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半导体几年内能干掉韩国

为什么都说半导体几年内能干掉韩国,第1张

修改了2018年的个别用词,现在虽然国际环境大变,没太多时间修改,先这样了。。。

我是韩国半导体博士,回国985高校教师,个人认为,说半导体几年内干掉韩国纯粹是给自己人希望而已,当然也要看怎么说。下面我简单的分析几点,详细的内容只有上我的课才会说^_^:

半导体产业做的好,最重要的是防震的实验室、高端设备、人才。韩国历史上没有自然灾害,也没地震,自称“上帝是韩国的”,国内难以找到这种地方;就算找到了,高端设备国外对中国禁运,中国能自己研发的话,那国产发动机早比国外牛了;国外的半导体人才都是学生亲自上手做实验,国内因为设备少且质量差,学生还多,所以干脆都是聘的工程师,硕士博士生很难亲自动手,设计的芯片很多都是纸上谈兵,也就搞个理论,真用的话没法用。还有个问题,韩国各大半导体公司基本免费给高校的学生代工,政府按照代工量给他们降税,这样,学生们设计的很复杂的芯片,不想自己动手的(有时一个工序自己做要10个月,最后可能还发现设计失误了),可以拿到与设计高度吻合的便宜芯片(2013年,0.18um工艺,50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这个政府支持在日本、中国台湾、欧洲都有,但大陆没有。

半导体产业如果真要大力发展,国家要做好既费钱又没成效的阶段,有好的团队且运气好的话,这个阶段大概十年,也就是找到了国外做的并不很好而且自己还有很巧妙可用的idea才行,半导体行业,在产品领域,一种产品基本只有一个公司是挣钱的,剩下的是怀着希望投钱干,但是,十年的过程中,领导2个任期都过了,这个工作没给他产生任何政绩,领导会大力支持么?

个人认为有一个解释方法是可以说马上超过韩国的,那就是中国台湾。韩国半导体卧薪尝胆20多年,终于在2000年后干死了日本,原因是日本地震厉害,实验室的造价是韩国的四倍(韩国的实验室价钱基本与所有设备之和持平),所以日本芯片成本高,被韩国的价格战干死了,临死前,日本首席经济大臣跟韩国进行了谈判,希望保留不到10分之一的半导体芯片公司,让韩国给个生路,因为他们希望技术能够延续下去。韩国答应了,结果日本随手就卖给了台湾,让台湾去报仇,正好赶上在2012年12月,韩国半导体领域发生了一件事,在济州岛开了个半导体全国会议(我也去了,我其实每年都去),这次会议成了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次会上半导体相关的公司、高校、研究所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10nm以下半导体工艺还继续研究不?”,主要是因为这个尺度量子效应渐渐明显,经典物理基础上的仿真计算都不能保证芯片可靠性了,需要从头研发的内容太多,造价太高,讨论结果是不干了。结果2015年,台积电10nm芯片一出,打了韩国棒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弯道超车了。当然,这只是工艺部分,在拓扑结构,存储,IC等设计领域,棒子依旧坚挺。

总的来说,希望不能丢,差距还是客观对待。很多科研大佬肯定要这么说,不然国家对这个绝望了的话,怎么给科研经费?反过来讲,科研经费不足,就更不可能追上了,最后芯片成为棒子的暴利产品。所以这些大佬这么说,也是为了国家发展不得已,我们还是要理解、谅解、支持。

近日,各项数据都在显示,在5G需求拉动下,半导体行业回春,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申港证券调研显示,从2019年3月开始,全球半导体销售止跌企稳,7月销售额333.7亿美元,比6月327.2亿美元增长1.99%。国内半导体销售额从2019年3月也开始回升,特别是5月份,销售额4月增长7.61%。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设备出货量达33.6亿美元,反超韩国成为半导体设备最大的市场,相比一季度的23.6亿的出货量,环比增加43%。

台湾国际半导体展上,刘德音表示,摩尔定律至今仍然存在,乐观看待半导体产业会迎向下个60年荣景。半导体行业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发展水平与全球GDP增速呈正相关。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韧劲很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发展潜力仍然可期。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最上游的设计行业,近两年呈现出了百家齐放的状态,不仅在一些专有芯片领域,如指纹芯片、CMOS芯片、消费SOC芯片等方面出现了汇顶 科技 、韦尔股份、全志 科技 等众多企业国产替代的现象,而且在一些核心芯片产品如基带芯片、FPGA、存储等领域,也有华为海思、紫光国微、兆易创新等公司在不断研发和渗透。

天风证券认为,在IC设计领域,最具国产替代逻辑的公司主要有五家,其中兆易创新在存储领域强势上升。据CINNOResearch对第二季度存储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在NOR Flash领域长久以来位居第五位的兆易创新,超越美光在史上首度站上第四名的位置,创下中国存储产业的新里程碑。

从上游看,国内半导体原厂的实力增强,从下游看,国内电子终端产品制造商强烈意识到本土产品和资源对于维持和促进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相比过往更加愿意以性能替代等方式使用本土产品来替换部分国外产品。

电子元器件分销环节是连接上下游厂商的重要纽带,深圳华强作为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龙头,旗下拥有多家定位各异的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商品牌,其中控股子公司淇诺 科技 以代理国内知名IC为特色,十多年来坚持代理分销国内半导体品牌,伴随着国内半导体自主品牌的成长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了华为海思、兆易创新、紫光国芯、澜至电子、上海高清、士兰微等三十余家国内知名IC设计制造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华为海思全系列产品代理商。

深圳华强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从公司所处的电子元器件分销这个中间环节看,在对国内下游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响应速度、人工成本等方面,本土分销商具有国际分销巨头无法比拟的本土优势;国际分销巨头 历史 上都是伴随其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因此中国本土分销商一方面将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进程中受益,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将通过其专业化的服务,助力国内半导体自主品牌的成长。

招商证券认为,从长期成长的角度来看,中国半导体自主可控刻不容缓;近几年国家战略推动下政策、资金、人才环境对半导体产业持续利好,而国产厂商亦在加速关键芯片自研以及可替代国产芯片的认证,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上而下的长线逻辑清晰。

来源: 证券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56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