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系列(一)--日本半导体产业之崛起

半导体产业系列(一)--日本半导体产业之崛起,第1张

姓 名:李欢迎            学 号:20181214053              学 院:广研院

原文链接:https://xueqiu.com/7332265621/133496263

【 嵌牛导读 】 : 半导体的应用领域很广,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都有应用,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骨架。半导体应用的关键领域便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发明起源于美国,后来在日本加速发展壮大,到目前在韩国台湾分化发展。本文旨在介绍日本半导体的发家史,体会上世纪美日之间在半导体产业争霸上的血雨腥风,同时从中寻找一些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经验。

【 嵌牛鼻子 】 : 日本半导体产业

【 嵌牛提问 】 : 日本半导体产业是如何在美国技术封锁的牢笼中走向世界?

【 嵌牛内容 】

       在集成电路行业,全球范围内的每一次技术升级都伴随模式创新,谁认清了技术、投资和模式间的关系,谁才能掌握新一轮发展主导权,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划便是例证。日本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经有了研究基础,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转型演变的历史,其中从1976年3月开始实施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是一个里程碑。

日本集成电路的起点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实施前,日本的集成电路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作为冷战时期美国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日本的集成电路发展得到了美国的支持。1963年,日本电气公司便获得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平面技术授权,而日本政府则要求日本电气将其技术与日本其他厂商分享。以此为起点,日本电气、三菱、夏普、京都电气都进入了集成电路行业。在日本早期的集成电路发展中,与美国同期以军用市场为主不同的是,日本在引进技术后侧重于民用市场。究其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军事建设受限,在美苏航天争霸的过程中日本的半导体技术只能用于民间市场。正是如此,日本走出了一条以民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集成电路发展之路,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度赶超美国。

        日本政府为集成电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1957年制定的《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71年制定的《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和1978年制定的《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加上民用市场的保护使日本的集成电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施压下,日本被迫开放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市场,而同期IBM正在研发高性能、微型化的计算机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1974年6月日本电子工业振兴协会向日本通产省提出了由政府、产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想。此后,日本政府下定了自主研发芯片、缩小与美国差距的决心,并于1976—1979年组织了联合攻关计划,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计划设国立研发机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此计划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家公司为主体,以日本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为支持,其目标是集中优势人才,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协作攻关,推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的提升,以赶超美国的集成电路技术水平。

        项目实施的4年间共取得上千件专利,大幅提升了日本的集成电路技术水平,为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集成电路竞争铺平了道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把握世界竞争大势、研判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专业认知作为支撑。尽管事后看,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实施效果非常理想,但是实施过程却并不顺利。根据前期测算,计划需投入3000亿日元,业界希望能够得到1500亿日元的政府资助,后来实施4年间共投入737亿日元,其中政府投入291亿日元。其间,自民党信息产业议员联盟会长桥木登美三郎多次努力,希望政府追加投入,但是未能如愿。政府投入未及预期,参与企业的士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当时,参与计划的富士通公司福安一美说:“当时,大家都有一种被公司遗弃的感觉,而且并未料到竟然研制出向IBM挑战的产品。”

       投入不及预期,再加上研究人员从各企业和机构间临时抽调、各行其道,一时间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开发很不顺利,不同研究室人员间互相提防、互不往来、互不沟通的现象十分普遍。 此时,垂井康夫站了出来。垂井康夫1929年出生于东京,1951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理工学院电气工学专业,1958年申请了晶体管相关的专利,是日本半导体研究的开山鼻祖,1976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会成立时被任命为联合研究所的所长。

       垂井康夫在当时的日本业界颇具声望,他的领导使各成员都能信服。 垂井康夫对参与方进行积极的引导,指出参与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改变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基础技术开发完成后各企业再各自进行产品开发,这样才能改变在国际竞争氛围中孤军作战的困局。垂井康夫的努力,很快为研发人员所接受,各家力量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而历时4年的风雨同舟、协同努力成了日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最好推力。除垂井康夫外,当时已从日本通产省退休的根岸正人功不可没。当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会设理事会,日立公司社长吉ft博吉担任理事长,但是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根岸正人发挥了很好的协调作用。

       根岸正人有多年推动大型国家研究计划的经验,他对计划各参与方的能力、利益诉求都颇为了解,在计划中通过其有效的沟通化解了冲 突,为垂井康夫成功地凝聚团队做了背后的铺垫。 可以看出,在集成电路的研发攻关中,除了资金和资源投入外,团队协调和技术融合更是成功的关键。

       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的组织架构来看,除垂井康夫领导的联合研究所外,先前成立的两个联合研究机构也参与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分别是日立、三菱、富士通联合建立的计算机综合研究所,以及由日本电气和东芝联合成立的日电东芝信息系统。三个研究所分别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其中联合研究所负责基础及通用技术的研发,另两个研究所则负责实用化技术开发(重点为64KB及256KB内存芯片的设计及开发)。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参与方都派遣了其最优秀的工程师。来自各地的工程师们肩并肩地在同一研究所内共同工作、共同生活、集中研 究,在微细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硅晶圆的结晶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和测试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其中,联合研究所主要负责微细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硅晶圆的结晶技术的攻关,其他技术的通用部分也由其负责,实用化的开发则由另两个研究所负责。

       具体来看,六个研究室中,分别由不同企业负责协调:第一、第二、第三研究室主要攻关微细加工技术,分别由日立、富士通和东芝负责协调;第四研究室攻关结晶技术,由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负责协调;第五研究室负责工艺技术,由三菱负责协调;第六研究室攻关测试、评价及产品技 术,由日本电气负责协调。微细加工技术是计划的重心,从联合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来看,日本当时开发了三种电子束描绘装置、电子束描绘软件、高解析度掩膜及检查装置、硅晶圆含氧量及碳量的分析技术等。垂井康夫评估说,计划实施完毕后日本的半导体技术已和IBM并驾齐驱。在计划中,日本企业对于动态随机存储器有了深入的理解,其更高质量、更高性能的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为日本赶超美国提供了机遇。

       从1980年至1986年,日本企业的半导体市场份额由26%上升至45%,而美国企业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则从61%下滑至43%。 1980年,联合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已全部结束,而另两个研究所则追加资金(共约1300亿日元)作进一步的技术开发, 以1980年至1982年为第一期,1983至1986年为第二期。 这些系统化的布局为日本的半导体行业腾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人员来看,计划开展期间的联合研究所研发人员数量为100人左右,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的研发人员数量为400人左右,日电东芝信息系统则为370人左右。在后续投入阶段,研究人员数量减少,1985年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研发人员已减至90人左右,而日电东芝信息系统则减至30人左右。尽管联合研究所研发人员相对较少,但事关各企业的未来发展基础,因此各企业都派遣一流人才参与。在此过程中,垂井康夫对各企业都十分了解,点名要求各企业派遣其看中的人才。

       在实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及后续的资助计划后,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品已占世界市场的45%,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半导体生产大 国。 1989年,在存储芯片领域,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达53%,与美国该领域37%的市场份额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日本企业的巅峰时期,日本电气、东芝和日立三家企业排名动态存储器领域的全球前三,其市场份额甚至超90%,与之相比,美国德州仪器和镁光科技则苦苦支撑。

美国商务部收紧禁令 意欲阻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

据cnBeta援引路透社报道,据知情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将进一步收紧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限制,旨在打击其获得商用芯片的行为。美国商务部的本次行动将扩大5月份宣布的限制措施,旨在防止这家中国电信巨头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获得半导体供应 - 包括外国公司制造的使用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或生产的芯片。

消息人士称,政府还将把华为在21个国家的38家关联公司加入美国政府的制裁清单,这让此类关联公司总数增至152家,包括华为在北京、香港、巴黎、柏林和墨西哥城设立的单位。新的行动将立即生效,目的是拦阻华为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尝试。

一项单独的新规则将规定,当名单上像华为这样的公司 "作为购买者、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时,经济黑名单上的所有公司都需要获得许可证。

美国商务部还在实体名单上单独增加了四个华为设备组装厂的地址,"这样就不会有人不知不觉地将物品转移到这些地点"。同时,美国政府不会再延长周五到期的华为设备用户和电信供应商的临时通用许可证,所有受影响的当事人现在必须为之前由临时许可证授权的交易转为提交许可证申请。

美国现有的限制措施已经对华为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供应商已经对5月份的限制措施采取了行动,这些限制措施要到9月15日才会完全生效。

8月8日,财新报道称,由于美国对华为供应商的压力,华为将在下个月停止生产旗舰产品麒麟芯片组。

京东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33.8% 净利润164亿元

据网易报道,昨日晚些时候,京东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2011亿元,市场预估1907.41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164亿元,去年同期为6亿元。京东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2011亿元人民币(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这一增速也创下京东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并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财报,京东二季度营业利润50亿元,去年同期为23亿元。此外京东在达达上市中获得收益41亿元,此外在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上获利67亿元。受此影响,京东二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大幅增长。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4.174亿,单季度新增3000万,同比29.9%的增速也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2020年6月,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集团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已突破了28万人(其中上市公司部分除兼职人员以及实习生外约有24万名员工)。

第二季度,在持续的技术投入下,京东集团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4.8天,创下公司近5年来的新低,继续引领全行业提升供应链效率。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京东坚定地发挥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稳定的日常必需品供应以及不间断的物流服务。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京东不断深挖自身生态体系,创造就业机会以回馈 社会 ,与业务合作伙伴共渡难关、共同成长。”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我对京东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深表感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京东集团第二季度业绩稳健且实现了收入的加速增长。丰富的产品供给和优质的服务体验持续为平台吸引大量新用户。”

虎牙斗鱼开始评估腾讯的合并提议

据新浪网报道,虎牙直播昨日晚些时候宣布,已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对上周收到的、由腾讯提出的合并建议进行评估。虎牙8月10日曾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收到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10日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建议虎牙与斗鱼公司(Nasdaq:DOYU)以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

虎牙今日宣布,该特别委员会由两名独立董事组成,分别为Hongqiang Zhao和Tsang Wah Kwong。另外,该特别委员会还聘请了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作为其独立财务顾问,聘请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Flom LLP作为其美国法律顾问,以帮助评估该提议。

与此同时,斗鱼今日也宣布,已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对该合并建议进行评估。该特别委员会成员由独立董事Zhaoming Chen、Xi Cao、Xuehai Wang和Zhi Yan组成。

此外,该特别委员会还聘请了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Asia Limited)作为其财务顾问,聘请Davis Polk &Wardwell LLP担任其美国法律顾问,以帮助评估该提议。

根据两家公司大股东腾讯的提议,斗鱼的股东将获得约定数量的虎牙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以换取他们各自的斗鱼股份。其结果是虎牙或其附属公司将收购斗鱼每股已发行普通股(包括美国存托股代表的普通股)。

虎牙和斗鱼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同时提醒其股东,以及其他考虑交易其证券的投资者,他们尚未就公司对这项提议的反应做出任何决定,不能保证会接到任何最终报价,不能保证会执行任何协议,也不能保证这笔或任何其他交易会得到批准或完成。

台积电回应大陆企业高薪挖走100多位员工

据快 科技 报道,有报道称台积电过去一年中有100多位员工跳槽到了位于大陆的半导体公司。据报道,这些员工跳槽主要是被国内公司的高薪吸引,为此不少公司开出了极为丰厚的薪水,是任职台积电时期的2倍甚至2.5倍多。

被点名的主要是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QXIC)、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HSMC)两家公司,都是2017年才成立的,目前正在研发14/12nm级别的制造工艺。

这两家公司据悉各自挖走了50多名台积电员工,其中不乏资深工程师,希望在2025年之前搞定先进工艺。

对于100多名员工跳槽,台积电公司日前也透过媒体发声,强调员工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近年来公司的离职率一直低于5%,未来也会努力留住人才,同时也会重视人才培训,给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及长期性的职业发展生涯。

从台积电的表态来看,并没有对员工跳槽一事发表太过激烈的评论,估计原因也跟14nm工艺在台积电已经不是先进工艺有关。

比特币涨至13个月来新高

据新浪网报道,昨日,比特币延续涨势,跃升至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自今年3月底部以来,比特币价格已上涨逾两倍。比特币一度上涨4.4%,至12424美元,为2019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个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今年已经飙升超过70%,成为表现最强劲的资产之一。

全球各国央行大幅下跌利率和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提振了对这种加密货币的需求。

由于供应受限,比特币被一些投资者视为一种对冲通胀的手段。

传LG电视退出全国家电卖场 转为线上销售

据ZNDS消息,LG电视将陆续退出国内家电卖场转而以线上销售为主。报道称,在全国范围内,LG专柜所有的促销全部劝退,而且予以经济补偿。根据每个人工龄的不同,补偿数额大约在3-10万人民币之间。该报道还表示,退出苏宁和国美家电卖场,每年将为LG电视业务节省几千万人民币。

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网友发帖称“跑了国美、苏宁几个比较大的店,发现LG专柜全部撤出了,给LG官方电话,客服根本就不清楚还有没实体专柜,只告知想买产品去LG在线商城!”另有网友称,LG确实退了,“我们这马上赔钱了都”。

针对此事,ZNDS随即咨询了LG官方客服,问及“LG电视是否已从国美、苏宁撤了”,但客服表示“尚未接到通知”。

传苹果A14X Bionic性能相比A14几近翻倍 与酷睿i9-9880H相当

据cnBeta报道,近日,YouTube 科技 博主 @LukeMiani 在 Twitter 上分享了一些泄露数据,强调了 A14X Bionic 芯片的性能提升,称之几乎可与英特尔酷睿 i9-9880H(功能强大的八核芯片)一战。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苹果需要为 16 英寸 MacBook Pro 笔记本配备硕大的散热模组,以保障英特尔酷睿 i9-9880H 处理器的性能。相比之下,A14X 的能效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 2018 款 iPad Pro 上采用的 A12X Bionic 芯片,其在某些基准测试项目上的表现,就已经与搭载英特尔六核处理器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 相当。

所以得益于芯片制程工艺的提升,Luke Miani 对 A14X Bionic 的爆料,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与此同时,面向即将到来的 iPhone 12 系列智能机的 A14(不带 X 尾缀)芯片,其速度仅比 A12X Bionic 略慢一些。尽管早前的爆料称,新芯片会更快一些。

无论怎样,此类轻薄设备的性能水平,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随着 A14 / A14X Bionic 芯片的正式发布,市场或面临着更加热闹的激烈竞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05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