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原创 CES全名是国际消费电子展,每年都是科技迷们的盛会,2022最新一届的CES如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虽说是消费电子展,但通过近两年的势头来看,汽车科技在逐渐成为该展的主流和爆款。越来越多的主机厂、科技企业会在此次盛会展示自家的技术优势和未来的前沿概念产品,甚至之前和车不相关的企业也都会借势出一出风头,表明自身没有被时代淘汰。
当然我们今天要讲的3个主角是在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巨头般存在的三家半导体公司,他们就是高通、英伟达和英特尔。
各位熟悉高通可能因为你的安卓手机里装的就是高通的骁龙芯片,亦或是最近十分火爆的智能座舱芯片“8155”;熟悉英伟达的可能你是主机游戏迷,GeForce RTX 3080Ti等出色性能的显卡能让你在虚拟世界驰骋四方;英特尔各位更是不会陌生,电脑CPU i3/i5/i7大家都知道,但今天我们会提到英特尔的子公司Mobileye,这家公司也是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深耕了许久。
如今这三家巨头是如何进军汽车领域的?又有怎样出色的产品推出?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01 高通“高朋满座”,骁龙数字底盘成焦点
此次CES上,高通公司CEO安蒙像我们展示了高通在汽车领域所做的布局以及取得的成绩,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张铺满整张PPT的合作伙伴图,里面有多达37家全球领先的车企品牌,像我们熟悉的福特、宝马、特斯拉、本田等,国内品牌像长城、蔚来、吉利、比亚迪等。真可谓是高朋满座呀,既然这么多主机厂都加入了高通的朋友圈,那么自然高通得有拿的出手的技术和布局全面的产品线供不同需求的厂商来选择。
此次高通带来了他们的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骁龙数字底盘(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
骁龙数字底盘由一整套开放且可扩展的云连接平台组成,利用统一架构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沉浸式数字体验,支持下一代汽车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升级。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其产品线中选择采用骁龙数字底盘所涵盖的任一平台或全部平台,并通过云端的持续升级为其产品提供高度定制化体验。简单来说,这个数字底盘包含4大块功能平台:分别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以及云服务。
1、Snapdragon Ride平台
Snapdragon Ride是高通专为自动驾驶打造的开放、可编程的平台,能够满足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高通近期也宣布了多项合作动态,包括助力通用汽车打造凯迪拉克LYRIQ、助力宝马打造其自动驾驶平台。同时,高通在展会上宣布扩展其技术组合,以应对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
高通首次推出面向自动驾驶的开放式可扩展平台Snapdragon Ride视觉系统,该系统基于4纳米制程的系统级芯片(SoC)打造,旨在优化前视和环视摄像头部署,支持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AD)。Snapdragon Ride视觉系统集成了专用高性能Snapdragon Ride SoC和Arriver下一代视觉感知软件栈,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提供多项计算功能以增强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支持汽车的规划与执行并助力实现更安全的驾乘体验。该系统预计将随2024年量产的汽车面市。
2、骁龙数字座舱平台
本次CES展上高通宣布了与本田和沃尔沃的合作,就是基于座舱域芯片展开的。
目前骁龙数字座舱平台已经出到第4代,这个平台可以助力汽车制造商把握变革车内体验的机遇,提供全新服务,通过高度可定制并始终连接的SoC和虚拟化软件解决方案,打造多显示屏、多摄像头、高级音频、视频和多媒体体验,以及能够同时安全地满足消费者和安全生态系统需求的混合关键环境。
第4代平台采用第6代高通Kryo CPU、高通Hexagon处理器、多核高通AI引擎、第6代高通 Adreno GPU 以及高通 Spectra ISP,新平台增强了图形图像、多媒体、计算机视觉和AI 等功能,目的是支持情境感知优化且具备自适应能力的座舱系统,可根据驾乘者的偏好不断演进。
3、骁龙汽车智联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助力汽车制造商打造强大的LTE和5G联网服务、蜂窝车联网(C-V2X)、Wi-Fi、蓝牙和精准定位能力,全面支持汽车与云端、其他车辆以及周围环境间的安全连接,满足对于更加安全、更具沉浸感的驾乘体验日益增长的需求。
4、骁龙车对云服务
通过面向全新盈利模式设计的预集成软件和服务平台,为汽车厂商提供灵活的特性组合和性能升级以及全新功能。前面提到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其产品线中选择采用骁龙数字底盘所涵盖的任一平台或全部平台,并通过云端的持续升级为其产品提供高度定制化体验。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可以根据各自需求选用其中的某一模块功能或者全部打包,当然后期都是可以云端升级的,如此高的灵活度吸引了大批厂商的青睐。
总而言之,骁龙数字底盘是满足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需求的全新平台,为支持未来汽车技术的演进提供了全新思路。
02 英伟达深耕自动驾驶平台,Hyperion 8再次亮相
如果说高通是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的领头羊,那么英伟达就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具备更高的地位。
此次CES展会上英伟达宣布有更多公司将采用其开放式的DRIVE Hyperion平台,该平台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和传感器架构,可满足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要求。
最新一代的 DRIVE Hyperion 8 采用冗余的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12个环绕摄像头、9个雷达、12个超声波模块、1个前置激光雷达和3个内部感知摄像头打造。
这套系统具备很强的安全冗余,即使在一台计算机或传感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备份设备也可确保自动驾驶汽车将乘客安全带到目的地。
目前这套系统已与多家厂商展开合作,像沃尔沃高端品牌北极星、蔚来、小鹏、理想汽车、R 汽车和智己汽车均已采用 DRIVE Hyperion。另外,像Cruise、Zoox 和滴滴等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以及沃尔沃、Navistar 和 Plus 等卡车服务也在采用 DRIVE Hyperion。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两家公司也在CES期间宣布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其一是集度首款量产车型将搭载 NVIDIA DRIVE Orin芯片。集度的量产车型预计于2023年上市,将成为可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机器人。同时,该产品的概念车预计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
另一家是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其在CES上宣布将基于NVIDIA DRIVE Orin 芯片构建新平台。Orin芯片单颗算力可达254TOPS,7nm制程,目前来说性能上是相当出众的。
03 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连发3颗芯片吹响反击号角
此前行业内有一种论调,称Mobileye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再,原因是近年来多家车企终止与其合作,转而投靠了像高通、英伟达以及华为等公司,自从2016年开始,特斯拉率先抛弃了Mobileye走上了芯片自研的道路,我们熟悉的 FSD芯片就是特斯拉的成果;随后像理想ONE也从Mobileye EyeQ4芯片换成了国产地平线的征程3芯片,更为打击Mobileye的是就连合作许久的好兄弟宝马也将投入到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一连串的打击让业界对Mobileye产生了看衰的态度。但此次CES展上,Mobileye似乎发起了反击的号角,一连推出3款新的芯片,分别是EyeQ Ultra,EyeQ 6L和EyeQ 6H。
EyeQ Ultra是一款专为端到端自动驾驶而打造的单封装自动驾驶汽车集成芯片超级计算平台。该平台基于经过验证的Mobileye EyeQ架构而打造,通过优化算力和效能达到了176 TOPS的优异性能。相当于10片EyeQ 5的性能之和,这标志着EyeQ 系列系统集成芯片的一次巨大飞跃。借助5纳米制程工艺,EyeQ Ultra可以满足L4自动驾驶的所有需求和应用场景,同时避免了将多个系统集成芯片组合而产生的额外能耗和成本。这款芯片预计将于2023年底供货,并于2025年全面实现车规级量产。
EyeQ 6L和EyeQ 6H则是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下一代EyeQ系统集成芯片。
首先EyeQ 6L是EyeQ 4的后续产品,其封装尺寸仅为EyeQ 4的55%。意味着可以以更低的能耗达到更高的算力,这颗芯片主打L2级辅助驾驶系统。已于去年开始提供样品,预计将于2023年年中量产。
另外一颗EyeQ 6H,它能够通过全环视摄像头的配置实现高端ADAS及部分自动驾驶的功能。就算力而言,它相当于两个EyeQ 5。但更重要的是,EyeQ 6H支持可视化,支持L2+ ADAS功能,包括泊车摄像头在内的多摄像头处理能力,并能够支持可视化泊车和驾驶员监测等在内的第三方应用。这款EyeQ 系列中最先进的ADAS系统集成芯片将于今年开始提供样品,预计于2024年底量产。
说完这些新产品我们不妨回顾一下Mobileye的芯片进化史:
--2003年9月,Mobileye 发布EyeQ 1芯片。
这颗芯片支持前向碰撞警告(FCW)、车道偏离警告(LDW)和交通标识识别等功能。
--2008年,Mobileye对外发布第二款芯片:EyeQ 2。
这颗芯片增加了ACC以及行人检测紧急制动等功能。</
《科创板日报》(编辑 郑远方), 日前,全球半导体厂商相继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的同时,也展开了2022年行业展望。
通过10家公司财报及电话会议内容——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瑞萨电子5家IDM厂商,台积电、格芯、中芯国际3家晶圆代工厂商,以及ASML、Lam Research 2家设备厂商,《科创板日报》整理出各家对2022年行业走向的大致判断。
总体上,虽说“缺芯渐入尾声”的疑虑已笼罩市场多时,但从多家厂商的表态来看, 目前库存水平仍远不及预期,产业链依旧难以摆脱供应短缺。
针对芯片供应短缺具体结束时间,各家答案不尽相同。乐观者如英飞凌认为,有望在今年告别芯片短缺;而恩智浦却给出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今年难以收尾。
ASML则认为无需担心供需反转,其指出半导体增长前景的确需要大幅扩产;同时,行业自身会设法避开供应过剩,以“维持一个无障碍、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 此前“需求分化”的消息也得到进一步论证。 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作出了“景气分化、不同应用领域需求各异”的判断;中芯国际还提出,地区需求也将分化。
下游需求极为强劲,多家企业手握大额订单,远高于产能规划水平。细分领域中,车用芯片则成为各大厂商一致看好的领域。
【整体订单情况】
部分厂商已透露目前具体在手订单/预付款金额,从“订单能见度高”、“订单量远超供应”等乐观表述中,不难看出需求高涨的盛况依旧。
英飞凌:
新签订单大幅超过取消的订单量。不过公司也提醒,部分订单或意在防备短缺,因此随着供应改善、重复下单取消,未来几个季度这一订单金额或将大幅下降。
恩智浦:
在手订单已远远超过供应能力,能见度达2023-2024年,目前“没有任何订单取消或改期”。
意法半导体:
订单能见度较高,在手订单超过18个月水平,远高于公司目前及2022年规划产能。
瑞萨电子:
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额超过1.2万亿日元;2022全年已确认订单也在增长。
台积电:
截至2021年底,已收到67亿美元预付款。总体来说,来自IC设计与IDM委外等订单增加,“晶圆代工今年会是个好年”。
【库存】
• 恩智浦:
2021年Q4,库存水位进一步降低;渠道库存水位也小幅下降至1.5个月。恩智浦预计,2022年供需情况将于2021年类似。
• 德州仪器:
2021年Q4,德仪库存水位为116天,较前一季度高出约4天水平,但仍低于公司130-190天的目标。
【 汽车 芯片】
在本次统计的10家企业中,除设备厂商之外,其余所有公司均表现出对 汽车 业务增长的强烈信心。
整体上,2021年半导体厂商 汽车 芯片业务营收已有较大增幅,2022年也已获新订单在手。未来电动化、智能化仍是这一市场的两条增长主线:电动 汽车 方面,驱动因素包括充电基建、动力电池电源管理芯片;智能驾驶方面,则包括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4D成像雷达等。
• 英飞凌:
汽车 芯片需求“远超”公司供给能力,库存水位也严重低于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英飞凌指出,除电动/智能 汽车 本身之外,充电基础设施也是需求增长的另一大驱动力。
• 恩智浦:
得益于电动 汽车 及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 汽车 领域订单稳定性明显增强,公司2022年已有订单在手。值得注意的是,只要芯片短缺情况仍在持续,整车厂便会将芯片供应及自身产能优先供给高端车型,以获得更高盈利。
• 意法半导体:
今年车用芯片产能已售罄。预计未来85%的 汽车 芯片将落在16nm-19nm制程。
• 德州仪器:
2021年全年,工业、 汽车 两大领域将是德仪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 瑞萨电子:
汽车 领域业务增长驱动力强劲,包括车规级MCU等相关芯片配备数量增长、产品价格上涨、整车厂生产恢复、确保库存。
• 台积电:
预期2022年,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
• 格芯:
预计今年 汽车 业务会有季度波动,但总体依旧非常看好终端需求的强劲增长潜力;且部分客户将在2023年开始在4D成像雷达及动力电池电源管理方面开始发力,格芯有望受惠。
• 中芯国际:
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其余业务】
除 汽车 芯片之外,被提及的其余增长点则较为分散。其中,工业、物联网领域需求被提及频次相对较多,基建、数据中心、AI、元宇宙、碳化硅也受部分企业看好。不过,多数厂商预计,消费电子需求或将进一步疲软。
• 英飞凌:
今年SiC(碳化硅)业务营收将翻倍增长达3亿欧元,这一领域需求同样明显高于现有产能。
• 瑞萨电子:
工业/基建/物联网需求同样高涨,不过瑞萨预计,今年Q1其营收及客户需求量环比增幅将低于 汽车 芯片。
• 格芯:
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中,Wi-Fi 6、5G图像传感器、电源应用需求;通信基建、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物联网有望成为格芯2022年增长最快业务领域。
• 台积电:
细分应用市场中,某些市场强劲势头可能会放缓或调整。预期2022年,HPC、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物联网增速与公司水平一致,智能手机业务略低于公司水平。
• 中芯国际:
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缺乏发展动力,存量市场供需逐步平衡;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 Lam Research(泛林/科林研发)
AI、物联网、云计算、5G及元宇宙将成为强劲增长驱动力,全年晶圆设备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