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热辐射的“夜间太阳能”技术

利用热辐射的“夜间太阳能”技术,第1张

编译|| 少数异见

校正|| FM0199

正文共:1222字 4图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概要:

到目前为止,很多科学家已经在设计和研究“夜间太阳能发电技术”。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 的 Nicholas J. Ekins Dorks 等研究团队也在挑战这一领域。

最近,他们利用夜视镜材料成功开发了一种利用红外辐射的“夜间太阳能电池”。

虽然在现阶段,它只能产生少量的电力,但它有潜力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该研究的详细信息发表在2022 年 5 月 9 日的科学期刊ACS Photonics上。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photonics.2c00223

Figure 1. 红外摄像机图像。你可以看到红外线是从物体和人身上发出的。/ 引用:Nicholas J. Ekins-Daukes (UNSW)

红外线对人眼是不可见的,但所有物体都会根据它们的温度发射不同量的红外线(Fgiure 1)。

红外线传感器接收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进行计算成像。

而在这项研究中, 我们采用了 用于红外传感器的材料“ HgCdTe(碲化汞镉,

Figure 2) ” 用于 “夜间太阳能电池”。

Figure 2. 热辐射二极管/引用:Nicholas J. Ekins-Daukes (UNSW)

研究团队将新开发的半导体器件称为“热辐射二极管”

据该团队称, “热辐射二极管”通过对外释放红外线便能发电。”

那么热辐射二极管是如何使用的,它们会产生多少功率呢?

热辐射二极管也是利用太阳能的。

当地球表面在白天被阳光加热时,这种能量在晚上以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到外太空。

Figure 3 . 夜间的热辐射分布:Nicholas J. Ekins-Daukes (UNSW)

热辐射二极管可以通过红外辐射发电,通过把其放入有温差的环境中,

即使在晚上也可以发电。

说起光伏发电,常见的就是太阳能电池板。

然而,这次开发的热辐射二极管在太阳能离开地球时也能够 发电

Figure 4 热辐射二极管的概念图。从发射的红外线产生能量

实验已经证明了该设备确实能够发电。

然而,发电量为每平方米2.26 mW, 约为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的1 / 100,000

这个效率,即使你整晚都在发电,甚至不能在早上煮一杯咖啡。

该团队阐述了该发现的价值。

“理论上,可以产生大约十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板功率”,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进展。

他们并补充道,要使这项技术成为突破性技术,不应低估行业介入并真正推动它的必要性。我想说这里还有大约十年的大学研究工作要做。然后它需要工业来接受它。

如果业界能够看到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有价值的技术,那么进展可能会非常快。

AdvTech短评:

你好,材料可以到网上去买,温差半导体发电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两块不同性质的半导体两端设置一个温差,于是在半导体上就产生了直流电压。温差半导体发电有着无噪音、寿命长、性能稳定等特点。可在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冷环境中迅速启动,因此在实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温差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以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制造的半导体发电机,只要有温差存在即能发电。工作时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超过十年,免维护,因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便携电源。半导体温差发电机,目前主要用于油田、野外、军事等领域。如美国Teledyne Inc. 开发的军用、油田专用发电机年销售额超过十亿美元。该项目的另一市场化领域在于将发电装置用于太阳能、地热、工业废能等的利用,使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另外,半导体发电模块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广泛用于小家电制造、仪器仪表、玩具及旅游业。

首先得了解光生伏特效应,其效应是利用PN结而发电的。具体原理如下:P型,掺杂铝、硼、嫁等三价元素,成为空穴型半导体,性质为最外层有三个电子,与硅形成共价键,易得到一个电子。N型,掺杂磷、锑、砷等五价元素,成为电子型半导体,性质为最外层有五个电子,与硅形成共价键,易失去一个电子。当P-N结同时存在时,而N型的电子浓度大,向P型一侧移动,造成电子在P型材料富集,表现负电荷;同样,P型的空穴浓度大,向N型一侧移动,造成空穴在N型材料富集,表现正电荷;这样内建电场就形成。在P-N结的内建电场作用下,N区在太阳能电池受光面时,P区的电子向N区运动,即受光面积累大量电子;P区在电池背光面,N区的空穴向P区运动,积累大量空穴。在电池受光、背光两面引出金属电极,并用互连带连接负载,用电表就能检测到有电流在负载上通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0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