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V的半导体制冷片的驱动电路

12V的半导体制冷片的驱动电路,第1张

电路不是很懂,仅供参考,不求分。这是一个由基极引出光耦控制的N沟道增强型集成稳压管的场管进行开关控制的电路,本图中用于控制制冷片的功率(你的图上看上去像是耗尽型,查资料确定是增强型)。光耦是东芝公司生产的一种通用光耦,八脚封装,常用与晶体管电压逆变,IGBT栅极驱动,MOS管驱动等,正向电流直流20毫安。场管是通用型100V28A150W,V型槽MOS场效应管。增强型的场管一般呈关闭状态,栅极施加一定电压后源极与漏极间开通允许电流流过。C1C2滤波,一般是一个电解电容一个是瓷片电容,一般取电解电容10uF,瓷片电容取0.01uF。R1限流防止光耦损坏,根据输入电压和光耦最大电流计算安全阻值。电感用于蓄电,在场管断开之后释放存储的电量,二极管用于消除电感断电后的反向电动势避免产生高压击穿场管。电感的电感量和功率要根据半导体制冷片的功耗选择,本图应该是功率电感,厂家的手册上写的是7.5nH电感量。

这是个开关电路,图中的Q13和Q20脚位错误,应和NPN管共射极,从而构成射随式驱动,如实际电路确定如此,开关频率低的时候,电路也可以正常工作,但Q13、Q20根本没用到。

MCU(微控制器单元)4脚输出高电平时,光耦都不导通,光耦输出集电极被电阻上拉为高电平,JP10.15输出 11.3V高电平,同时MOS管导通,1,2两脚相当于开关闭合。

MCU。4输出低电平时,光耦的输出导通,JP10.15原意应该输出低电平,1,2脚断开;但这个电路根本不具备吸电流能力,所以JP10.15相当于悬空状态!!同时HRF3205也只会慢慢关断。

另外,当1,2闭合时,电压为零,电容C42的电压也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MOS管没有G极电压而断开,循环下去,电路自己就低频震荡了。通过这部分判断,电路只能使用脉冲方式工作。

同时一点建议,这个电路的光耦运用不好,一般都会采用光耦导通,作为电路功能有效的,这个电路刚好相反,就算没有MCU,开关也会打开。

在原理上,半导体的制冷片只能算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虽然制冷片会主动为芯片散热,但依然要将热端的高于芯片的发热量散发掉。在制冷片工作期间,只要冷热端出现温差,热量便不断地通过晶格的传递,将热量移动到热端并通过散热设备散发出去。因此,制冷片对于芯片来说是主动制冷的装置,而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只能算是主动的导热装置,因此,采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的ZENO96智冷版,依然要采取主动散热的方式对制冷片的热端进行降温。 风扇以及散热片的作用主要是为制冷片的热端散热,通常热端的温度在没有散热装置的时候会达到100度左右,极易超过制冷片的承受极限,而且半导体制冷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尽快降低热端温度以增大两端温差,提高制冷效果,因此在热端采用大型的散热片以及主动的散热风扇将有助于散热系统的优良工作。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冷热端的温差将保持在40~65度之间。 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吸热和放热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以下三点是热电制冷的温差电效应。

1、塞贝克效应

(SEEBECKEFFECT) 一八二二年德国人塞贝克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接时,如两个连接点保持不同的温差,则在导体中产生一个温差电动势:ES=S.△T 式中:ES为温差电动势 S为温差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 △T为接点之间的温差

2、珀尔帖效应

(PELTIEREFFECT) 一八三四年法国人珀尔帖发现了与塞贝克效应的效应,即当电流流经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和吸热现象,放热或吸热大小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 Qл=л.Iл=aTc 式中:Qπ为放热或吸热功率 π为比例系数,称为珀尔帖系数 I为工作电流 a为温差电动势率 Tc为冷接点温度

3、汤姆逊效应

(THOMSONEFFECT) 当电流流经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除了由导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之外,导体还要放出或吸收热量,在温差为△T的导体两点之间,其放热量或吸热量为: Qτ=τ.I.△T Qτ为放热或吸热功率 τ为汤姆逊系数 I为工作电流 △T为温度梯度 以上的理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约飞院士对半导体进行了大量研究,于一九五四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表明碲化铋化合物固溶体有良好的制冷效果,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热电半导体材料,至今还是温差制冷中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主要成份。 约飞的理论得到实践应用后,有众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才达到相当水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件。 中国在半导体制冷技术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早的研究单位之一,60年代中期,半导体材料的性能达到了国际水平,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国半导体制冷片技术发展的一个台阶。在此期间,一方面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提高,另一方面拓宽其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了半导体制冷片,因而才有了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生产及其两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以上内容来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9411393.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47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