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音响所有型号

爱华音响所有型号,第1张

1、爱华旗下系列音响有单放:PX,P,PL,PS,GS,GM。收放:TX,RX,T,RL,TA。收录放:JX,J,JL,JS,EX(只有个EX50,EX3000都是针对日本的纪念)。

2、PX是单放的轻触电控机器,最高档的,P一般是机械铁机心,PS一般是最抵挡的塑料机心机器,PL也非常老,也是电控轻触,但是他面板一般有点透明部分,而px一般看不到带,GS也非常抵挡的单方,GM很少,只是用点金属壳的抵挡机器RX是收方的轻触电控机器收音是数字,属高档机器。

3、T是机械铁机器比较老,TX是一般带数字收音机,RL非常老,而且是超博的电控机器,但是收音是机械的,TA是非常抵挡的收方JX是收录放的轻触电控机器收音一般是数字,也少的是机械的,但是都不能看到磁带。

4、J是机械铁机心,JS是J的接班,但是只有厚机器,JL也非常老,收音机械,轻触电控,能看到带子JX,RX,PXJ,T,PJS,TX,PSJL,RL,PL这一般是这样的。

5、J系列本系列是AIWA最高档的垂直入耳式耳塞,款款都是AIWA耳塞中的精华。

6、HP-J9 全新设计垂直式入耳,低音笛管式耳机,完美配合耳道加强深厚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 15毫米薄形振膜,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5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5年出品。

7、HP-J8 垂直式入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5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5年出品。

8、HP-J7 垂直式入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颈项型无氧铜软线, 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5DB/毫瓦,净重6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其中,J8和J7为同系列产品。

9、D系列:D系列是AIWA的顶级耳塞,仅有的两款就充分说明了D系列在AIWA耳塞产品线中的极品地位,旗舰型号D9更是被誉为AIWA耳塞中的王者。HP-D9 6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4U薄型非晶质振膜,软式耳塞,线性晶体无氧铜软线,强力SA-CO驱动磁铁,24K镀金立体声接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5HZ-30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8DB/毫瓦,净重9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HP-D8 6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表现深厚的低音响应,4U薄型非晶质振膜,软式耳塞,线性晶体无氧铜软线,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24K镀金立体声接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8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8DB/毫瓦,净重9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D9和D8为同系列产品。

10、V系列: V743系列,是V系列中的最高型号,也是装备、指标最好的一个系列,在D、J系列淡出后,越发突出其在AIWA耳塞中的领袖地位。需要说明的一是,现在论坛上不少人使用的V743是广东东莞生产的,无论从外观、做工还是实际听感来看,都与日本原装的有不少差距(甚至连外观都有不少区别),AIWA早期MD机曾使用其作为配机耳塞:HP-V743 蓝宝石蒸发震动膜产生高素质声音,提供舒适佩带感的超低音耳部逻辑设计,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防缠结颈项型线性晶体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耳机卷线盒。95-98年出品。

11、HP-V543 提供舒适佩带感的超低音耳部逻辑设计,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耳机卷线盒。95-98年出品。HP-V541 提供舒适佩带感的超低音耳部逻辑设计防漏音耳机设计,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高级外型,耳机卷线盒。96-98年出品。

12、V553系列,现在最广为人知的AIWA V系列耳塞,也是不少随身听“烧友”所极力追寻的目标,外观漂亮,音质不俗,但要命的是基本上买不到真货,中后期的AIWA MD机曾广泛使用其作为配机耳塞: HP-V553(HP-ED700)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垂直式入耳耳机,橡胶硅制气垫耳塞,15毫米磁石驱动单元,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频率响应5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8DB/毫瓦, 99-00年出品。均为配机耳塞,有金条黑柄、银条黑柄、银条银柄(全银色)三种,未单独发售,也并未见于任何AIWA产品宣传。2001年起其日版型号改为HP-ED700。 HP-V552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垂直式入耳耳机,橡胶硅制气垫耳塞,15毫米磁石驱动单元,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线上音量控制。98年出品。

13、HP-V550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垂直式入耳耳机,橡胶硅制气垫耳塞,15毫米磁石驱动单元,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98年出品。

14、V161系列,最近AIWA高档磁带机、MD机的标准配机耳塞,设计和原理上基本模仿V553,但除了佩带舒适外的优点,还远达不到V553的音质,因此受欢迎程度也大不如V553:(1) HP-V164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 13.5毫米大型磁石驱动单元,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99-00年出品。(2) HP-V163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 13.5毫米大型磁石驱动单元,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99年出品。(3) HP-V161 空气配合科技式设计防止漏音发生,提高双重低音的笛管式低音增强装置, 13.5毫米大型磁石驱动单元,CCAW声音线圈,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99-00年出品。2001年起,其日版型号改为HP-ED100。

15、V157系列,AIWA耳塞产品线中最没有特色,也是产量最少,最不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系列:(1) HP-V157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塞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96-98年出品。(2) HP-V155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耳机卷线盒。96年出品。(3) HP-V153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96-98年出品。(4) HP-V151 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梦幻低音笛管耳机产生深沉低音,防缠结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防漏音设计,45毫米特长低音导管。96-98年出品。

16、V141系列,俗称95金小孔,是1995年以来大量配机,并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系列,但个人使用多年的感觉,低音不如V16,高音又比不上V14,只能算是“矮子里面找高人”了:HP-V147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94-95年出品。(2) HP-V145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卷线盒。94-95年出品。(3) HP-V143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94-95年出品。(4) HP-V141 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14.8毫米强力SA-CO(钐-钴)驱动磁铁,颈项型无氧铜软线。94-95年出品。

17、V70系列,AIWA早期的高档耳塞系列之一,虽然知道的人较少,但无论从装备、指标等各方面考察,V70都是让人满意的,其造型也是非常特别的,令人过目难忘:(1) HP-V70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

18、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2)HP-V68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3)HP-V65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防漏音及防菌耳机设计,永保耳机清洁,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卷线盒。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BOSE中国官网

BOSE是全美国最大的扬声器厂家之一,总部坐落在美国麻省,单是从事研究开发的工程师就有几百人,是一家全资独立公司。产品在汽车音响领域和航天科技领域也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

除了民用产品,Bose在专业音响领域也有广泛的开拓。Bose专业音响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多功能会议厅、教堂、高端酒店和品牌旗舰店等。

扩展资料

BOSE历史:

1950年阿玛尔博士发现扬声器未能很好传送自然的声音。研究探索声音科学领域的结果导致BOSE公司的成立。

1968年传奇的诞生。

传奇的901Direct/Reflecting直接/反射式扬声器问世。它能将89%的声音从墙壁上反射回来——等同于现场音乐会——自然逼真的音响效果。

1972年专业扬声器上市。

BOSE进入专业音响领域,为专业人士的需求和品位设计扬声器系统。

1972年Syncom计算机测试系统。

Bose发明了专利的Syncom电脑测试系统,以实验室标准测试扬声器声音以保证扬声器的一贯性和可靠性。

1975年世界最佳销售奖。

301Direct/Reflecting直接/反射式扬声器系统上市。以其拥有的BOSE技术,通用性设计和合理价格一举获得世界扬声器最佳销售奖。

1982年移动音响系统出现。

Bose推出专为客户设计,在汽车出厂前即已安装就绪的汽车音响系统。一些世界著名的豪华轿车至今仍使用BOSE音响系统。

1984年音频波导技术诞生。

BOSE设计出音频波导技术,将扬声器声音带入一个狭小的空间。从一个体积纤小的的箱子里能产生完整丰富的低音效果。

1986年Acoustimass音响气量流扬声器技术诞生。

音响气量流扬声器技术诞生。不用放置一房间的音响设备却有充满一房间的声音效果。VirtuallyInvisible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扬声器设计包括小音箱列阵和一个低音箱。

1987年年度发明者奖。

声音波导技术在科学界引起轰动,带给了阿玛尔博士和威廉博士"年度发明者奖"的荣誉。

1989年AcousticNoiseCancelling消噪耳机诞生。

BoseAcousticNoiseCancelling消噪耳机的发明为飞行员与地面设施的联络创造了清楚的听音环境并能保护飞行员的听觉。

1990年Lifestyle悠闲系统诞生。

Bose发明了Lifestyle悠闲系统。获得专利的音响系统,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扬声器设计和表现超过当时平均水平。

1993年Wave妙韵系统诞生。

Waveradio妙韵音乐系统,世界上最好的收音机音响上市。声音波导技术能够传送丰富低沉的音响效果——与先前听到的收音机声音完全不同。

1994年Auditioner试听系统诞生。

Auditioner试听系统诞生。能够在建筑物完成之前听到计划安装在内的扬声器的确实的声音效果。

1995年JewelCube致宝箱扬声器诞生。

Bose设计出了JewelCube致宝箱扬声器,将高品质的声音表现带入一个尺寸极小,一手可握的小音箱中。仅仅应用于Lifestyle悠闲50,35和30家庭影院系统以及Lifestyle20音乐系统中。

1998年AudioPilot噪音补偿技术产生。

Bose推出了AudioPilot噪音补偿技术,为汽车噪音补偿建立了新的标准。一个麦克风持续监听汽车内的整个声音电平,BOSE数码电子技术则分开你想听的音乐和不需要的噪音。

1998年航空耳机X诞生。

Bose推出的航空耳机X一面世即被"航空消费者杂志"评为"年度最佳产品"。该创新耳机利用BOSE专利的TriPort耳机技术驱除噪音,使听者感到更舒服。

1999年Videostage5影像舞台解码技术出现。

Bose选择了部分Lifestyle家庭影院系统推出Videostage5影像舞台解码技术。该技术能将任何音源甚至是最老式的单声道电视解码为五声道的立体环绕声家庭影院效果。

1999年Personal个人音乐中心诞生。

掌上式Personal个人音乐中心诞生于Lifestyle50家庭影院系统中。该便携式主控中心赋予你的系统最大的自由,按下触摸屏上的按钮指示可在屋内任何一个地方播放音乐。

2001年3o2o1家庭影院系统诞生。

3o2o1家庭影院系统理念,跳跃了一大步,使环绕声变得简单。该款带有DVD功能的娱乐系统只用两个扬声器却可提供完整的环绕声表现。

2001年Wave/PC交互式音响系统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

BOSE中国-首页

百度百科-bose

20世纪科学领域主要成就有相对论、量子力学、夸克基本粒子、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宇宙膨胀理论及刚出现的复杂系科学等;技术领域有各种交通工具、航天技术、大量生产技术、化学合成技术、原子能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等;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病原体的发现、抵御病原体的药物、器官移植、动植物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层析装置、核磁共振仪、超声波诊断仪等医疗仪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595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