气由乌克兰Ingas和Cryoin两家公司供应。Techcet估计,2021年全球用于芯片生产的氖气消费量约为540吨。
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上述两家全球主要氖气供应商被迫停产,造成稀有气体价格上涨。据洑春干介绍,我国氖气从600元/立方米左右上涨到5月初的1.55万元/立方米左右,而氪气、氙气涨得更加离谱,氪气市场均价从1万元/立方米左右飙到3.2万元/立方米左右,氙气飙到38万元/立方米左右。而Techcet发布的报告则表示,俄罗斯宣布出口禁令,尽管对目前的市场影响有限,但会导致供应短缺的周期拉长。
稀有气体价格的上涨同时也将为其下游行业带来影响,尤其是稀有气体属于芯片存储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业内人士表示,氪、氙、氖等稀有气体对于芯片存储制造至关重要。例如氖气、氦气等稀有气体主要应用在半导体、液晶显示、光纤等领域。尤其氖气对于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或成我国相关行业新机
洑春干介绍,我国稀有气体的供应并无问题。2021年,我国氪气产能约为5万立方米/年,绝大部分出口国外。同期,我国氙气产能约为5000立方米/年,氖气产能约为40万立方米/年。我国稀有气体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其中氖气还可以实现大量出口。但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我国稀有气体价格依然会随之出现波动。
洑春干预计,未来国际市场仍处于涨势。根据当前情形,俄乌冲突将会为全球半导体主要生产国家带来供应链风险问题,这将推动市场出现炒作趋势,从而出现氖、氙、氪等稀有气体的价格波动,甚至带来暴涨的可能性。“当前这种形势,或许对中国而言不仅是摆脱类似芯片等行业受他国限制的一个机会,还是建设形成中国拳头行业的一个机遇。”洑春干表示。
洑春干认为,当前应鼓励大型空分装置配套建设企业大力投资稀有气体提取装置。这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稀有气体的提取设备建设能力,满足我国稀有气体需求,还能抢占国际市场空白。不过,目前我国将稀有气体列入危化品目录,这可能是阻碍我国发展稀有气体行业的不利因素。他表示:“将所有稀有气体、一般性气体都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中,这对行业发展而言存在阻碍。”他解释道,如果能将稀有气体等一般性气体从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危险货物目录中豁免或移除,促进稀有气体等一般性气体的生产项目、回收项目的建设及运输,这将对我国稀有气体的产能增长十分有利。
亚太地区已开始积极应对
芯片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从短期形势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芯片市场造成的冲击并不大。尽管稀有气体对芯片制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芯片制造所需的稀有气体量很少,许多芯片制造企业已经提前对稀有气体进行了储备,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影响。当然,长期来看,俄乌冲突会带来乌克兰生产的长期中断,俄罗斯的出口限制后续还有进一步供应减少的可能。
各地区对稀有气体的供应压力感受也不一。业内人士表示,韩国对稀有气体进口依赖最高,且韩国没有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稀有气体产量的大型气体生产公司。不过,韩国的主要进口来源是中国,占总进口量的一半左右,来自乌克兰的供应比例约占20%。目前来看,韩国企业并没有对稀有气体的供应问题过于紧张。韩国政府已于3月免除了氖、氪、氙的进口关税,减轻企业进口压力。此外,浦项制铁已实现氖气在韩国本地生产,目前估计可满足韩国自身需求的16%。
日本方面,日本国内只能自产非常少量的稀有气体,如大阳日酸在日本国内仅有氪气产能2000立方米/年、氙气产能250立方米/年,不生产氖气。不过,日本稀有气体最主要的进口来源是中国、法国和美国,受俄乌冲突影响暂时不大。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宣布,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确保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特种气体供应, 支持引进和研发重复使用气体的设备,提高国内制造商的制造能力,并加强与美国的供应链合作。大阳日酸也表示,该公司将扩大稀有气体的生产能力。
众所周知,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发展是整个现代 科技 产业发展的核心;在老美多次修改芯片规则以后,就让高通、英特尔等芯片企业做出了断供的决定,另外就连ASML和台积电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无法自由出货,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很多国家的 科技 企业也都纷纷开始加快了在芯片领域的发展,而整个芯片市场也迎来了大洗牌!
全球大力发展半导体芯片产业
在被断供以后,我国就加快了国产化半导体芯片产业链的打造,而欧盟也表示将投入超过400亿欧元来发展欧洲本土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并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欧洲半导体芯片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提高到20%;另外俄市场也先后表示将投入9000亿卢布和3万亿卢布来发展本土的ICT与半导体产业,并将计划研发先进的X光射线光刻机!
相关市场如今也开始做出反击
在进入到2022年的3月份以后,英特尔就停止了对俄市场的发货和服务,很快高通、苹果等美企也都紧随其后,对当地市场进行了“停服”,这对于当地市场的发展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美企做出断供的决定以后,当地市场也多次敦促这些停止服务的企业恢复服务,不然就将没收它们在当地市场的资产;虽然说很快一些美企就恢复了服务,但当地市场如今也开始做出反击!
俄正式宣布,将“断供”芯片关键材料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反制以后,现在俄又正式宣布,将在年内“断供”芯片的关键材料——氖气等稀有气体的出口,只有获得了当地许可的一些企业和地区才能获得氖气等惰性气体的出口,很显然高通、英特尔、苹果等美企是不再许可名单之中的,另外就连ASML也无法再获得当地市场的氖气资源,这一招对这些芯片巨头企业来说,打击无疑也是巨大的!
老美不接招
要知道氖气等惰性气体是生产光刻机和芯片的必要气体,本以为这一次的“断供”会让老美着急并做出一定的让步,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老美没有任何的反应,也根本就不接招!除了ASML一直在全球市场上寻找氖气资源的供应以外,没有任何一家美企对断供做出回应,这也说明美企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压制,相反ASML和台积电这些芯片生产领域下游的企业就要着急了,毕竟没有了氖气的供应,光刻机和芯片生产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实际上,美国作为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发源地,其手中不仅拥有着高通、英特尔、苹果等芯片巨头企业,还拥有着大量的芯片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所这一次的芯片关键材料氖气等惰性气体的断供,美国根本就不怕;毕竟老美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芯片订单,只要ASML和台积电能解决相关的难题就行了,美企根本就不着急,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受到全球经济疲弱与通胀压力,以及需求下滑走势,部分晶圆代工厂可能有取消扩产计划。除了高度仰赖台积电大单护体的供应链外,对于原本期待至少再旺3年的其他半导体设备产业而言,恐将有所冲击。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因应设备机台交期未见好转,同时近日市况剧变来得太快,台积电已稍微调整了扩产进度,海外扩产目前仍按既定时程与进度执行,但国内扩厂脚步则稍放缓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Intel)日前也直言俄亥俄州新厂动工时间将延后除了上述两大厂,其他在前2年大举宣布扩产计划的二线晶圆代工厂与IDM厂,也传出开始评估扩产放缓或缩小新产能规模,现已不再紧追设备厂要求出货。
针对市场供需反转疑虑,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于6月股东会上清楚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不明仍需要观察,对台积电而言,扩产是为了长期机会,目前持续与客户讨论如何支持其2023年的需求。
2020年起疫情扩散多国,引爆全球芯片荒,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与欧盟等国等砸下巨额补助金,除了扶植本土半导体供应链外,也力邀台积电等多家业者赴当地设厂,寻求最快速就拥有产能与拥有半导体产业的捷径。
事实上,2021年供不应求的盛况与美好前景,使晶圆代工与IDM厂争相增加产能,以抢食飙升的需求大饼。
2022年初以来供需反转杂音涌现,但晶圆代工或是IDM厂扩产规模并未收敛,尽管设备机器交期长达12~18个月,甚至出现24个月才能交货订单,但众厂自愿或非自愿的计划仍持续进行中,使得市场对于2023年后产能过剩的疑虑未曾消退。
随着近期需求反转来得又急又快,半导体供应链完全来不及反应,高库存低需求迅速引爆砍单与杀价战,近日终于也开始蔓延至上游晶圆代工。
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供不应求荣景终将结束的场景是在预期中的,但没想到来得那么快,原本各厂都对于短期订单与长约的掌握度相当高,都沉浸在过去2年荣景中,不认为自己会面临供需反转、产能过剩危机,但近期已有转变,多家业者不再追着或加价抢设备,且对于更长远的扩产计划已重新评估。
半导体设备业者指出,受到疫情持续与乌克兰问题等影响,各式芯片、零组件材料短缺,加上全球塞港、物流停滞等冲击,半导体设备交期从过去正常6个月,已拉长至18个月后。
但握有先进制程技术与总体产能优势的台积电,为设备厂最大客户,因此在此波扩产中,机器设备与材料等都优先供应台积电,对其他苦等设备交货的晶圆代工厂形成排挤效应,包括联电、力积电、Globalfoundries(GF)与中芯等,各厂扩产时程都将较既定计划延迟。
而英特尔虽大举宣布欧美扩产大计,当中包括未来10年在欧盟投资800亿欧元的巨额计划,但由于供应链对于市占持续萎缩的英特尔重返代工仍多有疑虑,因此设备厂大多也都还是将台积电列为优先供应客户。
过去1年来多家大厂按既定计划宣布新厂动工,且持续加价争抢设备机器,但近月来随着需求反转警讯响起,扩产脚步已见放缓,原本因设备交期延后而影响扩产进度的业者,此时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甚至也可能重新评估初期扩产规模与未来更进一步的计划。
近日台积电就略调整了扩产进度,国内南京、美国与日本的海外扩产计划,目前仍按既定时程与进度执行,但高雄7、28纳米新厂,以及目标提高特殊制程产能的南科Fab 14扩建P8厂的计划也放缓一些。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也因美国会芯片法案卡关,直言新厂动工时间将延后。
半导体设备业者表示,由疫前晶圆代工产业生态来看,台积电稳取大宗获利,尽管未来需求持续成长,但绝对不足以养活所有晶圆代工厂及也启动大扩产的IDM厂,因此,若不急踩扩产煞车,产能过剩危机绝对会超出预期。
扩产所带来巨额投资与折旧面临风险,加上全球IC设计业者也开始缩衣节食下,除了台积电或是疫前获利就稳健且拥有抢手8英寸产能的世界先进,其他业者如冲刺先进制程的三星电子、英特尔,以及疫前获利就不佳的业者,都将是艰巨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