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英的简介

林兰英的简介,第1张

林兰英(1918.2.7~2003.3.4), 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物理系。曾任协和大学助教、讲师。1955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固体物理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第二至四届副主席,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是第三、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制备及物理的研究。在锗单晶、硅单晶、砷化镓单晶和高

纯锑化铟单晶和制备及性质等研究方面获得成果,其中砷化镓气相和液相外延单晶的纯度及电子迁移率,均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18年2月7日,农历丁巳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她诞生在明代嘉靖年间的南京御史、清官林润故居里。林兰英的降生,给位于城里下务巷林宅大院的上空蒙上了一层阴影,莆田这个“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孔孟之道氛围浓厚,何况林宅大院,人们最关注的是添“丁”,生个男孩,而林兰英偏偏是个女孩,同样是女人的祖母说:“没用的东西”。

这个“没用的东西”顶着世俗沉重的压力,冲破重重阻力,顽强地生长了。经过一番绝食斗争,家人批准林兰英上了砺青小学。后来保送进入砺青中学。而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莆田中学高中部,成了当时高一年段唯一的一名女生,一年后转学到咸益女子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6年,林兰英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福建协和大学,当时整个莆田县,女大学生屈指可数,这次,林宅大院充满了喜庆气氛,当年“没用的东西”成了林家的宠儿,母亲格外高兴,过去一切的委屈、忍辱负重化为乌有,为自己生了个女大学生而感到自豪。

为了攀登科学高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林兰英沿着崎岖山路,不畏艰难义无反顾地不断登攀。1948年8月9日,她离开亲人,离开祖国,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55年6月,美国宾西法尼大学建校215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中国博士的名字,她就是林兰英。之后,她被聘为从事半导体科研工作的索菲尼亚公司高级工程师。她超人的智慧和埋头苦干精神受到公司的赞扬,正是靠林兰英杰出的科学分析指导,公司成功地造出了第一根硅单晶,不久,又为公司申报了两项专利。同时,她的论文陆续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公司三次提高她的年薪,另一家半导体公司开出更高的价格,想挖走林兰英。面对种种优惠条件和常人梦寐以求的诱惑,林兰英不为所动。“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她想莆田下务巷那个大院了,她想祖父祖母爱的唠叨了,她想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了,她想贫穷落后而亲爱的祖国了,她想归去来兮了。

几经周折抗争,1957年1月29日,林兰英乘坐的客轮安抵香港,在国务院办公厅精心周密安排下,她走上了深圳罗湖桥头,回到了祖国怀抱,浪迹天涯的游子终于回家了。亲人团聚,林兰英百感交集,尽情地享受浓浓的亲情,如饥似渴地品尝家乡的菜肴,贪婪地饱览久违的广化寺、梅峰寺、石室岩、木兰陂、妈祖庙……

但林兰英是属于全中国的,不久,她就离家北上,像当年赴美时一样,仍由大弟林文豪送她经上海去北京,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工作才一星期,林兰英就得了急性腹膜炎,动了手术。此事惊动了周总理,她一上手术台,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亲自打去电话,指示医院“只能治好,不能出意外”,并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林兰英知道后,热泪盈眶。后来她又知道,从她交涉回国起,直至安排工作,始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进行。总理的人格深深震撼着林兰英,她决心以总理为楷模,拼命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

1957年,林兰英和同事们拉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根锗单晶;1958年初,中国的半导体收音机诞生了;那年国庆前夕,又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根硅单晶;1962年,拉制成功砷化镓单晶;1964年,砷化镓二级管激光器问世;1987年,林兰英和同事们又异想天开,利用卫星拉制成功了两块太空砷化镓单晶,这一“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林兰英赢得了“太空材料之母”的桂冠。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精尖科技成果,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国际科技“奥运会”上升起,林兰英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殊荣。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专题报道了她,报刊、电台也不断介绍她光彩照人的事迹和杰出的贡献。她受到了三代中央领导人的关怀和接见,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莆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

林兰英在盛名之下,仍保持谦逊、俭朴、坦诚的传统美德,每次回莆,关心的是科教发展,经济建设和家乡变化。她一以贯之地支持历任莆田父母官的工作,从不干预,从不给领导添麻烦,总是献计献策,希望家乡更美好。她深深地眷恋生她养她的故宅大院,但当城建需要拆迁时,她没有二话;她亲爱的父亲被不公正对待过,“文革”时被“造反者”从北京揪回原籍莆田,竟在南下的火车上被殴打致死;她自己和弟弟林文豪也受到冲击,但她从无怨言,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创造、奉献!

林兰英,半导体材料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3月4日与世长辞。林兰英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妹妹因是女儿身而被送了人。林先生幼年幸免被送人的命运,得益于她是长女。封建家庭里“长子”或“长女”,都意味着必须担负责任和义务。林兰英幼年的责任和义务是做家务、看护弟弟。她6岁就熟悉家务,可做好供全家人吃的两大锅饭。

幼年的林兰英勤劳敏学,心灵手巧,许多事她做起来轻松自如。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她通常会爬上高高的木梯,站在青色的高围墙边向莆田县城里眺望。

有一回,她站在前庭院的一块写有字的石碑前细细思量。不料被母亲看见了。母亲说:“你也不认识字,看这石碑有什么用?”“谁说我不认得呢!不信,我就读给你听。”她真的读出了石碑上的字—————“家不在丰,贵在能守;业不在盈,贵在可久;礼以律身,书不释手……”

这颇令母亲意外。原来,前些天在上海读书的父亲回家时给她一字一句地讲解过。她面对石碑思索的正是那个“书”字。她想读书,便向母亲脱口直言:“妈妈,我要上学读书!

面对母亲的阻拦,林兰英苦闷了好多天,但她没有气馁,又去找祖父在母亲面前说情。但母亲还是不同意。林兰英死活不依,死心塌地要读书,接着就与母亲闹,饭做得半生不熟,菜里要么放好多盐,要么一点盐也不放……最后,她把自己反锁在一间小屋里,不吃不喝,无论谁敲门也不开,任谁叫也不应。这可把家人闹怕了,纷纷劝说母亲让她上学。祖父趁机说:“你就让她去吧!她一个小孩不懂事,以为读书是好玩,玩些日子,她自己觉得没意思就不会去了。你看她已三天不吃不喝,再下去,出了事可怎么办呢?”

母亲不得不屈从于女儿,答应她读书可以,但家务活一点儿也不能少干。

1、林兰英(1918- 2003) 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世界级的科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次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生长生长砷化镓单晶,在空间晶体生长、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世界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1989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霍英东成就奖。

2、吴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 围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1960年入上海棋社集训,受前辈刘棣怀、王幼宸、魏海鸿、汪振雄等指导。1961年被选入国家队。1972年起任国家队教练。1964年、1966年获全国围棋锦标赛亚军。1974年访日成绩是六胜一负,其中包括胜十段棋手桥本昌二。1978年在首次中、日“三番棋”赛中,以二比一胜九段牛之浜撮雄。年国家体委批准授予九段段位,是中国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吴淞笙棋风浑厚自然,刚柔兼备,官子细腻。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曾任国家围棋集训队教练员。1985年移居澳大利亚。1999年回国,任东北棋牌学校副校长。2000年,定居北京,任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高级教练。

3、翁祖烈。福建省莆田市城厢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体委、全国田径协会委员,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中学特级教师等。1931年7月上海东亚体育专科毕业,同年8月起在莆一中执教,在莆田一中辛勤耕耘60个春秋。 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裁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裁判员”称号,荣膺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颁发的荣誉奖状。入选“中国名人辞典”。他以莆田一中为基地,精心抚育人才,艰苦开拓莆田的体育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59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